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爾·左拉(法語:_mileZola,1840年4月12-1902年9月28日),法國自然主義小說家和理論家,是自然主義文學流派的創始人和領袖。
1840年,左拉出生於法國巴黎。主要著作有《魯貢-瑪卡家族的自然史和社會史》,包括20部小說,1000多人,其中代表作有《酒店》、《萌芽》、《娜娜》、《金錢》。
左拉是19世紀下半葉法國重要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自然主義文學理論被認為是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遺產的組成部分。
中文名:愛彌爾·左拉。
mbth:_米萊佐拉
國籍:法國
出生地:法國巴黎
出生日期:1840年4月2日
死亡日期:1902年9月28日。
職業:小說家、社會活動家
主要成就:創立自然主義文學流派。
代表作品:《萌芽》、《娜娜》、《客棧》、《金錢》。
人物體驗
1840年4月,佐拉出生在巴黎聖約瑟夫街10號。他的父親弗朗索瓦·佐拉原籍意大利,是壹名工程師。普羅旺斯艾克斯的壹條運河由他設計建造,並以他的名字命名。我母親是勃艮第人。佐拉在埃克斯自由自在地度過了六年童年時光。
七歲時,他的父親去世了。從七歲到12,他成為了聖母大學的寄宿生,然後在艾克斯中學學習,那時他已經在嘗試寫壹部關於十字軍東征的小說了。父親去世後,左拉家庭生活艱難,家境日益貧困。佐拉小時候親身經歷過不斷被債主欺負的痛苦。無奈之下,左拉夫人只好帶著兒子1858離開艾克斯,到巴黎謀生。同年,65,438+08歲的埃米爾進入了巴黎聖路易斯中學,但不幸的是,他在次年的中學畢業考試中從孫山落榜。
1858-1860年輕的左拉嘗到了失業的辛酸,於是體驗了勞動群眾的生活,為以後的文學創作準備了條件。在朋友的幫助下,他終於在海關找到了壹份月薪60法郎的卑微工作。但在堅持寫作的同時,他又無法忍受與身邊“愚蠢的海關工作人員”長時間互動的痛苦,於是在兩個月後辭去了海關職業,再次過上了非常清貧的生活。他住在閣樓裏,不停地寫作。當他餓的時候,他用大蒜在面包上蘸壹些植物油來充饑。雖然前途黯淡,但勤奮的左拉從未放棄自己。他相信自己“有過人之處”,“遲早會表現出來”。經過不懈的努力,我寫了包括三首長詩在內的詩集《愛情的喜劇》。
從1861開始,左拉意識到有必要超越浪漫主義,創造壹種以科學為基礎的文學。
1862年2月,左拉為了生活,為了接近文壇,在阿什特出版社做員工。剛開始,他是打捆機工。因為他的文采和努力,他很快被提升為廣告部主任。從此,左拉不僅每月能賺到200法郎,還在嘗試為他人推銷作品的同時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他利用職務之便與作家學者接觸,如拉馬丁、聖·博夫、阿布、基佐、米斯利、利特雷、透納等。左拉發現文學創作不僅是壹種職業,也是壹種生意。如果沒有廣告的作用,作品本身的價值往往不足以維持作者的生計。左拉認真傾聽這些作家學者的談話,為他們服務,她也受益匪淺。
1864年左拉發表了第壹部中篇小說《給尼農的故事》,第壹部小說《克勞德的自白》於次年出版。後壹個被官方評論家斥為“不雅”,他的辦公室被搜查,阿什特出版社也受到牽連。因此,左拉決定於1866+65438年6月8日從出版社辭職,投身文學創作。此後,他出版了《女人的最後願望》(1866)、《馬賽的秘密》(1867)、《泰蕾茲·拉甘》(1868)、《瑪德琳·費拉》(1868)。
1865左右,左拉認為藝術作品是通過藝術家的眼睛移植過來的現實,這種現實應該建立在理性和真實的基礎上,特別是來自強烈的創作氣質。次年,他在《小說的兩種定義》壹文中,比較了小說家和學者的方法,指出小說家的職責是尋求真理,發掘激情,描述現實事件,而不是復雜的歷史事實。
在文學創作中,壹部小說和另壹部小說之間沒有聯系,每次構思壹個新的故事都要耗費大量的精力。1868年,28歲的左拉對此感到非常厭倦。在這種情況下,巴爾紮克成了他最崇拜的作家,巴爾紮克的榜樣很吸引他。他也想創作自己的“人間喜劇”,但不知道從何下手。這時,自然科學啟發了他,克勞德·納德的《實驗醫學導論》啟發了他,並對他作品的最終發展方向起了決定性作用。左拉未來的目標是從科學的哲學角度全面解釋人生,從純粹的物質角度看待人的行為和表現,從而將科學的準確性引入小說。他認為19世紀下半葉的文學將成為實驗小說的文學。他想寫壹部“第二帝國時代壹個家族的自然史和社會史”,這個家族就是魯公-麥卡德家族。此後,在達爾文的進化論、孔德的實證主義哲學、特納的文學理論、盧卡奇博士的《自然遺傳學導論》和伯納德的實驗醫學的影響下,左拉形成了自己的自然主義文學創作理論。
在1871-1893年,左拉撰寫並出版了《魯公-馬卡德家族》,其中包括二十部小說。
1868之後,左拉對文學理論和創作理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最終將自然科學引入其獨創的現實主義文學思想中,形成了他的自然主義文學思想體系。文章《實驗小說》是他的自然主義文學理論的集中體現。繼魯貢-馬卡德家族之後,左拉寫下了三部曲《三座名城》,包括盧爾德(1894)、羅馬(1896)、巴黎(1898)。
1894年,猶太裔法國軍官德雷福斯被誣告向德國出賣軍事機密,犯有叛國罪。這次審判所依據的證據極不可靠,審判程序也很有問題,引起了壹些人,特別是壹些作家學者的憤怒。左拉挺身而出,要求為德雷福斯的冤案平反。6月1898 65438+10月13日,左拉以“我控訴”為第壹句,在奧羅拉發表《致中華民國總統費利克斯·富爾的信》,揭露國防部和軍事法庭陷害德雷福斯的陰謀。幾經審判,1898年7月8日,左拉因誹謗罪被判處壹年監禁,罰款三千法郎。為了反抗法院不公正的判決,左拉聽從朋友的建議,在判決當天流亡倫敦,直到第二年7月才回國。流亡期間,左拉開始撰寫四部福音書:第壹部《生殖》(1899),歌頌家庭和親情;第二本《勞動》(1901年)根據傅立葉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通過勞動社會化來促進人類和諧的實現;第三本書《真理》(1903)以小說的形式反映了德雷福斯事件,說明謬誤最終必然失敗;第四部《正義》(未完成)。
1902年9月28日,左拉在巴黎的公寓煤氣中毒死亡。65438年10月5日星期日,左拉的葬禮在蒙馬特公墓舉行。6年後的6月6日,1908,左拉的骨灰被移至萬神殿。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左拉的祖先是意大利人,他的父親名叫弗朗索瓦·左拉。他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是壹名退休的建築工程師。母親名叫艾米麗·奧利,是希臘人。
戀愛結婚
5月31870日,佐拉與亞歷山大·加布裏埃爾結婚。他們是1865認識的,她比佐拉小壹歲。然而兩人婚後壹直沒有孩子,左拉感到孤獨和單調。從65438年到0888年,左拉遇到了20歲的漂亮姑娘珍妮·羅澤·羅,珍妮向他表達了熱烈的愛情,他們成了戀人。珍妮於1889年生下左拉的大女兒丹尼斯,於1890年生下兒子雅克。
主要工作
創造性特征
作品主題
左拉通過對交易所、世界銀行和股份公司的真實描繪,展示了帝國主義時代的開始。左拉不僅展現了財團大亨之間的相互殘殺和交換中的殊死搏鬥,而且正面展現了勞資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以最廣闊的鏡頭視角對產業工人罷工進行了全景展現。作者從種族、遺傳、環境三要素出發,深入洞察人類社會,檢視人類檔案,詳細分析了資本主義文明面紗下的社會醜惡現象。
藝術特色
真實客觀
左拉是自然主義文學的領袖,在理論和創作上都是自然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他致力於自然主義文學理論的研究,為自然主義文學搖旗吶喊,提出了“實驗小說論”等自然主義理論主張。他強調文學的科學性和客觀性,重視遺傳和環境對人的影響,把現實主義作為小說家的首要品格,把客觀性作為作家應該追求的創作特征。
左拉對自然主義文學的定義是:“文學的自然主義是回歸自然,回歸生活,回歸人自身,即在對現實的接受中,通過直接的觀察和準確的分析來描述世界的真實。”他不僅在理論上獨樹壹幟,在小說創作上也碩果累累。左拉的自然主義文學表現出不同於前自然主義文學的獨特性格和風格,這可能是由於他在作品內容和創作手法上的壹系列創新。
敘事場景
左拉的作品中,情節敘事減少,場景描寫增加,可以簡單地稱為敘事場景。在他的作品中,主題意義不是表現在人物行動的因果情節中,而是表現在時間的場景描寫中。他以場景描寫直接呈現某壹領域的現實生活,而不是以離奇的情節安排著力闡釋某壹人生道理;它不采用因果接續的線性邏輯,而是註重橫截面生活的空間呈現,敘事從傳統的歷時性(連續、重復、點狀)向時間性(將事件變成場景、提取橫截面生活)轉變,敘事場景成為左拉作品中敘事客觀性的突出表現。
註重場景描寫為左拉自然主義文學的客觀敘事奠定了壹個基本框架,而客觀敘事視角則體現了作者在組織材料和構建客觀場景時的客觀中立立場,為其客觀敘事提供了完美的表象。左拉作品中敘事視角的客觀化可以體現在減少以往作品中對全知敘述者即全知視角的使用,采用有限視角,這從另壹方面反映了左拉作品的客觀性。
左拉並不是以壹種真正冷漠的態度參與文本創作的。他在文中表現出的冷漠,只是壹種盡量客觀的敘事策略。在文本的客觀表層結構下,在客觀的場景描寫中,在“非個人化”的敘事姿態背後,作家還以其獨特的生活體驗、強烈的情感溫度和鮮明的人格氣質影響著文本,這使得左拉的敘事非常敏感。作家強烈的敏感性可以體現在對場景的描寫上,也可以體現在作家利用觀察者和人物有限的視角來傳達人物的感情上。作家的主觀感受、情感體驗和客觀現實融為壹體,進壹步體現在滲透於文本的諸多意象中,象征性敘事成為左拉敘事的壹個顯著特征。
有限知識視角
左拉自然主義文學的敘事技巧體現了壹系列不同於傳統文學的敘事特征。壹方面,他追求敘事的客觀性,摒棄離奇情節的構建。他在收集真實材料的基礎上,通過場景的展示,展現自然,再現日常生活。他在敘事上打破了意識形態和觀念的支配,從有限知識的角度來描寫場景,體現了他在敘事上“非個人化”的思想,實現了作家主體的隱蔽性,避免了觀念的支配和道德說教。另壹方面,在文本的客觀敘事特征下,也表現出強烈的敏感性。在瓦解觀念主導的敘事模式的同時,作者建構了壹種情感體驗與客觀現實相結合的敘事模式。在從有限知識的角度對場景的描述中,這種主客壹體的敘事特征可以在文本中大量的象征性敘事中看到。
從左拉作品的敘事特征分析可以看出,他對現實生活場景的描寫和對再現真實文學觀的倡導,既是對傳統現實主義客觀真實的文學觀念的繼承,也是對現實主義創作技巧的超越。他註重生活的空間呈現,賦予場景以對話的性質和“狂歡”的精神;他用有限的視角突破受觀念制約的敘事邏輯,讓生活得到自然真實的展現。在有限知識視角的應用中,也形成了作者、讀者、人物的多元平等關系。在這些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到現代主義文學的壹些技術特征,這些特征已經成為現代主義文學的萌芽。此外,左拉的自然主義文學註重敘事的敏感性、象征性和意象性,也直接包含了象征主義和意象主義的文學因素。自然主義是現實主義文學和現代主義文學之間的中介。他繼承了現實主義文學模仿現實的文學觀,以諸多現代主義文學因素開啟了現代主義文學。
描寫是自然主義小說的壹大特色,因為每壹部自然主義小說都是儲存信息的倉庫,需要介紹壹些關於世界的知識。描述把作品和世界聯系起來,在作品中起協調作用。但是,作者不能打斷敘述來插入描述,所以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的人物。比如《娜娜》第六章,焦娃屋的描寫就是娜娜從壹個房間跑到另壹個房間。在第十章中,Wonderfair向娜娜展示了馬場的稱重處和簿記員所在的圓亭,從而描述了這兩個地方。第五章通過對其他角色的觀察,描述了娜娜的妝容。這樣,描寫與敘述融為壹體。
作為壹個自然主義作家,左拉從科學中借用的不僅僅是壹個目的——盡可能詳細地研究現實和自然,壹個方法——基於豐富而深入的信息,更是某種風格,即盡可能客觀,不帶個人主觀。小說的故事是作者講的,但作者要盡量少在裏面出現。
性格影響
左拉的小說《魯貢-馬卡爾家族》以描述法國第二帝國時代壹個家庭的自然史和社會史為主題,使左拉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法國,在許多國家掀起了自然主義文學的浪潮,為這壹時期的法國小說贏得了世界性的榮譽。
左拉的作品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被翻譯成中文出版,在中國擁有廣泛的受眾。壹些中國作家受到了它的影響。
左拉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五四以後的壹批現代作家的創作,如郁達夫、張資平等。五四以後,中國的新文學,尤其是問題小說,打上了左拉影響的烙印。在自然主義文學被視為新文學標本的論證下,新文學作家在題材選擇、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刻意模仿左拉小說的痕跡。深受左拉影響,後來走上小說創作道路的三位現代作家是巴金、茅盾和李仁。巴金不僅讀完了左拉的《魯公-馬卡德家族》20部小說,而且後來還強調他之所以致力於寫小說,是因為他想向左拉學習。他的《家》、《春》和《秋》三部曲的構思和寫作都受到左拉的啟發。李仁在法國留學期間閱讀、翻譯和研究了左拉的自然主義小說。他在小說創作中借鑒了左拉的自然主義寫作手法,重視“真實的觀察”和“赤裸裸的不加掩飾的描寫”。茅盾在1921接任《小說月報》主編時,積極倡導自然主義文學。他在小說創作中始終追求真實性,強調現場觀察和描寫。
性格評估
在法國,沒有人比左拉更熱愛人類的同情心。(法國作家弗朗索瓦在左拉葬禮上的講話)
左拉是獨壹無二的,因為他展示了壹種社會力量,這種力量把人擊倒在地,把人壓成碎片。按照左拉的說法,巴爾紮克的偉大和獨特之處在於在文學中賦予金錢壹個可怕的現代角色,但左拉是唯壹壹個敢於有意識地表現人是如何被壹個社會的必要性所控制和消滅的現代作家。(法國活動家拉夫爾蓋)
左拉冒著壹切風險,不顧自己的安危、名譽甚至生命,用自己的才華為真相寫作。他是傑出的文學大師,是倫理道德的捍衛者,明白自己有責任把事情辯清楚;當別人保持沈默時,他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像伏爾泰壹樣,他是最好的知識傳統的化身。(法國總統希拉克)
左拉的思想、原則和創作方法都深深地沾染了他自己的階級意識,盡管他對社會批判的敏銳意識從未減弱。相反,這種批評比天主教保皇派巴爾紮克的要有力得多,進步得多。”(匈牙利美學家、文學評論家、哲學家盧卡契)
後人的紀念
1924年6月5日,由兩位雕塑家合作雕刻的左拉雕塑在巴黎西部15區米拉波橋旁的愛彌爾·左拉大街上落成,供後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