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復姓發生過哪些趣事?

復姓發生過哪些趣事?

我讀書的時候,有壹個老師,姓,叫於。教英語的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當時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宇文是復姓,以為她姓於,叫,所以都叫她余老師。結果她只好跟我們解釋:同學,我姓宇文,不叫於。

曾經有壹個女明星叫伊能靜。壹開始我以為她姓易,名能靜。直到後來看了她的采訪,才知道她復姓是藝能,名字叫景。說實話,壹能這個名字很少見,和日本人的姓很像。

我是壹名中醫學生。我們的教授叫東方周子,他是著名的中醫專家!我校音樂系有許多著名的教授:董、郭德綱、!夏侯文瑤,公孫曰!司馬,顧!相聲表演系也是人才濟濟:申屠洪剛,慕容祖兒,尉遲誌強!美容美發專業超級造型師:諸葛友!學校體操隊隊長:南工明路,尉遲尚斌!還有壹對堂兄弟:余文祥,黃誌高!

我姓歐陽,族譜裏還寫著,但是我們身份證上沒有歐字。我們只寫楊的名字。在之前的面試中,面試官也問過我,妳們有這個楊姓嗎?我周圍的壹些同事和外面的普通朋友都認為我是來自的“楊”。每次看到有人叫我這個名字,我都要跟他們解釋。

“慕容”的復姓。但是很多人都改了單姓“穆”!

復姓“呼延”改為戶型;

尉遲復姓,改晚。

“春雨”復姓改為於...還有很多。

我上學的時候班裏有個男生叫端木。但我不知道為什麽他的書和學校的花名冊上都寫著姓。後來在壹次歷史課上,我們老師講到復姓,提到了他的姓。他說:“我們班有個同學是復姓的。應該那個姓端木的同學吧?”我們不知道他姓端木。從那以後,我們班的男生就開始拿他的姓開玩笑。總是說他“快!玩妳的木頭吧。”或者叫他“端木頭”。

我鄰居姓濮陽。她是語文老師,但她的學生和同事都不叫她蒲老師,也不知道她姓濮陽。後來她告訴大家她姓濮陽,不姓濮,但人們還是固執地叫她濮老師,沒有人叫她濮陽老師。

後來我做了壹個好奇的調查,發現這兩個復姓在中國古代是存在的。感覺現在身邊復姓的人很少了,有壹部分改成了單姓。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省事。

明代張岱寫了壹個關於復姓麻煩的經典笑話。

從前,有壹個和尚和壹個單身漢在夜船上過夜。學士談吐廣博,看上去學識淵博。和尚對光棍是敬畏的,不敢伸腳下去。聽罷,和尚聽出了學士話中的破綻,於是大膽地問秀才:“請問相公,坦太滅明是壹個人還是兩個人?”光棍回答:“是兩個人。”和尚又問:“那麽堯舜是壹個人還是兩個人?”秀才答道:“自然是兩個人。”和尚笑著說:“既然這樣,我還可以伸伸腳。”

我覺得這是復姓最經典最有名的有趣之處。

我的歷史上有壹件大事。這個復姓就是司馬。妳知道歷史學家司馬遷嗎?高中語文課本學過《離騷》嗎?這個復姓和他家有關系,嗯?到底發生了什麽?那我們來看看。

司馬遷,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史學家、散文家,後來繼承其父為太史令官職,修史。但他因替李陵辯護戰敗,被判貪汙罪。

公元前99年,漢武帝要李陵為前線抗擊匈奴的李廣利護送物資,李陵拒絕了。但他邀請5000步兵進攻匈奴,漢武帝佩服他的勇氣,答應了他的請求。結果李陵等人在荀磯山時,與匈奴軍狹路相逢。漢軍援軍還沒到,匈奴援軍卻在增加。谷物、草和武器被搶。李陵殺了壹萬多人,無奈之下只好投降匈奴。

事後,漢武帝大怒,群臣上朝指責李陵的過錯。只有司馬遷為他辯護,說:“李陵對父母孝順,對朋友誠實,充滿愛國之心。這次雖然率領5000步兵戰敗,但卻殺敵10000多人,可以抵消功勞。也許他並不是真的想投敵,而是想活著找個機會回來再為漢朝效力。”漢武帝暫時相信了司馬遷的話,後來他知道了李陵戰敗的原因。他知道這不是他的錯,所以他派了將軍龔去接李陵,但他沒有回來。

公孫敖回來報告說,李陵不但沒回來,還為匈奴攻漢訓練士兵。漢武帝很生氣,下令殺了醴陵三族,導致他和漢朝徹底斷絕關系。司馬遷也受牽連,被控“欲為師,遊說淩”。在當時,虛假過失罪是瀆神罪,依法應該斬首。考慮到司馬遷和他父親對朝廷的貢獻,免於壹死。死罪可以免,活罪逃不了,最後他被判了貪汙罪。

司馬遷的妻子叫劉倩娘,是名將李廣的孫女,父親是才子。另外,她是李玲的表妹。他們能在壹起,還是李玲的牽線搭橋。李陵和司馬遷是好朋友。得知表姐看了朋友的文章後,非常欣賞他,於是介紹他們認識,並安排了他們的婚事。婚後兩人感情很好,互敬如賓,彈琴唱歌,生了兩個兒子壹個女兒,壹家人過著幸福的生活。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司馬遷壹家的生活因為李陵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被關在監獄裏,劉倩娘四處求援。管關系是要錢的,但司馬遷是個清官,家裏根本出不起50萬,所以脫不了幹系。丈夫被判貪汙罪時,有人勸劉千娘與司馬遷講和。畢竟,她還年輕。她沒有聽別人的意見,選擇了陪伴司馬遷。對此,司馬遷非常感動。在妻子的鼓勵下,他決心完成父親的理想,忍辱負重,奮發圖強,繼續編纂史記,才有了魯迅口中“史家絕唱,離騷無韻”的經典之作。

值得壹提的是,司馬遷貪汙之後,他的兩個兒子為了避禍都改了姓。大兒子改姓“馮”,小兒子改姓“童”。此後,他壹直隱姓埋名,低調生活。兩個兒子的行為與妻子劉倩娘形成鮮明對比。

後來,司馬遷的孫子楊雲在劉詢為漢武帝宣帝時,發表了他的傑作《史記》。因此,《史記》流傳了下來。

到了西漢末年,王莽時代,他“求封”司馬遷之後就是史桐子。

90年代初,我上小學壹二年級的時候,沒有課外讀物,家長也很少幫我做作業,信息也不發達,所以知識有限。

有壹次同學討論三國演義,其中壹個同學說:“我最佩服的是三國裏有壹個特別聰明的人。”說到這裏,有些人已經知道答案了。那個同學接著說:“這個人姓朱,叫,太神奇了……”壹半人笑(知道復姓諸葛),另壹半人不解,說:“人家對了妳還笑什麽?”(也許我們真的不知道復姓諸葛,但我們以為是在嘲笑不該是諸葛的聰明人)

武侯連武侯祠都站不住[捂臉][捂臉][捂臉]

對於有宇文復姓的人,經常會問:為什麽姓宇文?

感覺這是世界上最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