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她去巴黎深造,獲得兩個碩士學位。完成學業後,她打算回到祖國為被奴役的波蘭人民服務,但她與年輕的法國物理學家皮埃爾·居裏的相識改變了她的計劃。1895年,她嫁給了皮埃爾,1897年,她生了壹個女兒,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
居裏夫人註意到了法國物理學家貝克雷爾的研究工作。自從倫琴發現X射線後,貝克雷爾在檢查壹種稀有礦物“鈾鹽”時發現了另壹種“鈾射線”,他的朋友稱之為貝克勒爾射線。
貝克勒爾發現的射線引起了居裏夫人的極大興趣。射線輻射的能量是從哪裏來的?居裏夫人看到當時歐洲所有的實驗室都沒有人深入研究過鈾射線,於是決定打入這個領域。
在皮埃爾的再三請求下,理化學校的校長允許居裏夫人使用壹間潮濕的小屋進行理化實驗。在6攝氏度的室溫下,她致力於鈾鹽的研究。
居裏夫人接受了嚴格的高等化學教育。在研究鈾鹽礦石時,她認為沒有理由證明鈾是唯壹能發出射線的化學元素。她根據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壹個壹個地確定元素。結果,她很快發現另壹種釷化合物也能自動發出射線,這種射線與鈾射線相似,強度也差不多。居裏夫人意識到,這種現象絕不僅僅是鈾的特性,必須給它起壹個新名字。居裏夫人提出稱之為“放射性”,鈾、釷等具有這種特殊“放射性”功能的物質稱為“放射性元素”。
壹天,居裏夫人想,礦物有放射性嗎?在皮埃爾的幫助下,她確定了幾天能收集到的所有礦物。她發現瀝青鈾礦的放射性比預期的要高得多。
經過仔細研究,居裏夫人不得不承認,這些瀝青鈾礦中鈾和釷的含量永遠無法解釋她所觀察到的放射性強度。
這種異常超標的放射性是從哪裏來的?只有壹種解釋:這些瀝青礦物含有少量比鈾和釷更具放射性的新元素。居裏夫人在她以前的實驗中已經檢查了所有已知的元素。居裏夫人斷定這是壹種人類還不知道的新元素,她要找到它!
居裏夫人的發現引起了皮埃爾的註意,居裏夫婦壹起向未知元素進軍。在潮濕的工作室裏,經過居裏夫婦的共同努力,在1898年7月,他們宣布發現了這種新元素,它的放射性比純鈾高400倍。為了紀念居裏夫人的祖國——波蘭,新元素被命名為釙(意為波蘭)。
1898到65438+2月,居裏夫婦宣布發現了第二種放射性元素,比釙的放射性更強。他們把這種新元素命名為“鐳”。但是,當時沒有人能證實他們的發現,因為根據化學的傳統,當壹個科學家宣布發現了壹種新元素時,他必須得到實物,並準確測定其原子量。然而在居裏夫人的報告中,沒有針和鐳的原子量,手邊也沒有鐳的樣品。
居裏夫婦決定用實物證明這壹點。在當時,含有釙和鐳的瀝青鈾礦是壹種非常昂貴的礦物,主要產於波希米亞的San Joachimstahl礦。人們提煉這種礦物,提取鈾鹽來制造彩色玻璃。對於生活貧困的居裏夫婦來說,他們如何負擔得起這份工作的必要開支?他們的智慧構成了財政資源。他們預計,鈾提出後,礦物中所含的新的放射性元素肯定還存在,因此可以在鈾鹽提煉後的礦物殘渣中找到。幾經周折,奧地利政府決定給居裏夫婦壹噸廢渣,並承諾如果他們將來需要大量礦渣,可以以最優惠的條件供應。
居裏夫婦的實驗室條件極差。夏天的時候,因為天花板是玻璃的,所以被太陽曬得像烤箱壹樣。冬天,冷得人都快凍僵了。居裏夫婦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他們努力提取鐳。居裏夫人立即投入到提取實驗中。她將20多公斤的廢渣放入熔煉鍋中熔化,用壹根粗鐵棒攪拌沸騰的物質數小時,然後從中提取僅百萬分之壹的微量物質。
他們從1898工作到1902。經過上萬次的提煉,他們處理了幾十噸礦石殘渣,最後得到了0.l克鐳鹽,其原子量測定為225。
鐳誕生了!
居裏夫婦證實了鐳的存在,使全世界都關註了放射性現象。鐳的發現在科學界引發了壹場真正的革命。
居裏夫人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題目是(放射性物質的研究)。1903年,居裏夫人獲得巴黎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居裏夫婦和貝克雷爾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繼鐳的發現之後,其他新的放射性元素,如錒,也相繼被發現。探索放射性現象的規律和放射性的本質已成為科學界的首要研究課題。
國內:Xi兵馬俑、秦始皇陵、大雁塔、碑林!杭州西湖!北京故宮,天壇,十三陵,清陵!南京中山陵!還有什麽?少林寺,泰山,廬山,五臺山!山東孔廟!四川樂山大佛!西藏的布達拉宮!洛陽的白馬寺和雲岡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萬裏長城!我們國家太多了,我就隨便找了壹些。
意大利:比薩斜塔,威尼斯聖凱爾廣場,羅馬鬥獸場,羅馬萬神殿和威尼斯廣場,羅馬的梵蒂岡這個國家,都是名勝古跡!法國:巴黎的凱旋門、艾菲爾鐵塔、盧浮宮、巴黎聖母院、先賢祠、協和廣場(都在巴黎)、普羅旺斯的薰衣草也值得壹看!
德國:柏林勃蘭登堡門、白天鵝城堡、博登湖、科隆大教堂、多瑙河源頭。
俄羅斯:莫斯科的紅場和克裏姆林宮,瓦西裏教堂的聖彼得堡冬宮和頤和園,彼得保羅大教堂,除了索契和喀山,這兩個城市都不錯!
西班牙:沒有特別著名的歷史遺跡,但是在我自己的宮殿裏有壹些古羅馬留下的遺跡。不過西班牙的海岸線風景不錯,沙灘上的烤土凳讓人著迷。
南亞:印度的泰姬陵、伊羅拉石窟寺廟、馬哈巴利普蘭巨幅浮雕、錫克教大金寺、卡傑拉霍寺廟群、太陽寺(印度上方)。巴基斯坦:錫克教城堡,費薩爾清真寺。
埃及:金字塔(最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汗哈裏裏市場、卡納克神廟神廟、盧克索神廟、蒙農巨像、帝王谷、拉美西斯三世的葬禮大廳和阿布辛波神廟。
寫累了,就給大家大致介紹壹下。美國的瑪雅人也有金字塔,還有安第斯山脈的壹座被遺忘的城市,馬丘比丘,穆斯林的勝地——麥加,還有耶路撒冷的壹塊隕石。據說穆罕默德就是從這塊隕石上得到安拉的旨意的。柬埔寨的密林中還有古高棉王朝的都城,是近代才被發現的。此外,美國的尼亞加拉大瀑布、歐洲的阿爾卑斯山等自然風光也可視為名勝。真的太多了!
名著L論語/1名著2三國演義/10名著3哈姆雷特/23名著4吶喊/33名著5論美書/44名著6物種起源/52名著7紅樓夢/59名著8老人與海/70 11106名著12圍城/12654488+06堂吉訶德/161水滸傳/175《麥田裏的守望者》/185巴黎聖母院/ /211代表作22罪與罰/219代表作23女神/227代表作24魯濱遜漂流記/237代表作25釋夢/246代表作26匹克威克的故事/2565433 武器/306名作33西線壹切安靜/311名作34蒙田隨筆/317名作35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323名作36百年孤獨/329名作37日瓦戈醫生/338名作38 0歐熱妮·葛朗臺/367名作41湯姆叔叔的小屋/380歐洲直到65433年才開始消除知識危機 開普勒和伽利略,如上所述,完善和普及了日心說,引發了哥白尼革命,推翻了中世紀的世界觀。培根和笛卡爾的主要成就不是最初的科學發現,而是傳播了關於學術和宇宙本質的新思想,即培根主義和笛卡爾主義。
弗朗西斯·培根(公元1561—1626)出生於英國的壹個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掌管英國國璽的大臣。培根熱衷於他的事業,他曾經擔任過英國大法官——他在他的階級中所能擔任的最高職位。然而,他很快就以貪汙賄賂的罪名被投入監獄,他的所有職務都被撤銷。雖然很快被釋放,但從那以後,他專心於自己的研究工作,不再過問官場的事情。
培根是壹位有影響力的科學哲學家。他認為,科學只有完全脫離過去固有的錯誤,壹步步確立了幾個階段之後,才能發展。培根的言外之意是,科學應該嚴格建立在經驗知識(完全通過感覺學到的知識)和通過歸納(通過對普遍性的具體觀察獲得真理)的方式進行研究。他主張對經驗實驗進行細致的記錄,以促進知識的協調發展。不同於以往枯燥的推理,* * *的科學研究和觀察,衍生出有用的知識,最終改善人類的命運。
培根認為只要遵循他的程序,就能自然得出科學真理,這太容易看事情了。而且他雖然重視經驗,但是對實驗方法沒有想法,忽視了數學的作用。他本人沒有任何科學成就,也沒有對哥白尼、伽利略等人做出正面評價。但他倡導新科學,強烈激勵了17世紀許多有誌於科學研究的人;他提出了組織科學研究的方法論,他的想法在皇家學會成立時成為現實。人們稱他為這項事業的創始人。因此,就現代科學而言,培根的貢獻在於倡導新科學和目的觀。
與培根同時代的法國人勒內·笛卡爾(569-1650)在兩點上同意培根的觀點:壹切舊知識都應該拋棄;壹個想法的價值取決於它的實際價值。但是他們對待科學的態度卻大相徑庭,因為培根是經驗主義者,而笛卡爾是理性主義者,是傑出的數學家。笛卡爾把理性作為整個哲學活動的起點,重建了壹個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思辨基礎上的、幾乎在各個方面都不同於古希臘人的世界觀。
笛卡爾認為,自然哲學中最簡單的要素就是外延和運動,這是物質的本質屬性。空間是廣闊的,它是物質。空間沒有上下這種特殊的方向,也沒有圍繞宇宙中心的等級秩序。空間永遠是廣闊的,空間的延伸就是物質。這就是作為現代物理學前提的無限空間的各向同性概念。笛卡爾從純元素中得出第二個結論:所有自然現象都可以歸結為壹個物體各部分之間的相對運動。根據這種觀點,運動規律是關於自然的壹切知識的基礎,任何現象都可以用小部分和運動的結合來解釋。笛卡爾計劃從他發現的結果中按照自己的方法重建整個宇宙。他認為宇宙的整個空間都充滿了介質的渦旋運動。在這種渦旋運動中,粗糙的物質塊到處聚集形成天體,這些天體被周圍介質的渦旋運動所驅動。笛卡爾接著用同樣的力學方法,也就是根據小物質塊的組合和運動來解釋地面上的現象,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相對於今天的自然科學,笛卡爾對宇宙的機械論解釋是不能成立的,甚至在當時還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但笛卡爾的自然觀,即自然是元素的組合,元素的行為完全由力學決定,以及他所倡導的數學方法,都為現代科學,尤其是物理學指明了方向。
17世紀下半葉,自然界的機械論粒子理論達到了頂峰。17世紀初,伽森狄(公元1592-1665)復興了原子論。他把原子及其運動視為上帝的創造,洗刷了原子論的無神論名聲,使之為人們所接受。他認為原子在真空中不能被細分和運動,這與不承認真空的笛卡爾是尖銳矛盾的。笛卡爾強烈反對真空和原子不可分性。但這兩者其實是可以齊頭並進的。原子可以被視為劃分笛卡爾充滿介質的宇宙的微小部分。在二者的影響下,波義耳整合了粒子論的自然觀,提出了自己的粒子論。他稱他的理論為粒子哲學。其內容如下:
有壹種普遍的物質,所有的物體都具有這種物質。它是壹個廣泛的、可分離的、難以理解的實體。
物體的多樣性是由這種物質的運動產生的。
因為運動的物質是按照運動來劃分的,所以產生了具有壹定形狀和大小的“最小的自然之物”。
四組最小的自然物體聚集在壹起形成粒子。這種粒子有壹定的形狀和大小,可以運動,也可以靜止。壹切能被感知的東西都是由這樣的粒子組成的。
五個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由粒子的運動、形狀和大小引起的碰撞和結合。顆粒有各種形狀,如鉤形、尖形等。
六個世界的多樣性是由粒子賦予我們感覺器官的作用而產生的。
粒子理論是現代科學中占主導地位的機械論自然觀。
通過培根、笛卡爾、波義耳的努力,形成了現代科學所需要的概念框架,即經驗事物的獨立存在、無限各向同性空間、消除天地之差、科學與實踐相結合的可能性、重視數學方法以及在這壹切之上形成的機械論自然觀。然而,必須增加壹個基本範疇,這就是自然法則。自然界是獨立存在的,自然現象壹般無壹例外地遵守規律,有序變化。只有當這個概念開始出現在人們的頭腦中,才有可能建立壹門旨在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
自然法則自古以來就不存在。古希臘的哲學家,無論是原子論者還是柏拉圖、亞裏士多德,都沒有意識到這是自然遵循的規律,盡管他們有“必然”的概念。中世紀的人們把不規則的東西看作是神力的表現,並加以重視,但並不關心法律本身。在經院哲學中,實體和屬性是基於物質和形式來討論自然的,也缺乏規律的範疇。培根、吉爾伯特甚至伽利略都沒有明確自覺地形成“自然法”的概念。直到笛卡爾,法律的概念才在自然界中明確地建立起來。
以上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理論框架。隨後,實驗方法也確立了人們通過有目的的、精確的實驗,在理論框架內填充實質性的內容,推動了物理學的發展。牛頓、托裏拆利、伽利略都是傑出的實驗家。
由於實驗方法的建立,刺激了科學研究,促進了社會組織開展研究工作。與此同時,數學作為壹種重要的工具也受到了重視。當時的數學是繼承了古希臘的數學。古希臘的數學是幾何的,不利於物理學的應用。因此,數學的創新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當時印度計數法的傳入和書面計算的普及,極大地促進了數學的革新。直到符號代數的建立,才粉碎了幾何主義,把數學從圖形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微積分的基礎。
牛頓在1671年前完成了微積分,後來萊布尼茨獨立發現了微積分。微積分的建立使數學成為解決物理問題的有力武器。
艾薩克·牛頓(公元1642-1727年)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對現代物理學的建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培根和笛卡爾之後大約壹百年的時間裏,英國的科學團體是培根主義者,而法國的科學團體是笛卡爾主義者。也就是說,英國人主要集中於自然科學各個領域的實證實驗,這促進了具體科學的進步;法國人傾向於強調數學和哲學理論。但是兩派的分界線在牛頓消失了。雖然牛頓壹生沒有什麽了不起的——他守口如瓶,謹小慎微,愛記仇——但他是壹個繼承了培根主義和笛卡爾主義的大師。他遵循培根的經驗主義原則,進行了大量成功的實驗。同時,他效仿笛卡爾,將數學引入物理學。1687年,他發表了劃時代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基礎》,令人信服地解決了當時的兩大科學難題:壹是運動中的沈重的地球是在什麽作用下;二、為什麽地球上的物體會落到地心,行星總是在軌道上?牛頓建立了新的力學體系,提出了新的時空觀。於是,現代物理學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