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吳健雄的個人生活

吳健雄的個人生活

家庭的

吳健雄出生於江蘇太倉六合鎮。我的父親吳忠義先生是壹個思想開明、目光遠大的人。早年就讀於著名的上海南洋公學(上海和安交通大學的前身),但不滿學校禁止傳播新思想,加入學生行列。學運後,他毅然退學,轉入主張“學術自由、兼容並蓄”的愛國社(蔡元培主辦)。後來入團,加入上海商團學習軍事技能。1913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獨攬大權,黨爭分歧,引發“二次革命”。青年積極參加反袁鬥爭。第二次革命失敗後,他失望地回到了家鄉。吳健雄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生的,外號叫魏巍。她是健康的壹代,二線。族人以“英雄”命名,因此得名熊健。雖然是女兒,但吳忠義希望她不要讓壹個男人長大,要有野心,要堅強。

吳忠義先生不僅思想開放,而且敏感、勤奮、多才多藝。唱歌,背詩,彈風琴,打獵,沈迷於收音機。他自己安裝了壹個水晶接收器,讓小薇薇可以聽到來自天空的聲音,給她買壹本“百科系列”,給她講有趣的科學故事。吳忠義深刻理解正義和理解教育的重要性,並特別重視婦女教育。當時的瀏陽鎮有壹座火神廟。土匪橫行,香火被燒光,寺廟被壹個商業集團占領。吳忠義苦口婆心地勸說士紳們拆廟建校,明德女子職業補習學校成立。校名的意思是“大學之道在於明德”。吳忠義自己當了校長,並把他的妻子範作為老師。除了開設《論語》、《中國古代文學概論》等課程外,還廣泛招收四鄉子弟學習,還開設數學、音標等新學科,學習縫紉、刺繡、園藝等。吳健雄七歲時,就去學校接受啟蒙教育。放學後,吳忠義經常帶著女兒去鎮上的天妃廟尋找鄭和下西洋的紀念碑,並給她講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的故事。

1984 10她在闊別40多年後第壹次回到家鄉,出席了母校明德學校校名的恢復和明德樓落成儀式,並捐贈了明德學校魏紫樓。她通常以節儉著稱。她慷慨捐贈近654.38+0萬美元用於設立“吳忠義獎學金”,用這種獨特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寸草不生”,造福桑梓。4年後,她專程回到家鄉參加父親吳忠義百年誕辰紀念活動,並親自為太倉縣59名優秀師生頒發了首屆“吳忠義獎學金”。

施恩三疊紀

人們喜歡稱吳健雄為中國的居裏夫人。雖然1936去了美國,但是居裏夫人在1934去世,錯過了。但是,吳健雄在中央大學畢業論文的指導老師施士元先生是居裏夫人的學生,所以確實存在著密切的師生關系。吳健雄到達美國後,她得以作為壹名外國女科學家參與制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當時她已經嶄露頭角,這更多的是源於她的老師,美國“原子彈之父”、這個項目的主持人《奧本海默》對她的欣賞和喜愛。吳健雄在柏克萊的導師,1959年諾貝爾獎得主賽格雷,更加愛她。他們壹起發現了惰性氣體“氙”,它對鈾核分裂的鏈式反應有著關鍵的影響。吳健雄寫了壹篇關於研究結果的論文,並以“錢列·塞古麗”的名字準備發表。塞古麗發現後刪了他的名字。這篇論文以吳本人的署名發表在美國最權威的《物理評論》上,奠定了她在物理學界的地位,使她順利獲得博士學位。這壹舉動成為科學界的佳話。塞格列加早年遊歷歐洲,與居裏夫人有過壹段戀情。在評論吳健雄時,他寫道:“她的意誌力和對工作的投入讓人想起居裏夫人,但她更世俗、優雅和聰明。”

1929年,吳健雄以優異的成績從蘇州女子師範學院畢業,被保送中央大學。吳健雄學的是教師專業,在繼續接受教育之前,他被要求教授和服務壹年。但由於當時規定沒有那麽嚴格,這壹年吳健雄沒有去教書,而是去了上海的中華書院再學習壹年,因此他也有機會成為胡適的得意門生。吳健雄曾說,對她影響最大的兩個人是她的父親和胡適先生。吳健雄和胡適的師徒經歷,不僅在吳健雄看來對她影響深遠,胡適還在公開場合說過,那是他壹生中最驕傲、最自豪的事。胡適鼓勵吳健雄說,妳是壹個很聰明的人,將來壹定要尊重自愛,大有作為。這不是我想對妳說的。我想對妳說的是,希望妳能利用在海外的逗留時間,多關註本州的文物,多讀壹些文史類的書籍,多讀壹些其他的科學,從而開闊自己的胸懷,使自己的見解變得精辟,成為壹個博學的人。2月24日,1962,臺北“中研院”院士大會結束後,下午有壹場酒會,吳健雄、袁家騮應邀出席。胡適講完後,吳健雄應邀發言,吳健雄說,他們已推選吳大猷為發言代表。胡請院士吃點心,並正在招呼朋友。突然,他臉色變得蒼白,然後向後倒去,後腦勺撞到桌子邊緣,然後摔倒在地。吳健雄親眼目睹了這場悲劇,他“悲痛欲絕,泣不成聲”。第二天,吳健雄去殯儀館瞻仰胡適的遺容,“渾身顫抖,分外悲傷”。三年後,吳健雄夫婦再次赴臺,為胡適掃墓、獻花,並參觀胡適紀念館。吳健雄送給胡夫人的那封珍藏了29年的信,就是1936年胡適在三藩市等船時送給她的壹封鼓勵信,胡夫人也把它陳列在展覽館裏。

仙女夫婦

吳健雄的丈夫袁家騮博士也是壹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物理學家,在高能物理、高能加速器和粒子探測系統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袁家騮出生於壹個顯赫的家庭,是袁世凱的“二皇子”袁柯文的兒子。袁家騮年輕時曾在他的家鄉河南安陽學習。十三歲上天津南開中學,後赴燕京大學攻讀物理。在焰炟大學校長司徒雷登的幫助下,他獲得了去美國學習的獎學金。

1936年8月,到柏克萊,通過朋友認識了楊。楊告訴她,壹個兩周前剛到中國的外國學生也在學物理。他的名字叫袁家騮,他把他們介紹給彼此。吳健雄想在袁家騮的帶領下參觀學校的物理系。學校裏原子實驗設備的完善和先進吸引了吳健雄。她毅然改變了去東方的計劃,決定留在柏克萊,於是和袁家騮成了同學。

吳健雄才貌雙全,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她愛穿中國的高領旗袍,更顯女人味。此外,她優雅的氣質也成為男生傾慕的焦點,眾星捧月。他們把她的姓“吳”讀作“吳”,並半開玩笑地唱了壹首情歌。連女同學都親切地叫她“琪琪”(中國妹子的發音)。但是袁家騮最終將愛的方舟停泊在了他的港灣。畢竟,吳健雄是壹個有著中國傳統的女人。她迷人的外表和謹慎的言行,有著理性和誠實的個性。欽佩吳健雄的成就和才華,他不斷地被他周圍的男人騷擾婚前和婚後。吳健雄冷靜大方,隨時準備回應,而且沒有禮貌。65438-0957年在以色列舉行的壹次國際物理學會議上,壹個主持會議的人邀請她在以色列逗留幾個月觀光。當時,吳健雄和壹位男物理學家去了同壹個實驗室。她笑著回答邀請者,指著同事說:“妳問他。他來,我就來。”禮貌幽默地拒絕了。還有壹次,壹個人叫她“袁教授”,她大為不悅,糾正道:“我是吳教授,袁太太。”

1942年5月30日,吳健雄在30歲生日的前壹天與袁家騮結婚。婚禮在諾貝爾獎得主米利肯的家中舉行。他們在美國的很多同學朋友都來慶祝,比如錢學森。婚後,他們去洛杉磯的壹個海灘過了壹個“蜜月周”(只有壹周)。婚後,袁家騮盡了丈夫的責任,也承擔了妻子的工作,練了十八般武藝:洗衣服、吸塵、帶孩子,甚至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