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雲系統簡介

雲系統簡介

以計算機、微電子和通信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技術革命成為社會信息化的動力源:其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最近正在進入第三階段。

第壹階段是計算機的出現。計算機的出現是20世紀重大科技成就之壹。它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知識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信息化的進程,引起了社會的深刻變革。就計算方法而言,電子計算機經歷了集中計算、分散計算和網絡計算三個階段。1946年2月,世界上第壹臺電子計算機ENIAC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研制成功,主要用於計算彈道和研制氫彈。1952 IBM首款用於科學計算的大型機IBM7(I1)問世。在其誕生後的20年內,計算機主要是大型機,計算都是通過大型機的集中運算來完成的。專門的程序員負責編程,專門的記錄人員負責輸入和輸出。用戶通過只有壹個屏幕、壹個鍵盤和壹條主機連接線的“啞終端”與主機應用程序進行交互。因為終端沒有處理能力,壹切都依賴主機,包括終端顯示。這壹階段的運算特點是主機集中計算,主要用於大型科研機構。

1981 02年8月12日,IBM正式推出了世界上第壹臺個人電腦——IBM PC,它采用Intel 8088徽處理器,主處理器為4.77 MH ',運行微軟專門為IBM PC開發的MS-DOS操作系統。從此,人們可以用自己的徽記計算機獨立計算了。隨著個人電腦的出現,計算機迅速應用於社會的各行各業。這壹階段的特點是個人計算機分布式計算,但多用於生產和科研,很少用於家庭生活。

從那以後,計算機的發展壹直在縮小體積,提高性能。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幾個階段。1965年4月19日,時任飛兆半導體公司研發實驗室主任的戈登·摩爾提出了R著名的摩爾定律:IC上能容納‘納米’的晶體管數量每增加壹個It就會增加壹倍。月,性能翻倍,成本不變。根據英特爾公布的統計數據,單個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從65,438+0,976,5438+0的40X”處理器上的2300個增加到7個。65,438+0,997的奔騰處理器上的500萬,26年增長了3,200倍。這條著名的定律創造了IT領域的神話,主導了電子信息產業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第壹臺計算機ENIAC每秒可進行5 000次毯式運算和5 00次乘法運算,而2009年我國研制的第壹臺個人高性能計算機曙光(PHPC100)最高運算速度為每秒2500億次。

第二個階段是網絡的出現。網絡的出現和PC技術的飛速發展,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PC連接起來,使計算機成為信息獲取和交換的主要工具,使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與互聯網密切相關:從金融、交通、通信、電力、能源等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到衛星、飛機、航母等關鍵軍事設施,再到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教育、商業、文化。

1969.ARPANET是世界上第壹個分組交換實驗網絡,是在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的支持下建立的,連接了有關國家的四所大學。1980年,TCP/IP協議開發成功。1986年,郭堯建立了ra at' 1,以及CP/IP技術的主子網M1SFNET,將美國的幾個超級計算中心、各大高校和研究所連接到湖南,世界上第壹個互聯網由此產生,並迅速連接到世界各地。20世紀90年代,隨著Web技術和相應瀏覽器的出現,互聯網的發展和應用有了新的飛躍。1995,NSFNFT開始商業運營。

互聯網使信息收集和傳播的速度和規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實現了信息的共享和互動。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信息爆炸,信息泛濫。在過去的30年裏,人類生產的信息超過了過去1,000年信息生產的總和。根據美國的壹份研究報告《經濟緊縮,數字宇宙膨脹》,2008年全球創造的數字信息約為3.9 x 1 [] u比特。如果全部印成書,排成壹排,‘已經’的長度將是地球到冥王星距離的10倍。

1995以來,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成熟,帶寬的不斷增加,網絡服務的不斷增加,網民數量呈現指數級增長趨勢。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C)發布的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報告》(I 1),截至2009年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已達3.8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28.9%。QQ、聊天室BBS、電子郵件、搜索引擎、博客、網絡遊戲等。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壹部分。值得壹提的是,網購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這對人祭的商業模式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CNN IC in 2009年發布的《中國網購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6月,中國網購用戶8788萬人,同比增加2459萬人,年增長率為8.9%。2009年上半年,中國網絡購物消費總額為1195.2億元。網民在Cto C和Bto C殉難網站分別消費10637億和1 31 5億,半年在C到C購物網站的購物支出占網購總額的89%。

此外,人們還通過手機和其他通訊工具在網上獲取信息。根據2009年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和《中國移動通信網3G用戶調查報告》,截至2009年2月底,我國手機用戶規模快速增長,達到2.33億,占網民總數的60.8%,壹年增長6543.8+0.2億。互聯網便攜化、便攜性趨勢明顯。移動新聞、移動聊天和移動搜索位居前三,分別有90.8%、47.9%和46.9%的用戶使用。據CDG和U11T5論壇統計,截至2009年2月,全球3G用戶數已超過8100萬,這意味著3G在全球的商用加速。2009年,中國進入3C時代。國內運營商重組,3G牌照發放,技術不斷更新,帶寬不斷增加,加劇了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各種功能強大的終端產品和應用服務不斷推出,如手機郵箱、手機搜索、手機定位、手機遊戲、手機音樂等服務,使得很多原本基於PC的應用現在都可以在mobile R中實現,大大拓展了人們的工作空間。雲系統的架構並不復雜,主要由雲計算和雲存儲兩部分組成。雲計算壹般指分布式計算,在全國各地的數據中心建立計算機服務器集群,通過網絡為用戶提供不同的應用;雲存儲也是如此,將用戶數據存儲在雲端,避免使用本地資源進行存儲,達到異地使用和存儲的目的。

雲系統由軟件、硬件和安全組件組成,具有性價比高、安全穩定、壽命長、功能強、可管理性高、易維護等優點,可以幫助多機用戶以最低的投入達到最高效的計算機應用效果。

雲計算操作系統通常包括以下模塊:大規模基礎軟硬件管理、虛擬計算管理、分布式文件系統、業務/資源調度管理、安全管理控制等。雲中的信息自由性非常強。比如妳在壹家公司,妳可以隨時從其他雲端復制數據來完成工作。去商場,可以隨意從商場的雲端查詢最新的商品信息和打折活動。諸如此類,這些功能實際上都依賴於雲服務器系統。

雲的安全性很高,包括區域雲鎖技術,公共指紋,虹膜等等。縱觀國內外IT廠商,除了浪潮、華為表態要開發雲操作系統、VMware宣傳其vSphere為雲操作系統外,大部分廠商似乎都沒有這樣的野心。但另壹個有趣的現象是,近年來,服務器廠商、存儲廠商、網絡廠商紛紛推出了各種名為“雲基礎設施管理平臺”、“雲管理平臺”的雲管理平臺。而且從宣傳的角度來說,雲管理平臺還可以實現數據中心各種資源的管理和調度。人們不禁要問,雲管理平臺和雲操作系統是什麽關系?

紅帽公司壹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級工程師表示,壹些IT廠商提出的“雲操作系統”和雲管理平臺,往往只是“Hypervisor+虛擬資源”的壹種管理工具,有的甚至提供壹定的API接口,實現集中管理。準確的說,應該是“可管理的虛擬化平臺”。這與壹個開放的、通用的雲操作系統需要實現的功能相差甚遠。當然,開發壹個雲操作系統要困難得多。

談到研發的困難,黨崇致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壹,大規模軟硬件資源管理。“這個資源理論上應該包括計算、存儲、網絡等數據中心的各種異構資源,但實際上能做到這壹點的並不多。”黨崇致說。

“因為這個資源的範圍其實是非常廣泛的。”黨崇致解釋說,“以計算資源為例,它不僅應該包括虛擬機(虛擬服務器),還應該包括真機(沒有虛擬化的服務器);真機方面,不僅包括x86服務器,還包括IBM、惠普、甲骨文的小型機。在虛擬機方面,它不僅包括VMware虛擬機,還包括其他種類的虛擬機,如Microsoft和Xen,並且還需要能夠在分散在不同位置的數據中心之間調度資源。所以很多廠商不會把自己的產品叫做雲操作系統,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產品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黨崇致的觀點有點苛刻,但也是事實。目前有些雲管理平臺只支持同構環境,有些只能管理純虛擬環境。雖然有些更好,可以管理非虛擬環境,但它們仍然有局限性。例如,富士通中國首席技術官周藝平坦言,雖然其ROR雲基礎設施管理平臺可以管理“虛擬機和真機”,但這種“真機”僅限於富士通自己的物理服務器。

第二種是基於分布式結構。通過全分布式結構,可以實現從數千臺服務器到百萬臺服務器的擴展,從而構建海量計算能力和海量存儲能力。並且單個節點的故障不會影響系統的可靠性。

此外,浪潮和華為還特別強調分布式存儲,因為傳統的基於虛擬化技術的“雲計算”平臺可以實現虛擬機遷移、容錯等功能,但壹般都是依靠* * *來享受存儲。這樣就有壹個致命的隱患,就是壹旦* * *共享存儲宕機,所有構建在* * *共享存儲上的虛擬機都會宕機。為了解決這壹問題,有必要在分布式存儲系統上構建雲計算平臺,實現數據冗余。基於塊設備的分布式文件系統已經成為構建雲操作系統的基礎。

雖然由於壹些技術或商業上的困難,真正的雲操作系統還沒有出現,但是壹個開放的、通用的雲操作系統應該是雲計算的重要基石,也是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