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水利工程堤防防滲施工技術?

水利工程堤防防滲施工技術?

水利工程堤防防滲施工技術非常重要,技術細節的實施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結合實際才能做到最好。仲達咨詢將講解水利工程堤防防滲施工技術。

堤防是沿河流、運河、湖泊、沿海地區或行洪區、蓄洪區、圍墾區邊緣修建的擋水建築物。它是世界上最早廣泛應用的重要防洪工程。築堤的目的是為了防洪,保護沿海居民的生命財產和工農業生產。河岸約束洪水後,洪水會被約束在溢洪道內,增加了同流量水深和泄洪速度,有利於泄洪排沙。堤防也可以開墾為農田。增加農業生產。堤防還可以抗風浪,抗海抗湖。修建堤防時,應詳細分析和規劃攔洪功能,確保溢洪道滿足設計防洪要求。

1水利工程堤防事故的主要類型

堤防的險情包括滲透破壞、滑坡、開裂和不可治理,其中滲透破壞是主要的。滲透破壞主要包括集中滲漏、管湧、土流、接觸侵蝕和接觸土流。堤防滲透破壞的危險分為三類:(1)堤身造成的危險主要是由於物質成分不均勻、填築密度不均勻造成的,如粉砂、砂壤土或部分堤段出現孔洞、裂縫,主要表現為松散淋溶、脫坡、漏洞、墜坑等。(2)堤身與堤基接觸帶造成的危險,由於築堤時地基不清,堤身與堤基接觸帶的材料混雜;(3)堤基存在透水性強的砂層和砂壤土層造成的危險。

2水利工程堤防防滲施工方案的選擇

(1)堤身防滲處理可采用防滲墻、錐探灌漿、劈裂灌漿等防滲體。必要時,還可以幫助堤防加厚堤身或開挖重建堤身。

(2)對於堤防的防滲墻,關鍵是采用薄壁和廉價材料,有效降低工程造價。目前常用的開槽法、深層法、擠壓法都可以滿足這壹要求,其中深層法在墻深小於20 m時成本最低,最具競爭力,高壓噴射灌漿法相對較貴,但在壹些施工場地狹窄、地下障礙物較多的情況下適應性較好。

對於砂礫石含量高、粒徑大的地層,要考慮沖擊鉆孔等成槽方式,當然造墻成本也會大大增加。根據堤防工程的特點,對於這類危險地層地段的脂肪滲漏處理,也可考慮采取覆蓋配重、排水減壓、反濾保護等其他措施。

3水利工程堤防防滲施工技術

20世紀70年代以前,我國大壩防滲加固技術落後,方法單壹,多采用粘土鋪蓋、粘土截槽、灌漿等傳統措施。20世紀70年代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大量的工程實踐和科學試驗,防滲加固技術發展迅速,施工設備和方法不斷改進,施工效率不斷提高。中國防滲墻施工水平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目前發展較快、應用較廣的截滲技術有:混凝土截滲墻、高壓噴射截滲墻、自硬砂漿截滲墻、垂直鋪塑、水泥土攪拌樁截滲墻、帷幕灌漿等。及時掌握這些技術的發展趨勢,對水利工程的設計和施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1混凝土防滲墻

混凝土防滲墻是20世紀6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垂直防滲技術,現已成為顆粒地層的主要防滲方法。它不僅可用於永久性基礎的防滲,也可用於漏險壩、臨時施工圍堰、基坑等的防滲。其主要優點是可以有效控制壁厚,壁段結合緊密,安全可靠。

目前,防滲墻施工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出現了許多築墻造孔的新技術。墻體材料方面,有鋼筋混凝土、普通混凝土、塑性混凝土、自硬砂漿、凝固砂漿。深度方面,加拿大馬尼瓦根3號土壩混凝土防滲墻深度已達131m;我國小浪底大壩混凝土防滲墻最大深度為81.9m,三峽水庫二期圍堰最大深度為73.5m,2003年實施的新疆下阪地水利樞紐工程壩基混凝土防滲墻深度已達102m。在成孔機械方面,有正、反循環沖擊鉆機、抓鬥機、鏈鬥(刮板)挖溝機、水射流挖溝機、開槽機、振動板樁、振動開槽、振動沈膜等。目前淺防滲墻深度壹般在10~20m左右,最大≤30m,厚度10~25cm,最大≤30cm。這種防滲墻不僅可用於水頭小、壩基厚度≤30m的土石壩防滲,也可用於河堤工程。深防滲墻壹般用於承受水頭> 20m,墻深超過30m的堤壩和危險地區的堤防工程。其厚度壹般為60~80cm,最大為130cm。為了保證底墻段的有效連接,墻越深,厚度越大。墻體材料多為普通混凝土或塑性混凝土,根據地層和防滲要求確定。壹般來說,水頭和透水性越大,要求的防滲性能越高,墻體的剛度也越大。

3.2高壓噴射防滲墻

高壓噴射防滲墻是借助高壓噴射沖擊擾動壩基覆蓋層,同時註入水泥漿,使漿液與註入地層中的土顆粒混合形成防滲墻。近年來,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王明森等科技人員在多年高壓噴射灌漿實踐的基礎上,對大粒徑地層防滲墻施工技術進行了研究,形成了以高壓噴射灌漿和高壓噴射灌漿的合理選擇為特征的大粒徑地層高壓噴射灌漿施工技術,並在多個工程中得到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王明森在《大型地層高壓噴射灌漿防滲墻施工技術研究》中認為,在大型地層中采用高壓噴射灌漿防滲加固,必須采取綜合技術措施,才能經濟、快速、優質地完成任務。利用DTH錘套管跟蹤造孔是解決大顆粒地層造孔問題的理想技術。

3.3自凝砂漿防滲墻

自硬砂漿防滲墻是在塑性混凝土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用水泥、膨潤土和少量緩凝劑制成“自凝砂漿”,凝固前可作為造孔的固壁泥漿,完工後自凝,形成具有防滲和加固功能的墻體。這項技術已經在美國、法國等國家使用,中國還處於起步階段。

3.4帷幕灌漿

帷幕灌漿是通過鉆孔將壹定配比和流動性的漿液壓入巖層的裂縫中,經膠結硬化後,提高巖基的強度,提高巖基的整體性和抗滲性。在我國,常采用孔口封閉灌漿法。隨著二灘、小浪底工程的建設,GIN灌漿法、自下而上純壓力灌漿法等壹些國際上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被引進中國,促進了我國灌漿技術的發展。GIN(灌漿強度數)法是由前國際大壩會議主席、瑞士學者Lombardi首先提出的。中國水利水電基礎工程局夏克峰在《水利水電工程中地基處理新技術的應用》壹文中指出:“g in法的基本概念是任意孔段灌漿的能耗是壹個定值,這個能耗的值近似等於孔段最終灌漿壓力p與註入漿液體積V的乘積PV,PV稱為灌漿強度值,即GIN。由於裂隙巖體註漿,大裂隙往往註漿量大,使用壓力小,小裂隙往往註漿量小,使用壓力高。因此,如果在每個灌漿段的整個灌漿過程中控制GIN為常數,則可以自動將註入量限制在張開度較大的裂縫,對於灌漿性能較差的密實段,可以增加灌漿壓力。GIN灌漿自動考慮巖石地質條件的實際不規則性,使總灌漿量沿帷幕體合理分配。GIN法已在壹些歐美國家得到應用,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國於1994引進,在湖南江埡水利樞紐和長江三峽水利樞紐進行了灌漿試驗。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在充分灌漿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在孔口封閉法的基礎上嫁接GIN的方法,取兩種方法之長,應用於防滲帷幕工程,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目前,各種新型截滲方法不斷湧現,正朝著深度更大、效率更高、適應性更廣的方向發展。在未來,高效的施工方法以及不同施工方法的組合應用仍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水利工程復雜的地質條件、多樣的築壩材料和多樣的運行條件決定了滲流的不同特性。要根據不同工程的地質條件、大壩質量、設計水頭,從安全、經濟、效益、可行性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確定合適的防滲加固方案,並通過試驗確定相關施工參數,切不可盲目照搬其他工程。

想了解更多關於“水利工程堤防防滲施工技術”的詳細信息,仲達咨詢與施工鏈接簡單、方便、可靠。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