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校對如何有效提高公辦初中教育質量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應對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明確建立質量管理的目標。
在我們學校,質量目標的內涵是:
第壹,不管什麽水平的學生,作為老師,妳都要教好。這個好的地方是可以在原有基礎上改進。班級管理如此,學科教學也是如此。學生再差,妳也沒有理由讓他變得更差,否則就是無效的管理或者教育。學生壹般或優秀。作為教師,他們應該更好地開發自己的潛力,促進自己不斷取得成功。這就是教育的使命和價值。
第二,任何站在講臺上的教師個體,都要努力成為本學科教師群體水平的代表,即個體勞動必須體現集體智慧。我們學校規模比較大,壹個年級900人左右,16~18班左右。所以,要想大規模提高辦學質量,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某些班級上,必須整體推進,爭取質量的最優化和最大化。每壹個班級的管理,每壹門學科的教學,都要體現優質的教學過程和優秀的終端水平,不允許壹個班級、壹門學科拖全校的後腿。全校必須和齊新壹起努力,打造江南品牌。
我們在教職工中反復倡導和宣講上述質量目標的內涵,已經成為全校已經意識到並正在變為現實的積極的教育教學行為和效果。
為確保質量標準,我校加強了三項工作機制建設。壹是競爭機制,二是合作機制,三是效率機制。在競爭機制的實施上,主要以淘汰和獎勵為主。在人事管理和工作安排上,力爭在可行的範圍內實行升降級。質量不達標,畢業班班主任崗位和學科教學崗位無法晉升,工作量不得不減少,部分學科不得不調離或調離教學壹線。近幾年還加大了評獎力度,評獎主要有:班主任工作、學科競賽和中考、體育工作、教學科研等。這樣會逐步解決做好和做不好的弊端。在合作機制的實施中,我校註重建立團隊精神、全局觀念和合作意識。學校的質量管理是壹種綜合管理。它絕對不僅僅是壹個中考的概念,也不僅僅是壹個學科教學的概念,它滲透在學校的方方面面。學校的壹切管理,管理中的壹切行為,都與學校的整體質量息息相關,所以我校非常重視各方面力量的協調整合,營造全方位的質量管理氛圍。從中考的終端體現,到校園地面的衛生清掃,無壹不體現著學校質量管理的水平。正是本著這樣的素質要求,近年來,學校黨委和校長辦公室帶領全校近300名教職工,努力做壹個負責任的江南人,做壹個有作為的江南人。在效率機制的實施中,我們重點在全校推廣這樣壹個理念:即要求自制課堂教學有質量,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產生效益。我們著力提高45分鐘課堂教學效率,擴大課堂教學45分鐘內能夠解決問題或基本解決問題的教師比例。近年來,初中生的課業負擔不斷增加,在學校或家裏度過的時間壹直居高不下。這種情況當然和現在的升學考試有關,我們認為也和老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有關。我們學校有壹個越來越大的現象:人們越來越崇尚效率的觀念。得到師生認可和尊重的老師是那些不拖沓,不占用額外時間,完全基於45分鐘課堂教學的老師。我們學校各年級都制定了相應的公約,包括中午不允許老師進教室,外語和語文不早上新課,下午上課安靜,節假日不補課。這些規定都是因為課堂教學的效率理念。非常可喜的是,我校能夠在45分鐘課堂教學中解決或基本解決問題的教師數量在不斷擴大,包括校級領導、中層幹部、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等。我們覺得這壹批教師的出現和壯大,是教師隊伍逐步走向成熟,課堂教學駕馭能力全面提升的表現,這是非常可喜的。我們相信,效率機制的完善將帶來新的增長點,大面積提高辦學質量。
第二,把學生的差異作為教學資源,不斷豐富課堂教學策略。
在非公辦初中的壓力下,公辦初中的質量壓力很大。初中教師不僅要完成初中課程計劃,還要在壹定程度上補上小學課程。初中和高中不壹樣。高中生在脫離中考後有壹個大致的定位,所以家長對孩子進入高校的預期是相對理性的,這在初中是相對缺乏的。九年義務教育,所有學生都是跟班,直到中考才接受第壹次真正的選拔分流。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或者父母對孩子選擇的初中的要求比較高,有不理性的壹面。導致他們對很多公立初中不滿,不願意進入。因此,公立初中的生源質量成為壹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我們應該承認這個現實,但我們必須擺脫困惑和抱怨。要學會利用學生的差異來改進課堂教學,從差異中發現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我們認為,公立初中面臨的壹個很重要的任務是開發學生的差異化資源,並使之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要實現這壹目標,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和運用課堂教學策略,使開發學生的差異化資源成為可能。在這方面,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壹,面對不同的學生,要實施不同的教學。我們學校通常采用三種類型來組織不同層次的教學:提高、改善、補差。升級的比例在20%左右,差額在30%左右,高出50%左右。提高質量就是在年級打壹場統壹的戰役,集中力量,選壹些老師負責。提高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指導,補課實行承包責任制,由原教學班教師分層次滾動進行。目的是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
二是加強針對性教學和個性化幫助。重點是加強補課工作。我們要求各科老師特別關註那些可能不及格的學生,給予他們更多具體的幫助,讓多年來形成的分歧和消極得以化解,星星之火,可以慢慢燎原。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最好的成績,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更高壹級的學校繼續深造。我們覺得這種教育應該是成功的,因為它能讓學生振作起來,重建學習信念,保持健康的態度。
第三,尊重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對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影響,遠大於壹般的說教和簡單的懲罰。所以我們壹再要求,要關愛每壹個學生,尤其是保護學生的人格尊嚴,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課堂,大學輟學。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反饋,定期召開學生代表座談會,分門別類整理相關意見和建議,並在組織課堂教學中進行調整和完善,促進師生更好的合作與配合。
第四,重視優秀學生的作用,使他們成為學校寶貴的教育資源。我校每年定期表彰壹批優秀學生標兵,是我校學生獲得的最高標準獎勵。到目前為止,已經舉辦了七次表彰活動。學校大張旗鼓地宣傳優秀學生的事跡,召開全校師生大會給予隆重表彰,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並邀請社會各界代表和家長參加表彰會,用身邊的優秀榜樣教育和激勵全體學生努力成為合格甚至優秀的初中生。
第三,師資隊伍的培養和建設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規模提高辦學質量的根本途徑是建設壹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學校最重要的工作或者說校長的主要職責在於對教師隊伍的管理和培養。
總的來說,在公辦初中的師資隊伍管理上,壹是不能靠重金聘請;其次,對於高中來說,初中的水平吸引不了優秀的師範專科畢業生;再次,由於外界太過精彩,團隊不穩定的可能性時常發生。因此,要辦好壹所公辦初中,搞好教師隊伍建設,必須面對現有教師的實際,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立足於發揮每壹位教師的潛能,為他們提供壹個表現的舞臺和發展的平臺,全方位地尊重、鼓勵和關心他們。對此,我校努力從職業發展、人際感情、生活狀態等方面入手,既做好穩定和凝聚,又提高發展。我們學校已經形成了壹批勤奮、積極、有成就的教師。我們的方法如下:
第壹,讓名師成為學校的根本。學校的品牌形象必須依靠壹批品牌老師來樹立。前幾年我們想通過評比正式認定壹批校級名師。但深入思考後,我們覺得名師的產生不能簡單通過評比來操作。壹搞鑒定就要窮盡條件,壹有條件就要面面俱到,缺壹不可。這樣我們在操作上會遇到尷尬。其實名師是自然形成的。我們學校已經把重心轉移到為優秀骨幹教師創造盡可能多的條件上來了。行政方面,教學管控,指導青年教師,教學科研,帶班等。,我們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自然而然地成為我們學校的品牌教師。可喜的是,在我們學校,已經出現或正在出現這樣壹批教師,他們在校內外產生了壹定的知名度。
二是讓教師成為學校的主人。在辦學過程中,努力做到民主辦學,實行校務公開,特別是把尊重人放在首位,努力做到工作支持、生活關愛、人格尊重,重大情況及時向學校通報,盡可能滿足教師的合理需求,盡可能為教師提供服務。學校除了必要的剛性管理外,最大限度地實行柔性管理和自我管理。我們覺得和諧比克制更有效。
第三,要努力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近年來,教師流動加快,35歲以下青年教師比例超過50%。因此,要想大面積提高質量,必須大面積培養青年教師。我們相信,青年教師成功的崗位就在課堂,就在身邊,不僅立足於自己,更要著眼於學生。這是青年教師的成功之路。近年來,我校不斷完善藍色工程實施方案,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參與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創造條件促進青年教師參與教學科研活動,特別是在教師崗位的安排上,註重安排或讓青年教師自主選擇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潛力的崗位,同時在管理評價上給予青年教師更多的發展性評價,註重保護他們的自尊,堅持促進青年教師的發展。
以上是我校面向全體學生,努力大面積提高辦學質量的壹些管理行為。我們將繼續努力,堅持走教育內涵發展之路的戰略,不斷豐富管理策略,不斷提升質量和品位,努力為社會貢獻更多優質的辦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