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鄧本銀個人簡歷

鄧本銀個人簡歷

1913年8月,龍繼光率軍占領廣州,接任廣東巡撫。然後他擴充軍隊,招募老員工。鄧本銀回到廣東加入季峻,任警衛軍十三路軍十七營營長。1915年底,袁世凱稱帝,反袁國防軍揭竿而起,討伐袁世凱。廣東巡撫龍繼光積極支持袁世凱當皇帝,被雲南、廣西的國防軍和地方人民軍圍困。1916年5月,起義人民軍攻占新會城,殺死城內守衛兵營司令呂文宣,解除城內守衛部隊武裝。鄧本銀奉命率部反攻新會,擊敗起義人民軍,收復新會城,後升任助童。

1916 10十月,老桂氏族長盧榮廷率至廣州,龍繼光大敗瓊崖。鄧本寅部改編為廣東巡撫朱清瀾親軍,主管地方治安?反匪工作。由於不屬於舊廣西的直屬部隊,鄧本銀對舊廣西懷有敵意,處境十分困難。不久,北洋軍從福建入侵廣東。經過孫中山與舊桂多次協商,舊桂同意將20個營約5000名警衛人員交由陳炯明組建閩粵援軍,向粵東北洋軍進發。1918 1 10月,陳炯明出任閩粵援軍總司令,將閩粵援軍編成5個支隊,1預備隊?1遊擊隊,鄧本銀帶領他指揮的兩個營進入第四支隊(下轄三個營),升任支隊支隊長。

1918年6月,援閩粵之兵分三路進攻閩南,以鄧本銀部隊、羅少雄支隊***6營為中路,在總司令部參謀長葉舉指揮下,從饒平方向進攻松柏關,以得壹窺太平,正面之敵為浙軍專員童寶軒。鄧本銀率部成功攻入饒平後,福建巡撫李厚吉集中優勢兵力進行反擊。閩粵各援軍寡不敵眾,接連失利。上杭、永定、大埔等地相繼失守,但鄧本銀及其部下堅守饒平,不為所動。浙軍頭頭陳臨戰起義後,童寶軒被迫率殘部撤退,為後來閩粵軍反攻埋下伏筆,對整個戰局產生重大影響。

1918年9月,援閩粵部隊入侵漳州,在閩西南建立了直轄27縣的閩南護法區,成為孫中山反對西南軍閥、開展護法活動的重要基地。鄧本寅在援閩戰役中經歷了數十場戰爭,為閩南法保區的建立做出了積極貢獻。閩粵援軍在閩南護法區不斷發展壯大,由20個警衛營擴充為2個正規軍。鄧本寅率部至安溪,任青香駐安溪監軍。他的部隊得到充實和擴大,改編為閩粵援軍第六支隊。鄧、葉挺、葉劍英、張發奎、蔣介石等人都在閩粵軍中擔任要職。

1920年八月,孫中山下令援建閩粵的士兵兵分三路,返回廣東驅逐舊廣西。回粵前,為了解除粵軍後方的威脅,鄧本銀帶領部下與羅少雄合作。李等部突襲盤踞在閩粵援軍後方的浙軍陳和地方軍、,在全州、官橋西端激戰,迫使其退入深山,解決了閩粵援軍後方的威脅。

回粵戰爭打響後,鄧本銀率部,與羅少雄支隊、熊魯略支隊壹起,組成中路軍。在參謀長葉舉的指揮下,和平進攻饒平,突破豐順、紫金,左右兩翼協同。鄧本銀領兵攻克饒平。在高陂、豐順壹帶,遭遇桂軍專家卓廷貴率領的六七千人馬,經過數日激戰,卓被擊敗。

同年9月14日,鄧本寅會同洪雄略等部,攻打桂系將領駐紮的重鎮徽州。經過壹個多月的浴血奮戰,終於攻占了惠州,為粵軍進入廣州鋪平了道路。

1920,10年底,廣東軍隊攻克廣州,廣西家族殘余逃往廣西。鄧本銀率部追擊桂軍殘部,在石龍之戰中收編桂軍專家彭芝芳,隨後南下收復廣東南路。

1921年,1月,鄧本銀率部至瓊崖(今海南島),扣押舊廣西瓊崖守備總長何福昌,成功整編瓊崖守備,收復瓊崖。

鄧本寅在回粵戰役中的出色表現,贏得了孫中山和陳炯明的賞識。孫中山回到廣東後,改組軍政府,整編並援助閩粵軍,將全省劃分為10個康復中心。鄧本銀及其部下擴編為粵軍第四獨立旅(下轄2個團6個營),隸屬粵軍第壹軍,該軍也是陳炯明的軍長。鄧本銀升任旅長,兼任瓊崖康復科主任。他掌管瓊崖五年多,直到1926年二月被廣州國民革命軍擊敗。瓊崖因為遠離廣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是當時廣東最落後的地區。鄧本銀遷居瓊崖後,大力進行海口基礎設施建設,擴建道路,拆除海口舊城,修築河堤,重修秀英堡,使海口城進壹步改善,成為頗具規模的市鎮。

為了加強瓊崖的軍政建設,鄧本寅實行“瓊仁治瓊崖”,大量提拔借用瓊崖的軍政人員。因為萬寧縣幾年之內換了8個縣長的荒唐事,鄧本銀被攻擊為賣官鬻爵,發家致富,說他賣了全瓊13個縣的縣長、縣長,每個要價2萬元,收入高達65438+萬元。

1921年6月,孫中山下令粵軍發動援桂求地戰爭,陳炯明派通信局局長秦廉、何郭亮帶100多箱子彈,並付5萬元到瓊崖與鄧本銀商議。鄧本銀決定從雷州進犯,以黃誌恒旅和黃明堂守備欽州、靈山、連江等地,並在南寧、橫縣、玉林警戒桂軍,又派參謀長鄧率部進攻龍州、水口舊桂殘余。由於安排得當,他受到了陳炯明送電的獎勵。

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革命後,粵軍分為陳、孫兩大勢力。作為跟隨陳炯明多年的直屬部隊,鄧本銀等在陳派支援粵軍的將領聯名發電要求孫中山下臺。駐連北的黃明堂組織南路討賊,派兵討伐陳炯明,被鄧本銀包圍並擊敗。

孫中山離開廣東後,陳炯明讓鄧本寅及其部下堅守瓊崖。鄧本寅通過陳炯明,把不屬於自己嫡系的石團長、陸華龍部下調離瓊崖,借機把部下擴充為兩個旅,由親信、鄧任旅長,進壹步擴大了兵力,加強了對瓊崖的控制。

1923年65438+10月,滇桂聯軍奉孫中山之命將陳炯明驅逐出粵,鄧本銀率部在西江下遊雲南抵抗桂軍。陳炯明失去東江潮美後,鄧本銀領兵回瓊崖,依托瓊州海峽天險,脫離了陳炯明體系。當時廣東南路的情況極其復雜,派系林立。廣東南路只有八個屬,卻分作九個不同派系的兵馬:鄧本銀占瓊崖,沈寶範占欽州、防城,黃明堂占連州、北海,呂春榮占高州,林書煒占雷州,梁世峰占陽江,余劉基、蘇繼凱、徐東海占陽春、新興、羅定三縣。

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鄧本寅派黃誌恒到連州與沈寶範會合,建議兩軍聯合,組成高雷欽連瓊崖、羅陽的八屬聯軍,搞八屬自治。沈寶範是廣東沁縣直男。他原是舊廣西部的將軍。1923年7月,沈寶範出兵攻打黃明堂,奪取連州、北海。黃明堂是壹位跟隨孫中山多年的將軍。沈寶範奪取司令部後,擔心廣州革命政府討伐,於是與鄧本銀壹拍即合,達成合作協議。1923年8月,鄧本銀、沈寶範聯名發來電報,宣稱:“天朝為我廣東之禍,客軍入關,屢遭兵襲。吾民遭殃,南粵路八支宣布自治,以保環境與民。”宣布成立第八盟軍總司令部,鄧本銀為總司令,沈寶範為副司令員,黃誌恒為參謀長,蘇有庭為第八盟軍右翼司令。

通過與沈寶範的聯合,鄧本銀的軍事實力有了質的飛躍,為他日後吞並整個南粵路地區奠定了基礎。不久,鄧本寅、沈寶範聯合出兵噶爾、羅陽,驅逐林書煒、梁世峰,向呂春榮投降,占領高州城,設立八屬行政公署。後來又先後收編於劉基、蘇繼開、徐東海等部,統壹廣東南路八屬,在東至陽春、陽江,北至新沂,西至秦連,南至瓊崖島等地占地盤。

鄧本銀表面上對政治采取中立態度,聲稱“既不幫孫中山,也不幫陳炯明”,但暗地裏與陳炯明保持密切聯系。為此,孫中山曾寫信給鄧本銀:“智者不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必有立功之舉。如果他想膽大心細,足智多謀,就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因為博芬的方便,我覺得對不起它,但又不得不壹步砍了它。”有人勸鄧本寅審時度勢,加入廣東革命政府,但鄧本寅不予理會。孫中山於是起用了鄧本銀的同鄉方城林君庭來對付鄧本銀。林俊庭,方城縣龍符鄉人,曾任廣西自治軍總司令、廣西省省長盧榮廷的高級將領。孫中山任命林俊廷為“廣東欽聯高雷瓊崖第八師羅陽軍務監”,撥出林餉3萬元,子彈65438+萬發,並派永豐艦赴北海協助林俊廷攻打鄧本銀。

1924年5月,林俊廷率三個旅從南寧到連州,請沈寶範出兵助攻鄧本銀。盡管沈寶範熱情對待林君庭,並把他的張瑞貴旅分配給林君庭指揮,但他堅決不肯和鄧本銀決裂。林君庭得不到沈的支持,不敢貿然進攻鄧本銀。永豐船壹直等到九月,還是沒有見到林,於是只好從北海返回廣州。永豐艦撤走後,鄧本銀、張瑞貴立即突襲林君庭,擊潰林部。林俊廷只好帶領殘部到廣西南寧。

鄧本寅統壹八屬後,擴軍,將自己的軍隊擴充為六個師,以、鄧、馮等人為師。為了解決日益沈重的軍費開支,鄧本銀不得不增加稅負,濫發銀幣,禁賭,掩蓋鴉片,用開采瓊崖礦產和修建道路港口的特權換取美國政府3000萬美元的貸款。1925年,鄧本銀在海口創辦了最早的地方銀行“粵南實業銀行”,發行“八屬銀毫”3000萬元,在八屬地區強制使用。為了穩定瓊崖,鄧本銀邀請美國派六艘軍艦到瓊崖,並接受香港政府80萬元,為香港政府提供糧食。

1924年2月,北京政府任命鄧本寅為瓊崖軍事大使。為了得到北京政府更多的援助,鄧本銀於1925年4月派代表到北京,希望北京政府將路楠巴蜀改為廣南省,並任命自己為督軍。北京政府首腦段想利用孫中山逝世的機會推翻廣東革命政府。他渴望鄧本銀的庇護,於是宣布廣東南路為特區,任命鄧本銀為善後主管,沈寶範?黃智環封鄧本寅為智威將軍、中將,並派戰船南下,協助鄧本寅防守瓊崖。1925年8月,國民黨左翼領袖廖遇刺身亡。時任粵軍參謀長、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趁機排擠政敵,趕走粵軍總司令許崇智,清洗許崇智嫡系部隊。駐守四義的部分粵軍憤然轉向鄧本銀。鄧本寅借機打擊廣州國民政府,以求戰爭勝利。

1925年9月,鄧本寅命令蘇有庭、梁紅林從楊亮進攻江門,並電告北京政府請求援助。5438年6月中旬+10月,北京政府授予鄧本銀將軍軍銜,鼓勵鄧進犯廣州,並派戰船南下援助鄧本銀。10年10月22日,鄧本銀發出《我軍對省黨作戰綱要》,提出以“配合東江、北江友軍消滅赤化,奠定廣東局基礎”為目標,對省黨采取攻勢,“先消滅西江南岸之敵,以便全面攻占肇慶,待機迎擊東江友軍,圍攻省壁”。鄧本銀為總指揮兼左翼指揮,陳德純為中間指揮,蘇有庭為右翼指揮。他計劃利用革命軍東進的機會。後方的空機進攻廣州。

同年10月24日,10,八國聯軍攻占羅定,逼近江門,迫使陳及其部下退守開平縣丹水口。八屬聯軍集中壹萬余人猛攻單水口,與陳激戰三天三夜,但仍未能攻下單水口。國民革命軍援軍趕到後,八大所屬聯軍全線潰逃,損失槍支千余支。

6月365438+10月31日,廣州國民政府以第三軍軍長朱培德為司令,指揮南征將士分四路發起反攻,分別從廣西臺山、開平、新會、陸川進軍。計劃先消滅粵、楊八大聯軍,再占領高雷、秦連。後又派遣四方面軍軍長李接任南征軍總司令,率領從東江調回的陳第十壹師和張發奎第十二師合圍南路作戰,壹舉擊潰八國聯軍。

進攻淡水口失敗後,鄧本銀對南征軍采取守勢,壹路守楊亮,壹路守信守諾和羅定,壹路守高州,和布什壹起守雷州。連江,總司令部在安鋪,總兵力超過28000人。然而,由於該部收編的民兵土匪烏合之眾,只有幾千人真正受過訓練並能打仗。

165438+10月初,廣州國民革命軍攻克楊亮,收復羅定,進駐高磊、秦連。鄧本銀在高州,欲起兵救,被余作柏引兵從陸川入粵,直逼化州、高州。鄧本寅擔心自己的歸途被虞部截斷,倉惶返回雷州,留下心腹在高州督戰。南鄭軍四路包圍高州,陳風起寡不敵眾,逃往秦連。南伐軍先後攻克高州、化州、連州,胡貴軍宗鐸的軍隊從廣西靈山入侵欽州。駐守秦連的沈寶範棄軍逃往越南。八國聯軍潰逃,陳率領第十壹師向雷州挺進。鄧本銀只好帶領殘部退守瓊崖。

鄧本銀回到瓊崖後,在海口等重點地區部署兵力,揚言要防守瓊崖三個月。之後,北京政府會想辦法幫忙,以“特別軍務監督”的名義,在瓊崖島發布水陸戒嚴令,規定所有進出的船只在靠泊秀英堡前必須經過嚴格檢查,才可以進港,並致電北京緊急派援軍。

1926 65438+10月,廣州國民革命軍進攻海南島,張發奎的第12師、陳的第11師強渡瓊州海峽,在文昌、瓊山、臨高沿海登陸,向八族聯軍發起猛烈進攻。八族聯軍抵擋不住,紛紛逃往海南島腹地,隨後向廣州國民革命軍投降。眼看大勢已去,鄧本銀帶著幾個親信和隨從喬裝打扮,乘日本船逃往越南。曾經輝煌的八大家族聯軍被歷史前進的車輪碾壓。

鄧本寅撤退到瓊崖時,北京政府在段派出的訓練艦司令曾率領三艘戰船營救鄧本寅。戰船駛近海口時,鄧本銀棄軍而逃瓊崖。北洋軍艦眼看著八國聯軍崩潰,根本幫不了鄧本銀。鄧本銀戰敗後,心灰意冷,住進了上海寶龍醫院。他很快宣布自己已經死亡,並找了壹具替身交給自己的親信,鄭重其事地運回家鄉方城茂陵安葬。之後,鄧本銀前往上海隱居,過著不為世人所知的公共生活。由此,史書對鄧本銀生平的記載,大多以他於1926年3月逝世而告終,忽略了他晚年領導江浙遊擊隊英勇抗擊日寇的精彩壹生。

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國內?這個國家正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1938年,鄧本銀毅然放棄了自己長達10多年的隱居生活。他在上海銀行家浦的支持下,收集國民黨軍隊逃跑時遺棄的槍支,在無錫梅村建立江浙遊擊隊,抗擊日本侵略者。江浙遊擊隊由兩個旅和壹個特務中隊組成,其中壹個旅以東北軍散兵為主,另壹個旅以散兵地方軍為主,總兵力300余人。

鄧本銀率江浙遊擊隊在無錫附近靈活開展遊擊戰,打擊日偽軍,消滅漢奸。許多軍事活動在當地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在梅村英英橋打擊日偽軍騷擾農村,在洪勝打敗日偽軍進攻洪山,在西城路焦山伏擊日軍車隊,在擊斃漢奸朱炳蝶,打敗偽軍黃部等。有關部門曾肯定鄧本銀的貢獻:“遊擊活動極大地消磨了日偽軍的威信,打擊了日偽軍的氣焰,對無錫人民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西郊山伏擊和除掉漢奸朱炳蝶。1939年2月,鄧本銀率江浙遊擊隊從武進回董熙,途經西成公路西郊山,突然與日軍車隊相遇。鄧本銀立即組織遊擊隊伏擊,奪取西郊山制高點,打擊日軍。經過兩三個小時的激戰,幾輛日軍運兵車被擊毀,數十名日本人死傷。鄧本銀最寵愛的侄子鄧身先士卒,壯烈犧牲。鄧本銀的下屬?《黨員》制片人金揚曾動情地回憶說:“後來日軍援軍來了,形勢不對,(我們)決定撤退,於是我們被動了,日軍追上來了。當時死了7個人。鄧元稹犧牲了,鄧本銀難過得哭了,日本鬼子死傷慘重。”鄧等七位抗日烈士安葬在無錫洪山。

鄧本銀率江浙遊擊隊在無錫英勇抗擊日軍,揚名立萬。為了掌握這支具有相當軍事實力的遊擊隊,八路軍上海辦事處以“華東人民武裝抗日自衛協會”的名義,派了許多軍事幹部到鄧本銀的辦公室。1938年8月,根據八路軍上海辦事處的安排,金揚化名陳達,帶領幾名進步青年到鄧本銀工作。此後,* * *中國黨組織先後安排、、唐、錢等10多名青年到鄧部做政治工作,建立黨支部,加強部隊抗日宣傳教育,並從烏西國民抗日自衛大隊抽調朱振邦擔任政治部副主任,協助。

在金揚?在黨員朱振邦等人的努力下,江浙遊擊隊的抗日意識不斷增強,軍事素質不斷提高,抗日遊擊行動開展得更加積極。金揚曾總結說:“鄧是桂系老戰士,在政治上壹貫反對蔣介石。作為壹個老軍人,自然是老軍人的習慣。既然我是八路軍辦事處派來的,他在政治上還是可以聽我們的。比如梅村伏擊朱炳蝶的時候,他就聽了我的建議。”朱炳蝶是無錫當地臭名昭著的漢奸。他表面上屬於國民黨巫溪縣政府領導的抗日部隊,暗地裏卻勾結日偽,幹了許多壞事,影響極壞。得知朱炳蝶要從梅村去安貞,鄧本銀帶領江浙遊擊隊在半路伏擊,殺死了朱炳蝶,並砍下朱炳蝶的頭以警告日偽軍,為當地消除了壹場大災難。不久,鄧本銀和他的部下打敗了實力強大的地方偽軍黃?蔡部編有兩個抗日遊擊隊,顧福興部編在無錫湖濱(太湖)地區,曾部編在東南鄉。江浙遊擊隊擴大到三個縱隊,65438+萬余人,軍事實力大大增強。

1939 1,八路軍上海辦事處將鄧本銀領導的江浙遊擊隊移交新四軍領導。1939年5月,新四軍將江浙遊擊隊編入其領導的江南抗日義勇軍。在整編過程中,江浙遊擊隊參謀長黃非煽動部下,企圖把部隊搶走。江浙遊擊隊中的進步勢力配合江南抗日義勇軍,解除了壹部分上層軍官的武裝,處死了黃飛。鄧本銀總部與薛強總部成功合編為“江南抗日義勇軍獨立第二支隊”。鄧本銀升任江南抗日義勇軍副司令,後因故辭去軍職。江南抗日義勇軍後來改編為著名的新四軍先遣縱隊。

抗日戰爭結束後,鄧本銀移居上海。解放前夕,他接受民革中央主席李的領導,在上海組織了壹支地下軍隊,並參加了上海民革的籌備工作。解放前他搬到了香港,然後就失蹤了。他的死亡日期未知。但據知情人回憶,文革時鄧本銀還在香港。這種情況是否屬實,至今無法考證。

縱觀鄧本寅壹生,早年為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做出了積極貢獻,後來又誤判形勢,站在了歷史潮流的對立面。晚年出於民族大義,不畏艱難險阻,在無錫領導了對日偽軍的遊擊戰爭,其貢獻是應該肯定的。解放後,時任上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的金揚回憶鄧本寅的抗日事跡時說:“我希望在寫《東路歷史》時,能實事求是地評價鄧本寅部隊的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