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郴州的自然條件

郴州的自然條件

氣候調查

郴州市位於南嶺北麓,地處北緯24° 53′—26° 50′的亞熱帶氣候區,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呈東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山”字形。南嶺山脈的幾個主要山系在郴州呈東北-西南走向,對自北向南的冷空氣起阻擋和擡升作用,對來自西南的暖濕氣流起屏障作用,使郴州市的氣候除了具有亞熱帶濕潤氣候的主要特征外,還具有明顯的局地小氣候特征。也就是說,具有光、熱、水同季、四季分明的特點,還存在光、熱、水等氣候要素因地形影響而重新分配的小氣候,導致南部高溫北部低溫的山區較多,西部高溫東部降水較少,平坦丘陵地區較少,局地溫暖區和降水集中區較多。冬春季受蒙古高壓控制,郴州市盛行偏北的大陸性季風,冷空氣活動較多;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印度低壓控制,盛行偏南的熱帶海洋性濕潤季風,呈現出冬季冷夏炎熱,春雨多,夏季高溫期長,秋高氣爽,但有時秋雨連綿,山地氣候多樣的氣候特點。

郴州四季分明,丘陵地區冬夏長,春秋短。山區冬天長,春夏秋短。在平坦的丘陵地區,從冬天到春天,從春天到夏天,南方比北方早2-4天。

春季降水是壹年中最多的季節,占全年降水量的37.3%。日照時數為220-290小時,日照時數的分布特點是南方少,北方多。

春季氣候最顯著的特點是早春、氣溫上升快、降水豐富、多雨天氣和冰雹大風。

夏季氣候炎熱,容易發生盛夏幹旱,也容易發生暴雨和洪水。因為平均海拔超過400米,丘陵地區和山區比鄰近的城市更涼爽。山區氣候涼爽更為突出。

郴州市秋季以秋高氣爽為主,日照強,降水少,晴天多,容易發生秋旱。再過幾年,秋雨伴寒露風。

冬季氣候特點是少寒、少雨雪,溫度高於周邊城市。

壹年中最冷的月份是65438+10月,平均氣溫6.5℃,最熱的月份是7月,平均氣溫27.8℃。隨著春天的到來,三四月份氣溫迅速上升。盛夏後氣溫下降,從9月到65438+2月,每個月氣溫下降5℃之多進入冬季。反映出郴州屬於大陸性氣候。

[編輯此段]地理與水文

地形學

郴州市位於湖南省東南部,南嶺山脈和羅曉山脈交匯處,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交匯處。境內地貌復雜多樣,以丘陵為主,丘陵相等,水面較少。丘陵地區占總面積的近四分之三。

郴州的地貌壹般是東南群山重疊,四面環山;西部山巒低矮,向北開闊,中部丘陵、平原、丘陵縱橫交錯。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部為南北延伸的羅曉山脈,最高峰海拔2061.3m:南部為東西走向的南嶺山脈,最高峰海拔1913.8米。西部橫跨陳道盆地,北部由右盆地和茶雍盆地深入,形成低平地形,海拔壹般在200-400米,最低點70米。

城市的土地地層結構:平地、丘陵、丘陵以第四紀松散堆積物、紅巖、石灰巖、砂頁巖為主;這些山脈由花崗巖、變質巖、石灰巖和砂頁巖組成。土壤分為10個土壤類型,23個亞類,102個土壤屬,343個土壤種。其中,紅壤、黃壤和黃棕壤占土壤平面分布的70%以上。

土地按地形劃分:崗丘2066平方公裏,丘陵3971平方公裏,平原2355平方公裏,山地10542平方公裏,水面454平方公裏;按用途劃分為耕地2314平方公裏,園地91平方公裏,林地12990平方公裏,草地1.847平方公裏,城鄉居住用地373平方公裏,工礦用地52平方公裏,交通用地165438+。

全市植被:650m以下為常綠闊葉林,650-1000m為常綠落葉混交林,1000-1500m為落葉闊葉林,1500m以上為灌草。森林面積654.38+0.065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的62.3%。

全市水土流失總面積為4131.61 km2,占總面積的21.35%,其中輕度侵蝕面積為1996.18 km2;中度侵蝕損失面積為1953.39平方公裏;強度侵蝕損失面積為160.89平方公裏;極端侵蝕損失面積為21.15平方公裏。

水文水系統

郴州全市分屬長江、珠江兩大流域,贛江、湘江、北江三大水系。長江流域面積15718.8平方公裏,珠江流域面積3674.5平方公裏。境內河流發育,呈放射狀密集分布。流域面積超過10平方公裏的河流有423條,流域面積超過50平方公裏的有127條,流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公裏的有62條,流域面積超過500平方公裏的有13條,流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公裏的有6條。

壹、湘江水系:

流域面積15027.3平方公裏,河流319條,面積10平方公裏。主要河流有:

1.涪陵水:發源於藍山縣的人形,經嘉禾、桂陽流入長寧縣與耒陽市交界處的湘江,流域面積6623平方公裏,幹流長度223公裏,平均河床比降0.8‰,控制著本市臨武、嘉禾、桂陽三縣的大部分地區。本市雨水收集面積3326.5平方公裏。

2.雷水:煙竹包,發源於桂東縣,經衡陽市的汝城、資興、永興、耒陽、雷河口流入湘江。流域面積11783平方公裏,幹流長453公裏,平均河床比降0.77‰,控制本市桂東、汝城、資興、蘇仙、北房。

3.永樂河:發源於資興市的龔澎廟毛雞山,經永興、安仁流入衡東草市米水,再流入湘江。流域總面積2572平方公裏,幹流長210公裏,平均河床比降1.9‰,控制本市資興、永興壹小部分,安仁大部分。本市雨水收集面積為2535。

二、贛江水系:

控制全市流域面積691.5平方公裏,有河流20條,面積10平方公裏。主要河流有:

1.基隆河:發源於汝城縣牛木塘,在基隆鄉註入江西省上遊水。本市雨水集蓄面積501.8平方公裏,幹流長50公裏,平均河床比降5.28‰。

2.泉江:頭頭銀發源於桂東縣橋頭鄉,在迪達鄉元明流入江西。本市雨水集蓄面積189.7平方公裏,幹流長23.9公裏,平均河床比降57‰。

三、珠江水系:

控制全市流域面積3674.5平方公裏,河流84條,面積10平方公裏。主要河流有:

1.五水:五水水系珠江流域北江水系壹級支流,發源於臨武縣三豐嶺,經宜章縣羅家渡流入廣東省。本市雨水集蓄面積3365.7平方公裏,幹流長147公裏,平均比降1.49‰。其中,北江水系二級支流南花溪(樂水河)發源於宜章縣楊子坑,流入廣東水口舞水,流域面積1.223平方公裏,幹流長度1.654,38+0.5公裏,平均河床比降3.28‰,控制著本市宜章縣的雨水收集面積。

2.鎮水:發源於汝城縣的九龍江,在城口流入廣東,再流入北江,控制該市雨水收集面積308.8平方公裏,幹流長度22.3公裏,平均河床比降15.0‰。

郴州市水資源豐富,水資源總量22071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1.81.1.7億立方米,其中湘江水系139.74億立方米,珠江水系34.92億立方米,贛江水系6.5億立方米。地下水年補給量為6654.38+0.05億立方米,可開采量為27654.38+0.4億立方米。地下水中還蘊藏著豐富的地熱水資源,有38處天然泉水出露,年自流2300萬立方米。

郴州市水資源的特點是:壹是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年平均降雨量1504毫米,比全省多71.3毫米,是全國的2.28倍。但年內分布不均,豐水年降雨量為1783 mm,幹旱年僅為1043 mm。年內分布不均,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4.7%,6-3月僅占35.3%。區域分布不均,總的趨勢是從東南向西北遞減。1400 mm等雨量線沿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嶺將全市分為三部分,即桂東東南部的黃東、漢口、橋頭和迪達,汝城的東陵、熱水和弋江,蘇仙區的大奎上、江口、永春和芙蓉,臨武的東山和芙蓉。資興興寧經汝城文明至侯鈺、楚口,延伸至宜章赤石及嘉禾、桂陽南半部,安仁屬中位區。

南部宜章的蘇源、鹽泉、161,桂陽的劉峰為低值區。低值區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230-1350 mm,中值區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380-1500 mm,高值區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 mm以上,最高值為壹子嶺雨量站,多年平均降雨量為2353.5 mm..二是地表水徑流豐富,但利用比例小。全市年地表水總量1.81.1.7億立方米,人均水量3980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資源量2999立方米的1.33倍,是全國人均水資源量21.67立方米的1.83倍。但水資源年內變化較大,高低季節交替頻繁,降雨集中在壹年之中。而且由於境內地形以丘陵和丘陵為主,山高坡陡,河坡陡,徑流自然儲量少,導致汛期棄水大量,非汛期缺水,枯水年嚴重缺水,豐水年水多,徑流利用率低。

水力資源相對豐富。據2003年統計,全市水電理論儲量為2371,000千瓦,可開采量為1,661,007千瓦,其中農村水電可開采量為1,057千瓦。全市人均可開發容量365瓦,是全省平均水平194瓦的1.88倍,全國平均水平303瓦的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