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紅谷灘的由來

紅谷灘的由來

紅谷灘新區概述

紅谷灘新區是為了適應現代城市發展的需要,擴大城市規模,加快城市化進程,加快形成“壹江兩岸”的城市格局,實現建設現代文明園林英雄城市的目標,經南昌市委、市政府批準,於2002年5月6日+05日正式成立的城市新區。新區位於昌北贛江之畔,與昌南中心城區隔江相望,東臨滔滔贛江,與江南著名的王騰亭為鄰,“夕陽孤齊飛,秋水天壹色”的詩意充分展現;西鄰昌九高速,被起伏的森林公園、波光粼粼的黃家湖、蝴蝶湖、裏布湖環繞,美麗的梅嶺群峰層層疊疊,撐起壹道綠色屏障。擬建的米生大橋和規劃的外環線以南,千湖景區湖光山色,相得益彰;贛江大橋北連,田園風光令人心曠神怡。紅谷灘新區由紅谷灘中心區、鳳凰島、紅角洲三大片區組成,面積50多平方公裏,規劃建設用地面積40多平方公裏,規劃人口40多萬。

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和“控制老城區、保留朝陽區、發展新城區”的建設方針,紅谷灘新區的開發建設將高起點、高品位、高標準,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壹。 充分利用山水優勢,展現“壹江兩岸”的城市魅力和濱江城市的特色魅力,打造“美麗的空間和人的天堂”。 紅谷灘中心區將建設成為以行政辦公、居住為主,文化、商業為壹體的新型城市中心區;鳳凰洲地區是以住宅為主體的城市生活新區;紅角洲地區定位為教學、科研、旅遊、體育和高級商住區。

自2000年7月11正式上線以來,通過前期開發建設,紅谷灘中心區花木扶搖直上。隨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CPPCC、市紀委等黨政機關的運動,紅谷灘新區成為英雄城市南昌的政治中心。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快捷便利的交通網絡、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高起點的規劃定位、優惠的投資政策,使紅谷灘新區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得以迸發,成為商人投資的熱土和世界矚目的焦點。隨著重大開發建設項目的進入,紅谷灘新區的開發建設已經全面鋪開,壹座新城正在整體快速崛起。走進正在崛起的紅谷灘新區,處處湧動著現代化大都市的生機與活力。正在崛起的紅谷灘新區,正以花園城市、生態城市、環保城市、濱江城市的風采和獨特魅力,展示著南昌英雄城市的新形象,引領著城市建設發展的新潮流。

洪城處處有商機,新區處處有吸引力。壹直充滿活力的紅谷灘新區,只是和老城區不壹樣。豐富的自然資源、優越的區位優勢、低廉的土地價格、優惠的投資政策、快捷的辦事效率,將給所有參與紅谷灘新區建設的人以滿意的服務和豐厚的回報。

南昌在贛江附近。由於基礎設施等條件的限制,城市建設壹直以老城區向南擴展為主,幾百萬人聚集在昌南。紅谷灘,壹片與南昌老城隔江相望的荒灘,沈寂了兩千多年,標記著幾代人揮之不去的夢想。

公元675年,頭戴少年冠的才子王波登上王騰亭,被張羽十景環繞的紅谷灘上的茫茫草船所吸引,留下了詩情畫意的生成,留下了“夕陽寂寞齊飛,秋水* * *天壹色”“王騰高歌臨江竹,於佩明鸞歌歌舞”等千古絕唱。

南昌“壹江兩岸”規劃

早在20世紀50年代,以邵世平為首的江西省委就獨具慧眼,試圖開發這片處女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南昌市委市政府也有將紅谷灘開發成“太陽島”式旅遊度假區的想法。20世紀80年代末,南昌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城市總體規劃,打造“壹江兩岸”格局,促進南昌社會經濟全面發展。

1998特大洪水發生後,南昌市委市政府以昌北大堤納入全省鄱陽湖防洪工程為契機,及時啟動實施總長34.89公裏的系列防洪工程,全面改造南昌大橋至贛江大橋沿江堤防,使紅谷灘優越的區位優勢凸顯,城市建設重心向“壹江兩岸”轉移。

5438年6月+2000年10月,融合歷史與未來、人文與自然的紅谷灘中心區4.28平方公裏規劃方案出臺;4月底,控制性詳細規劃上報市委、市政府審批;7月11,紅谷灘中心區開發建設正式破土動工;165438+10月8日,行政中心、會展中心、接待中心等6棟樓全面封頂。

2001 12年2月28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CPPCC、市紀委五套班子以及市委各部門、市直有關單位順利搬遷,率先入駐紅谷灘中心區,實現了市行政中心的北移。

5438年6月+2002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及時調整區劃,將新建縣和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部分區域劃歸紅谷灘新區管轄,紅谷灘新區面積由4.28平方公裏擴大到50平方公裏。4月9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批準成立紅谷灘新區管委會,並於5月15日投入運行,全面拉開了紅谷灘新區開發建設的序幕。

紅谷灘新區三區規劃布局

2001新壹屆市委市政府根據南昌現有的產業基礎、城市發展現狀、交通和用地條件,及時調整城市空間結構,確立了以中心城市結構為網狀結構的城市形態,即以贛江為主軸,兩岸壹河,壹核五片,南北兩城, 以及兩城撐河,並明確“控制老城區,保留朝陽區”紅谷灘新區位於昌北,是城市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東臨贛江,西接長(南昌)九(九江)高速公路,北靠贛江大橋,南接米生大橋。沿江岸線16公裏,規劃用地面積約50平方公裏,規劃人口約40萬。下轄沙井街道辦事處、紅角洲管理所、鳳凰洲管理所、65440。紅谷灘新區分為三個區域:分紅膠州區域、紅谷灘中心區域和鳳凰島區域。

紅谷灘中心區

它是紅谷灘新區開發建設的起點,南起南昌大橋,北至廬山南大道,東臨贛江,西接昌九高速和潁上河。由核心區4.28平方公裏和臨江附近的周邊6平方公裏組成,規劃人口654.38+0.5萬。是集商業、金融、行政、信息、文化、居住於壹體的現代化新城市中心。豐和中大道以東為紅谷灘中心區核心區,總體結構按照“壹帶”、“兩軸”、“三區”布局:即濱河綠化構建的景觀遊覽帶,為人們提供親水的濱水空間,成為市民和遊客休閑遊覽的場所;滕王閣-秋水廣場-行政中心綠地廣場(世紀廣場)-世貿中心構成東西向景觀主軸,體現了城市的歷史與未來、人文與自然景觀的有機結合;從世紀廣場沿紅谷大道南北向,形成南北向發展的功能軸線,沿此軸線規劃三個功能區:紅谷三路至紅谷六路區域規劃為辦公區,布置五棟市級辦公樓、紅谷大廈(市級黨政機關全部遷入辦公)、國際會展中心、五星級酒店、工人文化宮、廣電中心、報業大廈、新華社江西分社等行政、商業、文化、娛樂設施;上海綠地集團以非凡的實力打造了紅谷灘新區第壹個樓盤——濱江豪園;紅谷三路以北為金融商貿信息區,布置金融中心、信息中心、購物中心、商務寫字樓等CBD功能建築。紅谷六路以南為濱江小區,小區內有萬達星城、綠景名居、理想家園等花園小區,以及壹所中學(南昌五中)、兩所小學、兩所幼兒園、紅谷灘中環醫院。臨江還規劃了公共設施用地。以核心區為依托,周邊沿馮合中大道向南北方向擴展,形成“壹軸壹帶四區”的總體布局結構,即沿“魚骨形”發展軸,以馮合中大道為南北主幹,紅谷3、4、6路為東西次幹,南北推進,東西拓展,四個居住區按道路骨架由北向南排列。

鳳凰洲段

南起廬山南大道,北至贛江大橋,東臨贛江,西至疊字湖綠心。規劃用地面積11平方公裏,規劃人口約1萬。它是壹個重要的濱江景觀區,有壹個綜合項目——疊子湖體育公園,是壹個以旅遊和居住為主的新型城市生活區。區域依托豐河北大道,沿江沿湖呈帶狀擴展,形成“壹軸兩帶三區”布局。“壹軸”是指以豐河北大道為基礎的發展軸;“第二帶”由贛江、潁上江為景觀邊界的兩條濱江、濱水風光帶組成,可提供連續的綠色開敞空間和親水空間;“三區”是指廬山南大道與鳳凰大道分界形成的三個功能區:廬山南大道與鳳凰壹路之間的公共設施區,是紅谷灘市政公共設施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布置商業、金融、寫字樓等大型公共設施;鳳凰大道至贛江北大道之間為臨江開發控制區,安排深度約140米的開發控制用地,為開發建設過程中不可預見項目的安排留有余地。同時嚴格控制臨江建築規劃的形狀及其對天際線的影響。鳳凰大道以西為居住區,以鳳凰壹路、三路、五路、七路為界面,以豐和北大路為紐帶,形成三個依山傍水的居住區。以二類居住用地為主,居住中心布置在豐和北大路兩側,濱江地區規劃為壹類居住用地。

紅角洲段

它是紅谷灘新區最大的區域,東臨贛江,西臨長(南昌)樟樹高速公路,南接大橋和城市外環線,北接南昌大橋。規劃用地面積約25平方公裏,規劃人口約1.5萬,外環線以南規劃開發用地8.2平方公裏。該地區山巒起伏,河流蜿蜒,生態環境和土地利用條件良好,是教學、科研、旅遊、體育和高級商住區。紅角洲地區的規劃布局以千戶風景區為中心,以河谷低地和水系為支撐向外圍擴散,形成“壹心壹環六帶五區”的總體布局。“壹心”是指千戶水庫(水域面積1.5平方公裏)和臥龍山風景區(1.91平方公裏)是整個規劃區的生態休閑中心,主要體現生態保護、旅遊度假兩大功能。“壹環”是指由韓風大道、學府大道、前湖大道、臥龍大道組成的規劃區交通和功能環路;“六帶”是以千戶、臥龍山公園為中心,以低窪池塘、河流、河谷為基礎的六條放射狀綠化帶。綠化帶為帶狀親水公園,平均寬度250米;“五區”是指大學園區(6.64平方公裏)、體育健身區(0.75平方公裏)、紅角洲片區中心(1.4平方公裏)、商業綜合體(2.6平方公裏)、濱水居住區(1.5壯觀南昌大學門)。

平方公裏)、南昌大學、南昌航空學院、江西醫學院、江西經濟管理學院、南昌科技大學等高校紛紛遷入前湖大學園。豐河南大道、學府大道、前湖大道等“三線”和淩口大道、豐河二路、前湖大道、紅谷南大道形成的“壹環”是紅角洲地區的主幹路網。紅角洲地區水網四通八達,既能泄洪排水,又是城市重要的旅遊資源。結合水系和地形,規劃區內布置“三縱五橫”的水景道路,沿千湖打造環湖步道作為旅遊線路。規劃區建築風格以歐式為主,著力打造具有濃郁東方韻味的南昌水城。

2003年以來,紅谷灘新區按照規劃先行、“富規劃、窮建設”的理念和先規劃、後實施的原則,先後完成:(1)紅谷灘跨江發展研究;(2)沿江景觀城市設計;(3)紅角洲大學園區規劃;(4)新區臨江16 km天際線設計;(5)紅谷灘中央商務區的規劃調整;(6)外環線以南整治初步方案;(7)新區教育規劃布局的調整;(8)新區商業發展構想;(9)紅角洲大橋景觀設計方案;(10)秋水廣場規劃設計方案;(11)紅角洲南昌水城控制性詳細規則;(12)紅谷灘新區城市色彩規劃;(13)紅谷灘新區夜景照明設計;(14)紅谷灘新區公共藝術景觀規劃等壹系列重大規劃。紅谷灘中央商務區規劃、紅角洲南昌水城規劃設計、電力、燃氣、環衛、教育、公交等項目專項規劃正在進行中。

紅谷灘新區作為全市城市建設的重點發展區域和現代文明園林英雄城市建設的標誌性區域,受到了社會各界和投資者的廣泛關註。經過幾年的發展,日新月異,上演了滄海桑田的奇跡。曾經的荒地,變成了花園式的現代文明新區。

114項目中78個已開工建設,其中去年新開工項目21個。在建房地產項目面積約43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280萬平方米,非住宅654.38+0.57萬平方米。已建成投入使用約240萬平方米,銷售面積約250萬平方米,呈現出購銷兩旺的喜人局面,使紅谷灘板塊成為2003年、2004年南昌房地產市場的壹個亮點。

基礎設施功能增強:

規劃62條道路110公裏,已完成44條約78公裏,橋梁35座。14江南大道、紅古南大道等總長25公裏的道路在建,水、電、氣、通訊等綜合管網與道路建設同步鋪設到位;韓風大道、學府大道、前湖大道三座汙水泵站主體工程順利完工;南昌水城渠道開挖完成3公裏。1100V 8000KVA變電站已建成,1變電站正在建設中;供水能力30萬噸/日的牛行水廠壹期已投產,日處理汙水40萬噸的紅谷灘汙水處理廠正在建設中。堅持以環境塑造形象,以環境吸引項目,以環境聚集人氣的理念,加大環境景觀工程建設力度,先後建成世紀廣場、亞洲最大音樂噴泉群秋水廣場、贛江80m綠化帶等壹批重大景觀工程,累計綠化約250公頃。贛江市民公園壹期工程是我國功能最全、面積最大、內涵最廣的景觀公園,全長8公裏,面積70多萬平方米,於2006年元旦正式向廣大市民和遊客開放。南昌之星——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輪於2006年5月1日投入運營。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已啟動實施,申報國家“人居環境獎”的準備工作正在進行中。南昌國際會展中心壹期3.5萬平方米的建築,經過99天的緊張施工,如期順利竣工,創造了“南昌速度”。

拆遷安置大力推進。近年來共拆遷房屋11.5萬平方米,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吸引社會資金啟動實施6個花園式安置社區項目。目前已修復房屋89萬平方米,在建房屋約90萬平方米。

生活配套日趨完善:為提升人氣、繁榮商業,按照“突出重點、註重功能、展現形象”的九字方針和“基礎設施建設與功能開發並重、開發建設與城市管理並重”的兩大要求,確定了“以小創業、以小造血、以小帶大”的總體思路,在全區實施了大力推進社區生活配套行動計劃,取得了顯著成效。社區外20個重點配套項目已完成,包括南昌鳳凰外國語學校、上海市實驗幼兒園南昌英語分園、紅古壹中等,南昌二中將於今年開工。萬家燈火紅谷店、鹹亨酒店萬達店、聖廷皇宮酒店等5家酒店已經開業。洪城時代廣場購物中心、洪客隆超市成功開業;公交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目前有***11條公交線路直通和經過紅谷灘,紅谷灘區內環公交線路已經開通。生活配套功能的逐步完善,也帶動了新區知名度的快速提升。

區內項目114,其中法國歐尚超市、英國B&Q建材連鎖超市、香港家樂福超市、香港銅鑼灣百貨等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公司的投資項目也已成功落戶紅谷灘。

目前,南昌大學、南昌航空學院、南昌科技大學、江西醫學院、江西工貿學院、江西經濟管理學院等8所高校相繼入駐前湖大學園,引進南昌二中、江西師大附中、南昌育新學校、南昌十九中、上海謝赫教育集團等壹批品牌學校和機構辦學。該地區有23所在建和建成的小學和中學。

“十壹五”期間,南昌將圍繞“富民強市”目標,做好“兩篇文章”,建設“壹基地、三中心、四南昌”,夯實基礎、蓄勢待發、快速趕超,堅定不移地實施“趕超、互動發展、加速超越”三步走戰略,把南昌建設成為中部地區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區域性物流趕超中心。這壹時期也是紅谷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實現“民富國強、經濟繁榮、功能齊全、特色鮮明、環境優美”的決戰階段。新區將堅持“突出重點、完善功能、展現形象”的發展方針,堅定不移走科學和諧發展之路,加快開發建設,促進產業發展,力爭到2010年人口達到25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5000美元;財政總收入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654.38+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五年突破3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80億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000元。

新區將堅持壹個目標,實現八個突破。

壹個目標:把紅谷灘建設成為“人氣旺、經濟旺、功能全、特色鮮明、環境優美”的大新城,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二十四個目標,圍繞這壹目標,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推進“三大戰略”的實施,實現新區開發建設的跨越式發展。財政總收入將達到26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三千九百五十萬美元,內資二十八億元人民幣;30多個新項目;完成綠化40公頃;力爭完成70萬平方米拆遷和90萬平方米住房建設。八個突破:即在拆遷安置、土地管理、資金籌集、產業發展、功能提升、項目推進、城市管理、和諧創建八個方面的新突破。

紅谷灘的開發建設已經進入攻堅克難、升級改造、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新區管委會正以全新的理念、創新的思路,破解發展難題,創造發展優勢。未來五年,紅谷灘新區將以“人氣旺、經濟旺、功能全、特色鮮明、環境美”的嶄新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成為南昌做好“兩篇文章”的標誌性區域,成為全國壹流的有特色、有魅力、有競爭力、有後發優勢的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