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款旗艦產品01見證了軟件產品事業部的發展。
軟件產品事業部成立於2009年,由祖於陵擔任總經理,至今已有十年。由當時的人力資源信息部、檔案產品部、E-learning產品部、課件產品部四個“橫向”業務部門合並而成。在之前的十九年裏,東軟的組織架構壹直是以行業為中心,比如按照金融、電力、電信、教育、醫療等行業劃分事業部。軟件產品事業部的成立是東軟軟件產品標準化的壹步。
中國軟件網:據我們了解,軟件事業部目前有兩個旗艦產品,人力資源系統產品和文件系統產品。他們的市場反應如何?是如何布局的?
我們主要布局中高端市場。目前銀行領域人力資源系統產品市場占有率第壹,客戶包括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北京銀行、天津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等。除了銀行業務,我們還服務於社會保險和房地產領域的領先企業。萬達校長曾評價東軟的人力資源體系,“思路清晰,操作便捷”。東軟的文件系統產品從1992年開始研發,也是東軟首批大量銷售的產品之壹。經過不斷升級優化,目前已經相當成熟,客戶包括北京市檔案館、廣東省檔案館、杭州市檔案館、太平集團、華潤集團等。
中國軟件網:能簡單介紹壹下這兩款產品的核心優勢嗎?
核心優勢有三點。首先是領先的平臺架構。我們有專門的平臺產品部門,有20多年的平臺開發歷史。從業務基礎平臺UniEAP到雲應用平臺SaCa再到大數據高級分析應用平臺RealSight,這保證了我們應用軟件的靈活性和先進性。第二是系統的擴展性,可持續優化升級,有生命力。我們會持續穩定的服務我們的客戶,比如東軟人力資源系統,服務中國銀行超過12年,服務萬達集團超過10年。第三,我們的應用軟件結合了最近的技術成果,比如雲服務、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等。比如人力資源系統的智能語音助手小惠,讓員工通過提問解決相關人事問題,提高效率,釋放人力成本。
中國軟件網:您認為這兩款產品目前面臨哪些挑戰?
在研發過程中,我們總是在產品的可用性和功能性之間尋求平衡。比如我們的人力資源系統,有3000多個功能點,可以很好的滿足客戶的復雜需求。而如何讓所有的功能點,都能在“三下點擊”之內完成,還是有壹些挑戰的。為了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應用體驗,我們在不斷優化。二是如何將雲服務、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最新技術,包括未來可能出現的新技術,與業務有效融合,滿足客戶未來的發展需求。這就要求產品事業部構建自己的運營體系,不僅要提供產品,還要“產品+服務”的模式。我們以開放和創新的方式與亞馬遜、阿裏、百度等合作夥伴共同努力,形成業務互補,以便更好地為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
中國軟件網:剛才您提到了新技術與商業的融合。產品部門在這方面采取了哪些行動?
這可以體現在從“產品”到“產品+服務”的轉變上。其實東軟內部就提出了這個概念,壹直延續到現在10年,同時也提出了B2B2C戰略。在此期間,我們為企業客戶提供信息系統,積累了大量業務數據,並帶來相關洞察,幫助企業決策。比如東軟的人力資源系統裏就有企業人才的畫像。我們可以通過畫像分析哪些院校或專業更適合企業發展,從而為企業招聘提供指導。還可以分析員工的離職意向,從人才的選拔、使用、教育、保留等各個環節入手。這些都是大數據技術和業務融合的實踐。我們有專業的團隊,通過企業數據為客戶提供業務分析和咨詢,同時只能提供工具和方法,保證數據安全。
中國軟件網:這兩款產品在2019下半年和明年的發展重點是什麽?
首先是加大產品研發。尤其是在“產品+服務”模式轉型的深化和AI技術與產品的融合上。具體到人力資源體系,會加大半自動車型的研發投入,半自動車型已經成型,需要不斷優化。第二點是要更加專註。專註高端市場,為高端客戶提供更大價值。聚焦行業,增加國企、金融、地產等行業的市場份額。
融入工業互聯網發揮軟件價值
中國軟件網:除了剛才提到的雲服務、大數據、人工智能,軟件行業還有哪些可以抓住的機會?如何落地?
工業互聯網,軟件行業需要真正融入工業互聯網。這就是“服務”的思維角度,軟件的終極目標是對應什麽樣的服務。所謂“軟件定義壹切”也是這個層面說的。放眼全球,無論是生命科學、基因工程技術,還是目前國內最好的量子計算,這些領域的研發也都與軟件息息相關,都離不開軟件。另壹方面,軟件要真正融入工業互聯網,服務工業互聯網,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
中國軟件網:對比互聯網IT服務公司(阿裏、百度等。),軟件公司未來的發展會有什麽特點,分別扮演什麽角色?
這與前壹個問題壹脈相承。軟件需要和產業、產業緊密結合,未來會深入到產業互聯網、產業生態鏈。軟件公司對行業客戶的需求、服務和價值以及這個垂直行業的發展趨勢有著深刻的理解。互聯網公司服務企業,優勢在於通過流量給企業帶來價值,這是他們擅長的。軟件公司的發展戰略和運營模式與互聯網IT服務公司不同,因此成長模式和商業模式也不同。互聯網公司想進入產業互聯網,也需要和軟件公司合作。所以兩者合作服務企業和互聯網是更好的模式。
中國軟件網:今年年底,中國軟件網將舉辦主題為“拐點已至”的中國企業服務年會。妳認為軟件行業會面臨怎樣的拐點,如何度過?有什麽建議嗎?
“中國企業服務年會”這個稱呼很好。不是主要以“軟件”命名,而是以“企業服務”命名,非常適合目前的情況。從軟件產業和產業互聯網融合的角度來看,軟件公司必須融入產業互聯網,整合硬件和相關服務商為客戶提供服務,才能體現其價值。我個人覺得這個轉折點,就像我之前說的,不僅可以以產品的形式給企業客戶帶來價值,也可以以“產品+服務”的模式,這是壹種持續的合作。
鄭重聲明:發布本信息的目的是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網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