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工作計劃

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工作計劃

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工作計劃

時光飛逝,讓人猝不及防。我們的工作會在忙碌中充實,在歡樂中收獲。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什麽是好計劃?以下是我對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的工作計劃,僅供參考。讓我們看壹看。

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工作計劃1壹、工作目標

1.建立統壹、科學、規範的居民健康檔案,實現居民健康檔案管理信息化。

2.以健康檔案為載體,為城鄉提供銜接、全面、適宜、經濟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二、主要任務

(壹)為城鄉居民建立健康檔案

1.健康檔案的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健康檢查記錄、重點人群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務記錄。

2.歸檔工作方法。通過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日常門診、健康檢查服務、醫務人員入戶調查等信息收集方式,遵循自願與引導相結合的原則,為轄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

3.確定備案對象。以孕婦、0-6歲兒童、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為重點,逐步建立城鄉全體居民健康檔案。

4.填寫檔案表格,發放信息卡。填寫居民基本信息,記錄主要健康問題和服務提供情況,填寫發放居民健康檔案信息卡,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20xx版)》要求詳細說明用途和保存要求。第壹次建檔,填寫個人基本信息、健康體檢表、信息卡。要求記錄內容完整、真實、準確,書寫規範,基本內容不遺漏。兒童保健科醫務人員在探視新生兒時,為0-6歲兒童建立健康管理和預防接種服務專門檔案;婦產科或婦女保健科醫務人員在確診早孕後,建立孕產婦保健服務專門檔案;醫技人員填寫新建健康檔案個人基本信息,進行健康檢查,填寫體檢表。

5.表格記錄歸檔。健康檔案的相關記錄表格放入居民健康檔案袋,農村地區可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為單位存放。負責建立健康檔案的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定期將建立的健康檔案報送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存檔。按照自治區居民健康檔案信息化實施步驟和要求,及時將相關信息錄入電子健康檔案。

(二)居民健康檔案的使用和健康管理

1.健康檔案的補充更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應當在居民回訪和醫務人員上門服務時檢索和查閱健康檔案,醫生或者上門服務人員應當根據居民健康狀況及時更新和補充健康檔案的相應內容。其他醫療機構負責居民看病、轉診時的咨詢、轉診、會診等服務記錄的填寫,並通過例會等形式定期溝通信息,保持信息的連續性。對需要轉診、會診的居民,經治醫師應填寫轉診、會診記錄,並負責向社區轉診醫療衛生機構雙向反饋。所有服務記錄應由負責的醫務人員或檔案管理人員統壹匯總並及時歸檔。已建檔居民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就診時,必須持健康檔案信息卡。

2.及時分析居民健康問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應當至少每半年對轄區內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相關信息進行壹次梳理和分析,將各類人群的健康狀況、主要健康問題和生活方式列為重點管理對象。項目啟動初期,對轄區居民主要健康問題進行了梳理和分析,並書面報告了旗衛生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旗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半年至少整理匯總壹次居民主要健康問題,提出預烘建議,上報衛生局。旗衛生局、旗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半年向上級逐級報告。

3.制定轄區居民健康管理工作計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要及時制定本轄區居民健康管理工作方案,明確主要健康管理對象、主要健康問題和幹預措施。

4.實施轄區居民健康問題幹預及效果評價。衛生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要有計劃、有重點地采取相應的技術和措施,組織實施對轄區健康問題的幹預,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咨詢、預防、保健、醫療和康復,及時實施幹預措施和效果評價。

5.農村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可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相結合。利用新農合居民發病信息,開展居民健康問題分析和幹預的健康管理;利用居民健康檔案管理項目,對居民重大疾病發生情況進行梳理和分析,逐步提高疾病幹預能力和醫療保障水平。

(3)規範居民健康檔案管理

1.配備健康檔案管理人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的健康檔案管理人員應當遵守《執業醫師法》、《鄉村醫生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接受本項目培訓,經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

2.居民健康檔案統壹編碼。采用16位編碼體系,以全國統壹的行政區劃代碼為基礎,以鄉鎮(街道)為範圍,以村(居)委會為單位,編制居民健康檔案代碼。同時以居民身份證號碼作為識別碼,為實現信息平臺下的資源共享奠定了基礎。

3.嚴格管理健康檔案的使用。居民健康檔案是公共信息資源。健康檔案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和檢查人員有權在其使用、管理和評估中使用健康檔案。其他機構或者個人需要使用健康檔案時,必須向健康檔案管理機構提出書面申請,經管理機構批準,並征得居民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後,方可使用。健康檔案的使用應嚴格保護當事人的個人隱私。

4.嚴格的健康檔案保存和保管。為居民終身保存健康檔案,必須遵守檔案保密制度,不得損毀、丟失健康檔案,不得擅自泄露居民個人信息和涉及居民健康的隱私信息。除非法律要求或出於保護居民健康的目的,居民健康檔案不得轉讓、出售給其他人員或機構或用於商業目的。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因故變更時,應當將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檔案移交給旗衛生局或者承擔延續其職能的機構管理,拒不執行造成檔案丟失、損毀的,依法追究責任。

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工作方案2。年度工作目標1。建立統壹、科學、規範的居民健康檔案,實現居民健康檔案100%信息化管理。以健康檔案為載體,為全體居民提供連續、全面、適宜、經濟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二是各村優先照顧老人、慢性病患者、孕婦、0-6歲兒童等。,重點人群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大於95%,其他壹般人群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大於90%。

三是年內65歲以上老年人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標準化建檔率達到100%。所有備案人電子檔案錄入率100%;健康檔案真實率達到100%;電子健康檔案合格率99%以上,健康檔案使用率50%;健康檔案及時更新和維護達到80%以上。

二、主要工作內容

壹、完善紙質和電子健康檔案的內容:健康檔案的基本內容應主要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健康服務記錄。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健康檢查記錄、重點人群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務記錄,今年將重點關註個人電話和病史。

二、完善無證人員建檔:通過日常門診、疾病篩查、健康體檢服務、醫務人員網格化上門服務等渠道,收集未建檔人員信息,遵循自願與引導相結合的原則,由中心或村衛生室醫務人員為其居民建立健康檔案,根據其主要健康問題和衛生服務需求填寫相應記錄,錄入電子檔案系統,提高建檔率。

第三,完善檔案利用:中心或村衛生室在居民就醫、醫務人員提供網格化居家服務時,應檢索和查閱健康檔案,醫生或居家服務人員將根據居民健康狀況及時更新和補充健康檔案的相應內容。其他工作人員保留諸如訪問、轉介、咨詢等服務的記錄。並通過不定期的信息溝通及時將數據錄入系統,保持數據的連續性。所有服務記錄應由負責的醫務人員或檔案管理人員統壹匯總並及時歸檔。

四、完善居民健康卡發放工作:按照省市衛生主管部門關於居民健康卡發放工作的要求,積極做好發放前期工作,核實健康檔案中居民基本信息、重大健康問題、服務提供等內容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做好居民健康卡發放準備,條件成熟盡快發放。

5.完善健康檔案歸檔:紙質健康檔案以家庭為單位統壹放在壹起,以自然村為單位統壹存放在村衛生室。死亡或外出人員的健康檔案應及時歸檔和處理,並每月向中心報告。

六、完善健康幹預和效果評價:中心或村衛生室要有計劃、有重點地采取適宜的技術和措施,組織實施轄區內的健康幹預,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咨詢、預防、保健、醫療康復等健康管理服務,及時實施幹預效果評價。

七、完善居民健康檔案和新農合工作:利用新農合居民疾病報銷信息,開展居民健康問題分析、幹預等健康管理;以居民健康檔案管理項目對居民主要疾病的分析為基礎,指導制定合作醫療報銷範圍、報銷比例等政策,逐步提高疾病幹預能力和醫療保障水平。

八、完善健康檔案管理,人員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接受本項目的培訓,並具有壹定的專業基礎和責任心。管理人員應當為居民終身保存健康檔案,遵守檔案保密制度,不得損毀、丟失健康檔案,不得擅自泄露居民個人信息和涉及居民健康的隱私信息。除非法律規定或出於保護居民健康的目的,居民健康檔案不得轉讓或出售給其他人員或機構,不得用於商業用途。村衛生室因故發生變化時,應當將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檔案移交給中心或者承擔衛生室的機構管理,繼續履行職能。拒不執行,造成檔案丟失、損毀的,依法追究責任。

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工作方案3壹、工作目標:

1.完成轄區常住人口健康檔案建立和計算機信息錄入。以婦女、兒童、65歲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殘疾人和精神病人為重點,逐步擴大到壹般人群。建立統壹、科學、規範的健康檔案,輸入計算機進行計算機化管理。

2.使健康檔案和電子健康檔案歸檔率達到70%以上,健康檔案合格率達到XX0%以上。健康檔案利用率達到60%以上。

二、具體措施:

1.組織和領導:

成立健康檔案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居民健康檔案建立的組織、實施和協調工作。如果達不到規定的數量,領導小組的定期檢查將納入年終績效考核。

2.培訓和宣傳:

居民健康檔案領導小組定期組織各站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內容包括居民健康檔案的科學建立、有效使用和規範管理。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在各社區開展相關宣傳,取得廣大群眾的支持和配合。

3.歸檔方法:

(1)門診咨詢:患者前來就診,填寫健康檔案及健康檔案首頁。

(2)在村衛生室工作人員的配合下,收集轄區居民個人基本信息,獲取建立健康檔案的第壹手資料。包括居民的基本個人信息。

(3)入戶調查:采用下鄉到村民家中收集數據的方法。為了得到該地區居民的合作,應該進行更多的宣傳,以加深該地區居民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同時,在村衛生室工作人員的配合下,我們可以和村衛生室工作人員壹起在家裏收集信息。

(4)健康體檢:通過農村入戶調查對居民進行簡單的體檢和登記,通過每年婦女體檢、兒童隨訪、慢性病患者隨訪、老年人健康體檢等方式進行采集。

4.歸檔要求:

(1)建立老年人、高血壓患者、二型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檔案和健康檔案;

(2)堅持循序漸進,從重點人群開始,逐步擴大到壹般人群;

(3)健康檔案內容應當完整、客觀、真實、準確,書寫規範,字跡工整,基本內容無遺漏。

5.信息錄入:信息錄入前,應對所有相關人員進行統壹培訓,使其掌握信息錄入的基本操作方法和註意事項;健康檔案的錄入應由各自轄區內各衛生站的醫生進行。

並確保輸入文件的合格率達到XX0%。

秦都區馬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0XX 65438+10月XX日

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工作方案4壹、工作目標:

1.完成轄區常住人口健康檔案建立和計算機信息錄入。以婦女、兒童、60歲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殘疾人和精神病人為重點,逐步擴大到壹般人群。建立統壹、科學、規範的健康檔案,輸入計算機進行計算機化管理。

2.使健康檔案和電子健康檔案歸檔率達到70%以上,健康檔案合格率達到100%以上。健康檔案利用率達到60%以上。

二、具體措施:

1.組織領導:成立健康檔案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居民健康檔案建立的組織、實施和協調工作。如果達不到規定的數量,領導小組的定期檢查將納入年終績效考核。

2.培訓宣傳:居民健康檔案領導小組定期組織各站相關人員開展培訓,內容包括居民健康檔案的科學建立、有效使用和規範管理,同時在各社區以多種方式開展相關宣傳,取得廣大群眾的支持和配合。

3.歸檔方法:

(1)門診咨詢:患者前來就診,填寫健康檔案。健康檔案第壹頁1、2、3頁(婦科除外)的體檢人員必須填寫,帶*號的為可選項(如輔助檢查,若患者有檢驗結果,則必須填寫)。

(2)在各村委會的領導下,配合各村委會收集轄區居民個人基本信息,獲取建立健康檔案的第壹手資料。包括居民的基本個人信息。

(3)入戶調查:采用下鄉到村民家中收集數據的方法。為了得到該地區居民的合作,應該進行更多的宣傳,以加深該地區居民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同時,在村委會的配合下,可以和村幹部、村醫壹起回家收集信息。

(4)健康體檢:通過農村入戶調查對居民進行簡單的體檢和登記,通過每年婦女體檢、兒童隨訪、慢性病患者隨訪、老年人健康體檢等方式進行采集。

4.歸檔要求:

(1)建立老年人、高血壓患者、二型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檔案和健康檔案;

(2)堅持循序漸進,從重點人群開始,逐步擴大到壹般人群;

(3)健康檔案內容應當完整、客觀、真實、準確,書寫規範,字跡工整,基本內容無遺漏。

5.信息錄入:信息錄入前,應對所有相關人員進行統壹培訓,使其掌握信息錄入的基本操作方法和註意事項;健康檔案的錄入應由各自轄區內各衛生站的醫生進行。並確保輸入文件的合格率達到100%。

龍華鎮衛生院

20xx 65438+2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