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

作為壹名人民教師,精心準備教案是十分必要的,有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專註於教案?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8個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幼兒園初中班健康教案1活動目的:

1,讓孩子有基本的安全意識,不要做危險的事情。

2.讓孩子知道燙傷的預防和自救方法。

3.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在難過或者痛苦的時候哭。

4.加強孩子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課本和圖片。

活動步驟:

1,老師們展示圖片,提問。

(1)孩子們在幹什麽?

(2)會發生什麽?

2.老師講解圖片內容。

(1)圖1中,孩子拿著打開的水瓶站在高處,會燙傷他們,因為我們又矮又弱,拿不動打開的水瓶,要找大人幫忙。

(2)圖2中,小朋友在摸燒開的鍋,會燙傷小手。我們不應該做這樣危險的事情。

(3)讓孩子思考自己是否做過這樣的事。

3.燙傷後應該做什麽?

(1)用冷水沖洗壹會兒。

(2)用幹凈的毛巾蓋上。

(3)請大人幫妳吃藥或者去醫院。

活動建議:

教師可以組織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反思:

由於孩子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燙傷事故也時有發生。為此,我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壹個“小心燙傷”的教學活動。壹杯熱水引出活動,讓孩子對“燙”有了初步的概念。為了引起孩子們的註意,我做了壹個PPT,告訴孩子們,裏面有壹個叫燙傷的小惡魔。當他們聽到和看到小惡魔時,他們的興趣也被激發起來。每個人都小心翼翼的尋找身邊那個滾燙的小惡魔。接下來以貪玩調皮的熊寶寶為主線,讓孩子知道那些東西很燙,如何保護自己,知道壹些燙傷後的簡單處理方法。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第二部分活動目標

1.走不同腳印的路,發展走、跑、跳的運動技能。

2.大膽探索不同腳印的不同走法,培養身體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3.增強規則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體驗挑戰成功的快感。

4.能夠在小組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探索和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和特點。

要準備的活動

壹盒音樂磁帶,壹個規則排列的全掌足跡,壹個不規則的全掌足跡,壹個不同的足跡(前足足跡和後足足跡),壹個組合足跡(前足足跡、前足足跡和後足足跡),兩個鞋架,幾個泡沫墊,壹個水池,毛巾等。遊戲區域的布局如下所示:

活動過程

(壹)開頭部分

1,師生* * *自由赤腳站在泡沫板做成的方形場地上,復習腳的構造,激發活動欲望。

2.配合背景音樂熱身:腳走路很神氣(走、跑、跳);擡起小腳跟,踮起腳尖輕輕走路——長高;腳趾累了就休息壹下,踮起腳尖走路——變成小醜;小腳丫真的很有能力(走,跑,跳)。

(2)基礎部分

1,引導孩子發揮想象力,猜測腳的不同部位能踩出的不同腳印。

老師:當妳用腳的不同部位走路時,印在地上的腳印會不壹樣。有的是全腳掌,有的是前腳掌,有的只是後腳掌。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壹起來驗證壹下。

2.展示不同的布滿手掌腳印的小徑,鼓勵孩子們大膽嘗試以各種方式走過小徑。

(1)排列有序的全掌足跡路徑。

全掌足跡路徑的規則排列

老師總結:這是全腳走路時印在地上的小腳印。剛才,孩子們用各種方式走過這條小徑,有的大步走,有的蹦蹦跳跳,有的平穩地跑著。

(2)整個手掌的足跡路徑具有無序和不規則的排列。

全掌足跡路徑排列不規則

老師總結:在這條滿是鞋底腳印的走道上,有些小腳印靠得很近,有些很遠。孩子們用單腳跳、雙腳跳、小步走的方法走過挨得很近的小腳印,大步走、大步走走過離得很遠的小腳印。

3.足跡不同的路徑(前腳掌和後腳掌的足跡)。

前足和後足的足跡路徑

老師總結:這條小路的小腳印,有的是前腳走留下的,有的是後腳走留下的。孩子們以專家的方式用前腳腳印行走,與小醜同行。方法用後腳足跡行走。

4.組合足跡的路徑(全手掌足跡、前足足跡和後爪足跡)。

組合足跡路徑

老師總結:這條小路上有不同的小腳印。孩子們看著小腳印的樣子,改變自己的行走方式。他們走壹會兒,跳壹會兒,走壹個高個子,走壹個小醜,走壹會兒,走壹會兒。

5.遊戲:比壹比,看誰更快。

教師展示四組由四條路徑組成的長路,孩子們站成四列,通過比賽鞏固走、跑、跳的運動技能。

老師總結:今天孩子們用了不同的方法,換了不同的動作,快速的走完了不同腳印的小路。真的很神奇!我們的小腳丫真能幹!

(3)結論部分

1,伴著音樂,老師和孩子壹起做放松活動(播放背景音樂):背靠玩耍池坐下,伸直小腿——拍拍;把手收回來——移動妳的腳;勾腳趾,伸腳背,摸摸;用腳左轉,再右轉;左右搖擺,壹前壹後,移動,點頭;慢慢縮回小腿,敲捏;摸摸腳,撓撓腳掌,哈哈——妳的腳多可愛啊!

2.孩子們圍坐在水池邊,洗腳,穿鞋,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官讓孩子認識事物,是我們常見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並發揮了他們的創造力。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3活動目標:

1,知道規律睡眠和按時吃飯是人體的需要,經常吃零食會影響身體健康。

2、初步了解人體生物鐘,能說出什麽時候做什麽事情。

3、願意按時吃飯,控制零食和正常作息。

活動準備:1,鬧鐘壹個2,熊寶寶的大圖或者壹個毛絨玩具,熊寶寶肚子上有壹個可以動時針的鐘。

3、童書:《小小腸胃鬧鐘》。

活動流程:

1.展示鬧鐘,展示熊寶寶的壹天。

早上鬧鐘響了。熊寶寶起床了。該吃飯了。

中午,鬧鐘響了,熊寶寶餓了,該吃午飯了,午飯後該睡午覺了。

晚上的時間到了。熊寶寶餓了。該吃晚飯了。晚飯後,看壹會兒電視會讓熊寶寶犯困。該睡覺了。

2.引導孩子討論為什麽要固定時間睡覺,按時吃飯,讓孩子初步了解人體生物鐘的意義。

為什麽熊寶寶會在這些時候做這些事情?

討論:妳有沒有覺得到時候想吃東西,就像睡覺壹樣?

3、讓孩子看小熊表演,明白經常吃零食會影響晚餐的食欲。

表現:熊早上和中午吃零食。老師撥了壹下小熊肚子上的時鐘,提醒他生物鐘紊亂,晚飯時間不想吃飯。

小熊這樣吃零食是什麽感覺?

討論:如果我們不遵守生命的生物規律會發生什麽?

4.引導孩子討論:父母飯菜沒做好,我餓了怎麽辦?

可以先吃壹兩塊餅幹,但是不能多吃,或者在大人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先吃蔬菜,也可以幫父母做點什麽,讓大家快點吃東西。

5.讓孩子完成童書裏的練習“我該怎麽辦”,加深對人體生物鐘的理解。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4活動目標:

1,可以在遊戲中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

2、願意模仿機器人,能根據指令快速改變動作。

3.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孩子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4.知道人體需要不同種類的營養。

活動準備:

1,自制遙控器,紅黃藍星星各對應孩子數量,玩具機器人。

2.“機器人”音樂帶。

活動流程:

1,模仿角色走位引出話題。

老師帶領孩子模仿爺爺奶奶走進活動室的樣子。

2.通過“突破三關”學會做機器人。

(1)“機器人”玩具作為嘉賓出現,提出了“過三關”的觀點。經過三關可以分別獲得壹顆紅星、壹顆黃星、壹顆藍星。

(2)第壹關:模仿“機器人”走路。

老師帶領孩子們學習如何和機器人壹起走路,背誦童謠:“我們都是機器人。我們應該拿起槍打擊敵人。第壹,不要動。第二,不要笑。第三,不要露出我們的大白牙。”讀完兒歌,大家擺出壹個姿勢,控制自己的身體在規定的時間內保持靜止。

遊戲玩4到5遍,引導孩子互相看對方的“機器人”形狀。老師用壹個玩具“機器人”的口吻總結了壹下,並向孩子們宣布了第壹關。

(3)第二個層次:做壹個傾聽和指揮的“機器人”。

老師是“科學家”,手裏拿著“遙控器”,發出“小機器人,變成小鴨”等口令,指揮“機器人”改變動作。孩子聽到指令,馬上換上“小鴨”的角色,模仿小鴨的動作。“科學家”給出口令,依次變成“兔子”、“猴子”、“烏龜”,而“機器人”則根據口令迅速改變動作。

請個別孩子當“科學家”,指揮“機器人”活動。老師總結了這壹關,並向孩子們宣布,第二關也已被打破。

(4)第三層次:做壹個快樂的“機器人”。

在機器人的音樂伴奏下,帶領孩子做相應的身體節奏動作。其間,老師引導孩子們表達“機器人”幫助人類做事的快樂情緒,啟發孩子們表現出機器人的動作特點,如身體僵硬、動作不連貫、手臂顫抖等。

老師對這壹關做了總結,宣布第三關已破。

老師用機器人的口吻總結了壹下,並祝孩子們壹切順利。妳們都是最棒的,我喜歡妳們。

(5)送星星。

3.放松點。

老師壹邊說著兒歌《手指遊戲》,壹邊領著孩子們走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從這次活動中,我體會到在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幼兒為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改變教學手段和方法,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準確掌握知識。在主導幼兒遊戲時,要兼顧絕大多數幼兒,將個別示範與小組遊戲、團體遊戲相結合,可以根據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變換遊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5活動目標:

1,讓孩子知道任性是壹種不良的心理素質和行為,對人體健康有害。

2.最初學會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欲望。

3.引導孩子做壹個健康的娃娃。

4.大膽說出妳的理解。

5.能夠在小組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故事《任性的妞妞》相關圖片、情景表演《買玩具》和課件《挑衣服》;健康娃娃的照片。

活動流程:

壹、故事《任性的妞妞》賞析

1,老師放圖講故事:壹天晚上離開園裏的時候,妞妞被爸爸帶出幼兒園。妞妞看到幼兒園周圍有很多好吃的,就讓爸爸去買酸奶和羊肉串,可是妞妞又看到爆米花和棉花糖,嚷嚷著“爸爸,我還要爆米花和棉花糖。”爸爸說:“妞妞,我買了酸奶和羊肉串,不能再吃了!”"可是妞妞把手裏的東西都扔了,哭著說:"我全扔了,告訴奶奶了!”“看到妞妞這個樣子,爸爸特別生氣。

2.欣賞後,討論:

(1)妞妞找他爸爸要什麽?

(2)爸爸買了之後,妞妞又想要什麽?

(3)爸爸怎麽說?為什麽爸爸說不能再吃了?

(4)妞妞後來說了什麽?妳是怎麽做到的?

(5)牛牛這樣做對嗎?為什麽?

總結:其實孩子有時候也喜歡吃點東西。妳可以讓爸爸媽媽給妳買壹些。但是如果讓爸爸媽媽壹次買很多東西,孩子會受不了,影響身體健康。妞妞這麽任性,愛哭,不僅對自己不好,也影響父親的身體。

二、情景表演“買玩具”

1,內容:壹天,我媽媽帶陶濤去購物中心。陶濤看到玩具架上有壹個大變壓器,就對媽媽說:“媽媽,快給我買壹個變壓器。”媽媽說:“陶陶,家裏的玩具夠多了,而且,媽媽的錢不夠!””“不,買買買,但妳必須買!”說完,坐在地上哭了起來。

2、引導孩子討論:

陶濤讓他媽媽買什麽?

(2)媽媽怎麽說?

(3)陶濤說了什麽,做了什麽?

(4)他這樣做對嗎?

(5)如果是妳妳會怎麽做?

三、課件《挑衣服》

1內容:早上,嬌嬌起床對媽媽說:“媽媽,我今天要穿超短裙了。”媽媽說:“嬌嬌,天還是很冷!還是穿褲子吧!”但是嬌嬌不高興地說:“我不穿那條迷妳裙就不去幼兒園!”"

2、引導孩子討論:

(1)為什麽媽媽不讓嬌嬌穿迷妳裙?

(2)嬌嬌說了什麽,做了什麽?她這樣做對嗎?

總結:也聽壹些孩子的媽媽跟我說,有的孩子早上起來總是挑挑揀揀的穿衣服。我媽說她要穿這件,但是她又要穿那件。我媽說這件衣服臟了,非穿不可。孩子這種任性的心理是不健康的。

四。討論:妳還有哪些任性的行為?我該怎麽辦?

五、遊戲“誰是健康娃娃”

示圖1:小紅自己抱著娃娃在床上甜甜地睡著了。我明明要和我媽壹起睡。

問題:兩個孩子誰做對了,誰做錯了,為什麽?

總結:小紅做得很好。孩子已經長大了,應該自己睡了。他們不能總是讓父母陪他們睡覺。

展示圖片2:蕭薔坐在餐桌旁。他吃雞蛋、蔬菜、肉和魚。桑迪讓奶奶在旁邊餵她,辯解道:我不吃雞蛋,也不吃魚。

問題:誰是健康娃娃?為什麽?

總結:蕭薔是壹個健康的洋娃娃。他自己吃飯,不挑食。孩子每天壹定要保持穩定愉快的心情,這樣會促進血液循環,對身體有益。而如果任性、愛哭、情緒不穩定,不僅會影響心理健康,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不及物動詞活動的擴展:

1,畫“我是健康娃娃”。

2.設計“好孩子不傻”的表演清單,每周進行評比獎勵,教育孩子堅持下去。及時捕捉孩子日常生活的真實案例,隨機教育孩子。

3.配合家長教育孩子不要任性,做壹個健康的娃娃。

活動反映:

1.整個活動以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層層展開,讓孩子們在親身經歷中討論,為孩子們營造了壹個自然、真實、輕松的學習氛圍,孩子們討論熱烈。

2.“誰是健康娃娃”這個遊戲形式很好,讓孩子在兩個孩子的比較中找出健康娃娃的行為,孩子會記憶深刻。

3.通過畫“我是健康娃娃”和講解我畫的內容,鞏固孩子健康的行為和健康的心理。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壹個人在家時的安全常識,比如陌生人敲門時不要開門、不要開煤氣、不要碰電器開關、不要在窗邊玩耍等。建立初步的自我防範和自我保護意識。

課程計劃1

活動目標

1,引導孩子克服獨自在家時的恐懼心理,了解壹些獨自在家時應該註意的基本安全事項,掌握壹些基本的反綁架技能,學會自我保護。

2.引導孩子用相對完整連貫的語言講故事,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在活動過程中,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

要準備的活動

故事“當妳壹個人在家的時候……”;情景表演的準備;音樂磁帶《開車》

活動過程

1,伴隨著《開著車》的音樂旋律,帶領孩子坐班車去芳芳家。利用騎行活動改善孩子情緒,復習騎行安全知識。

2.情景表演。我們剛到芳芳家門口,發現芳芳被歹徒帶走了。我們很焦慮。

我救了芳芳,把歹徒嚇跑了。

3.在芳芳家坐下來,問芳芳剛才發生了什麽事(芳芳被拐)。

4.問孩子們關於芳芳的問題:

(1)壹個人在家是什麽感覺?妳在做什麽?

(2)當妳壹個人在家時,如果有陌生人敲門,妳會怎麽辦?

5.給孩子講壹個故事“當妳壹個人在家的時候……”。

6.與孩子們討論課件的內容:

(1)曾梅壹個人在家是什麽感覺?智多星是怎麽幫她的?妳有其他方法嗎?

(2)有人打電話。智多星是怎麽幫她的?我還能做什麽?

有人敲門。智多星是怎麽幫她的?還有別的辦法嗎?

(4)除了以上安全事項,還有哪些安全事項需要註意?請孩子們自由討論。

引導孩子克服獨自在家時的恐懼心理,了解壹些獨自在家時應該註意的基本安全事項,掌握壹些基本的防綁架技能,學會自我保護。鼓勵孩子將所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7.引導孩子在課件中看圖講故事,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進壹步滲透鞏固所學的安全知識。

8.玩遊戲:狼和兔子。通過實際的遊戲活動,玩中學,讓孩子更好的掌握房科安全知識。

9.活動結束:帶領小朋友乘車回幼兒園。

教學計劃2

活動目標:

1,知道爸爸媽媽不在家,不能給陌生人開門。

2.通過觀看情景表演和討論,了解壹個人在家的安全知識。

3.有初步的自我防範和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了解哪些孩子有獨自在家的經歷。

活動流程:

1.在家看現場表演了解壹個人的知識和行為。

1.讓班主任充當玩具推銷員,讓孩子看他們新奇的玩具,讓孩子打開門,觀察他們的反應。

2.讓大班的老師充當幼兒園的新老師,說她在家裏參觀,讓孩子開門觀察孩子的反應。

3.讓護士阿姨給孩子打電話,說是爸爸或者媽媽的好朋友或者同事,讓孩子開門,要求帶孩子去某個地方觀察孩子的反應。

4.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在家的時候不能讓陌生人進來,壹定要等父母回來再開門。

二、組織兒童討論:

1.如果妳壹個人在家,遇到陌生人敲門,妳會開門嗎?為什麽?

2.如果有人敲門,妳想對打電話的人說什麽?

3.壹個人在家能做什麽?我不能做什麽?為什麽?

三、老師總結:

1.如果妳壹個人在家,遇到陌生人敲門,可以不出聲,假裝不在家。如果發現陌生人開門,可以撥打110,但壹定要明確家庭住址或者通知父母,以便大人處理。

2、壹個人在家要註意安全,不要做危險的事情,不要亂動家裏的電器插座,尤其不要玩火等。,學會保護自己。推薦更多健康課程計劃:

1.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認識各種水果”教案

2.幼兒園班級保潔員健康教育教案

3.冬季預防傳染病大班健康教育教案

4.健康教育教案

5.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6.幼兒園大班冬季健康教案

7.兒童健康教案“愛幹凈”

8.20xx優秀幼兒園教案:健康篇

9.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10.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保護眼睛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7活動目標:

1,進壹步加深孩子對蔬菜水果的認識。

2.學會用不同的蔬果做成不同的形狀,合理擺放做成拼盤。

3.體驗和爸爸媽媽壹起制作的樂趣和中獎後的驕傲。

4.能夠把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5.加強孩子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幾種蔬菜水果,安全剪刀,盤子,牙簽等。

2.蔬菜造型獎勵券(兒童壹張)。

3.老師做的蔬菜造型獎牌若幹。4.材料搭配:什錦蔬菜水果圖片。

活動流程:

(1)情況介紹人:秋天是壹個收獲的季節,水果蔬菜都是豐收的。為了讓孩子們感受秋收的喜悅,進壹步加深對果蔬的認識,我組織了這次親子活動——果蔬拼盤大賽。很高興大家都積極參與了這次親子活動。也希望我們的親子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2)欣賞拼盤。

1.組織家長和孩子觀看各種蔬菜和水果的什錦圖片。

老師:在活動開始前,我們先欣賞壹些水果蔬菜拼盤(展示圖片),讓孩子說出妳喜歡哪個拼盤。為什麽?果蔬拼盤的制作是將各種果蔬切成各種形狀,然後放在盤子裏擺出各種漂亮的造型。

(3)制作拼盤。

1.父母和孩子們開始自己動手制作水果和蔬菜拼盤。

2.老師在觀察和引導的同時,提醒家長和孩子註意使用工具的安全和家長與孩子的配合,盡量讓孩子操作,尤其是擺姿勢的時候,盡量尊重孩子的意願。

3.請家長和孩子給自己完成的作品起壹個好聽的名字,貼上自己的名字,放在展架上。

(4)同伴交流。

1,組織小朋友自由享用拼盤,互相介紹自己的果蔬拼盤。

老師:現在讓我們壹起欣賞這些美麗的大盤子(請個別小朋友回答)。妳的拼盤叫什麽名字?它們是由什麽水果或蔬菜制成的?

(5)對作品進行評價。

1,獎項:請小朋友投票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果蔬拼盤。

2.獎項:根據彩票數量,頒發最佳造型獎,並頒發果蔬造型獎牌。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班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孩子們對老師的提問反應積極,與老師互動良好。有的老師指導不夠,要多讓孩子表達,以後在課堂上要多註意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第八條活動目標

1.用助跑跳躍練習跨越障礙,提高孩子腿部肌肉的力量。

2.培養孩子友好地與同伴玩耍。

要準備的活動

1.課件:童謠-馴鹿,走吧。

2.廢紙箱被剪成不同寬度(30-60 cm)的紙板,彩紙被裝飾成溝渠和河流,還有些草。

活動過程

第壹,進口

1.發揮作用,鍛煉身體。

孩子們打扮成鹿,老師們打扮成飼養員,圍著場地中央跑。

2.讀兒歌鍛煉身體腿腳和光腳。

小鹿,很高,跟著飼養員跑了出去。

東跑西跑跑到草地上做操。

伸展妳的手臂,伸展妳的手臂,彎腰,彎腰,

練腿,練腿,踩,踩,

轉,轉,轉,轉,變矮,變高,

每天鍛煉身體是有益的。

第二,拓展

1.孩子們探索練習,老師巡視觀察。

每個孩子拿壹條30厘米寬的小溝,自由選擇場地放置,盡量跳過溝。對活動沒有任何限制。老師巡邏指導:在放置的地方提醒孩子跳躍的方式,註意不要相互碰撞。

2.觀察孩子的動作

還有那些單腳跳溝或者立定跳遠的孩子;有那種跑起來跳著就跳過溝的孩子;什麽樣的孩子什麽都不會?

3.個別兒童示範,教師啟發和指導。

老師讓兩三個孩子站在前面給所有的孩子示範,這樣就引入了壹種新的活動方式。“有幾只小鹿跳過溝跟我們不壹樣。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麽跳過溝的?”

4.教師示範,孩子們觀察和討論。

這些小鹿,它們的跳躍方式和我們不壹樣,飼養員也會學。老師示範講解,並要求幼兒參與討論活動:“跑,跑,壹腳跨”。

5.孩子全面練習,老師個別指導。

在老師的要求下,所有的孩子都試著用助跑和跳躍的方式跳過溝,可以單獨或輪流跳到自己的溝裏,也可以跳到別人的溝裏。老師重點輔導能力弱的孩子。

6.孩子可以自由選擇鍛煉對象,老師隨機指導。

老師隨後展示不同寬度(40-60 cm)的河流,引導孩子們自由跳躍。“小鹿,我們都跳過了窄溝,那邊有壹條很寬的河。我們敢跳嗎?”孩子可以選擇原來的小溝跳或者小河跳。老師可以深入小組進行指導,也可以請個別孩子再次示範小組合作跳的方式。

7.改變遊戲場景,提高活動興趣,調整活動量。

老師示範引導:“這裏有壹條很長的溝,壹條很長的河。讓我們把它們建起來,好嗎?”。孩子們沿著老師指定的方向,修建壹條長長的溝和壹條長長的河。

第三,結束

老師建議:“我們的小鹿有點餓了。我們穿過小溝和小河去找我們的小鹿喜歡吃的草吧。”

孩子們分批跨過小溝小河,老師卻依然壹臉笨拙,在以後的體育鍛煉活動中繼續給予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