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學制:四年|招生對象:|學歷:中專|專業代碼:080202
培訓目標
培訓目標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機械設計制造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能夠在機械制造領域從事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機械電子及其自動化的基礎理論和知識,接受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備機械產品設計、制造、設備控制和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具備以下知識和能力:
1.數學等相關自然科學知識,機械工程科學知識及應用能力;
2.具備制定實驗計劃、進行實驗、處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
3.設計機械系統、部件和工藝的能力;
4.具備系統表達、建立模型、分析、解決和論證機械工程問題的初步能力;
5.初步掌握機械工程實踐中的各種技術和技能,具備使用現代工程工具的能力;
6.有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7.具有團隊精神和較強的溝通能力;
8.具有國際視野、終身教育意識和持續學習能力。
主要學科:力學、機械工程。
核心知識領域:機械設計原理與方法(包括車身設計原理與方法、機構運動與動力設計原理、結構與強度設計原理與方法、精度設計原理與方法、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機械制造工程原理與技術(包括材料科學基礎、機械制造技術、現代制造技術)、機械系統中的傳動與控制(包括機械電子學、控制理論、傳動與控制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
核心課程示例:
1.例1:工程制圖(40+32學時)、材料力學(56學時)、理論力學(60學時)、機械原理(56學時)、機械設計(56學時)、電路理論(40學時)、模擬電子技術(40學時)、數字電路(32學時)。
2.例2:理論力學(64學時)、材料力學(64學時)、機械工程制圖(48 +64學時)、機械原理(64學時)、機械設計(64學時)、電氣技術基礎(64學時)、電子技術基礎(64學時)、工程材料(32學時)、熱工基礎(32學時)
3.示例3
(1)工程機械方向:機械制圖(32+48學時)、機械原理(48學時)、機械設計(48學時)、起動機構構造與原理(32學時)、液壓與液壓機械傳動(48學時)、工程機械底盤(40學時)、現代工程機械(48學時)、工程。
(2)機電壹體化方向:機械制圖(32+48學時)、機械原理(48學時)、機械設計(48學時)、控制工程基礎(40學時)、機電壹體化(48學時)、機械技術(48學時)、機電傳動控制(40學時)、液壓傳動(40學時)、CAD。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金工實習、電工(電子)實習、認知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科技創新與社會實踐、畢業設計(論文)。
主要專業實驗:工程力學實驗、機械設計實驗、互換性測量技術實驗、工程測控實驗、電工電子技術實驗、機械制造實驗、機電傳動與控制實驗。
學習年限:四年。
授予的學位:工程學學士。
職業能力要求
職業能力要求
專業教學的主要內容
專業教學的主要內容
C/C++程序設計、機械CAD/CAM、AUTO CAD二維繪圖與三維建模、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數控技術與應用、機械精密設計、機械拆裝與測繪、自動化制造系統、機械精密設計基礎、自動化機械系統設計等專業方向培養。
專業(技能)方向
專業(技能)方向
機械技術類企業: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控制設備維修、數控機床編程與操作、工藝工具設計與制造、機械CAD/CAM技術、現場技術管理。
職業資格證書示例
職業資格證書示例
繼續學習專業的例子
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
發展前景:(1)從事機械設計制造工藝規程的編制與實施;
(2)從事機械、電氣、液壓、氣動等控制設備的維修;
(3)從事工藝工具的設計和制造;
(4)從事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設備的編程和操作;
(5)從事機械CAD/CAM技術的應用;
相應的職業(崗位)
相應的職業(崗位)
其他信息: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習的課程主要有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大學物理實驗、普通化學與實驗、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電路基礎、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零件、電子技術、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工程材料、金屬技術、測試與傳感技術、制造技術基礎。
補充材料: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是研究各種工業機械設備和機電產品從設計、制造、運行控制到生產過程的企業管理的壹門綜合性技術學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生可從事機械制造領域的科技研發、運營管理、應用研究、銷售等部分崗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壹些機械制造的基礎知識,學會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壹些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