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社會管理創新的視聽信息

社會管理創新的視聽信息

題目: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視聽)作者:中央黨校向春玲、付思明,國家行政學院龔偉斌。

單位:套

類別:黨-群眾領導-視聽

出版社:國家行政學院音像出版社

其他介紹:2065438年3月+01/全套6VCD碟片/總時長340分鐘。

固定價格:600元

劉先明創新社會管理講座提綱

精細管理工程創始人劉先明

2011五月六日

壹、社會管理的概念:

社會管理是指黨委、政府等社會主體運用法律、法規、政策、倫理、價值觀等社會規範,直接或間接服務、協調、組織和監督社會不同領域和環節的過程和活動。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密切相關,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

社會管理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管理活動。社會管理,說到底就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

二、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

1,協調社會關系。

2.規範社會行為。

3.解決社會問題。

4.化解社會矛盾。

5.促進社會公正。

6.應對社會風險。

7.維護社會穩定。

第三,創新社會管理理念:

簡言之,社會管理的創新就是社會管理的創新;創新社會管理既是壹種活動,也是壹種活動過程。

創新社會管理是指在現有的社會管理條件下,

第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必要性:

1.當前,我國正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管理領域還存在不少問題。

2.社會管理做不好,社會發展就會受到制約和影響;過去取得的社會發展成就也將受到侵蝕。

3.沒有社會管理,就沒有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動詞 (verb的縮寫)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義:

1.只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尊重人的主體地位,保障人的權益,發揮人的能動性,走* * *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才能貫徹以人為本的發展思想。

2.只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更好地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的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協調,增強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協調,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只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方面人民的利益,才能實現科學發展的要求。

4.只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創造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妥善協調各方利益,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第六,“強化”與“創新”的關系:

(1)“強化”:

1.過去的壹些好的做法和傳統優勢,仍然可以適應現在和未來的社會,要繼續保持和發揮。

2.過去是正確的,可以改編。但是,我們應該關註和加強那些被忽視和削弱的東西。

(2)“創新”:

1.過去有壹些好的做法,比如升級改善需求和空間,需要進壹步創新。

2.因為時代的發展變化,過去不存在的社會管理要創新,要盡快形成新的社會管理方式和機制。

“加強”和“創新”之間的關系:

1和“強化”奠定了“創新”的基礎。

2.“創新”是過程,是方法,“強化”是目的。

3.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過程中,創新是核心。沒有“創新”,就沒有“強化”。

七、創新社會管理的六個方面:

(壹)管理理念的創新:

要準確把握我國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堅決改變那些把社會管理簡單地稱為“控制”的觀念和思維方式,學習和吸收中國行政法研究所所長莫於川教授提出的八個新理念:

1,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保障人權,尊重人格;

2.樹立憲法和法律至上、政府權力有限的觀念;

3.樹立行政民主、公眾參與和* * *治理的理念;

4.樹立多元、多樣化、多基礎的治理理念;

5.樹立建設服務型政府、強化公共服務的理念;

6.樹立政府誠信、社會誠信、官民互信的理念;

7、樹立接受監督、責任到位、權利救濟的觀念;

8.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法治發展觀。

(二)管理主體創新:

要從單純重視政府作用向社會治理轉變,從傳統社會管理向現代社會“治理”轉變。

管理方法的創新:

要從強調控制向更加註重服務和協商協調轉變,更多地運用群眾路線、民主、服務、教育、協商、引導來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

管理創新:

要從更加重視事後處置轉向更加重視源頭治理,把工作重心從治標轉向治本,把從事後急救轉向源頭治理,把社會管理關口前移。

(五)管理手段創新:

要從強調行政手段向綜合運用各種手段轉變,更多運用法律規範、經濟調節、道德約束、心理疏導、輿論引導等手段。

(六)管理體制創新:

要堅持加強源頭治理體系建設,加強動態協調機制建設,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構建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的規範、機制和制度體系。

八、創新社會管理的八大內容:

1.進壹步加強和完善社會管理格局,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強化各類企事業單位的社會管理和服務責任,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服務社會的能力,支持人民團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發揮群眾在社會管理中的基礎作用。

2.進壹步加強和完善黨和政府領導的維護人民權益機制,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利保障機制,協調各方利益,加強社會矛盾源頭治理,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堅決糾正損害人民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3.進壹步加強和改進流動人口和特殊人口管理服務,建立覆蓋全國的全國人口基礎信息數據庫,建立健全實有人口動態管理機制,完善特殊人口管理服務政策。

4.進壹步加強和完善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在基層投入更多的人力、財力、物力,努力夯實基層組織,壯大基層力量,整合基層資源,強化基礎工作,強化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完善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系。

5.進壹步加強和完善公共安全體系,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應急管理體系。

6.進壹步加強和改進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管理,明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在管理和服務從業人員方面的社會責任,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7.進壹步加強和改進信息網絡管理,提高虛擬社會管理水平,完善網上輿論引導機制。

8.進壹步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建設,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增強社會誠信。

九、創新社會管理的五種常用方法:

(1)綜合法或歸納法:

1.蘇州虎丘法院在交通巡回法庭、駐地交警大隊、人民調解工作室的幫助下,與區交警大隊、區司法局共同建立了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階梯式調解體系。

2.昆山建立了以社工為主導,社工為骨幹,誌願者廣泛參與的社工隊伍。

3.浙江省溫嶺市2005年探索實施的“參與式預算”整合了各種社會力量,與政府形成了社會管理的合力。

(2)嫁接法:

1.昆山法院第壹庭、執行局、審監處等7個業務科室與白鹿街道所轄7個社區結對,統壹掛牌成立“法官工作室”。

2.蘇州公安在全省率先推出蘇州“網上公安機關”。

(3)類比法:

1.蘇州市公安局滬寧高速交警大隊整合了多名民警的創新建議,在沿途電子顯示屏上不斷顯示“車號為××的車輛在×××路段違法”的實時車輛違法信息。這種“鮮活鮮活”的方式不僅及時告知了違規車輛的司機,也警示了其他司機不要步其後塵。

2.對特殊人群給予特殊照顧,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蘇州平江區推出“社會幫扶”品牌工程,讓弱勢群體真正享受到發展成果。

(4)外延法或類比法:

1,蘇州工業園區湖西派出所與蘇州車管所聯合推出全省首個車管服務站,打造“家門口的車管所”。

2.把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延伸到流動人口,讓他們進入城市社會管理的範疇。

3.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社會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

(5)逆向思維法:

1.近年來,全國開展了縣委書記、公安局長等大接訪活動,把群眾上訪變成了幹部下訪,受到了群眾的好評。

2.北京西城區部分中央部委食堂開始向社區居民開放,廣受好評。經常去發改委食堂吃飯的月壇街道居民陳悅告訴記者:“這件事不大,但很真實。就是這樣壹件實事,能改變政府部門形象,拉近幹群距離。”

十、創新社會管理應體現的主要特征:

胡錦濤指出,要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劉先明認為:

群眾滿意是衡量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成效的基礎和標準,群眾滿意是創新社會管理的方向。

因此,創新型社會管理應該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創新社會管理應該超越和優於過去的社會管理水平。

2.找到最廣大人民群眾關心和不滿意的突出社會矛盾和社會管理問題。

3、解決社會管理中的突出社會矛盾和* * *問題,創新管理方式,形成規範和示範效應。

4.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創新社會管理,共享創新社會管理成果,對創新社會管理滿意。

主要講師劉先明介紹:

精細管理項目創始人,武漢理工大學客座教授,蘇州程序大廈、書香連鎖酒店企業文化顧問。上海鐵路局、九寨溝景區等40多家單位借鑒了精細化管理項目。

曾任職於大慶油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海爾、海信、洪都、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三院、解放軍第5720廠、空軍第十兵團、中國船舶工業研究院、中儲糧、宜城新材料公司、程序大廈、書香賓館、晴川鉆井、長慶油田、遼河油田、中原油田、江蘇油田、鎮海煉化公司。首都機場、上海鐵路局、山東農行、吉林郵政、四川電力、濰坊報業集團、濰坊地稅局、新華聯、中建三局、中鐵四局、中石業、安徽交通投資集團、湖北路橋、內蒙古移動、北京榮威垃圾管理處、北京貝爾、北京浪子服飾、上海醫藥、海南永清、安徽和為、錦州邢航集團、黃山永嘉。北京懷柔第壹醫院、徐州市中醫院等100多家企業提供了企業文化、精細化管理工程、文化營銷、品牌推廣、人力資源管理、客戶服務體系等方面的咨詢培訓服務。

2001首次提出“崗位能手”新概念;2005年,對煤礦領導提出了“捆綁下井”的新觀點。2002年,天津和東莞兩家民營企業率先實踐了“簽約總裁”和“簽約總經理”這種新的咨詢方式。

被中國企業評價協會(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聘為第二屆中國人力資源管理獎評審專家;2004年被評為中國十佳培訓師。2006年被評為中國十大企業管理咨詢大師。2008年入選“中國改革開放30年百大功勛人物”;2009年被推薦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或創新人物”;2010被授予“中國經濟建設特殊貢獻者”榮譽稱號;2011 3月被中國私營企業聯合會推薦為“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榮譽稱號。享有“紅色顧問”的雅號。胡錦濤同誌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與創新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為了學習胡錦濤同誌的重要講話精神,我們邀請了中央黨校和國家行政學院的教授對講話精神和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主題進行了闡述和解釋。供黨員幹部參考。

講座中,主講人將把多年的實地考察和潛心研究與對中央精神的深刻理解相結合,以高度的理論總結和大量的案例分析給我們上了壹堂生動的課。第壹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戰略意義100分鐘。

主講人:向春玲,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壹、社會管理的基本理論

1,社會的意義

2、社會管理的含義

3.社會管理系統的構成

二、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背景和戰略意義

1.社會轉型給中國社會管理帶來的挑戰

2.當前我國社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義。

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發揮各種社會主體的作用(案例)

1.強化政府服務職能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關鍵。

2.加強社區建設是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的重要內容。

3.發展社會組織是整合社會管理資源的有效途徑。

4.鼓勵公眾參與是形成民主、公正的社會管理體系的重要途徑。

第二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總體思路和主要措施120分鐘。

主講人:國家行政學院社會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龔維斌。

壹、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

1,什麽是社會?

2.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目的。

3.社會管理的主體、客體、手段和源泉研究。

第二,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整體思路

1,對當前社會管理形勢的判斷(含案例)

2.對當前社會管理模式的基本評價。

3.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原則。

4.中國社會管理模式

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舉措(含案例)

1,當前重點工作

2、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方式方法。

3.社會管理與社會建設。

4.調查研究

第三講: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120分鐘

主講人:傅斯明,中央黨校憲法與行政法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第壹,新時期的人民內部矛盾

1,幾種新配方(包括案例)

2、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根源和特點(包括案件)

3、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實現目標和總體要求。

第二,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思路和機制

1,新時期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思路(含案例)

2.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創新工作機制。

第三,如何提高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能力

1,解決矛盾的方法

2.轉變觀念

3.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包括案件)的多樣化方式

4.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