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中英聯絡處舊址

中英聯絡處舊址

?重慶國泰藝術中心重慶美術館下面有壹棟百年建築,叫中英聯絡處。這裏曾經是齊家橋鎮元堂的壹部分,也是日本領事館。

?據相關資料顯示,這座歐式風格的貞元教堂最早由法國傳教士於1844年修建。是川東南牧區(重慶教區)的主教府,是中外神職人員集中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大約在1915重建,用作傳教士的住所。日本人在20世紀30年代使用的。

?抗日戰爭開始後,這座建築從日本人手中被沒收,由英國的怡和公司使用。實際上,它被用作中英軍事聯絡辦公室,中英交換戰時信息。1951年後,真源堂成為市公安局駐地,市公安局檔案館。

?這座建築被列為重慶市第壹批152優秀近代建築之壹,幾乎是解放碑唯壹的壹座老歐式建築。與南岸區南濱路上的法國海軍軍營(改造成香榭麗舍65,438+0902咖啡館)和渝中區仁愛堂旁的法國領事館(此建築於2065,438+00年全面拆除)建築風格相似。

?網友重慶小德蘭對震元堂的相關歷史事件有如下記述:

?1.據中國新方誌記載,清康熙四十壹年(1702),教廷派遣騎士穆天池、畢天祥到重慶,在華光樓(今渝中區伍肆路與大陽溝交界處)設立第壹座教堂,開始在重慶傳教。後來在重慶建立了貞元堂、天主教堂、隨雅堂、福音堂、培德堂、體心堂、意旨堂等教堂,有戚家橋、小十字、石板街、九塊橋、涼風崖、叢樹背、代家巷、鵝頸、深坑子、白果樹等。城內教堂中,以道光二十四年(1844)法國天主教會在齊家橋附近建立的“貞元堂”最為宏偉。

?2.據重慶宗教記載,重慶教區原主教府位於渝中區真源堂。1844年,父親劉馬鬥在重慶傳教,在簡家橋(今渝中區伍肆路)、石板街、蔣家巷等地購置房產。1847年,石神父在此傳教,將其命名為“真源堂”,並開辦了經學派。1852年,四川省助理主教範卓爾統壹規劃了齊家橋所有教堂的房屋,修建了主教府,於1854年竣工。範主教從城外的送骨殿遷到貞元堂任職。1863年,長安寺宗教課期間,鎮元殿遭到襲擊破壞。修復後,門上掛著“永愛堂”的牌匾。1866,第二期重慶宗教教案,教堂再次遭到嚴重破壞。1891修復,大門上方寫有“真源堂”二字。1941 6月1日,日軍飛機轟炸重慶,鎮元堂被打中數槍。壹些房屋被炸毀或損壞,後來又被修復。抗戰時期,重慶教區的許多重要活動都在真源堂主堂舉行。8月1945,19,尚維山主教在這裏舉行了壹場感恩抗戰勝利的彌撒。教廷駐華大使蔡寧大主教和南京教區余斌主教出席了儀式。宋子文、孫克等中華民國重要官員出席了典禮,各國駐華使節前往中國觀看了典禮。解放初,鎮元堂有88間房屋,總面積9850平方米。1951,房產全部被重慶公安局占用。

三、1891中“重慶增廣地圖”有劉子如手繪的“鎮遠堂”。

?4.據《重慶建築》記載,重慶鎮元堂建成後,逐漸發展成為壹個建築群,有9棟樓,88間屋,包括花園。

5.抗戰勝利紀念碑(解放碑)上的四座鐘是天主教會真源捐贈的。據相關史料記載,1945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決定在市中心郵政街修建“抗戰勝利紀念碑”,並在紀念碑頂部安裝標準的四面鐘。紀念碑於7月基本完成,1947,但四面鐘不能同時購買。通過各種渠道得知,五四天主教“真源堂”還有壹座四面鐘。於是,重慶市市長張於65438年6月+10月65438+4月4日,親自給鎮元堂主教尚維山寫信,要求抗戰勝利籌備委員會壹位名叫李的電氣工程師舉行函議。10 10月18日,尚維山主教親筆給張市長回信,說:“看了翰墨,得知本市抗戰勝利濟公碑建成後,碑頂必須裝壹座四面鐘,這樣看起來才壯觀,告訴我們教會讓價。”我們接受了禮拜後,立即召集了本市所有教會的代表,彼此商議。我們用的是天主教堂收回的鐘,原本計劃在這座教堂的鐘樓修復後,再把它搬回裝置上.......................................................................................................................現場壹致熱烈通過,由微山代表提出。我在這裏回復,就是請大家看看。“2006年底,四面鐘換成了市政府花20萬人民幣買的瑞士勞力士石英鐘。老鐘被歸還給了渝中區的天主教堂約瑟夫堂,如今它靜靜地躺在約瑟夫堂的壹個角落裏,作為歷史沈澱下來的真實記憶被保存了下來。

?6.* * *政府成立後,由於歷史原因,教堂被沒收占用,貞元堂建築群(9棟98間)被重慶市公安局占用作為辦公場所。經過多年的不斷拆除重建,只剩下壹棟三層歐式建築,作為局裏的檔案室。平時四周高墻環繞,門口有警衛把守,外人無法進入欣賞和考察。2005年底,公安局搬離真源堂,遷入江北黃泥浜新址,置於國泰藝術中心改造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