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中學音樂教案

中學音樂教案

作為壹個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我們經常需要用到教案。寫教案有助於我們理解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麽妳知道如何寫壹份正式的教案嗎?以下是我的中班音樂教案。歡迎閱讀。我希望妳會喜歡它。

中班音樂教案1活動目標:

1,認真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節奏變化。

2、能主動跟隨音樂節奏,為生日創造動作。

3.體驗參與音樂遊戲的快樂。

4.感受旋律的氛圍,和同伴壹起參與集體生日活動的樂趣。

5.通過聽、唱、玩、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ppt,音樂

活動流程:

壹、場景導入:

老師:孩子們,今天是劉老師的生日。我可以邀請妳參加它的生日聚會嗎?

二、欣賞音樂,分析音樂結構,用肢體動作表達音樂。

1,第壹遍:安靜完整地聽音樂。

老師:聽完這首音樂妳有什麽感受?

2、第二遍:小手動。

老師:讓我們聽著音樂,壹起動動我們的小手。當節奏發生變化時,我們小手的動作也要發生變化。

3、第三次:個別孩子帶著音樂表演節目。

老師:讓孩子用音樂表演節目。

4.第四次:個別孩子帶著音樂表演節目。

老師:讓我們站起來,跟著音樂再跳壹次。

5.看圖集,完全享受。

三、小組遊戲:吹蠟燭。

第四,延伸活動:吃蛋糕

百科:生日既指壹個人出生的日期,也指他出生的紀念日。傳統上,中國人按農歷計算生日,孩子壹歲生日稱為“壹歲”,有各種習俗。老年人的生日叫生日,人過了50歲也可以叫生日。在中國的傳統中,生日吃長壽面和雞蛋。現代西風漸起,很多人以陽歷計算生日,慶祝方式也改為蛋糕和蠟燭。

中班音樂教案2活動目標:

1,在歌曲中感受魚從少到多的情感變化,從孤獨到和其他小魚成為好朋友的快樂心情,在唱功的基礎上對歌詞有初步的了解。

2、能大膽地用肢體動作表現小魚不同的情緒變化,並能按照音樂的節奏做動作。

3.享受遊戲場景帶來的快樂,發展空間協調能力和將遊戲聯想在壹起的能力。

4.學會唱歌,掌握斷斷續續、歡快、連貫、舒緩的不同唱法。

5.通過圖片理解歌詞,並根據歌詞進行大膽的想象。

活動準備:

1,在孩子們對《三條魚》這首歌耳熟能詳的背景下。

2.每條魚都有幾個頭飾。

3、《三魚》音樂。

活動流程:

壹、導入部分(音樂)

1,聽音樂《三條魚》

2.回憶和回顧孩子,妳還記得這首歌嗎?(回答後小朋友壹起唱)

二、基礎部分

1.說和做。妳還記得我們的小魚發生了什麽嗎?

(1)、老師戴上魚的頭飾扮演小魚的角色,壹邊做魚遊,壹邊以緩慢的速度朗讀《壹條魚遊在水裏,孤獨而煩惱》,伴隨著孤獨而憂傷的感覺。

問題:有多少條魚?我能在哪裏遊泳?它在做什麽?(引導孩子回答)

(2)引導孩子評論和辯論:這條魚怎麽了?

孩子:是擔心。它想念它的媽媽。(請小朋友上臺做悲傷孤獨的動作。)

(3)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它?

孩子:幫它找朋友壹起玩。(找朋友壹起玩)

(4)請朋友老師把小魚的頭飾取下來,放在黑板上,邀請另壹條魚:“太好了,有壹條小魚願意和它做朋友。兩條小魚碰到壹起會做什麽?”

1.要求幼兒勇敢想象兩條魚在壹起的場景,引導幼兒用簡單的動作和心情表達出來。

幼兒:手拉手、握手、擁抱(指導幼兒在兩個朋友壹起玩耍時做壹些動作)。

(2)、老師和壹個孩子壹邊做魚遊,壹邊中速朗讀“兩條魚,在水裏遊,搖尾巴,點頭”,並隨其表現出愉快的心情。

問題:剛才那兩條小魚在做什麽?

幼兒:搖搖尾巴,點點頭。

老師指導孩子學習動作,邊學邊做。

問題:另壹條小魚看到兩條魚這麽開心,也過來和它們交朋友。三條小魚相遇會發生什麽?

(3)讓孩子想象三條魚在壹起玩耍,鼓勵他們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行動。

(4)老師和兩個幼兒壹邊做魚遊,壹邊以更快的速度唱著“三條魚,遊在水裏,做快樂的朋友”,伴隨著愉快、快樂的心情。

2.學會學習。

(1)、老師從第壹段音樂開始示範(邊唱邊示範動作)。

(2)、帶領幼兒完成表演2次。

3.和小魚玩遊戲。

1.我們這麽多孩子都是小玉的朋友,小玉壹定很開心!讓我們和小魚壹起做遊戲吧!

2.在音樂中,引導孩子唱歌表演,感受和體驗和其他孩子壹起做遊戲的快樂。

4.結束了!小朋友,老師好像記得上次我們參加魚的音樂晚會,它說要去參加它的舞會!啊!正好是今天,我們收拾東西走吧。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為了避免孩子們從頭到尾都在唱歌,我采用了說話的方法解決高難度的四分音符和情緒技巧,讓孩子們短暫休息,活動做到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演基本達到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這個活動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希望老師和專家多指教。

初中音樂教案3活動目標:

1,引導孩子熟悉音樂的旋律,掌握音樂的節奏。

2.幫助孩子掌握踵趾步的要領,能夠配合音樂做踵趾步。

3、可以隨著音樂合拍做摘水果和踮腳。

活動準備:

1,壹張秋天果園的圖片。

2.壹架鋼琴

活動流程:

1.聲樂練習:師生打招呼像唱壹首節日歌,小烏鴉愛媽媽,豆漿好喝。

2.節奏練習:頭發、肩膀、膝蓋和腳、手腕旋轉和鞋匠舞。

二、基礎部分

1,引導孩子觀察屏幕上蘋果豐收的場景。

老師展示掛圖:蘋果豐收的圖片。

老師:蘋果已經收獲了,果園裏的孩子們正在摘水果。他們是怎麽挑選的?

2.妳會摘水果嗎?

3.學習摘水果的動作

老師示範摘水果的動作,強調摘水果要用力,轉動手腕表示摘水果。

老師組織小朋友在座位上集體練習摘水果。

4、熟悉音樂

老師:摘水果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唱壹首好聽的歌。請過來聽聽。

老師演奏音樂。

老師:聽完這首歌妳想到了什麽?老師解釋:這首歌是關於孩子們提著籃子,來到果園,用雙手摘水果,放進籃子裏。當籃子裝滿時,他們非常高興。

請邊聽音樂邊拍手。

5、學習腳跟腳尖步

(1),老師:小朋友去摘水果的時候也跳舞。他們怎麽跳舞?

(2)、教師示範腳跟腳尖踏地

(3)老師:剛才鐘老師跳的是踵趾步,有點像我們之前學的踵趾步。

(4)教師分解動作,指導幼兒學習跟趾步。

6、啟發孩子創造和提高摘水果動作的方向。

7.啟發幼兒運用恰當的表達方式,產生愉快的心情。問:摘完蘋果後妳的內心是什麽樣的?用什麽動作來表現?

8.完全跟著音樂練習,動作變化時老師要註意提醒孩子。

第三,結尾部分。

1,歌曲表演《好朋友》。。

2、總結活動課。

中班4音樂教案壹、設計意圖:

進入中產階級後,家長經常和我交流壹個很普遍的問題——孩子不愛吃青菜。有些人甚至把炒飯裏所有的蔬菜丁都挑了出來。為什麽那麽多幼兒對「吃青菜」有排斥心理?其實,綠色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葉綠素,其中含有兒童成長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水果所不能替代的。如何引導孩子接受這種綠色食品?

為了讓孩子了解蔬菜,在情感上與他們建立親近感。我在主題活動“熱鬧集市”中專門設計了壹個小主題“蔬菜是好東西”。我通過各種活動,用關於蔬菜的童謠、謎語、書籍、遊戲、歌曲等等接觸孩子們。我還要求家長帶孩子壹起去“菜市場”買菜,帶孩子參觀附近的小農場,讓孩子感受到蔬菜就像生活中的夥伴壹樣熟悉,認識到“蔬菜是好的”購買綠色蔬菜是活動之壹。

二、活動準備:

1.孩子有提前和媽媽(奶奶)壹起去菜市場的生活經驗。

2.各種蔬菜的小圖和老師“買”的各種蔬菜的大圖(按照歌詞中蔬菜名稱的順序裝訂,如豌豆、蘿蔔、菜花、豆芽、蘑菇、菠菜、西紅柿、玉米、大白菜、卷心菜、油麥菜;即菜名是兩個字壹組,菜名是三個字壹組。

3.音樂《哆來咪》《買青菜》。

三。活動目標:

1,知道各種蔬菜的名稱,知道各種蔬菜有營養,引導孩子多吃蔬菜。

2.學會唱歌,掌握節奏,嘗試替換歌詞,作曲,體會自己創作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第四,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要點:1,能有節奏的朗讀和演唱歌曲。

2.學習兩種節奏:

a:○/○;

b:×××××/×××××.

難點: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蔬菜,嘗試改編歌詞。所以我為自己創作的成功感到欣慰和自豪。

動詞 (verb的縮寫)活動流程:

壹、1,故事簡介:“胃寶寶和腸寶寶都有大本事”

故事大意:食物在口中吃下,經過咀嚼吞咽後,通過食道給肚子裏的寶寶。肚子寶寶不停地工作,把食物“磨”得更細,再給腸道寶寶吃。腸道寶寶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並將其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這些營養使孩子們成長。

又高又長大。胃寶寶和腸寶寶的能力真的很棒!老師趁機告訴孩子們:有的孩子不吃青菜,但是腸胃寶寶和腸道寶寶每天都需要青菜!

2.以“購買綠色蔬菜”為主題進行交談和討論。

問題:妳和妳媽媽(奶奶)去購物了嗎?(介紹買菜經驗)

(1)回憶壹下買菜的過程。

(2)說說妳買過什麽菜,喜歡吃什麽菜。

(3)老師總結:所有蔬菜都有營養。壹定要多吃蔬菜,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2.請壹些孩子用說唱的方式介紹他們買的蔬菜的名稱。

1,可以先說兩句。如:青椒、黃瓜、豆芽、蘑菇、菠菜等;

2.多說三個字。比如四季豆,空心菜。

3.老師展示了自己買的蔬菜的大圖(老師也買了蔬菜,按照歌詞中蔬菜名稱的順序裝訂好,讓孩子學歌)

(1)帶節奏譜的示範閱讀:豌豆、蘿蔔、菜花、豆芽、蘑菇、菠菜、西紅柿、玉米、大白菜、甘藍、油麥菜。(幾樣稀有蔬菜可以讓孩子多認識,多觀察。)

(2)請看節奏譜,讀出來。

答:××××××○/××

××××○/××××××○;豌豆蘿蔔花椰菜

乙:×××××.

白菜,油麥菜。

第三,學會唱歌

1,欣賞音樂《哆來咪》《買青菜》。(3-5次)

2.小歌手上臺表演,和老師壹起唱歌。

3.孩子們壹起唱歌。

四、遊戲:買菜。

1,孩子壹邊聽音樂,壹邊去老師提前打造的菜場“買青菜”(櫃臺上放著各種菜品的圖片,孩子自己選6個喜歡的菜)。

2.創作歌曲。孩子們看著自己買的蔬菜,嘗試用自己的動作和語言創作歌曲,做出“看起來很奇怪”的有趣舉動

(1)教師示範。

2孩子模仿。

③找好朋友壹起玩音樂遊戲。

動詞 (verb的縮寫)活動的擴展:

1.過了壹會兒,老師給班上的孩子量了身高體重。通過測量兒童,豆芽,蘑菇,菠菜,西紅柿,玉米和卷心菜,

看到自己越長越高,越長越大,我很開心。這時,老師及時告訴他們:這是因為妳們多吃青菜,吃得好,肚子寶寶和腸子寶寶都能幹,所以長得快。

2.參與烹飪過程

帶孩子參觀幼兒園食堂,讓孩子幫阿姨選菜,讓孩子看看阿姨在食堂是怎麽做飯的。通過參加烹飪活動,讓孩子知道大人的勞動,從而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3.當孩子們熟悉了《買青菜》這首曲子後,就作曲《買水果》、《買鮮肉》。

中學五班音樂教案名稱:蒙古族舞蹈《小馬舞》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有節奏地表現騎、回拉、鞭打等動作。

2.感知蒙古族音樂的風格和意境,體驗騎馬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音樂,場景布置,鞭子。

活動流程:各環節的價值分析;

首先,場景導入

1,(看PPT)除了我們放羊的人,還有壹些人生活在青青草原上。他們和我們有什麽不同?

2.他們是蒙古族,能歌善舞,最喜歡騎馬比賽。用多媒體創作“草原”引出了蒙古人和他們的愛好——騎馬。運用觀察和比較的方法,引導幼兒觀看PPT,讓他們發現蒙古族生活環境和服飾的特點。

第二,看騎馬視頻

1.看,蒙古人又開始騎馬了。他們是怎麽騎的?

2.討論騎馬的動作。蒙古族居住的大草原離我們很遠,孩子們可以通過觀看“騎行視頻”直觀地感受到。

第三,聽並展示

1,老師騎馬的時候帶了壹首蒙古音樂。聽著。

2.讓我們跟著音樂壹起騎吧。

3.分享壹下小馬的姿勢。

4.小馬跑得很慢,怎麽讓它跑快壹點,怎麽讓它停下來。

5.小馬在馬廄裏,我們輕輕地把它牽出來。引導孩子聽音樂,感受節奏的變化和特點。然後註意模仿小馬在草原上奔跑的各種姿勢,初步有節奏的表現出來。在老師情景語言的指導下,他很自然地學會了勒馬鞭等動作,豐富了舞蹈的表演內容。

第四,完整的性能

1,小馬不怕苦不怕累,是壹種忠誠老實的動物。

2、孩子拿著小鞭子,在老師完整的舞蹈動作指導下,試著完全隨音樂表演。在完整的表演中,鼓勵孩子展示小馬的品質,刺激孩子進壹步喜歡馬,有完整的舞蹈。

活動後分析:

在舞蹈活動中,組合了多個情境動作,孩子們從中可以感受到馬的豪情、自信和樂觀的性格。這延伸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精神氣質,充分展現了蒙古族人民強烈的時代感,通過熱情奔放、豪放開放的“騎乘”舞蹈,凸顯了人物背後的民族文化。是我用PPT和視頻的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蒙古族人民生活的了解和表達,讓孩子們在漫長的草原上聯想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熱情奔放的個性之美。

初中音樂教案6的分析:

1,音樂情感:這首音樂描寫了新年來臨,萬象更新,人們迎接新年的熱鬧喜慶場面。

2.音樂知識點:整首歌曲式為ABABC,壹個* * *,有三個小節,其中長笛和雙簧管音色悠揚,易於識別,音樂分段明顯,角色扮演容易,遊戲性強。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肢體和道具表現各種新年習俗,感受各種新年習俗帶來的樂趣。

2.通過節奏遊戲感受音樂中的高低旋律。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和父母壹起收集各種春聯,了解壹些拜年用語,初步理解其含義。

2、道具準備:袖子、棍子、鈴鼓,壹人壹個,春聯、毛筆。

主動形成

半圓和自由站立

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嘗試用肢體和道具表現各種新年習俗。

教學難點:通過肢體節奏遊戲聽高低音符,根據高低音符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流程:

第壹,對過年傳統習俗的理解。

故事導讀:從前,有個叫年獸的妖怪,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出來吃人。有壹個老婆婆,知道年獸最怕吵鬧的聲音和紅色的東西,就用紅紙把自己的房子蓋起來,放火燒房前的竹子。後來過年的時候,人們在紅紙上寫漢字,就成了漂亮的春聯,並發出響亮的鞭炮聲趕走年獸,於是年獸再也不敢來了。

1,貼春聯遊戲。

(1)經驗談:“妳見過哪些春聯?”展示並介紹各種春聯,並帶孩子朗讀以上內容,簡單介紹其含義,讓孩子說。

(2)寫春聯。孩子們被分成兩組。壹組用毛筆描繪春聯上的人物假裝沾墨,另壹組用棍子和鈴鼓磨墨。

2、舞蹈吉祥語遊戲。

老師:讓我們壹起學著對父母說祝福的話。(並由老師示範)

(1)肢體舞蹈,老師帶領孩子用肢體動作跳吉祥語,可以是創意舞蹈。

(2)道具舞,用袖子舞吉祥字,要體現節奏感。

初中音樂教案7活動目標:

1,感受3/8拍音樂旋律的舒緩心情。

學習和使用樂器來敲打歌曲的節奏。

3、能準確把握歌曲的節奏特征。

活動準備:

兒童準備:

1.知道小蜻蜓是益蟲。

2.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熟悉了這首歌的旋律。

(2)教師準備:

1,圖片“小蜻蜓”。

2.兒童樂器;鈴鼓,鐘和沙錘,音樂“小蜻蜓”。

活動流程:

首先,猜謎語。

1.導入活動:

小飛機,大眼睛,又大又亮的翅膀。東飛西忙,有滅害蟲的能力。

2.交流蜻蜓的生活習性,知道它們是益蟲。

第二,教師播放歌曲給孩子欣賞,讓孩子感受歌曲抒情流暢的特點。

第三,老師帶領孩子壹起練習打三拍子的節奏。、

第四,孩子學唱歌。

兒童在樂器的伴奏下練習唱歌。

活動擴展:

1.在表演區擺放座椅的蜻蜓和頭飾,小朋友可以嘗試玩耍和表演遊戲。

2、小朋友打開童書《昆蟲樂園》第14頁。欣賞圖片,編故事。

活動目標1,學習演唱歌曲《畫家》,能表達歌曲輕松幽默的意境。

2.學會根據歌詞自由作曲動作。

學習重點難點的歌曲演唱,並能表演。

可以自己編動作表演歌曲。

教具準備1,《童書,勤勞的人》;磁帶和錄音機。

2、若幹彩色小貼紙;孩子們做紙帽子;有幾個小桶。

活動流程:

壹、《童書》第14頁“畫家”圖片欣賞問題:圖片上是誰?妳在做什麽?

讓孩子們學習畫家粉刷墻壁的動作。

二、欣賞歌曲老師帶來了壹首歌,叫《畫家》,請大家壹起聽。

問題:這首歌講的是誰的故事?

聽完有什麽感受?(引導孩子感受輕松幽默)3。學唱歌(1)理解歌詞。

問題:妳在歌曲中聽到了什麽?妳覺得哪句話最好?

(2)學會唱歌。

老師在伴奏下唱歌,孩子輕聲唱。

問:他的小鼻子怎麽了?(感受歌曲的幽默,嘗試用動作表達)孩子跟著音樂唱幾遍。

(3)遊戲《畫師》。

孩子們兩人壹組,壹個是墻,壹個是畫家,他們表演壹次這首歌。在第二次表演時交換角色。

第四,老師讓孩子們戴上紙帽子,拿起紙刷子,提起小水桶。老師用雙手把兩個孩子拉成壹堵墻,壹邊唱歌壹邊讓孩子粉刷墻壁。孩子們表演結束後,老師拖著另外四個孩子把地方換成另壹面墻,壹邊唱歌壹邊讓孩子們按照節奏在墻上畫畫。(引導孩子展現畫家輕松幽默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