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小鋒
近年來,以互聯網和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在中國呈現加速發展趨勢。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已達5910萬,手機用戶規模達4.64億,微博用戶規模為3310萬,微博手機用戶規模為2.3億。
①2013 65438+10月15,騰訊宣布其微信用戶已達3億。
(2)在這種趨勢下,微博、微信等壹批基於互聯網和手機傳播平臺的新媒體應用日益強大,不僅為受眾提供了大量信息,也滿足了人們隨時隨地互動表達、參與娛樂、享受信息的需求,這為傳統廣播節目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新媒體時代給傳統廣播帶來的新機遇
(壹)新媒體拓展了傳統廣播的生存空間。
長期以來,傳統廣播壹直使用無線電波作為傳輸媒介,人們收聽廣播。這種線性收聽模式使得傳統廣播節目轉瞬即逝,不利於廣播節目的重復使用和長期留存。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傳統廣播機構紛紛建立自己的網站,將節目放到網上,開展網上直播和點播服務,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廣播的弊端,極大地拓展了傳統廣播的形式和傳播空間。21世紀,壹些廣播電臺專門開發了完全依靠互聯網的網絡廣播,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銀河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在線、北京廣播網的實時廣播和視頻直播。這些網絡廣播融合了音頻、視頻、圖片、文本等多種元素,使傳統的廣播登上了多媒體互動的新臺階。近年來,還出現了壹些較新的廣播形式,如電話廣播、移動電臺和微型電臺。他們借助新媒體,從不同方面拓展了傳統廣播的生存空間,讓人們在收聽廣播時有了更多的選擇。
(2)新媒體讓聽眾更容易收聽和參與節目。
傳統廣播的聽眾主要是學生和老年人,他們習慣於等待收聽廣播。手機的出現和普及,使得人們通過手機收聽廣播成為現實,於是很多上班族也開始收聽廣播,廣播的陪伴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此外,普通手機尤其是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使受眾的接受模式發生了兩個根本性的變化,即變線性聽為非線性聽,變單向被動聽為雙向互動聽。
(3)通過手機,人們可以更方便地通過短信、微博、微信參與節目。尤其是微信的出現,使得人們可以將所見所聞通過語音實時發送到微信平臺,讓主持人改變了看短信說微博是在播微信的想法,不僅解放了觀眾的雙手,也讓節目更加生動,促進了觀眾參與節目的熱情。目前在鄭州,河南交通廣播、河南私家車廣播、鄭州汽車FM等三家專業交通廣播對交通狀況的實時播報,主要是通過聽眾微信播報的方式進行。
新媒體時代對播音主持人素質的新要求
新媒體極大地豐富了傳統的廣播手段,拓展了傳統廣播的發展空間,同時也使廣播業者面臨新的挑戰。這就需要播音人員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提高專業素質,做好職業規劃,鍛煉自己。
(壹)工作室的新要求
1.有很好的鏡頭感
傳統廣播給人的感覺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形”。隨著視聽壹體化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廣播節目實現了網絡視頻直播,使得廣播直播間成為壹個開放的空間。主持人要準確把握鏡頭前的語言環境,根據節目風格適當調整表情和語言特點。他不僅要沈穩大方,還要對主持人的內容胸有成竹,保持足夠的新鮮感,吸引廣大觀眾的眼球。同時主持人要以積極的狀態面對話筒,通過鏡頭與觀眾交流,以此來促進節目的氣氛,提高觀眾的參與度。
2.熟練操作新媒體工具
與傳統廣播依靠電話、短信參與節目不同,新媒體時代的廣播越來越依賴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工具。據統計,截至2013年5月,河南人民廣播電臺十套自辦節目中,頻率為101的節目中,約有90套節目通過微博、微信參與。這就需要主持人熟練運用微博、微信平臺,掌握它們的運行規律,實現節目內外的無縫銜接。同時,為了適應網絡電臺、網絡電臺、電話電臺、移動電臺等新的廣播形式對節目碎片化的要求,主持人必須熟練使用Adobe Audition、Samplitude 2496等數字音頻處理軟件,在制作節目時盡量單元化、標準化,以便於後期音頻節目的編輯、制作和上網。
(2)直播間外的新需求
1.靈活的跨境托管能力
新媒體時代的壹個顯著特征是媒體融合和跨界發展。早在2000年,北京廣播電臺著名主持人蘇京平就開始與北京電視臺合作主持電視節目《FQJC》。每期節目都會以壹對情侶的真實經歷為主線,穿插戲劇小品的表演,講述情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各種故事。節目播出後,蘇靜萍立即出現在電臺節目RSRX中,引導觀眾討論FQJC當前的故事,尋求夫妻和諧相處之道。在兩大媒體的共同努力下,各自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註這個獨特的節目。收聽率和收視率不斷攀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蘇京平也被稱為廣播界的“電視明星”。
2.較強的活動策劃能力
自從以主持人為中心的系統概念提出並逐漸實現後,有些主持人真的成了壹個節目的靈魂。2007年2月,河南廣播交通廣播成立了河南首家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NF工作室”。今年以來,在“NF工作室”的策劃下,人民廣播電臺開展了“用愛送考”活動,吸引了來自全省各地的眾多私家車、出租車、公交車參加。2012年發送3萬輛車參加考試,直接惠及12萬考生。“愛心送考”活動已成為河南文明交通的重要標誌,也是河南人民廣播電臺的重要活動品牌。主持人南本人被聘為河南省文明交通形象大使,被業界譽為“專家型節目主持人”。
3.紮實的語言功底。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處於碎片化狀態,這就要求廣播媒體對音視頻節目采取同樣的碎片化處理。2012年底,中國國家廣播電臺與河南移動合作,開始通過手機這個平臺全面推廣河南電臺的節目。其中壹個明確的要求就是碎片化,即主題設置以最多3分鐘為單位進行設置。為此中國國家廣播電臺的資訊廣播娛樂節目FF歡樂會特別調整了節目的形式和結構,不再以完整的情節講述復雜曲折的新聞故事。為了講出簡短凝練的笑話,主持人劉飛和樊沂通過角色扮演,在兩分鐘左右的時間內將角色演繹得惟妙惟肖,加上出色的後期制作,迅速贏得了線上線下大批觀眾的認可。
4.豐富的舞臺控制能力
隨著“開播門”理念的不斷推行,播音主持人開始走出直播間,參與各種跨界的線上線下活動。2012年,河南人民廣播電臺* *舉辦了252場旨在打造媒體品牌,提升媒體價值的活動。這些活動大多在廣場、劇院、社區等公共場所舉行,有直播、電視、報紙、網絡、手機等所有媒體的參與。壹些大型活動,比如全站推廣,都是網上直播。
標簽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廣播的發展必然會呈現出更多的媒體融合、媒體更加多樣化、傳播手段更加豐富、節目類型更加多樣化的特點。傳統廣播員只有主動適應這種變化,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在實踐中提高自身技能,與時俱進,才能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壹名綜合素質過硬的合格廣播員,以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要求。
註意事項:
①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3 07 17。
②騰訊微信用戶突破3億用了不到兩年,2013 15 10月65438。
(3)張軍:《論新媒體時代廣播節目主持人的培養》[J],《今日傳媒》,2012,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