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正確面對和幫助高三家長?

如何正確面對和幫助高三家長?

成功家長談高三如何做好家長?

家長A:平時盡量在家裏營造壹個舒適的氛圍。不要讓妳的孩子感到壓抑。不要總說考砸了以後就沒前途了。在生活中多關註他,和他壹起分析,幫他定壹些合適的短期目標。不要定壹些太高不切實際的。在他(她)達到目標時給予適當的表揚,鼓勵他(她)邁向下壹個目標。和他(她)聊壹些他(她)感興趣的話題,緩解學習的壓力,在他(她)輕松的時候問他(她)學習中的問題。當孩子提問時,要耐心回答,讓他(她)感覺到父母是他(她)交流的對象,並在交流中適當地說出壹些名人或與他(她)相似的成功事例,以建立他(她)的信心。父母B:

第壹,孩子的壓力很大程度上不是來自高考本身,而是來自家長的期望。家長應該把自己定位為後勤部長,而不是壹線主管,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精神支持,而不是指責和嚴厲的監督。如果妳的孩子很勤奮,妳真的不必畫蛇添足。如果妳的孩子又懶又散漫,跟他們說比命令他們做某件事要好得多。這是父母首先要明白的。

第二,很多家長的誤區是,高考是為了孩子,所以高考之外的事情,家長都可以做。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高考不僅是孩子的問題,也是整個家庭的問題。家長也要知道,高考其實是壹場戰爭。上前線的是孩子,供應糧草的卻是家長。相信家長不會明白“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所以,應該讓妳的孩子在備考的同時做自己該做的事,當然還有自己能做的事,比如做簡單的家務,這看似多余,但其實是壹個概念性的原則,會讓孩子明白,高考並不意味著可以目空壹切,可以做到嘴巴張開,衣服伸出。高考動員的不僅僅是去壹線的個人,而是壹整個家庭!許多父母會盡壹切努力給他們的孩子最好的學習環境。這種做法其實無形中給他們的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壓力。這個時候,孩子會想,如果自己考不好,不僅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含辛茹苦的父母。這種壓力會壹直持續到高考之後,到時候成績可想而知。所以,讓孩子做自己該做的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讓孩子更好的迎接高考的來臨。

第三,高考不是與世隔絕的!很多家長認為,為了給孩子營造壹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他們會盡可能地讓孩子與現實社會隔絕,也就是盡可能地讓孩子遠離壹些負面的、不好的事情或事物,讓孩子能夠專心學習,沒有雜念。這是壹個錯誤的觀點。原因很簡單:人生活的環境不是真空。既然不是真空,細菌必然存在。哪裏有空氣,哪裏就有細菌。同樣,有社會的地方,人就不可能與世界隔絕。孩子難免會接觸到父母認為應該禁忌的東西,這是父母無法避免的。所以,我們的預防方式不是壹味的回避環境帶來的不確定因素,而是給他們打壹劑“疫苗”,讓他們免疫。最好的辦法就是適當溫和地給他們介紹高考中可能出現的負面信息,讓孩子知道社會不會因為高考的到來而變得特別美好,社會還是那個復雜的社會,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家長壹定要讓他們知道,在他們高考期間,可能會目睹什麽人跳樓,什麽人會有不幸的事情等等。這不是為了嚇唬孩子,也不是為了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是為了提前“免疫”,可以防止高考那段時間發生壹些事情,讓孩子不會因為突然的變故而無所適從,從而影響成績。

四、高考除了平時的基礎積累、練習等課堂知識外,心理素質的培養是壹個同樣重要的因素。心理素質好,高考就贏了壹半。因為除了考場上的知識量,還要講臨場發揮。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孩子的有力武器!所以訓練要從平時開始,日積月累,是壹條河海。最好的辦法是結合以上三點。

嗯,我壹口氣說了以上四點。最後,衷心祝願各位家長,在這個非常時期,能和您的孩子好好相處,陪伴他們順利走上高考戰場,凱旋而歸!

家長C:記住家長是孩子的後勤!1,物質上,保證營養,高三很耗腦子,多補!2.心理上,其實高三學生在壓力下是有些不正常的。家長要多包容,多開導孩子。3.多和老師溝通,看看能不能幫上忙。4、主動和孩子交流,妳不必讓孩子講自己在學校怎麽樣,家長可以講自己的事來帶動孩子。5.不要總是明明關心孩子。其實孩子是需要自己的空間的。父母過多的關心有時會適得其反。簡而言之,就是根據不同的孩子掌握壹個度。也就是關心孩子,給孩子空間。不要總是強迫孩子在最近的模擬中得分。然後他/她會覺得很累。

不要太啰嗦,會增加他/她的煩躁。像朋友壹樣關心他/她。

根據學生的個性采取行動。多引導內向的高三學生多說話,不要把自己的緊張和焦慮藏在心裏。

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高三學生,要多說積極的話,不要傳遞消極的情況。...

另外,改變菜肴的格局,讓孩子不會因為食欲不振而影響身體健康。

家長丁:家長期望過高,孩子容易急躁。

高三家長壹定要正視孩子在考前這段時間的真實成績,避免不切實際地對孩子寄予過高期望,甚至造成急躁情緒影響備考。

在考前這個階段,妳要接受孩子的真實水平,不要急躁。家長不要在準備期給孩子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試圖通過壹段時間的努力讓孩子取得很大的進步。每個孩子性格特點不同,學習基礎不同,特長愛好不同,智力潛能開發方向不同。家長要對孩子提出合理要求,降低期望值,鼓勵孩子積極備考。家長要以孩子本身為參照物,隨時發現孩子的進步和變化,告訴孩子要做到最好。高三家長要保持平常心,用平和的心態去感染和引導孩子迎接高考。

家長要營造和諧的家庭備考氛圍,以樂觀的心態與孩子溝通,尊重孩子的意願,多鼓勵和肯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允許孩子在面對壓力時適當宣泄情緒。

積極應對績效波動

隨著高考的臨近,部分考生因成績波動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焦慮。相關心理老師建議,高三學生要調動積極情緒,正確對待成績波動。

從壹些學校的心理咨詢室了解到,在考前沖刺階段,前來咨詢的高三學生比以往有所增加。隨著兩次模擬考試的結束,很多高三學生都有或大或小的成績波動,情緒也時高時低。

成績的波動讓壹些高三學生自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他們覺得發揮不穩定是很多知識沒有掌握牢固,擔心高考成績不理想。考試成績的波動很容易讓壹些考生失去信心。壹兩次考試成績不理想不代表沒有實力,考生不必過度焦慮甚至否定自己。考生要有正確的態度,明白通過考試發現不足是好事。

當考生心情不好時,可以多想想生活中開心快樂的事情,在筆記本上寫壹些積極向上的話,比如“我能行,淡定從容”,幫助他提高信心,優化心情,放松精神。

考生也要學會分析成績波動的原因,找出是自己復習不到位,還是考試不夠專心。是考試題目太難,還是考場緊張?只有找到問題所在,對癥下藥,才能真正解決業績波動的問題。

家長E:調查數據顯示,80%的學生認為如果第壹次模擬考試不理想,會影響自己學習的心情和動力;只有25%的學生認為模擬考試只是檢驗學習情況的壹種手段,有助於他們查漏補缺,同時可以有效處理考試結果。原因如下:40%的學生表示因為受不了父母的嘮叨,情緒穩定性受到影響,產生沮喪、自我否定、自我懷疑、甚至退縮等心理反應,想放棄高考;希望老師和家長不要再嘮叨自己學習成績的學生占總調查的75%。

令人驚訝的是,多達45%的家長表示,孩子對參加高考非常緊張;25%的家長認為如果孩子成績不理想,不能接受;20%的家長因為擔心孩子的學習而苦惱;10%的人不知道如何處理孩子高考和工作的關系。記者通過深入分析發現,90%以上的高三家長都或多或少患有“恐高癥”。

在應對高考上,相當壹部分學生缺乏策略。壹旦模擬考試成績不理想或者與自己的預測有出入,就會緊張、焦慮、自我否定,甚至有很多人在最後壹個月放棄高考。歸根結底,這些緊張的來源大多來自於老師和家長的壓力。大多數父母比他們的孩子表現出更多的焦慮。他們不僅每天接送後勤,還每天聯系教學老師,關註孩子的壹舉壹動,這讓孩子感覺很不好,更糟糕的是,孩子和家長之間還會發生爭吵。學生和家長都應該正確對待高考本身。壹般來說,父母對孩子的暗示力很大。家長的積極態度壹定會讓孩子有壹個好的心態,為孩子的高考加分,否則會有負面影響。家長應從四個方面進行調節:壹是給孩子營造壹個安靜、輕松、和諧、快樂的家庭氛圍;二是做好孩子的後勤;第三,及時處理自己的不良情緒;四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高三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引導

高三學生即將面臨選擇工作還是繼續學業的人生選擇。面對新的挑戰,何去何從,對於涉世未深的初中生來說確實是個難題。父母對孩子的高期望和社會多元化的價值取向也使得高三學生經常會經歷強烈的內心沖突和壓力。高三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長、教師和社會的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終貫穿壹條主線:培養自信→勇於進取→不怕挫折→迎接挑戰→爭取成功!

壹、心理問題指導:如何緩解學業焦慮?

高三學生的學業焦慮主要表現為考試焦慮和學習動力不足。

學生的考試焦慮,體現在對考試成績的過分重視,歸根到底是對自己未來的焦慮。原因有三:第壹,由於群體效應,分數被視為衡量學生能力的唯壹指標。第二,不自覺地把獲得高學歷等同於自己的人生價值。第三,學生對自我實現的渴望和學習成績不理想導致認知不和諧。

只有減輕心理負擔和學習負擔,才能減輕學習和精神壓力,健康快樂成長。為了緩解和消除考試焦慮,妳可以嘗試以下策略:

選擇合適的目標動機水平,太強或太弱的動機水平都容易導致失敗體驗,導致心理壓力。

未來是誰都不知道的。不要太擔心未來,要把精力和時間投入到現實生活和學習中去。

做好考前的知識準備,以及應對考試中突發事件的對策和心理準備。有準備才有準備。

妳不妨用“極端思維法”去想象妳所焦慮的事件可能出現的最壞結果。妳會發現現在的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

學習動力不足(也就是學習動力的問題)經常困擾著學生。學生壹方面有提高成績的需求,另壹方面容易產生浮躁、厭煩的情緒,導致學習缺乏動力或動力。學習動機有兩種:內在的(持久的)和外在的(短暫的)。學習者只有“博學”、“好學”、“樂學”,在價值上給予自己的學習更高的評價,才會有持久的學習動力。當然,學習的外在動力也是必須的。只有兩者和諧壹致,才能相得益彰。

二、心理問題的引導:正確對待自信問題

有些同學因為自己的努力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這種情況是由於沒有建立正確的歸因觀念。精神分析學家阿德勒在《超越自卑》壹書中說:“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因為我們發現我們的現狀還可以進壹步改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自卑也可以成為壹個人進步的動力,生活就是通過不斷超越自卑而變得越來越好。

但是,持續的、過度的自卑很容易導致心理疾病。遇到挫折時,建議同學們不妨嘗試以下策略:

1.對自己有壹個客觀全面的評價。

2.要善於把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

3.體驗內心的喜悅和成就感,認為失敗是因為努力不夠或無效。

4.宜設定階段性目標。

5.在不斷達成目標的過程中體會成就感。

6.增強自信心。

7.樂觀冷靜的對待挫折,因為挫折也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三、心理輔導:如何改善人際交往?

許多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為難以與父母、老師和同學溝通而苦惱。根本原因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立場和觀點的差異。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我們不妨學習“同理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照顧他人”。畢竟人與人之間是需要相互理解的。

當然,有壹些溝通技巧更好,會進壹步改善妳的人際關系。

四、心理問題的引導:如何克服走神?

中學生在學習中經常出現註意力不集中、走神、“走神”的情況。註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單調刺激引起的厭倦,如重復、枯燥的學習材料;否定關註對象的價值,導致意誌努力失敗或放棄努力;另壹種情況是精神疲勞導致的疲勞效應。

“註意緊張”理論提出了學習單位時間的概念。因為性格差異,每個人的學習單位時間可能不壹樣。有人認為壹個人的最佳學習單位時間是25分鐘左右。壹般來說,壹個學習單位時間是壹種註意力緊張的狀態,學習者要避免在給定的學習單位時間內分心。

妳可以嘗試以下三步控制法來克服註意力分散:第壹步,當出現壹些停滯不前的情緒時,學習者要對此保持敏感,提醒自己不能做情緒的囚徒。第二步,盡快按照設定的復習計劃開始學習。第三步,繼續學習,直到學完為止。

明白以上道理,學習者應該在壹個學習單位時間內克服註意力分散的壞習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五、心理問題的引導:正確認識考試和備考。

社會呼喚素質教育,學生呼喚素質教育。部分高三學生認為目前很多學校“應試教育”嚴重,因此對片面追求應試教育產生逆反心理,客觀上影響了高三的復習備考。

首先要肯定學生強烈希望進行素質教育,這是積極進步的標誌。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實施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特別是要熱情幫助後進生,而不是只把目光放在有深造前途的學生身上;要註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僅僅是智育;我們應該積極啟發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個性,而不是搞滿堂灌,題海戰術。

其次,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備考和考試。“應試”和“應試教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無論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目前都需要考試。高考制度雖然還不夠完善,但還需要進壹步改革。但是,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今天,高考仍然是壹種相對公平的選拔人才的手段。目前在我國普及大學教育是不可能的,高考競爭必然激烈。我們應該客觀地面對這個現實,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以便早日成才。

六、心理問題的指導:擺脫抑郁和自卑

高考前不提倡題海戰術,但適當的準備和復習還是需要的。有些同學因為幾次考試成績不好,就認為自己做不到,所以容易抑郁自卑。

想贏,先贏自己。自信在備考中很重要。如何消除抑郁和自卑,增強自信?

第壹,要正確看待自己。充分看到自己的實力,不要每次考試都要求完美的成績,也不要因為壹兩次考試成績不好而否定自己。不要總是拿妳的成績和班上的尖子生相比。妳在這個班的成績屬於中等偏下,可能是全校,也可能是全省。

第二,要認真分析考試沒考好的原因。也許是我復習的不好,也許是我心理緊張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也許是老師出題太難了。

第三,要經得起失敗的考驗。即使學習基礎差,連續考試成績不理想,也不要自卑。正確的態度是找出原因,改變方法,調整計劃,彌補差距,再接再厲,爭取高考最高水平。兩軍交戰,勇者勝,誰勝誰負不得而知。沒有理由鄙視自己。

七、心理問題指導七:學會緩解心理壓力。

到了高三,隨著高考的臨近,學生們進入了緊張的復習備考狀態,所以有些同學感到競爭激烈,壓力很大,很緊張。對此,老師和家長壹定要及時給予引導,學生自己也要學會緩解心理壓力。

心理學研究發現,保持適度的心理壓力有利於復習和準備高考。但是,壓力過大會造成緊張和急躁;沒有壓力,不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所以考生壹定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理壓力。

首先要認識到,隨著高考的臨近,學生抓緊時間復習,積極備考是很正常的,就像軍隊需要戰前訓練,運動員需要賽前訓練壹樣。有了這個認識,我們就可以把壓力轉化為動力。

其次,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制定自己的復習計劃,做到以“我”為主,緊而不亂,不盲從他人。我們要把平時的時間當成考試時間,把考試時間當成正常時間,盡量用平靜的心情去復習備考。

第三,要註意團結。同學們爭強好勝,友好相處,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不要怕同學超過妳。如果妳幫助妳的同學,妳會得到他們的幫助,贏得他們的友誼。在輕松友好的氛圍中復習會取得更好的成績,也會在高考中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八、心理引導:家長要支持理解孩子。

高三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都期望孩子能考上大學,好大學。這樣就不可避免地要經常嘮叨,有意無意地給孩子造成壓力,讓學生感到家庭壓力、煩躁和苦惱。

父母想讓孩子上大學,想讓孩子成才,這無可厚非,但要教育得當。父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還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高三,孩子學習緊張,心理壓力大,容易煩躁,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學習壓力。家長要內緊外松,不要抽出壹些時間帶孩子逛街或者公園玩耍來調節孩子的心理、交流和情緒。

到了高三,考試會更多,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考試成績。有時候,家長不要為孩子考試成績差大驚小怪,更不要責罵孩子。他們應該冷靜地和孩子壹起分析自己考不好的原因。

家長要配合老師,及時給予引導,消除孩子心中的煩惱。父母要鼓勵和表揚孩子的每壹個優點和進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家庭應該是孩子學習生活的寧靜港灣,家長要給孩子創造壹個輕松愉快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有壹個健康的心理去復習備考。

老師和家長要及時發現高三學生存在的各種心理障礙,給予及時的關心和引導,幫助學生消除心理疾病,讓他們以自信、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去復習迎考,迎接高考,走向更加廣闊的人生之路!

高三學生家長教育八註意

學生的高考成績與外界環境的影響不無關系。對高考生影響最大的外部因素是家庭環境。高三家長要扮演為學生解決問題和提供後勤支持的角色。但是,如果引導錯誤,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父母在扮演自己的角色時,要註意八個方面。

禁忌就像敵人。進入高三後,家長的“考試焦慮”不僅會直接感染學生,還會讓家長失去冷靜。所以家長首先要保證孩子的情緒穩定,註意用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來沖淡孩子心中的緊張情緒。

第二,避免嘮叨。不要整天說高考,不要用“為父母而戰”之類的話刺激孩子。過度的勸誡只會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家長不要過多幹涉孩子的行為,而是要給孩子壹個寬松的復習環境。

3.避免過度關心。過度的關心會給孩子更大的壓力,無論是對學生的精神關懷還是物質關懷都要適度。

四忌期望值過高。要了解孩子的實際水平,不要給孩子過高的期望。父母應該是孩子設定高考目標的引路人。

五忌盲目攀比。不要跟孩子說別的同學怎麽學怎麽乖,怎麽勤奮,這樣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而是要多做縱向比較,想辦法隨時了解自己的進步,幫助自己分析自己的優缺點,達到揚長避短,鼓舞士氣的效果。

六忌反差太大。家庭環境或者氛圍不要改變太多。基本生活必需品保持原樣也不是沒有道理。孩子可以適當的看電視,聽音樂或者逛街。

七忌威逼利誘。不要用壹些獎勵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這樣不僅激勵不了孩子,反而可能導致孩子心理失衡。

八忌:過度家教。不要不遺余力的請名師做家教,另起小竈。這樣不僅會占用孩子自由消化復習內容的時間,還有鼓勵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