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命科學試卷
最後兩位校驗碼
數字碼
本文分為兩部分:第壹卷(1-4頁)和第二卷(5-12頁)。
部分。全卷***l2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第壹卷(***60分)
考生註意:
1.考生在答題卷壹前,必須用鋼筆或圓珠筆在答題卡上清楚地填寫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和校驗碼,並用2B鉛筆正確地塗寫準考證號和校驗碼。
2.卷壹(1-31)由機器閱卷,所有答案必須潦草寫在答題卡上。考生應該用2B鉛筆塗黑代表正確答案的方塊。註意試題編號和答題卡編號壹壹對應,不能錯位。當答案需要更改時,必須擦除原選項並重新選擇。答案不能在試卷上亂寫,在試卷上亂寫也拿不到分。
壹、選擇題(***60分。每道小題只有壹個正確選項)
(A) 1副主題(***6個問題)
1.右圖是生物模型,構成結構A的物質最有可能
A.蛋白質B RNA
脂質
2.用“-GAATTG-”的互補鏈轉錄mRNA,則該mRNA的序列為
A.-GAA uug-b .-CTT AAC-c .-cuu AAC-d .-gaat TG-
3.以下曲線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後6小時內血糖濃度的變化趨勢。
4.如果細胞中壹個DNA片段的30%堿基是A,那麽這個DNA片段
a.g .的含量是30%,b.u .的含量是30%。
C.嘌呤含量為50%。d .嘧啶含量為40%。
5?右圖顯示了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關於這種反應,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需要解旋酶。b屬於水解反應。
C.會有能量變化d .反應速度與溫度有關。
6.在膝跳反射中,神經元之間神經沖動的傳遞方式是
a樹突→突觸→細胞體→軸突b軸突→細胞體→樹突→突觸。
c樹突→細胞體→軸突→突觸d樹突→突觸→軸突→細胞體。
(2)副題(***21)
7.將在人和植物中發生的物質轉化過程是
①葡萄糖完全氧化,②葡萄糖轉化為乙醇,③葡萄糖脫水縮合,④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某種寄生蟲寄生在人的淋巴管裏,會引起下肢腫脹,這就是腫脹的原因。
A.液體積聚在細胞間隙b。細胞不能接受氨基酸。
C.細胞不能分解脂肪。d .細胞外液中Na+的濃度是細胞內液的12倍。
9.在下列選項中,含有相同元素的壹組化合物是
A.纖維素和尿素b .脂肪酸和磷脂
C.三磷酸腺苷和核糖核酸d .膽固醇和血紅蛋白
10.右圖是壹種物質的跨膜轉運方式,以下說法正確。
A.膜中的載體也能運輸蔗糖。
b、碘就是這樣進入海帶細胞的。
C.這種方法不會飽和。
d當運輸的物質從高濃度變為低濃度時,出現這種模式。
11.壹對灰翅昆蟲交配產生的91後代中,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4只。如果黑翅與灰翅昆蟲交配,後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
A.33%乙50%丙67%丁100%
12.右圖是某人的溫度變化曲線,導致ab和bc溫度變化的事件可能性最大
A.發燒和發冷b .提高環境溫度和發冷
C.寒冷和出汗減少d .劇烈運動和出汗增加
13.下列關於人體血壓調節的說法是錯誤的。
a .如果心輸出量不變,血管直徑變小,收縮壓會相應升高。
B.當動脈血壓突然下降時,交感神經活動會加強,動脈血壓會再次升高。
C.在舒張期,當血液流向外周的速度減慢時,舒張壓降低。
D.長期過度的壓力會使大腦心血管中樞的平衡失去平衡,導致血壓升高。
14.右圖是四種不同的食葉昆蟲A、B、C、D的數量隨山高的變化。根據圈分析,下列說法是正確的
A.海拔2000米的物種均勻度高於海拔3000米的物種均勻度。
B. b數隨海拔的變化不能反映該物種的遺傳多樣性。
C海拔3,000m,B和C的差異是生物和棲息地相互作用的結果。
D.海拔4000米a、b、c、d的遺傳多樣性。
15.右圖是人體內的壹個細胞,以及其中發生的壹些代謝過程。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細胞不僅能合成膽固醇,還能加工多余的膽固醇並將其排出體外。
B.在這個細胞中,甘油不能進入葡萄糖代謝,直到它被轉化為丙酮酸。
C.在這個細胞中,甘油只有在轉化為丙酮酸後才能進入葡萄糖代謝。
D.這個細胞的新陳代謝是由胰高血糖素調節的。
16.如果母親的血清中不含凝集素抗A和抗B,而父親的血清中含有凝集素抗A,那麽後代就會是紅色的。
細胞膜上不會發生的是
A.凝集素A B .凝集素B C .凝集素A和B D .凝集素A和B缺失。
17.下列關於人體內酶和激素的說法是正確的
A.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質b,酶和激素都與物質和能量代謝有關。
C.酶和激素都是由內分泌細胞分泌的。d .酶和激素都必須釋放到血液中才能發揮作用。
18.右圖顯示了線粒體的結構,其中不可能的反應是
三羧酸循環發生在a. ② B. ATP產生在①。
c,在②生成二羰基化合物,在③發生H+與O2的結合反應。
19.以下是對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變化的描述,可以正確地表明壹個細胞周期中分裂過程的順序。
①兩個相同的DNA分子完全分離②出現放射狀排列的細絲。
③著絲粒倍增④著絲粒呈平面排列。
A.②→③→①→④b .②→④→③→①c .③→②→④→①d .②→③→④→①
20.右圖為顯微鏡下壹個植物細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圖。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如果將細胞放在清水中,A保持不變。
B.如果細胞在40%蔗糖溶液中,B/A值會變小。
C.b/a值可以指示細胞失水的程度。
D.a和b分別代表細胞和液泡的長度。
21.右圖是酵母發酵實驗示意圖。
其中x、y和z分別代表
A.石蠟油,二氧化碳,藍色b。石蠟油,氧氣,黃色
C.植物油,氧氣,藍色d .植物油,二氧化碳,黃色
22.右圖是壹個細胞內的生化反應鏈。圖中E1~E5代表不同的酶,A~E代表不同的化合物。
根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是正確的。
A.如果E1催化的反應被抑制,A的消耗速度會加快。
B.如果E5催化的反應被抑制,B積累到更高的水平。
C.如果E3的催化速度比E4快,D的產量就比e多
D.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所以B的產量比a多。
23.以下關於水綿和水綿的描述不正確。
A.在生活狀態下,顫藻為藍綠色,水綿為綠色。
B.同壹長度細絲中顫藻細胞的數量少於水綿。
C.顫藻細胞和水綿的帶狀葉綠體中都有色素。
D.滴加碘溶液後,水綿的細胞呈現山黃色結構,而銀耳則沒有。
24.草原上的嚙齒動物以植物為食。右圖顯示了嚙齒動物和植物物種的密度。
根據圖中班級人數的關系,判斷下列說法是錯誤的
A.嚙齒動物的存在影響了植物的多樣性
B.植物的多樣性取決於嚙齒動物的密度。
C.嚙齒動物可以選擇植物。
D.嚙齒動物的密度取決於植物的多樣性。
25.如果1 35S標記的大腸桿菌被1 32P標記的噬菌體感染,裂解後釋放所有的噬菌體。
A.肯定有35S,可能12P B .只有35S。
C.肯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26.①右邊代表新鮮菠菜葉片光合色素紙層析結果,②右邊最有可能來自
A.水中培養的洋蔥葉b .生長中的楊柳葉
C.秋冬季培養的白果衣藻
27.右圖為雙胞胎同壹個遺傳病發病率的調查結果。a和B代表異卵雙胞胎和同卵雙胞胎都患病的百分比。根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是錯誤的
同卵雙胞胎比異卵雙胞胎更容易同時生病。
B.同卵雙胞胎同時發病的概率受非遺傳因素影響。
當異卵雙胞胎中的壹個生病時,另壹個可能也會生病。
D.當同卵雙胞胎中的壹個生病時,另壹個也會生病。
(3)副題(***4題)
28.在白花傳粉植物群體中,30%的親本是aa基因型個體,20%是AA基因型個體,因此親本
F1的A代基因頻率和AA基因型頻率分別為
A.55%和32.5% B.55%和42.5%
C.45%和42.5%
29.圖中A代表基因工程,C代表發酵工程,D代表克隆技術,E和B分別代表。
A.胚胎移植和細胞培養b .顯微註射技術和細胞培養
C.細胞培養和花粉體外培養d .顯微註射技術和花粉體外培養
30.豌豆的紅花對白花占優勢,長花粉對圓花粉占優勢。現有紅花長花粉和白花圓花粉
植物雜交,F1都是紅花長花粉。如果F1自交,獲得200株F2植株,其中包括10朵白花和圓形花粉。
32株,雜交紅花圓花粉植株在F2中的比例為
A.7% B.8% C.9% D.10%
31.控制果實重量的三對等位基因A/a、B/b和C/c對果實重量的影響相等,分別位於三對同源染色體上。已知基因型aabbcc的果實重120g,AABBCC的果實重210g。目前果樹A和B雜交,A的基因型為AAbbcc,F1的單果重為135-165g。那麽B的基因型就是
A.aaBBcc B. AaBBcc C. AaBbCc D. aaBbCc
[資料來源:Z. xx .k.Com]
2010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壹考試
上海生命科學試卷
卷二(***90分)
二、綜合分析題(***90分)
(四)回答有關有價值的東西的生長發育和雜交育種的問題。(9分)
取若幹優質高產的燕麥苗,在胚芽鞘頂端下方插入雲母片,如下圖所示。
32.光照射到圖中幼苗的左側,產生了幼苗。解釋壹下幼苗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33.光照後在幼苗A處切取若幹組織塊,消毒,然後接種到誘導再分化的培養基中,培養基中兩種植物激素的濃度相同。理論上,微分的結果是:
原因是。
34.現在如果妳想研究這種優質高產的燕麥和玉米雜交,可以用技術,因為這個技術是可以解決的,有可能培育出新的。
(5)回答下列關於人體免疫力的問題。(10分)
35.人體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至少兩個)。
下圖是人體防禦外界病原體感染的三道免疫防線示意圖,其中① ~ ⑦代表免疫細胞,⑧、⑨代表免疫分子。
36.以下不屬於1免疫防線。
A.溶酶體b .汗液c .口腔粘膜d .胃酸
37.圖中細菌①可以吞噬很多病原體,所以這個免疫過程的特點是。
38.圖中②和④的名稱分別為和;⑧和⑨分別代表和。
39.接種疫苗後,如果相應的病原體再次侵入人體,人體會迅速產生免疫反應。用圖表分析了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40.疫苗接種是壹種免疫方法。
(6)分析有關植物光合作用的信息,回答問題。(11)
在壹定濃度的CO2和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測定了植物A和B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光合速率。結果如下表所示,根據表中數據回答了問題。
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等照度
(千勒克斯)當光線飽和時
照度
光飽和時的CO2吸收(千勒克斯)
(mg/100 cm2葉?小時)黑暗條件下的CO2排放。
(mg/100 cm2葉?小時)
壹株植物1 3 11 5.5
b廠3 9 30 15
41.與B植物相比,A植物生長在光照條件下,判斷依據是
。
42.當光照強度超過9千勒時,植物B的光合速率跟不上反應。
43.當光照強度為9千勒克斯時,植物B的總光合速率為(mg CO2/100 cm2葉?小時)。當光照強度為3000勒克斯時,植物A和植物B的固定CO2量之間的差異為
(毫克CO2/100 cm2葉?小時)
光合速率還受葉片光合產物輸出速率的影響。
某植物正處於結果期,如右圖所示。
44.如果只剩下壹片葉子,其他葉子都去掉了,如右圖2所示,葉子的光合速率就剩下了,因為。
(7)分析有關基因表達的信息並回答問題。(9分)
取同壹生物體的不同類型細胞,檢測其基因表達。結果如右圖所示。
45.如果基因1 ~ 8中有壹個是控制核糖體蛋白合成的基因,那麽最有可能是基因。
46.在圖中所示的細胞中,細胞的功能最為相似。
A.1和6 B.2和5
C.2和3 D
47.判斷圖中細胞功能近似程度的依據是。
48.現在我們想研究基因1和基因7連接形成的新基因的功能。在導入質粒之前,限制酶切割的正確位置是。
49.右上圖是用於表達新基因的質粒的示意圖。如果壹個新基因要插入質粒的A位,切割該基因時可用的限制性內切酶是。
A.hindⅲb . EcoRⅰ
C.Eco B D. Pst I
50.將新基因和質粒重組後的DNA分子引入受體細胞的概率非常小,因此需要進行檢測以確定受體細胞已經含有目的基因。
51.如果在帶有靶基因的受體細胞中,質粒的抗青黴素基因缺少兩個堿基,在該細胞中可能的結果如下:(1)將這樣的受體細胞接種到含有青黴素的培養基中。
A.青黴素抗性基因不能被轉錄。b .基因1和7不表達。
C.基因1和7不能連鎖。質粒上的限制性位點已經改變。
(八)下圖是人體細胞外液滲透壓平衡的部分調節機制示意圖。根據圖片回答問題。(9分)
52.在圖中寫出A和B的名字:A和B。
健康人體在環境溫度38℃時,內環境仍能保持相對穩定的溫度和滲透壓。
53.此時,人體內溫度調節的主要反射弧是
。
54.寫出此時人體滲透壓的神經-體液調節機制:
。
55.當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時,A的調節作用是A的活性,它廣泛存在於人體內環境平衡的調節中,其意義在於。
(9)分析有關生物進化的信息,回答問題。(9分)
56.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個體數量都不可能無限增加。根據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這是因為。
57.右圖顯示了種群的三種自然選擇類型,圖②顯示了長頸鹿種群的選擇類型。中等體型的麻雀個體被選擇留下,這種選擇類型可以用壹個圖來表示。在這三種選擇類型中,圖是最有可能產生新物種的。
右圖顯示了壹個山脈中壹種兩棲動物的三個種群的分布。在夏天,種群A和B以及種群A和C的成員可以穿越山脈遷徙。經研究,1990至2000年在三個棲息地之間修建了礦山,1920年在種群A和種群C的棲息地之間修建了道路。100年間,氣溫逐漸升高,降雨量逐漸減少。
58.開采後,種群B可能消失或成為不同於種群A和種群C的新物種..
分析種群b可能形成新物種的原因;
。
下表顯示了群體A和C的大小和等位基因1(T/t)和2(W/w)的頻率,其隱性基因的頻率見表。
人口A[人口c
刻度t(%) w(%)刻度t(%) w(%)
1900 46000 5 1 1000 5 1
1920 45000 5.5 1 850 7 1
1940 48000 7 1 850 9 0.8
1960 44000 8 1 800 12 0.6
1980 42000 6 1 600 10 0.8
2000 400 00 5 1 550 1 1 1
59.根據表中數據和上述信息,對C群體的描述較為準確。
A.等位基因1的雜合度逐漸增加。b .不存在與種群a的基因交換。
C.正在經歷適應性輻射。華盛頓受氣候影響更大。
60.根據表中數據分析,群體C的基因庫高於群體A;群體大小與基因的頻率變化密切相關。
(10)分析有關微生物的信息並回答問題。(10分)
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從胃活檢組織中分離出幽門螺桿菌。
61.幽門螺桿菌遺傳物質集中的區域稱為。
62.上圖中的四個試管分別代表四種微生物在半固體培養基(瓊脂含量3.5g/L)中的生長狀態,其中試管②代表幽門螺桿菌的生長狀態。從圖中判斷,這種細菌在這種條件下不能生長。產甲烷菌的生長狀態最好用試管來表示。
63.下表顯示了培養基的配方。
成分葡萄糖KH2PO4 MgSO4 NaCl CaSO4 CaCO3瓊脂蒸餾水
內容10g 0.2g 0.2g 0.2g 3.5g 1l
將幽門螺桿菌接種到適宜pH的培養基中,37℃培養壹段時間後,培養基中的幽門螺桿菌數量比接種時高,主要是因為:
幽門螺桿菌的形態如右圖,可引起人體胃潰瘍等胃部疾病。
64.幽門螺桿菌生長的最適pH為6 ~ 7,人胃腔內pH為1 ~ 2,但胃粘膜靠近上皮細胞的粘液層pH約為7.4。如果幽門螺桿菌隨食物進入胃腔,結合其結構特點和能引起胃潰瘍的特點,如何在胃中存活?
65.根據問題10中的信息,幽門螺桿菌是否屬於古細菌?。
原因是。
(十壹)分析有關遺傳病的信息,回答問題。(11)
圖1顯示了壹個家族中兩種遺傳病的家系,分別由位於常染色體上的基因A/a和位於性染色體上的基因B/b控制。
66.ⅲ-14的X染色體來自1代。
67.灰指甲的致病基因位於染色體上。這是壹種遺傳病。
68.如果III-14與圖2中III-15基因型相同的女性結婚,其後代患指甲感染的概率為。
69.假設III-11與III-15結婚,如果壹個卵子與E精子受精,發育出來的IV-16患有兩種疾病,其基因型為。如果卵子A與精子B受精,ⅳ-17的基因型和表現型會是。
如果ⅳ-17嫁給壹個父母正常,但是兄弟姐妹有灰指甲的正常人,那麽他們的後代不生病的概率是。
70.通過采取措施,可以估計遺傳病的復發風險率,提出預防措施。
(十二)分析有關科學探究的信息,回答問題。(12分)
豆科作物的根瘤菌能固氮,而禾本科植物不能。因此,在農業實踐中,豆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間作以提高禾本科植物的產量。發現產量的提高與細菌吸收土壤中的氫有直接關系。為了探索具體的機理,進行了以下三個實驗。
[實驗壹]
豆科植物的固氮反應可以產生氫氣,氫氣被土壤吸收。
替代材料:豆科苜蓿苗和禾本科小麥苗;消毒沙,普通土。
可選儀器:收集氫氣的設備。
實驗方案:
71.如果假設成立,完成右邊的表格。
植物名稱:基質種植實驗結果(有無氫氣)
實驗組
沒有土壤
控制組
實驗結果:實驗組土壤中測不到氫,其余見上表。
【實驗二】為了探索土壤吸收氫氣的途徑,做了以下假設。
假設:氫氣被土壤中的細菌吸收。
可選材料:苜蓿苗、普通土壤、抗生素(根瘤菌不敏感)、殺菌劑、2,4-D、萃取乙酸。
可選儀器:收集氫氣的設備。
實驗方案:
72.根據假設,除了選擇和培養土壤處理後的苜蓿幼苗外,土壤中培養的苜蓿幼苗也應作為對照。
73.如果假設成立,根據實驗方案描述實驗結果。
【實驗三】土壤中的吸氫細菌(氫氧細菌)是否能促進植物生長,繼續探索。
假設:氫氧細菌可以促進植物生長。
供選擇的材料:1.2m×2m試驗田、小麥種子、氫氧化細菌菌株A1、B1、C1、D1、e 1;非氧化細菌菌株A2、B2、C2、D2、E2;大腸桿菌。
實驗方案:不同品系拌種,試驗田種植,壹段時間後記錄小麥初級品系的相位數據。
結果表明:平均胚根長度(mm)和相對根系生長量(%)。
A1:平均胚根長度為13,相對根長為163;E2:平均胚根長度為8,相對根長為100;
D2:平均胚根長度為8,相對根長為100;B1:平均胚根長度30,相對根長375;
C2:平均胚根長度為8,相對根長為100;C1:平均胚根長度為12,相對根長為150;
D1:平均胚根長度為33,相對根長為4.63;E1:平均胚根長度為20,相對根長為250;
A2:平均胚根長度為8,相對根長為100;B2:平均胚根長度3,相對根長38;
大腸桿菌:平均胚根長度為8,相對根長為100。
74.根據假設,對上述數據進行統計處理,用適當的表格表示。
結論根據以上三個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土壤中的氫氧化細菌在促進植物生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2010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壹考試
上海生命科學試卷
答案和評分標準
註:1。這個答案是做標記和評分的。考生如果寫出其他正確答案,可以參考評分的標準。
2.給有出生名的科學名詞寫錯別字,適當扣分。
本文由兩部分組成,總分150。
第壹卷(***60分)
卷二(***90分)
2.綜合分析題(***90分)
32.向光彎曲(向左彎曲)
生長素在胚芽鞘頂端合成,運輸到胚芽鞘下部,促進胚芽鞘細胞伸長;光線會影響生長素的分布,使得背光側的生長素比光側的多;同時,插在幼苗左側的雲母片阻礙了生長素向下運輸到光照側,導致背光側細胞伸長不均勻,所以幼苗向光照方向彎曲。
33.生根
原培養基中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的濃度相等,但光照後的組織塊A含有較多的生長素,所以組織塊中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濃度之比小於1,從而誘導生根。
34.細胞融合(細胞雜交)遠緣雜交不親和(生殖隔離)
物種(物種或雜種)
(5) (10分)
35.胸腺和脾臟骨髓淋巴結(至少2個)。
36.A
(8) (9分)
52.下丘腦垂體
53.皮膚溫度感受器傳入神經下丘腦溫度調節中樞傳出神經汗腺。
54.此時出汗增多,血容量減少,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刺激下丘腦,促進抗利尿休克。
激素分泌增加;通過腦垂體釋放,作用於腎小管,增強重吸收,減少尿量;與此同時,向下
丘腦渴感中樞興奮,引起口渴,主動喝水,增加身體含水量。
55.抑制(負反饋)維持激素水平的相對穩定(維持內環境/系統/機體的相對穩定)。
(9) (9分)
56.生存競爭(生存競爭,適者生存)
57.① ③
58.
因為與A群體的地理隔離,B群體與A群體、B群體與C群體之間的基因交流被阻斷。所以B種群的基因突變開始積累,變異通過環境選擇得以保存。種群逐漸適應生活環境,種群規模開始擴大,形成生殖隔離和新物種。
59.A
60.小的
61.準核(核區)
62.氧氣濃度過高或過低③
63.缺乏氮源(缺乏氮源和生長因子)
(12)
71.
植物名稱:基質種植實驗結果(有無氫氣)
試驗組苜蓿幼苗的沙量如下
在對照組,小麥幼苗沒有沙子。
沒有土壤
72.抗生素(殺菌劑)殺菌劑(抗生素)不會被處理。
73.在用抗生素處理的土壤中種植苜蓿幼苗可以收集氫氣,但在用殺真菌劑處理的土壤和未處理的土壤中種植苜蓿幼苗不能收集氫氣。
74.
株型平均胚根長度(mm)根系相對生長(%)
距離平均值
大腸桿菌8.0 100.0
非氫氧細菌菌株3-8 7.0 38-100 87.6
親水細菌菌株12-33 21.6 150-413 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