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現代教育技術不斷完善。二十世紀人類科技最偉大的成就之壹——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被引入教育教學過程。學生閱讀的不僅僅是文字和圖片,還有大量的有聲讀物、大量的動畫和大量的視頻資料。
它以其鮮明的教學特色、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生動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過程中信息處理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成為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技術基礎。我們學校始於1997年,多媒體已經廣泛應用於教學。以下是我的壹些經歷。
第壹,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對學習的向往,良好的興趣和動力,學習活動中的快樂和享受,都是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追求的目標。但是,興趣和動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因外界事物的新奇和獨特性,滿足學生探究心理的需要而產生的。
在課堂教學中,媒體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傳遞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僅在於傳達教學內容,而且在於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調節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壹。興趣是人們試圖了解某事或喜歡某項活動的傾向。學習興趣的作用是巨大的。關於教與學的關系,孔子說: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樂者。
南宋朱也指出:不樂則不學。著名教育家皮亞傑說過,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或環境刺激,而是主動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支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的使用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濃厚興趣的引導下體驗和理解知識。比如“小狼找媽媽”這壹課,要明白三個詞的區別:面朝上,追上,遊過去。光靠老師是無法讓學生理解的。況且這個知識點對於大三學生來說有點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自然不好。
使用多媒體要容易得多。幾個有趣的動畫,加上老師適當的講解,能讓學生感到快樂的同時,這三個字的區別也能輕松解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體CAI課件的優點是可以同步直觀的文字、圖片、動畫、聲音、圖像等媒體信息。其他教學媒體不可能在同壹屏幕上同時顯示相關的文字、圖像或動畫。在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這壹優勢,就能變抽象為直觀,變靜態為動態,通過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在課堂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是創設情境的最佳途徑。比如看月食的文章中,有兩個知識點:月食的變化和月食的原因,尤其是月食的原因,學生很難理解。多媒體用於自然地將學生引入場景。
它不僅使抽象的知識變成了生動的畫面,使學生對這種自然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使他們產生了想學、愛學的想法。他們可以輕松自如地表演,有壹種小科學家的姿態。
二是可以拓寬學生積極思維的空間,培養創新精神。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的教學絕不是約束孩子的思維空間,相反,是鼓勵他們拓展思維空間,也就是換位思考。呈現思維過程,提供豐富的感知和表象,形成動態的思維場,為學生實現從具體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搭建橋梁,培養創新精神。
實現這壹目標的最好方法是使用多媒體。比如《稱大象》壹文中,學生通過多媒體看到了曹沖稱大象的四個步驟。通過這些活動的圖片,學生們不僅理解和掌握了這些步驟,還萌發了新的想法。
壹個孩子說:“老師,我覺得曹沖的方法不夠好,因為石頭很重,士兵搬來搬去不僅費時費力,而且也不壹定準。我覺得可以讓士兵壹個個上船,直到畫好線。然後讓士兵上岸報體重。那不是大象的重量嗎?這樣省時省力。”
當場老師同學都很佩服他,叫他?quot賽草沖。可見,多媒體對於拓展孩子的思維真的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有利於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學習的基本過程是學生的感知、理解、鞏固和應用。老師在講臺上講、示範、示範,學生據此吸收、記憶、儲存。他們在課堂上圈出重點,課後反復抄寫背誦。
事實證明,這種以應試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
在信息化教育環境下,教師能否清晰透徹地講解教材不再是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標準。
信息化教育環境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前臺?Quot:充當後臺指導重在提前備課,這就要求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投入更多的精力為學生提供豐富有序的學習材料,為學生創造最佳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組織學生深入學習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探索。
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快樂自覺地學習,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
老師說讓學生聽的教學時間壹去不復返了。教師更多的是壹個引導者和顧問,壹個交換意見的參與者,而不是建立在學生被動和無知基礎上的武斷權威。那麽如何達到這種效果呢?自然,我們必須依靠我們的多媒體來幫助。
看了壹節很棒的語文課《灰鳥》。老師充分利用了多媒體。全班只提了三個問題。同學們說了很多,討論了很多。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用多媒體表揚和肯定了學生。教學是生氣的,和諧的,熱情的。
更令人驚喜的是,在多媒體的影響和幫助下,“青鳥”主題把學生升華到了人與自然的境界,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要達到這種效果,多媒體是不可或缺的。
第四,提供更多更新更廣的知識點,開闊視野。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依賴於課本,尤其是自然課和社會課。由於教材提供的材料有限,壹節課的時間有限,作為老師,學生只能通過掌握幾個知識點來完成任務。試想這樣的學習如何能開闊他們的視野,獲取更多更新更廣的知識點。
我們如何迎接信息時代的挑戰?然而,多媒體的應用立即明顯改變了這壹現象。
比如教社會課《日本》,傳統的教學就是用掛圖講日本的地理位置,看課本了解日本的壹些情況,讓妳的老師流口水,但是學生還是提不起精神。為什麽?聽證會是空的,眼見為實!使用多媒體,學生的精力完全不壹樣了,地理位置可以從小到大顯示出來,讓妳看得壹清二楚。
說到日本的經濟,可以看到東京的繁華:說到日本的象征,可以看到富士山的雄姿和櫻花的美麗;說到日本的風俗,妳可以看到穿著和服的女孩,有特色的傘舞和備受推崇的相撲;說到日本小吃,讓妳眼花繚亂,流口水...
短短40分鐘就能把日本盡收眼底,學生們並不滿意,不僅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也讓他們從此愛上了這門學科。反正多媒體的作用真的不壹樣!
總之,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壹種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它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制作大量高質量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以促進教學向現代化教學手段發展,為提高學生能力,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