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兩份職業面試報告

兩份職業面試報告

訪談是管理咨詢獲取信息的常用方法。咨詢師可以通過與客戶組織中各類人的接觸和交談,獲得客戶組織的重要主觀問題,受訪者也覺得自己在為項目做貢獻。以下是兩份職業面試報告。

職業面試1:點石裝飾公司人力資源總監葉娜

采訪對象:葉娜

職位:點石裝飾公司人力資源總監

工作時間:10年

面試方式:電話面試

問:做人力資源需要什麽樣的性格?

答:我還沒有認真考慮過性格和事業的關系。人有很多特點。有的人更喜歡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人則樂於與人交流。我做人力資源基本無拘無束,有的人很安靜。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好人力資源,只要他熱愛這份工作。

問:妳認為是妳在影響公司經理,還是公司經理在影響妳?

答:我覺得人力資源部門不影響他們,他們也不影響人力資源部門,但是他們互相配合。公司業務走在前列。希望以最好最及時的方式配合業務在人力資源方面的發展,為公司業務提供非常好的人力資源策略,培養優秀員工帶動業務發展。

在我的人力資源經歷中,曾經參與過公司的業務,做過壹個大單子。當時總經理在和壹個客戶洽談,我也去和這個客戶合作,但是這個客戶對產品很挑剔,我們用誰做技術支持,總經理也談不攏。這時候總經理讓我介入,跟客戶談。我從人力資源的支持上講了公司的技術和產品實力,讓客戶更深入的接受我們。我有壹種很深的感覺,我是企業裏同事的事業夥伴,我和我的事業並肩前進。人力資源經理需要了解公司的業務和他們的客戶,這樣在制定人力資源政策的時候才會很有針對性。

我們的人力資源部門有壹個大方向,告訴各級管理者人力資源的方向,給他們如何配備業務人員結構的建議。北電的每個業務都有壹個HR同事跟蹤他們,對他們的業務和員工有特別的了解,經常參加他們的會議,給他們建議如何組織人事,甚至包括員工的薪資和發展。

問:很多人說大部分人力資源高管或者這個行業的成功人士半路出家,這似乎符合妳職業經歷的發展過程。如何評價這種說法?另外,對於半路立誌從事HR的朋友,有什麽好的想法和建議嗎?

答:首先,我不認為我是壹個成功的人。我在人力資源方面的經驗僅限於外企。我感覺自己還需要比群裏的朋友多學習。至於HR,我的理解是,這是壹門實踐性比知識更強的學科,實踐經驗的積累遠比書本知識重要。誠然,我接觸過的大公司的HR;戴爾、TCL、IBM、可口可樂等管理人員和董事都是半路出家。

給剛入門的新朋友的建議:1,壹定要了解妳所在行業的主流業務;2、與人溝通,有洞察力很重要;3,永遠站在公司總裁的高度處理事情。老板只是覺得妳做了,給他看了結果。他能不理妳嗎?不要盲目相信HR書上的理論,工作壹定要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量體裁衣。只有這樣,才能體現HR在企業中的價值。

采訪2:蘭州大學哲學系王林教授

被采訪人:王林

職位:哲學系教授

工作時間:4年

面試方式:電話面試

1.妳認為師生之間應該建立什麽樣的關系?在我自己看來,作為學生,我希望作為朋友相處自然,作為長輩尊重。但往往這種理想化的關系很難實現。妳認為雙方應該做出怎樣的努力?當然,這不壹定是每個老師都認可的。可能有的老師會覺得老師應該是尊師重教,或者就像普通朋友壹樣可以自然相處。妳怎麽想呢?

答:我認為作為老師,首先要對學生有壹份愛,這樣才能主動去關心和愛護學生;其次,要有深刻的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作為學生,首先要有壹顆感恩的心,壹顆對父母、對老師、對社會寬容的心,讓雙方互相理解,共同進步。所謂?互相學習?其實,師生關系也是雙向互動的。

2.也是師生關系,也是通病。如何平衡學生天生厭惡上課?妳覺得應該怎麽教?再者,妳當老師的方式是什麽?

妳說的厭惡是什麽意思?出生?我不同意。厭惡作為壹種情緒,是慢慢培養出來的,往往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比如現在的大學生不喜歡上課,尤其是壹些公共課。首先,他們受到當前社會風氣的影響。很多大學生也有急功近利的心理和浮躁的心態。他們坐不下,耐不住寂寞。他們總想學點什麽?快速致富?能力,甚至幻想?壹夜成名?;其次是課程安排的問題,因為現在的課程很多都是上級指定的,尤其是公共課,沒有或者很少聽取老師和學生的意見,導致老師不滿意,學生不買賬;當然也有老師的因素。實踐中會發現,並不是所有老師的課都不受學生歡迎。那些知識淵博,幽默風趣,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老師,還是很受學生歡迎的。出勤率?是比較高的,俗話說?親他老師,信他的道?。我的為人師表很簡單,也是為人師表最起碼的要求,就是不誤導人家的孩子,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3.大學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鍛煉與人溝通的能力?怎麽交朋友?朋友之間有矛盾怎麽辦?如何彌合?

a:大學是壹個很特殊的時期,相對於中學?不聽窗外事?大學生對社會有了更多的接觸和了解,開始嘗試融入社會。但由於缺乏必要的引導,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膚淺的,也容易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汙染。以人際交往為例。有些大學生認為要在學校站穩腳跟,就要有靠山,有影響力,於是學會了拉幫結派,欺負弱小,而有些學生則學會了忍,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我認為首先要提高自身修養和人格魅力,同時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堅持原則,遠離汙穢。與人交流的能力只有通過與人交往才能提高。同時要學習壹些說話和說話的技巧,這樣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說話得體。交朋友要選好伴侶,交好朋友,交朋友,避免交友不慎。也要註意和朋友的距離,不要太近,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要把交友作為妳的主業,更不要作為工具。朋友之間的矛盾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發生矛盾時,雙方都要克制冷靜,因為年輕人容易沖動、沖動,甚至魯莽;也要把心比心,設身處地,學會包容;妳為什麽有時不喝壹杯呢?冷處理?等大家冷靜壹段時間後,所有矛盾都會消失。

4.以後工作後老師或上級對學生和下屬的態度是怎樣的?

答:老師和上級不喜歡自己的權威被挑戰,尤其是被反駁。所以學生和下屬都盡量避免這壹點。如果他們有什麽意見,可以委婉的提出來。如果他們不能說服對方,他們可以依靠別人。如果不能說服他們,只能先保留自己的意見,按照老師和上級的要求去做,然後在實踐過程中尋找合適的機會。

5.對待大學裏的人和事應該是什麽態度?妳有什麽看法?

壹些大學生有他們自己的方式來參加學生工作?小九九?主要是受社會風氣的影響,現在的壹些獎學金制度也助長了這種不正之風。我們不應該批評那些只以訓練自己能力為目的的學生,因為這沒有什麽不對。對那些不擇手段謀職的學生,要批評甚至懲罰,不能讓他們損害學生幹部隊伍的純潔性。學校不願意下放學生會的權力,主要是擔心學生,怕他們不善於管理自己,怕他們的自主權大了會出什麽事。在這方面,我認為短期內很難改變這種情況,學生只能按照學校制定的規則行事。

6.如何在大學裏更好的獲取知識,增長技能,充實自己?妳認為哪些知識是必要的,基本的,或者對人的成長非常有益的?妳能推薦壹些書嗎?妳的大學生活是怎麽安排的?妳有什麽愛好嗎?

答:大學裏學好知識很重要,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如與人溝通的能力,抵禦打擊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這些遠比書本上的知識有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有些名人沒有讀多少書就取得了成就,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意誌品質。可以多讀壹些名人傳記,從中可以學習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以及解決問題的智慧和能力。也要多接觸社會上的人,從實踐中學習。做壹個有品味的人有點大話題。我覺得多讀壹些道德修養方面的書,甚至學習壹些養生之道,對培養正確的審美觀,養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都會很有幫助。我的大學生活並不豐富,也沒有成功的經驗,這是我在後來的工作中體會到的。

7.如何看待自己大學學的專業和未來工作的方向?專業和愛好不匹配怎麽辦?或者妳喜歡妳的專業,但是妳的專業就業前景不好,怎麽辦?另外,如何把學到的知識和生活工作結合起來?

答: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熟悉,也不感興趣。如果專業和妳的興趣不匹配,要麽換專業,要麽適應;雖然喜歡自己的專業,但是專業前景不好,有兩個辦法可以做到這壹點。要麽我堅持自己的選擇,坐冷板凳,冷板凳總有熱的壹天,要麽我換壹個熱門專業解決溫飽,把自己喜歡的專業作為未來的愛好。知識和工作的結合主要是在實踐中的磨合、修正和提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

8.大學生最終是要走向社會的。他們應該具備什麽素質,應該註意什麽?換句話說,社會需要什麽樣的人才?如何把個人興趣和工作、社會興趣結合起來?如何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

答:可以說順應時代潮流永遠不會錯。那些獲得巨大成功的人是順應了潮流,不是嗎?逆潮流而動?所以,想要做出成績,首先要了解時代,了解時代的需求,然後有針對性的提升自己,這樣才能服務社會,養活自己。當然,時代在不斷發展,這也需要我們不斷學習,適應變化了的時代。在眾多的能力和素質中,我認為目前中國的大學生需要的是與人交往和溝通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大膽創新的能力。

9.我認為有必要學會看人,根據他們的眼睛行事。有時候減少阻力是必要的。但原則也要堅持。怎樣做才能更容易被接受和認可?

答:其實要做到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壹。每個人都有壹個?底線?有些人有些事要忍,但總有個限度。不堪?這時候,沒必要再忍了。在個人底線之上,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趨利避害?好的。

10其實以上很多問題都是我對未來生活的擔憂。看了我的問題,妳覺得我或者我們的學生怎麽樣?

答:這些問題可能壹直困擾著妳或妳。妳想到了解決,也試圖通過和老師溝通來解決。這本身就說明妳非常善於思考,敢於直面問題,積極尋求解決方案。這種精神正是年輕人應該有的。我們不要害怕失敗,大膽嘗試,不怕困難。遇到壹些困難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我們即將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提升自己,所以我們可以提升自己。讓困難越來越多!?說實話,我看不起那些因為受不了就業和考研的壓力而自殺的同學。這是壹種逃避,也是懦弱的表現。這樣的人遲早會被社會淘汰。每個時代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壓力,每個人都需要承受。這是我們無法選擇也無法逃避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