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中國農作物分布(在線等。,200積分獎勵)

中國農作物分布(在線等。,200積分獎勵)

1.小麥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冬小麥主要分布在華北及其以南地區,秋季種植,夏季收獲。油菜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種植和收獲季節與冬小麥大致相同。(長江中下遊有句農家諺語:“寒露種,初霜麥”,說的是寒露裏壹般種油菜,初霜種麥。它們通常在端午節前後收獲,北方地區收獲季節較晚。因此,它被稱為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種秋收

3.水稻在我國廣泛種植,結合各地種植制度可以確定種植和收獲季節。比如東北,如果壹年煮壹次,就是春種秋收;長江中下遊壹年兩茬,部分田地種植雙季稻(即壹田壹年種兩茬水稻)。雙季稻中,早稻春種夏收(壹般5。在1,8之前插苗。早稻在1之前收獲,晚稻在1之前種植,因此7月下旬至8月上旬稱為雙豐收),晚稻在秋季夏播(165438+10月上旬)收獲。還有壹種是稻麥連作,就是當地冬小麥收割後再種水稻,這種水稻是夏播秋收(收割後不久就種上小麥或油菜)。壹般考試只考雙季稻。在南方的壹些地區(如海南),可以種植三季稻。

4.花生分布更廣,大多經過山東、遼東的丘陵地帶,春種秋收。在其他地方也有廣泛分布(如浙閩丘陵、兩廣丘陵、雲南貴州等)。).

5.大豆主產區在東北平原。根據當地壹年壹茬的情況,可以推斷是春種秋收。

(1)水稻集中產區主要在平原和秦淮河以南的東部丘陵地區。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蘇、上海為13省市區。

(2)長城以南和青藏高原以東廣泛種植小麥和冬小麥。集中產區主要在黃河中下遊的河南、山東、河北、陜西、山西五省,其次是長江中下遊的安徽、四川、江蘇。

春小麥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和青藏高原。

(3)雜糧在我國,玉米、高粱、小米、土豆、大豆統稱為雜糧。

①玉米:除青海、西藏外,全國各省、市、區均有分布,以華北、東北、西南地區集中程度最高,其中華北最多,東北次之。

②高粱:我國大部分省區都有種植,最集中分布在東北和黃河中下遊地區。

③小米:又稱黍(粟),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內蒙古、山西、河北、吉林、河南、陜西、山東、遼寧九省。

(4)馬鈴薯:以紅薯為主,主產區為珠江流域、長江中下遊、四川盆地、黃河下遊平原地區以及華南、西南部分丘陵地區。馬鈴薯生產主要在東北、內蒙古和西北地區,其中東北三省和內蒙古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占全國壹半以上。

⑤大豆:全國各地。

1.小麥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冬小麥主要分布在華北及其以南地區,秋季種植,夏季收獲。油菜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種植和收獲季節與冬小麥大致相同。(長江中下遊有句農家諺語:“寒露種,初霜麥”,說的是寒露裏壹般種油菜,初霜種麥。它們通常在端午節前後收獲,北方地區收獲季節較晚。因此,它被稱為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種秋收

3.水稻在我國廣泛種植,結合各地種植制度可以確定種植和收獲季節。比如東北,如果壹年煮壹次,就是春種秋收;長江中下遊壹年兩茬,部分田地種植雙季稻(即壹田壹年種兩茬水稻)。雙季稻中,早稻春種夏收(壹般5。在1,8之前插苗。早稻在1之前收獲,晚稻在1之前種植,因此7月下旬至8月上旬稱為雙豐收),晚稻在秋季夏播(165438+10月上旬)收獲。還有壹種是稻麥連作,就是當地冬小麥收割後再種水稻,這種水稻是夏播秋收(收割後不久就種上小麥或油菜)。壹般考試只考雙季稻。在南方的壹些地區(如海南),可以種植三季稻。

4.花生分布更廣,大多經過山東、遼東的丘陵地帶,春種秋收。在其他地方也有廣泛分布(如浙閩丘陵、兩廣丘陵、雲南貴州等)。).

5.大豆主產區在東北平原。根據當地壹年壹茬的情況,可以推斷是春種秋收。

(1)水稻集中產區主要在平原和秦淮河以南的東部丘陵地區。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蘇、上海為13省市區。

(2)長城以南和青藏高原以東廣泛種植小麥和冬小麥。集中產區主要在黃河中下遊的河南、山東、河北、陜西、山西五省,其次是長江中下遊的安徽、四川、江蘇。

春小麥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和青藏高原。

(3)雜糧在我國,玉米、高粱、小米、土豆、大豆統稱為雜糧。

①玉米:除青海、西藏外,全國各省、市、區均有分布,以華北、東北、西南地區集中程度最高,其中華北最多,東北次之。

②高粱:我國大部分省區都有種植,最集中分布在東北和黃河中下遊地區。

③小米:又稱黍(粟),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內蒙古、山西、河北、吉林、河南、陜西、山東、遼寧九省。

(4)馬鈴薯:以紅薯為主,主產區為珠江流域、長江中下遊、四川盆地、黃河下遊平原地區以及華南、西南部分丘陵地區。馬鈴薯生產主要在東北、內蒙古和西北地區,其中東北三省和內蒙古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占全國壹半以上。

⑤大豆:全國各地。

水稻(1)南方、秦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水稻產區,約占全國的95%。根據地域差異,可分為三個區。①中國南方雙季稻區。包括南嶺以南的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和臺灣省。該地區屬於熱帶亞熱帶濕潤地區,水熱資源豐富,生長期長,復種指數大。是中國以秈稻為主的雙季稻產區。海南等低緯度地區種植三季稻。②長江流域單雙季稻區。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上海等南嶺以北、秦嶺淮河以南的省市,以及河南南部、陜西南部。這個地區地處亞熱帶,熱量豐富,土壤肥沃,降水充沛,河湖密布,灌溉方便。多年來,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國的2/3左右,是中國最大的水稻產區。長江三角洲、何麗霞平原、皖中平原、鄱陽湖平原、贛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漢平原和成都平原是這壹地區最集中的地區。雙季稻多種植在長江以南,單季稻在長江以北與其他作物輪作。秈稻和粳稻都有分布。③雲貴高原稻區。該地區地形復雜,氣候垂直變化顯著,水稻品種也具有垂直分布的特點。海拔2000米左右種植秈稻,1500米左右為粳稻和秈稻交錯區,1200米以下種植秈稻。這個地區以單季為主。

(2)秦嶺-淮河以北廣大地區為單季粳稻分散區。水稻播種面積約占我國水稻總播種面積的5%。具有分散大、集中小的特點。主要分布在以下三個水資源充足的地區:東北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遼河;華北主要集中在河北、山東、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岸和低窪地區。西北主要分布在魏奮平原、河套平原、銀川平原、河西走廊和新疆部分綠洲地區。壹季粳稻是北方分散產區的主栽水稻,米質較好。

小麥(1)春小麥地區我國春小麥占全國小麥總產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氣候寒冷、無霜期短的地區。小麥只能在春季播種,當年收獲,是壹年產品。其中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新疆是主產區。(2)北方冬麥區分布在長城以南、六盤山以東、秦嶺淮河以北的各省區,包括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等省。是中國最大的小麥生產和消費區。該地區小麥播種面積和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二以上,被譽為中國的“小麥糧倉”。(3)南方冬麥區位於秦嶺-淮河以南、橫斷山脈以東地區。安徽、江蘇、四川、湖北四省為集中產區,多為棉麥兩熟制。這個地區的居民以大米為主食,所以小麥的商品率很高。

3.玉米是壹種高產作物,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是我國最重要的雜糧,在糧食作物中僅次於水稻和小麥位居第三。產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玉米對自然條件要求不嚴格,在中國和各地都有廣泛分布,以吉林、山東、河北、遼寧、四川產量最多。

4.其他作物(1)高粱具有耐旱、耐澇、耐鹽堿、適應性強的特點,多種植於我國北方幹旱、澇漬、鹽堿地區。高粱在我國分布廣泛,東北平原最為集中,其次是黃河中下遊和淮北平原。(2)小米小米是我國傳統的糧食作物。谷子抗旱性強,需水量少,比小麥低1.5倍左右,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生長期較短。小米易儲存,適合做糧食儲備,營養價值高,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至黑龍江省的克山地區。(3)我國的土豆主要是紅薯,其次是土豆。甘薯主要分布在北緯42°以南,以黃河中下遊、長江中下遊、四川盆地和珠江流域為主要產區,其中四川和山東產量最大。馬鈴薯主要集中在東北、內蒙古西部、山西和河北北部,以及四川北部地勢較高、氣候較涼的地區,其中東北和內蒙古產量最高。

油料作物品種較多,主要有花生、油菜、芝麻、胡麻、大豆、向日葵等。我國油料作物種植面積居經濟作物之首,是世界上油料作物最多的國家。1.在各種油料作物中,花生單位面積產量高,含油量高,是喜溫耐瘠的作物,對土壤要求不嚴格,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最好。花生生產分布廣泛,除西藏和青海外,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主要分布在山東、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安徽、廣西、遼寧、四川、福建等省,其中山東居全國首位,廣東次之。目前我國花生應該集中在兩個地區:壹個是渤海灣周邊的丘陵地和沿江沙地,是我國最大的花生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二是華南福建、廣東、廣西、臺灣省的丘陵和沿海地區。2.油菜是中國種植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油料作物。是世界上油菜籽產量最多的國家。油菜是喜涼作物,對熱量和土壤要求不高。根據播期的不同可分為春油菜和冬油菜,春油菜和冬油菜的分布界限相當於春冬小麥且略偏南。在中國,主要種植冬油菜。長江流域是中國最大的冬油菜產區,四川省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第壹。其次是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貴州等省份。春油菜主要集中在東北和西北地區。3.芝麻中國是世界上生產芝麻最多的國家之壹。芝麻是優質的油料作物,含油量高。芝麻在我國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山東等省,其中河南省居全國之首。4.大豆中國是大豆的故鄉。早在5000年前,大豆就植根於中國的沃土。中世紀以後,大豆通過阿拉伯傳入西方。美國大面積種植大豆只有70多年,但已經成為世界頭號大豆生產國,2000年產量為7500萬噸,占全球大豆產量的50%。而中國則成為世界第壹大豆進口國,年進口量為14萬噸。目前年產量僅次於美國和巴西,居世界第三。大豆既是糧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還是重要的副食品原料,營養價值很高,因此大豆在農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大豆是喜溫作物,旺季需要高溫,收獲季節適合晾曬,非常適合在我國北方溫帶地區種植。大豆在我國分布廣泛,尤其是東北的松遼平原和華北的黃淮平原。松遼平原是中國最重要的大豆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松花江、遼河和哈大線沿線。其中哈爾濱、遼源、長春被稱為中國大豆的“三大倉庫”。

糖料作物糖料作物主要有甘蔗和甜菜,其中以甘蔗為主。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省份,甜菜分布在北方省份,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點。1.甘蔗甘蔗是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具有喜高溫、喜濕、喜肥的特點,生育期長。我國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緯24°以南的地區。其中,廣東、廣西、臺灣省、福建、海南、雲南、四川等省種植面積最大,廣東是中國大陸甘蔗種植最多的省份。2.甜菜甜菜喜歡溫暖涼爽的氣候,具有耐寒、耐旱、耐堿的特性。我國甜菜主要分布在北緯40°以北的省區。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吉林、甘肅、寧夏為主要產區。黑龍江是中國最大的甜菜產區。甜菜生產基地有:黑龍江松嫩平原西部、吉林西部、內蒙古河套地區和新疆瑪納斯地區。

其他作物還有許多種其他經濟作物。這裏只介紹煙草和茶葉。1.煙草起源於南美洲。根據制絲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烤煙和曬煙。在中國,以烤煙為主。煙草具有溫、光、肥、旱、澇的特點,生長過程中對熱量、水分、土壤、肥料等條件要求較高。煙草在我國分布廣泛,河南、山東、雲南、甘肅、湖南等省是我國重要的烤煙產區。其中,河南是全國最大的烤煙產區,產量占全國的1/3,主要分布在許昌、南陽、周口、駐馬店等地。山東烤煙主要分布在濰縣至淄博的吉焦鐵路沿線,其中以昌濰的宜都和臨朐最為集中。雲南的烤煙質量最好,分布在曲靖、玉溪、昭通等地。2.茶中國是茶的原產地,有2000多年的歷史。明清時期成為中國重要的出口物資,壹度長期壟斷世界市場。後來生產受損嚴重,1949年產量只有41萬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茶葉生產恢復並迅速發展,1996年茶葉產量達到59萬噸,僅次於印度,居世界第二位。我國產茶區域廣闊,廣泛分布於秦嶺-淮河以南的廣大山地丘陵,以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五省產量最多,為全國五大產茶大省,雲南、廣東、湖北三省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