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早在1993年9月,美國總統克林頓就正式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教育建設計劃,該計劃主要著眼於網絡的發展,以全面系統地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在社會各領域的廣泛發展和應用。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已經成為21世紀教育改革的重要教學手段。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特征是通過計算機網絡通訊和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廣泛應用,主要表現在學習自主性、資源廣泛性、教材信息化和環境虛擬化。信息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養實用型高素質人才,教育信息化建設不僅是壹種教育理念,也是壹個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過程。
壹、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的現狀
我國《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信息化建設具有革命性和發展性作用,必須高度重視,不容忽視。並把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成為我國教育的總體戰略,提前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設。未來十年,基本覆蓋了鄉鎮學校的教育。建設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首要任務,也是高職院校完成突破性發展的有效途徑。目前,我國正處於現代信息化建設的轉型期,需要大量的技術型人才。因此,就我國未來的發展而言,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近年來,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為國家培養了壹系列技術人才。就我國高職院校建設中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程而言,主要有兩個方面:
(壹)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理念落後
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跟不上地方經濟服務的發展目標。從整體上看,我國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理念相對落後。同時,壹些學校領導對信息化建設的建設性認識並不明確,甚至錯誤地認為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教學建設對培養技術型人才的作用微不足道,對學生的教育培養沒有實質性作用。導致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發展緩慢,對信息化建設的組織體系認識不足,最終導致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緩慢,產生校園信息整合、校園信息網絡平臺等不良影響。
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信息化建設沒有完善的認識和理解,缺乏現代信息教育技術的教學模式,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很少應用信息化教學,嚴重阻礙了新型教育信息化建設在高職院校的廣泛應用,制約了高職院校的突破性可持續發展,阻礙了我國高職院校在地方經濟中的推廣。
(二)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不能滿足需求。
國家教育部正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試點,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高職院校信息化教育建設的廣泛應用。然而,與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的整體投入相比,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的應用並沒有得到高度重視,甚至對我國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的獨特性和重要性認識不清,沒有從整體教育發展的角度充分體現信息化教育的應用價值。在骨幹院校和示範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沒有完整的教育信息化需求和規劃,無法與我國地區和國家的教育水平保持壹致,無法在政策層面充分體現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與地方服務經濟的緊密聯系。教育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存在不足,學校和地區差異大,影響了高職院校技術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二、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未來發展前景
《中國中長期發展和教育改革綱要》提出要持續大力發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信息化教育在高職院校建設過程中具有戰略地位。結合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突出成績,主要提出以下幾點,作為對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未來發展前景的建議。
(壹)確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科學發展目標
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發展較晚,缺乏壹定的信息化建設經驗,容易接受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同時,我國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獨特,主要體現在既不同於中職院校,也不同於普通高校。因此,高校教育信息化必須立足實際。在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目標時,必須充分考慮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積極采用先進的理念和先進的技術設備,將教育信息化教學與技術充分結合,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和教育改革。
(二)政府的推動作用更加明顯。
在中國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會議上,提出要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享有做好充分準備。提高教學質量和發展教育主要依靠信息技術發揮革命性的作用,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在高職院校的持續快速應用促進了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變革。在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的應用過程中,要利用商業化運營系統充分發揮對地方經濟的導向作用,做好信息化建設應具備以下目標。
第壹,構建高職院校網絡信息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機會;二是構建面向應用的信息資源學習平臺;三是建立基於VPN的平臺,進壹步實現師範院校的社會服務功能,實現信息資源享有的社會服務功能。不斷實現教育信息化教學、教學成果展示、校企合作實例等壹系列資源信息共享,不斷成為我國高職院校信息資源建設的公共服務學習系統。
(三)在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中引入商業運營體系
隨著我國應急技術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息化教育模式在高職院校廣泛應用,需要壹個完善的系統作為支撐。因此,在學院領導的帶領下,實現了以教學服務為導向的教學模式,與多媒體軟件開發商壹起維護和運營信息化校園學習平臺的先進設施,構建了基於高效、優質、耐用的現代化信息網絡校園運營系統。為高職院校學生和社會公眾提供不受空間限制、人人都可以參與的高質量學習服務,為服務終身熱愛學習、全民學習的技術型、學習型社會人才做出貢獻。
(四)完善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的新組織
完善地方、國家和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貫穿整個校園管理架構,進壹步加強政府對我國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的領導,明確我國政府改進高職院校教育的方法,建立部門參與明確、政府領導責任明確、分工合理的高職院校信息化校園建設體系,將教育信息化建設正式納入地方和國家高職院校信息化總體發展規劃和戰略。爭取有關部門在資金、技術、項目等方面給予很多鼓勵和支持。相關教育行政部門成立了信息化校園建設領導小組,主要負責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專項總體規劃的評估和管理工作。依托高職院校教育信息管理與研究機構,開展課程人才開發與培訓等技術服務。
(五)高職院校課程教學資源的建立
以我國教育部教育資源建設規範為基礎,以多媒體、模擬教室、計算機網絡課程、公共資源、數字圖書館、專業文獻資源為核心,推進高職院校課程教學資源體系、資源管理體系、綜合文獻資源體系建設,推動教育信息資源建設由內容型、傳統教學資源向知識管理型轉變。從結構上看,在資源管理上從松散的資源型材料向結構型資源材料轉變,從靜態的技術資源向動態的資源轉變,從單壹的信息資源管理向知識資源管理轉變,不斷實現教學信息資源的多樣性、開放性和標準化。應建立完整的專業教學課程、公共教學課程等各類信息資源數據庫,以滿足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和專業學習的需要。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整體提升,教育信息化審計在高職院校中迅速發揮作用,其未來發展前景更加廣闊。我們要積極探索,勇於創新,推動高等職業教育更快更好地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對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研究很多,有些研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發展任重道遠。要進壹步提高高職院校的整體教育質量,就必須不斷推進快速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應用,堅持不懈地在高職院校應用多媒體信息化網絡數字化教學,切實提高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水平。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將在很大程度上進壹步提高高職院校的整體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