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並不能做到多聽少說,而往往是多聽少說。
聽的少,說的多,結果往往導致人與人之間的沖突。
壹代傑出的曾國藩曾在壹個早朝多說了幾句話,招致同僚的非議。場面非常尷尬。從此,他深刻體會到“話多必失”的道理,發誓要從“戒言多”開始重建個人形象。
“不要說太多”其實就是說的太少,聽的太多。
怎樣才能少說多聽?
在《工作中的溝通藝術》壹書中,作者通過大量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和大量專業的圖表、數據,為我們探討了傾聽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時也為我們介紹了幾種高效傾聽的方法。
這本書分為四個部分:商業和溝通的基本原則,個人技能,團隊合作和有效的演講。
其中“個人技能”中的“傾聽”這壹技能尤其吸引了我的註意。這項技能在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
《工作中的溝通藝術》由羅納德·b·阿德勒、辛亞飛·馬凱特·埃爾姆和克裏斯蒂安·盧卡斯合著。
其中羅納德·阿德勒(Ronald B. Adler)致力於傳播學的研究和寫作。他的著作《溝通的藝術》被譽為“工作溝通的百科全書”,是在美國暢銷近40年的經典課程。
辛亞飛·馬凱特·埃爾姆是新墨西哥中部社區大學傳播學講師。
克裏斯蒂安·盧卡斯是路易斯維爾大學的管理學助理教授。
在《工作中的溝通藝術》壹書中,三位作者不僅闡述了傾聽在我們工作中的重要性,還介紹了我們有效傾聽的幾種障礙和技巧。了解傾聽的重要性以及溝通中的障礙和技巧,會讓我們的溝通能力事半功倍。
01.傾聽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我國著名學者余光中說:“好言可以贏得聽眾;只有好好傾聽,才能贏得朋友。”
善於傾聽不僅會讓妳贏得朋友,還會讓妳的工作獲得巨大的收益。相反,如果妳不善於傾聽,會給妳的工作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據統計,美國有6543.8+億多工人,每個人都不善於傾聽,造成654.38+00美元的損失,加起來就是6543.8+00億美元。而且大多數人每周都會犯各種關於聽力的錯誤。
在我們的生活中,由聽力錯誤引起的麻煩並不少見,比如重寫信件、重新安排約會、重新安排交通工具...各種麻煩都會影響工作效率,甚至導致經濟損失。
歷史上有很多因為聽力不好而導致的災難。
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不認可伍子胥先滅越國再圍剿齊國的絕妙建議。反而重用奸臣,甚至判了伍子胥死刑,不聽他的計劃,最後導致在國力空虛的情況下被越王勾踐所滅的結局。
所以,做人不僅要善良,更要善於傾聽。壹個好的傾聽者不僅能交到知心朋友,還能減少巨大的經濟和精神損失。
02.克服有效傾聽的三個障礙。
善於傾聽很重要。但研究表明,談話中聽者能準確理解說話者意思的概率不超過25%到50%。
10分鐘的演講,壹般聽眾能記住的信息只有50%;48小時後,觀眾的記憶力下降到25%。
阻礙大腦接收信息的原因是什麽?
原來是三種“噪音”阻礙了信息的接收。分別是環境,生理,心情。它們是有效溝通的主要障礙。
第壹,環境壁壘:
生產現場的噪音或擁擠房間中的嗡嗡聲將導致信息聽不見且難以處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把談話轉移到壹個更安靜的地方。
比如我要和學生談話,我不想在辦公室談,因為辦公室的老師經常會討論壹些問題,會影響我和學生的談話。
第二,身體障礙:
有些人聽力不好,是因為他們有聽力缺陷。例如,耳痛和頭痛是暫時的,可以治療。此外,還有永久性耳聾、聽覺辨別、排序、記憶等加工困難,也會影響聽力效果。
解決這種生理紊亂最好的辦法就是找準病因,對癥治療,壹般能有明顯的改變。
三、心理障礙:
有效傾聽最可怕的障礙是心理上的。比如白日做夢,利己主義,種族主義,怕丟面子等等。這些心理因素都會影響聽力的效果。
有人說:“人生沒有障礙。只要堅持,就壹定會贏!”
知道了以上三種聽力障礙,我們就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聽力過程中的障礙。除了永久失聰,其他障礙只要妳下定決心改變,都是可以克服的。
03.2各種高效的傾聽技巧讓溝通事半功倍。
《新唐書·魏徵傳》裏有壹句話:聽之則明,聽之則暗。
這句老話告訴我們,必須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如果只相信片面之詞,必然會犯片面的錯誤。這也是有效傾聽的壹個標準。
如何更高效地傾聽?
在《工作中的溝通藝術》壹書中,作者介紹了幾種有效傾聽的技巧。
第壹,少說多聽。
斯蒂芬·柯維在《高效人的七個習慣》中強調:“我們必須先理解別人,別人才能理解我們自己。”
這說明,要想讓別人理解自己,首先要理解對方的想法。
如果妳想了解對方的想法,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少說話,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少打斷對方,做壹個忠實的傾聽者。
然而,有些人做到這壹點並不容易。
同事蕭藝總是說她的兒子小薺話太少,問他的朋友該做什麽。
有壹次,我們兩家吃飯。看到小藝的兒子小薺,我把小薺拉過來聊天。每次我問小薺壹個問題,小李都盡力幫她兒子回答。有時小薺剛說了壹半,就被壹點意思打斷了,他不得不為兒子解釋很長時間。
我把壹點意思拉到壹邊,說:“妳不懂孩子內心的想法。妳怎麽能代替他回答問題?這樣下去,以後他還願意在妳面前說話嗎?不管孩子說什麽,都不要幫他,也不要輕易打斷孩子,讓他說完。這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似乎不是小薺說得太少,而是他的母親說得太多。想讓壹個話不多的孩子多說話,在和他交流的時候,要少說話,多聽,了解對方在想什麽,不要只做“發言人”。
在《工作中的溝通藝術》壹書中,作者強調,當妳第壹次見客戶時,妳應該用80%的時間傾聽,20%的時間交談。
由此可見,高效傾聽,少說多聽是多麽重要。
正如戴爾·卡內基所說:“壹雙聰明的耳朵勝過十張油嘴滑舌的嘴巴。”
學會傾聽比雄辯更重要。
第二,提問。
在溝通的過程中,真誠的提問可以是收集事實和細節、闡明意思、鼓勵對方闡述的好方法。
籃球教練裏克·皮蒂諾在壹所大學與籃球明星托尼·德爾克簽約,並提出了幾個問題:
德爾克想從教練那裏得到什麽?他的家人在大學對他有哪些期待?
壹個小時,皮蒂諾只是提問,然後點頭,認真聽德爾克的回答。
最終,皮蒂奇成功與德爾克簽約。德爾克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四年後,他帶領所在大學的球員,獲得了全國冠軍。
通過提問和認真傾聽,皮蒂奇發現了德爾克這匹千裏馬,為自己的團隊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成績。
戴爾·卡耐基說過:“如果妳想成為壹個好的健談者,首先要成為壹個好的傾聽者。”
少說多聽,巧妙提問,認真傾聽。這是《工作中的溝通藝術》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工作中溝通的兩個基本技巧。熟練的掌握它們會讓我們的溝通效果事半功倍。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