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重慶大佛寺長江大橋介紹?

重慶大佛寺長江大橋介紹?

重慶大佛寺長江大橋是渝黔高速公路上的壹座跨長江特大橋。位於重慶朝天門碼頭下遊約5公裏處,是國家重點工程渝黔高速公路上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1997 11開工建設,2002年1建成通車。建設規模和難度位居國內同類型橋梁前列。

建築材料

橋名:重慶大佛寺長江大橋

橋型:雙塔雙索面混凝土斜拉橋。

跨度:450米

大橋地址:重慶

設計單位:重慶交通研究設計院

施工單位:中鐵大橋局集團重慶橋梁工程公司

水泥用量:121830m3。

鋼材消耗量:15870噸

成本:329,654,380萬元

完成日期:2006 54 38+0 654 38+2月

橋梁簡介

大佛寺長江大橋是國家重點工程渝黔高速公路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重慶大佛寺長江大橋位於重慶朝天門碼頭下遊約五公裏處。1997 11開工建設,2002年1建成通車。大橋造價2億多元,設計任務由重慶交通大學獨立承擔。總設計師是劉宇翔教授,高級工程師。大橋全長1168m,橋面寬度30.6m,雙向六車道。主橋為雙塔雙索面斜拉橋,跨度為198+450+198m。主墩塔最大高度206.68米,大橋主跨450米,每塔兩側各有55對斜拉索。索間距8.1m(邊撐除外),斜拉索傾角27° 16 ' ~ 80° 27 ',居國內同類橋梁之首。

主要特點

交通中的大佛寺大橋是主城下遊第壹座長江大橋,連接重慶東部長江南北兩岸,形成重慶內環線和渝黔線上的堡壘,是重慶至湛江國道主幹線上最大的控制性工程;大佛寺長江大橋腳下,是重慶重要的集裝箱港口,也是長江上遊最大的寸灘。大佛寺長江大橋下遊10公裏處是知名的郭家沱滾裝港。從這裏,重慶的產品通過長江黃金水道運往中國各地和海外。中國各地的物資也通過這裏源源不斷地進入重慶市場。

在建的大佛寺橋很突出。橋梁長1168m,橋面寬30.06m,雙向六車道。橋型為雙塔雙索面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斜拉橋。該橋橋塔高206米,主跨450米,在目前國內同類橋梁中排名第二。

在大佛寺長江大橋北橋頭,金科地產的“廊橋水岸”面對江邊大橋,華麗誘人,是不折不扣的長江景房;大佛寺長江大橋北引橋旁邊是魯能地產的樓盤小區;大佛寺長江大橋左岸,塔子山上,好像和北海公園的白塔關系密切;大佛寺長江大橋和白塔共同構成了長江上行,進入重慶主城區的第壹道景觀和標誌。

橋梁工程

大佛寺大橋為雙塔雙索面漂浮體系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全長1168米,主跨450米,每塔兩側各有55對斜拉索,索距為8.1米(邊撐除外),斜拉索傾角範圍為(27° 16’~ 80° 27’)。浮動系統。

引橋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T型簡支梁橋。主橋部分采用斜拉掛籃懸臂澆築。

雄偉的重慶大佛寺長江大橋通車時,創下了亞洲同類橋梁的新紀錄,江澤民同誌親筆題寫了橋名。

施工過程

1998開工,2001竣工。榮獲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由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和重慶橋梁工程總公司承建。

采用國內先進的爬模施工技術解決高塔施工難題,采用先進的小升小落桁架輕型掛籃及施工控制技術解決主梁長懸臂現澆混凝土施工難題。此外,針對1#塊施工、邊跨合攏、大噸位斜拉索安裝等難點,開展科技攻關,形成了壹套先進的斜拉橋施工技術。重慶大佛寺長江大橋是國家重點工程渝黔高速公路上最大的橋梁,也是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該橋科技含量高,技術難度大。

大佛寺橋北岸,山石聳立,山巒連綿。北岸側河床中的幾個魚脊狀條礁沿河綿延數百米,或隱或現,隨著河水的漲落。北主塔的橋墩在主航道壹側的“魚脊”上,距離北岸300多米。道路不通,船難行,連電都是農電。另壹邊是重慶路橋,橋梁建設行業的重地。南岸的主墩離岸邊只有30米,幾座棧橋直達主墩。

受水文、地質等諸多因素影響,橋梁基礎施工是全橋的關鍵控制工序。它的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直接影響到全橋預定工期的實現,更不用說在地質復雜、水深湍急的川江上建橋了。經過精心組織和反復論證,采用填灘築路的施工方案,確定在枯水期搶主塔墩基礎,保證主塔施工的連續性。墩位樁基采用土與海相結合的鉆挖法。水下墩樁基三個多月完成,枯水期即將結束,壹次性澆築主塔墩混凝土4000方。為保證壹次灌漿成功,防止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裂縫,通過多次試驗優化混凝土配方,采用低水化熱礦渣水泥,並摻加粉煤灰。冷卻水管預埋在承臺內,保溫保濕保護層覆蓋在承臺外。3月28日,春汛前,重慶大佛寺長江大橋主塔墩承臺澆築成功,創下我國橋梁建設史上澆築大體積混凝土新紀錄。

這座橋的主塔是用爬模建造的。安全優質地完成了主塔的施工。在主梁施工中,設計了“巨無霸”斜拉掛籃,壹次性澆築寬30.5米、長8米的主梁。掛籃采用塔上豎索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異常變形,保證了主梁的線形平順。掛籃采用螺栓桁架結構,分塊制造,保證了制造和安裝的精度。特別是采用了小升小降的新技術,即支架用模板支撐時,支架桁架梁稍微離開梁體,梁體內的隔板和底模再次下降到頂面與梁體底面平齊,這樣就可以行走,避免了數百噸的支架桁架梁升降3米後才能前行,消除了不安全因素,為“巨無霸”超大型掛籃的施工奠定了基礎。經專家論證,在結構上,北主塔上30米寬的主梁是壹次澆築完成的,比南主塔上主梁的左右兩側要好。

4號主塔墩上梁板31m,寬8m,高6m,鋼筋200多噸,混凝土800立方米,分兩次澆築。施工中也存在諸多技術難題:壹是上梁施工支架變形高達55米;二是混凝土澆築時塔梁的相對變形;第三,模板、鋼筋和預應力系統。0號索道要求安裝精度高。為了克服這些困難,采取了壹系列技術措施。例如,上梁結構支撐的重量需要700噸的壓力。如果按實物加權,工作量大,工期損失不可估量。技術人員巧妙地采用了預應力稱重法,簡單有效地完成了大噸位稱重任務。4號墩是全橋的控制性工程,主塔墩必須在洪水到來之前安全、優質地從185米的洪水線中取出。在機械設備無法進場的情況下,采用島式圍堰施工,人工開挖土石方7500立方米,將直徑3米的15鉆孔灌註樁改為直徑3.8 ~ 4.8米的變徑挖孔樁,將陸上混凝土廠改為水上混凝土廠,確保施工順利進行。4號墩超大承臺混凝土施工時,提前考慮,科學組織,壹次澆築4000立方米混凝土,僅用時110小時,創造了我國橋梁建設史上的新紀錄。4號主塔墩0號塊澆築施工中,項目部專門組成了以項目經理、總工程師為主要成員的技術攻關小組,進行周密、科學的施工組織,專門編制了0號塊施工工藝和操作規程;多次進行技術交底,使所有參與施工的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心中有數。

矽粉混凝土的成功應用是橋梁項目部技術創新的壹大亮點。矽粉混凝土具有易澆築、密實、不離析、長期穩定、早期強度高、耐久性高的特點。但是,技術高,技術難。為確保橋梁工程質量,生產出高質量的混凝土,項目部從開工之初就從人、財、物方面給予工地試驗室大力支持,並成立了微矽粉配制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新技術專項研究小組。經過近半年的艱苦細致工作,終於攻克了壹系列技術難題,篩選出了技術經濟優良的配合比,通過了業主和監理專家組的鑒定。這項新技術的成功應用,不僅保證了大佛寺大橋的施工質量和結構耐久性,而且填補了公司和西南地區橋梁建設史上的壹項空白。

技術創新

(1)大型斜拉橋采用大噸位(壓力2200t,拉力300t,位移(高達1120mm)拉壓支座。

(2)大型斜拉橋采用最大直徑4.8m的大直徑變截面樁基礎。縮短工期,確保基礎施工在旱季完成。

(3)在大型斜拉橋中,采用部分預應力的設計方法。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使用較少的預應力,節省了大量的材料,降低了成本。

(4)在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中,采用壹次性調索的設計方法。

(5)超大型斜拉橋首次采用最大雙懸臂施工,雙懸臂最大長度為191.2m,為當時同類橋梁之最。

(6)邊跨合龍設計首次基於尾梁固結模型。

(7)首次采用無刨削層的8cmSMA路面設計方法。該方法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減少了施工環節,縮短了工期。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