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揭陽智友科技信息咨詢

揭陽智友科技信息咨詢

科技型企業憑借自身的產業優勢,在全國土地交易市場上尤為活躍,其拿地規模不容小覷。

6月3日,東莞市公共資源交易網站上發布了壹條土地交易信息:廣東JD.COM城市智能產業創新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京東。COM”)以654.38+0.06億元競得東莞市鳳崗鎮鹽田村壹塊土地使用權。從掛牌公告來看,建設用地土地面積為37.57萬平方米。根據天眼的調查,廣東JD.COM由JD.COM集團(55%)、城市智能集團(35%)和盛宴產業投資有限公司(10%)發起成立。

JD.COM、華為和小米拿到了地圖。

6月3日,JD.COM競得地塊編號為2019WT034,由三塊工業用地組成,占地面積約37.6萬平方米,租期40年。行業類型要求是新壹代信息技術。根據招標要求,該項目從投產當年起年產值不低於280億元。另外,項目總投資不低於200億元,投資強度不低於15000元/㎡。從項目投產後第二個整年起,每年財政出資不低於25億元(分期建設的,從壹期投產後第二個整年起,每年財政出資不低於4500元/㎡)。

JD.COM 2019壹季報顯示,JD.COM經營著550多個大型倉庫,總建築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

除了JD.COM,華為和小米也頻繁出現在土地交易市場。

2065 438+09 65438+10月15上午,華為壹口氣拿下松山湖四塊工業用地。總占地面積3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60萬平方米。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5以來,華為作為大股東,以東莞市綠源實業投資有限公司的名義,在東莞松山湖拿下24幅地塊,在東莞的版圖不斷擴大。從華為在松山湖獲得的20多宗地塊的土地性質來看,10限價住宅用地、8宗工業用地、5宗科研用地、1倉儲用地,為華為在東莞繼續深度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撐。截至目前,華為在東莞松山湖的版圖面積已經超過654.38+0.6萬平方米。

2065 438+0 2009年5月26日,小米科技以2億元的價格競得南京建鄴區壹地塊,土地單價3357元/平方米,規劃總用地面積62712.76平方米,實際出讓面積59569.99平方米。土地用於科學和教育。

201165438+2008年10月5日,小米與華潤置地以26.57億元底價競得北京市昌平區沙河壹塊公建混合住宅用地,總用地面積4.68萬平方米,總建築規劃面積13.72萬平方米,地價19356元/平方米。2018年8月30日,小米拿下武漢光谷中心城區P(2018)073地塊。該地塊位於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壹路以南、光谷五路以西,用地面積約2.8萬平方米,將用於建設小米武漢總部大樓。

科技企業拿地還是以自用為主。

事實上,幾大科技公司在獲得土地後,仍然著眼於自身的企業發展需求,但其規模不得不引人關註。

2014年,JD.COM在東莞麻湧投資20億,建成全球電商領域唯壹的機器人自動分揀中心。

2009年,JD.COM開始在全國各地正式收購倉儲用地,在江蘇宿遷和上海嘉定拿下約37萬平方米土地。2010年,JD.COM買下面積約13萬平方米的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土地,計劃打造亞洲最大的電商物流中心;2013年,JD.COM與重慶簽約投資約20億元在巴南區建設集物資配送、倉儲加工、城市配送等功能於壹體的綜合性電子商務產業園;2014,JD.COM與廣東揭陽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中德金屬生態城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同年,JD.COM還計劃在武漢新洲陽邏開發區建設總投資70億元的華中物流基地,規劃用地面積約85萬平方米。2015至2016,JD.COM布局海南、合福雙峰開發區,面積約61萬平方米,分別為JD.COM(海南)運營中心項目和安徽省電子商務產業園項目。

2017 JD.COM加快物流產業布局步伐。3月以來,JD.COM布局肇慶、晉安、南長,項目占地面積超過82萬平方米。4月,JD.COM在廣東汕頭投資2億元,以“互聯網加工業園”的模式建設新工業園,占地6.66萬平方米;5月,JD.COM計劃在Xi安投資205億元建設全球物流供應鏈總部和全球無人系統生產基地;8月,JD.COM再次布局北京,以38.5億元拿下北京經開區商業用地,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

JD.COM 2018年報顯示,截至2018 12 31,JD.COM已獲得30個城市的土地使用權,用於建設自己的倉儲設施。截至2018年底,JD.COM已累計花費142億元用於取得土地使用權、建設倉儲設施和購買相關設備。據樓市資本理論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8月,JD.COM已擁有土地9285畝,估值1000億。

從土地性質來看,除了少部分住宅用地,小米、華為、JD.COM拿到的大部分土地都是非住宅用地,包括工業用地、商業用地、科教用地等,滿足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至於這類企業是否進入了房地產開發領域,和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否認了這種說法。她表示,從目前拿地的情況來看,是企業基於業務的經營行為,並沒有真正進入房地產開發領域。

專家:科技企業拿地未來可能進壹步加強。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從目前這類科技企業的拿地情況來看,說明這兩年很多企業發展不錯,無論是自用還是出租,或者通過這類土地形成產業集群等。,其實都有不錯的表現。目前,對於這類企業來說,跨境拿地也成為土地交易市場上比較顯眼的現象。

嚴躍進認為,在未來房地產業務的發展中,將加強與科技的創新合作。不排除未來在智能家居、智能社區方面的發展,會讓科技公司積極介入,然後以拿地為主。

郭毅認為,這些大企業在壹些中小城市落地後,政府會在拿地成本上給他們更大的優惠。尤其是在壹些三四線城市,這類企業甚至可能零成本拿地,或者獲得壹定補償。因此,從業務發展的角度來看,以相對較低的成本獲得自己的經營場所是合理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