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精神和心理沖擊,每個人都會有不完美的經歷和大大小小的創傷經歷。就像地震後的書房,妳心愛的書被震碎,散落壹地。心理學要做的就是把這個亂七八糟的地方重新整理好。很多負面的經歷就像壹些負面的種子。壹旦被埋葬,他們可能會長出邪惡的果實。心理咨詢的最終目的很簡單:“妳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回歸內心的平靜,體驗消失已久的快樂。”
正如妳在題目中所說,我需要強調的是,很多社會上打著心理咨詢烙印的從業者,並不是真正的心理醫生。因為我國心理學的建設還在逐步完善中,早期很多人只是打著心理學的旗號盈利。我對妳哥哥的改變感到非常抱歉。壹般來說,心理咨詢需要對弟弟的情況做詳細的評估。首先要明確來訪者是否屬於心理咨詢的對象,比如排除壹些器質性問題。如果是神經生理方面的問題,就要及時轉診給他們精神科就醫。其次,區分弟弟的問題類型和程度,最後結合諸多因素考慮采用什麽樣的心理疏導方法。
我希望妳的兄弟會好起來。加油!
我記得以前聽過壹個笑話:
開完壹個治愈心理學工作坊,過了壹會兒,學生們回來問主持工作坊的老師。我發現參加了工作坊後,我和家人的關系更差了。我參加這個課程有什麽意義!這看起來像壹個問題。
輔導員的回答讓學生更加生氣。輔導員說,妳現在還沒改嗎?
學生繼續問,哪裏變了?我和家人的關系變得更差了。哪裏變了?
咨詢師回答,誰說這個改變壹定會是好的改變?
好了,這個笑話到這裏就結束了,但是它反映的壹些現象和問題,其實遠不是短短的壹百個字那麽簡單。
先不說題哥的心理咨詢師專業不專業。下面說說心理咨詢中會讓咨詢起作用的因素。
其實對咨詢影響最大的是咨詢和面試的關系。只有咨詢和面試的關系建立好了,咨詢才能產生好的效果。在題目的描述中,似乎心理咨詢和來訪者的關系比較密切,否則來訪者不可能讓他的家人接受心理咨詢,至少在來訪者看來,他接受的心理咨詢是有效的。
那麽這個效果是好是壞,其實最重要的還是來訪者和輔導員雙方的評價。來訪者的家人、朋友和周圍人的評價可能沒有來訪者的感受重要。
我們不知道咨詢中發生了什麽,也不知道咨詢師和來訪者說了什麽,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判斷咨詢師是否合格。從題目的描述來看,來訪者的狀態似乎處於壹種倒退狀態,也就是回到了壹個孩子的本能狀態。這當然是壹種在診室裏會有治愈效果的狀態,但回到現實中壹直是這種狀態,這其實對來訪者的社會功能是很有破壞性的,尤其是當來訪者周圍的人無法容忍和接受這種狀態的時候。如果心理咨詢師縱容來訪者的這種狀態,至少說明心理咨詢師在這方面是不合格的。
也許如題主所述,這個咨詢師不靠譜,也許咨詢和面試的關系不是對等的。這種情況可以向相關部門反映,專業協會會對這個咨詢師的咨詢流程進行審核,以及咨詢師的資質。
最後說壹下如何確定壹個咨詢師是否靠譜。
首先,心理咨詢師是否接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專業基礎永遠是心理咨詢師專業性的最基本保障;
其次,心理咨詢師是否接受過個人分析,處理過自己的問題,能不能在咨詢中不被自己的問題牽著鼻子走,想做心理咨詢師,至少內心的自我比大多數人健康;
另外,是否接受監督,心理咨詢是壹個需要不斷學習和進步的行業,由高手帶領和自己摸索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最後,心理咨詢師積累的案例數量和時間,和其他所有行業壹樣,咨詢經驗也是衡量壹個咨詢師是否靠譜的重要指標。
最後,如果能找到壹個和我們匹配的靠譜的咨詢師,當然心理咨詢是有效的。
咨詢不就是陪妳聊天,還要收費嗎?收費還這麽貴?
要成為心理咨詢師,必須通過心理咨詢師資格考試。壹門是心理學基礎理論,壹門是心理咨詢操作。根據國家現行的心理咨詢師職業標準,三級心理咨詢師的培訓時間不少於500學時,二級心理咨詢師在取得三級資質後,必須經過壹定時間的培訓和督導。但去年國家取消了心理咨詢師的考試項目,如果想從事心理咨詢,只能等待相關政策的出臺。
勝任的心理咨詢師
要成為壹名合格的心理咨詢師,僅僅看幾個心理學校和查閱書籍是不夠的。心理咨詢師需要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精通基礎理論和技術操作,完成督導,才能成為壹名合格的心理咨詢師。
咨詢和聊天不壹樣。當妳在訴說妳的煩惱時,妳的朋友可能會安慰妳“會過去的”,或者建議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只是表達妳的立場,或者只是簡單的回答,並沒有真正理解妳,幫助妳。
壹個稱職的心理咨詢師需要大量的訓練,花費時間、金錢和精力在不斷的學習上。
心理咨詢師壹個小時的咨詢過程中,精神消耗會非常巨大。心理咨詢師和談話不僅要了解妳當下和當時的感受,了解妳觀察和認知世界的方式,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還要運用相關的咨詢技巧,幫助妳找到問題的根源,引導妳找到解決的辦法,讓妳清醒過來,變得更加強大。咨詢和聊天最大的區別在於,咨詢的談話讓妳更了解自己,而聊天很難讓妳成長。
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詢服務中心的建設中,最重要的是了解現階段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根據我們現階段提供的信息,我國每年自殺的兒童約有2580人,40.1%的小學生表示過“還不如死了”。由此看來,情緒問題和抑郁正成為青少年乃至兒童心理健康的最大障礙,因此在建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詢服務中心時,有必要關註情緒問題和抑郁。
提醒壹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詢與服務中心建設要註意兩個方面,壹個是心理設備,壹個是心理咨詢服務團隊,接下來我給大家詳細講解壹下。
現階段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體現在青少年患者中兒童癔癥、網絡綜合征、抑郁癥、強迫癥等心理疾病越來越多;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有不同的心理問題,從嬰兒到幼兒都有。因此,在配置心理設備時,需要考慮這些心理健康問題的防治。
所以推薦心理沙盤、心理綜合測評系統(教育版、綜合版)、方繪畫測評管理系統,主要通過咨詢師的積極參與,達到心理自愈的效果,服務中心整體建設可以考慮心理掛圖、綠植的詳細配置。
這是10部委文件中提出的,要求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詢服務中心,可以通過培訓心理咨詢服務團隊或購買心理健康服務等方式,建設自己的心理咨詢服務團隊。購買心理咨詢服務團隊時,建議購買專業心理咨詢R&D廠家和有專業咨詢服務團隊的提供商的心理咨詢服務。因為這些廠商往往有更多的項目經驗,能夠最大程度的滿足用戶的需求。就像這樣,憑借大量的項目經驗和超過10年的行業經驗,他們可以為用戶量身定制適合的心理設備和心理咨詢室建設方案。
綜上,是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詢服務中心建設總體建設方案的介紹。如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願竭誠為您服務。
我是壹名輔導員。看了妳的聲明,真的很理解妳對心理咨詢的質疑!
剛開始學心理學,找了壹份心理咨詢師的工作,主要動力是解決自己的問題——職場人際關系,婚姻家庭關系,甚至後來和父母的關系。
自從2005年有了心理咨詢師,我接觸的最後幾個案例都是家庭問題導致的家庭關系和感情問題。如青春期叛逆、厭學、怕學等。
我來簡單介紹壹下心理咨詢:
第壹,心理咨詢不同於思想工作。心理咨詢本質上是壹種潛意識的工作,良好的咨詢與探視關系是咨詢的前提。
二、心理咨詢的收費原則。付費既是對咨詢師工作的尊重和回報,也是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關系的建立。換句話說,付出不僅是義務,更是承諾!同時,付費可以篩選來訪者的求助動機,願意付費意味著來訪者願意面對自己的問題,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
第三,心理咨詢師有兩條生命線——界限和局限。
首先,咨詢師要保持自己的界限,遵守咨詢的原則——助人自助,幫助來訪者解決自己的問題,不越線。
其次,咨詢師要清楚自己的局限性。每個咨詢師在時間、空間、能力上都有自己的局限。本著對來訪者負責的原則,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限度,應該及時轉診。
我曾經是抑郁癥患者。我自己沒有做過心理咨詢,但是我見過很多做心理咨詢的人花了很多錢,但是就是沒有治好。
因為心理疾病是內心的問題,很多心理咨詢師積極性不夠。他們想要的是賺錢。
妳看,心理疾病是因為負能量的釋放,導致大量負能量的糾纏。這是本質。要想變好,就得和正能量的人糾纏。這個心理咨詢師不需要太多的知識和教育。重要的是他有正能量,有正確的想法,有正確的三觀,有壹顆正能量的心。
我覺得心理咨詢這種負能量的方法沒用,會糾結很多負能量。在我看來,這是壹種自殺咨詢方法。如果心理咨詢師也走進了妳的內心,那麽他也很危險。輔導員也很可悲。事實上。很多心理咨詢師在患上心理疾病後束手無策,很多自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
如果妳真的想問心理咨詢有沒有用,我可以給妳很多解釋,告訴妳心理咨詢是怎麽運作的。但是從妳問題的描述中,我感覺妳在這方面有很多困惑,好像不是在問心理咨詢是否真的有效。我在問,為什麽妳哥的心理咨詢沒有效果?
所以我想就這方面做個回應。
首先,協商是壹個漫長的過程。這說明很多問題不是壹次兩次就能解決的。有些人的人生可能壹直都很順利。生活中突然遇到壹些大事,她協調不了。通過幾次短距離的咨詢,也許能幫她解決問題,或者不是幫她解決問題,而是幫她陪她度過迷茫的階段,對她有壹個更好的支撐,讓她順利度過。
其次,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會遇到壹些難纏的來訪者。這些來訪者的問題都是她自己的性格帶來的。簡單來說,他們有性格障礙。說明他們的性格是從小形成的,性格穩定,紮實,無敵。這種性格讓他們的生活壹次又壹次變得異常艱難,引發了很多問題。如果來訪者有人格障礙,心理咨詢師可能需要幾年才能開始工作,可能需要壹點點改善。幾次短暫的咨詢可能不會有太大的效果。
第三,協商的作用受到許多因素的限制。比如咨詢和面試關系的建立等等。
從妳的陳述中,我感覺妳弟弟的問題應該是比較嚴重的情況。如果他願意,我希望他還能得到可靠咨詢的幫助。
希望對妳有幫助。
從妳的描述來看,這個心理咨詢師不適合解決妳弟弟的問題。自從他的參與,妳哥和他家的矛盾升級,甚至到了動手的地步。說明這個咨詢師不擅長處理這類問題。也就是說,妳家裏隱藏的矛盾被激發了,心理咨詢師卻沒有及時給予幫助。然而,有壹點他沒有錯。解決家庭矛盾,真的適合全家參與協商,找出矛盾的根源,再解決問題。如果這位朋友和他的家人想繼續尋求心理幫助,我建議如果不知道心理咨詢師的水平,還是去三級醫院尋求相應的比較合適。
大家好,我回頭了。我來分享壹下我的看法。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壹些心理問題,但是經過這麽多年的研究。已經形成了這樣壹套治療心理問題的方法。在我看來,心理問題更多的是自身存在的問題,思想盲區或者思想角度的問題。心理咨詢只是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問題。心理咨詢師會根據妳的描述“對癥下藥”,用心理學的方式引導妳走出困境。而怎麽做,最終取決於妳。
千萬不要盲目相信心理咨詢。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大不相同。沒經歷過別人的生活怎麽敢輕易胡說八道?其中打著心理咨詢的旗號出來招搖撞騙的也不少,急著去醫院的也不在少數。很多時候,兩者相遇,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還有精神風險:如果引導方法不對,可能的結果會大相徑庭,甚至會加深患者的心理問題。所以,即使有心理問題,也要量力而行。保持妳的份額清晰也很重要。
現在的快餐社會,讓人覺得壹切都是壹陣風。生活中妳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和挫折,因為很多事情因為這個世界而說不出口。所以,壹直放在心裏。時間長了,積累的東西多了,讓人覺得很累很累。我覺得發泄也很重要。遇到問題,沒有合適的方法解決。不要把它們憋在心裏,發泄出來,告訴自己沒什麽大不了的。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只要它還在世上,它能是什麽?
首先,心理咨詢當然有用。
從題主描述的信息來看,妳和妳的家人都認為應該為妳弟弟的行為負責的人不是他自己,而是他的心理咨詢師,這本身就值得商榷。因為心理咨詢師的工作是幫助來訪者更好地認識和了解自己(不包括禁止來訪者在咨詢室外的沖動行為),但是,來訪者的生命(如果來訪者在咨詢室外打人,違法的是來訪者,而不是心理咨詢師)仍然是自己的責任。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如果壹個人去做心理咨詢,那麽他應該能夠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應該和家人相處融洽,好好說話。所以如果他們看到自己的家人經過心理咨詢後還是和以前壹樣情緒化,還是不能和家人好好說話,他們就會攻擊自己的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師是騙子,或者覺得心理咨詢根本沒用。
但現實是,不同的來訪者有不同的人格基礎。有些來訪者剛進入咨詢幾周,就開始明顯感受到心理咨詢的效果。他們是那種只要有人提供壹個安全穩定的關系,就可以自己成長,發展的很好的人。還有壹些來訪者,可能咨詢了幾十次,甚至過了壹兩年,情緒還是很容易崩潰,人際關系得不到改善。原因有二:壹是來訪者自身的人格基礎很差,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經歷過虐待、遺棄和嚴重的忽視,使得他們的安全感很差,信任他人的能力很弱。換句話說,他們是非常難相處的來訪者。另壹個可能的原因是遊客生活在壹個過度興奮的環境中。他的自我調節剛好壹點,就被家人的壹些反應惹得退步了。他剛有點進步,就被家人拉了回來。從題主的描述來看,有可能妳弟弟屬於後者。
妳哥哥好像是個成年人。不知道他為什麽還住在父母家,也沒有談戀愛,也沒有探索自己的人生。妳媽媽在情緒管理方面似乎有很大的困難。如果她不開心,就會離家出走,或者跪下來求兒子。妳父親對兒子好像沒有尊嚴,得不到兒子的尊重。而妳姐姐又是那麽的讓人心疼。本來妳就應該被哥哥照顧,被全家人照顧。結果妳要陪弟弟做心理咨詢,還要為全家人聲討那個被認為犯了錯誤的心理咨詢機構而憤憤不平。但是妳聲討的組織也很委屈,因為他們的責任不包括對妳弟弟的行為負責。
主體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也是很無奈的。愛妳,擁抱妳,祝福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