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主入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1959《長江流域利用規劃要點報告》中提出,南水北調工程總體布局是分別從長江上、中、下遊調水。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取水,前景是從長江幹流調水。1958年9月,水電部批復丹江口水利樞紐初步設計手動閥服務書時,明確了引漢水灌溉唐白河流域和引漢水黃淮灌溉的任務。

丹江口水庫1968蓄水,清泉溝灌區首部100 m3/s建成,漢江主要引水渠桃岔渠首1974建成(設計引流量500 m3/s,後期可達1000 m3/s)。

1978 10,水電部緊急下發《關於加強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工作的通知》,要求南水北調工程規劃修編和補充要及時上報。各相關單位進壹步開展了南水北調工程規劃。

65438-0980,水利部組織有關省市、部委、科研部門、高校的領導和專家教授,對中線工程水源區和渠首至北京的線路進行了全面勘察。調查前後,長江委提出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規劃要點報告》及補充報告。中線工程科研計劃於1981年由水利部制定並正式下達。之後,按照計劃,長江委和地礦部分別在黃河南北開展工程地質勘探工作,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對江河、淮河、黃河、大海的經驗進行分析。

1983國家計委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列為六五前期重點工程。長江委與其他省市合作,完成了1987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規劃報告,重點研究了丹江口水庫初期規模調水方案。水利部按計劃分兩個階段組織了這次審查。第壹階段評審結束後,長江委根據會議要求進行了補充研究,並在1988正式上報,上報部主管領導,但第二階段評審未進行。1990 5438+00年6月,水利部發文要求“完成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及後期引水方案可行性研究及設計任務書”。

1991年11月長江委提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規劃報告》(1990年9月修訂)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明確中線工程將主要提供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兼顧農業和其他用水,不再需要通航和通航水利部組織對上述兩份報告進行了審查,原則同意,並指出了下壹階段工作需要補充的問題。

1992年底,長江委提出了中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水利部和國際咨詢公司分別組織對調水量、調蓄措施、幹渠、穿黃工程、投資估算等重大問題進行了大方法評審後,水利部於1994年初審議通過了可行性研究報告,同意增加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年調水計劃147億立方米。這個規劃也得到了國家計委和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五省市的批準。

1995,國家環保局也正式批復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

1995年,國務院決定東、中、西三線由水利部論證,國家計委審核。到1998年3月,得出南水北調三線都有必要,中線工程設計為丹江口水庫大壩和幹渠增加薩芬流量630立方米每秒,增加流量800立方米。

65438至0994年,水利部審查批準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並在審查意見中指出:“下壹階段,要抓緊進行必要的補充工作,分別編制總幹渠總體設計和丹江口水庫初步設計報批。”根據這壹要求,長江委和總幹渠沿線有關省市開展了初步設計工作。

2010年3月26日,中國最大的現代化人工運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2013年,南水北調中線壹期工程主體完工,是2014年洪水後最早通水的工程,屆時長江水將補給京津。如果說東線工程的主要壓力在於治汙,那麽中線工程的主要問題在於移民。

2014、12、1432公裏長、11年長下午,南水北調中線正式通水,長江水正式進京。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質始終在國家ⅱ類水質以上,“雙封閉”通道設計確保了沿途水質安全。通水後每年可向北方輸水95億立方米,相當於1/6條黃河,基本緩解了北方嚴重缺水的局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從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中上遊丹江口水庫東岸取水,經江淮分水嶺南陽方城埡口,沿唐白河流域西緣及黃淮海平原開挖渠道,在河南省滎陽市王村穿黃隧洞,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至北京頤和園團城湖的輸水工程。

中線工程可調水量按丹江口水庫後期規模完成,正常蓄水位1.70米。考慮到2020年的發展水平,漢江中下遊需做壹些補償工程,以保證轉移區的工農業發展、航運和環境用水,多年平均可調節水量為1414億立方米,壹般枯水年約654.4億立方米(保證率為75%)。

供水範圍主要在唐白河平原和黃淮海平原的中西部,總面積約654.38+0.55萬平方公裏。工程以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四省市為重點,沿線20多個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產用水。並兼顧沿線生態環境和農業用水。中線輸水幹渠全長1267 km,輸水幹渠至天津段全長154 km。

2014 12 12下午14: 32,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選擇14: 32分開,意味著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總長為1432 km。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造價:截至2009年6月底,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累計投資589.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3654.38+0.43億元;截至2004年7月底,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已下達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壹期工程總投資2525億元,建設項目總投資2491億元。中線工程為加高丹江口水庫大壩,幹渠總長1.432km,設計引水流量800 m3/s,引水量1.45億m3。

輸水工程以明渠為主,局部渠段采用泵站加壓管道相結合的方式輸水。明渠渠位於丹江口水庫桃岔引水閘首位,北京段位於幹渠末端,流量最小。全段采用管道輸水,終點是北京的團城湖。天津幹渠線推薦采用“新開店北線”方案,起於西黑山,止於外環河。輸水幹渠采用明渠和管道相結合的方式。包括天津幹渠?線路全長1420km,有***1750棟。

中線工程的重要內容是加高丹江口水庫大壩,從原來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要從157米提高到170米。因此,丹江口水庫上遊需淹沒面積1.44平方公裏,移民34.5萬人。

中線工程建築物多,工程量巨大,但線路長,建築物相對分散,施工場地廣,可以分項、分段同時進行施工。從開工到通水總工期由穿黃工程控制,約需56個月。丹江口水庫大壩工程總工期為60個月,大壩加高不是輸水總幹渠供水的控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