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 ~ 1955)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科學革命的旗手。1879年3月14出生於德國烏爾姆的壹個猶太家庭。他的父親和叔叔開的小電器廠和他家庭的自由主義思想使他在童年受到科學和哲學的啟蒙和音樂的影響。他的小腦充滿了奇怪的想法,例如,當他4歲時,他想知道為什麽指南針總是向南。是什麽在推動它?小學的排猶浪潮,軍國主義的教育方式,宗教禮儀,讓他痛恨權威。他說:“我在12歲的時候突然結束了作為信徒的生活。通過閱讀科普書籍,我很快意識到聖經中的許多故事都不是真的。我認為年輕人是被政府用謊言故意欺騙的。”65,438+02歲,壹口氣讀完了《幾何原本》。他用自己的方式練習證明定理。他特別喜歡讀自然科學通俗叢書中的諸如力和物質之類的書。13歲時,他讀了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把思維轉向了宇宙、哲學、自然現象中的邏輯。他的數學和物理很優秀,但他的其他學習成績不好。15歲,是他中學沒畢業的時候。但是,學校因為他的自由主義思想讓他退學了。他因為中學文學水平不高,外語和生物課成績不好,在意大利和瑞士的高校人文學科考試中失利。1938+0895年進入阿勞大學預科班,度過了快樂的壹年學習生活。他會壹直思考人們身邊的小書,比如《追光》:當觀察者隨著光前進時,會看到電磁波的駐波停止嗎?1896年加入瑞士蘇黎世工業大學教師部(其實就是數學物理系)。他喜歡在物理實驗室觀察實際現象,閱讀科學原著,思考現代物理學中的重大問題。1900畢業後,失業兩年,才成為瑞士專利局的三級評估師。這裏的七年是他輝煌的科學創造時期。+0902 ~ 65438+.他和兩個年輕的朋友每天晚上閱讀和討論哲學和自然科學作品。綽號“奧林匹亞科學院”,也是伯爾尼大學的兼職講師,1908。他於0909年離開專利局,成為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12年在布拉格德意誌大學任理論物理學教授,在母校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任教授。愛因斯坦受到迫害,被迫離開德國。1933年移居美國,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在美期間,1940獲得美國國籍。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創造力和智慧的人物之壹。他壹生開創了物理學的四個領域: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和統壹場論。他是量子理論的主要創始人之壹,在分子運動理論和量子統計理論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貢獻。
1905年,愛因斯坦在專利局業余時間寫了6篇論文。其中5438+2月的4月、5月、6月三篇論文是關於液體中懸浮粒子的布朗運動。他設想可以通過觀察分子運動的波動引起的懸浮粒子的不規則運動來確定分子的實際大小。試圖解決科學界和哲學界長期爭論的原子是否存在的問題。三年後,它被法國物理學家佩蘭的精確實驗所證實。3月的論文《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壹個思辨的觀點》將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應用到光的傳播中,認為光是由光量子組成的,光量子既有波動性又有顆粒性。所以愛因斯坦以1921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6月,他在《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中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因為這三個不同領域的歷史成就,他註定要在1908進入這個世界。從引力質量相等這壹事實出發,經過10年的艱苦探索,愛因斯坦於1915 ~ 1916年創立了廣義相對論。後來愛因斯坦利用廣義相對論的結果研究整個宇宙的時空結構。10917發表論文《他用科學的論據推斷宇宙在空間上是有限無界的,這是宇宙學的壹次革命。2004年,他和印度物理學家玻色提出了單原子氣體的量子統計理論,即來自玻色-愛因斯坦統計。1925到1955,愛因斯坦幾乎全力以赴探索統壹場論。他試圖將廣義相對論擴展到不僅包括引力場,它還包括電磁場,即尋求統壹的場論。不幸的是,他從未成功過。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統壹場論的思想以新的形式顯示了其生命力,為物理學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愛因斯坦的科學成就與其哲學思想密切相關。他秉承了壹個自然科學家必須具備的自然科學唯物主義傳統,吸收了斯賓諾莎的理性主義和休謨、馬赫的經驗主義的批判精神,經過畢生對真理的追求和科學實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研究方法。他堅信自然的統壹性和合理性以及人的理性思維能力。獲得對自然與規矩、姓氏的統壹的認識,是他壹生的最高目標。統壹性、簡單性、相對性和對稱性思想作為科學活動的指導思想,在他的科學探索中壹直被廣泛運用。也是熟練運用經驗思維、想象與邏輯、直覺與數學等科學方法的大師。
歷史上也許只有牛頓和達爾文能比得上愛因斯坦對科學思想的貢獻。同時,愛因斯坦以極大的熱情關心社會進步和人類命運。他始終為反對侵略戰爭、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民族壓迫和種族歧視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0914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愛因斯坦簽署了只有四個人背書的反戰宣言,之後積極參與地下反戰組織的活動。戰後,他致力於恢復各國人民相互理解的活動,並赴法國、英國、荷蘭等地為之吶喊。在匈牙利物理學家西拉德的敦促下,愛因斯坦於1939年建議羅斯福在德國之前研制出原子彈。二戰結束前夕,當他得知美國原子彈轟炸了人口稠密的日本城市時,他感到震驚和憤慨。他對給羅斯福寫信感到非常後悔。戰後,他為在美國發起反對核戰爭和法西斯恐怖的和平運動進行了不懈的鬥爭。他對舊中國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勞動人民深表同情。“九壹八”事變後,他多次呼籲各國采取聯合經濟制裁,制止日本侵華。沈鈞儒等“七君子”在1936抗日被捕,他熱心參與營救和聲援。愛因斯坦對自然科學的創立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並以如此嚴肅和熱情的態度對待社會和政治問題,這是非常值得稱贊的。
縱觀愛因斯坦的壹生,可以說他不僅是壹位偉大的科學家,更是壹位具有哲學探索精神的傑出思想家。同時,他也是壹個具有強烈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的世界公民。他壹生崇尚理性。我相信人類的進步就是讓科學造福人類,融合真善美。他認為“只有獻身於社會,壹個人才能發現短暫而充滿風險的生命的意義。壹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取決於他自我解放的程度和意義。這是愛因斯坦壹生的真實寫照和完美體現。
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去世。根據他的遺囑,不舉行任何活動。不立碑,骨灰撒在永遠不保密的地方,不讓任何地方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