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國內企業應該如何招聘人才?

國內企業應該如何招聘人才?

1,寫招聘啟事

首先,我們通過壹些網絡搜索引擎工具找到了其他公司相關職位的條件,綜合比較要點,結合自己和同事的壹些想法,寫出了以下招聘條件:

第壹個招聘條件是在很多網站瀏覽相關職位的招聘條件後產生的。這篇文章在所有這些網站上都可以找到。內容:大專以上學歷,建築、電氣、自動化或相關專業兩年以上。

坦率地說,我所在部門的現有員工並不都符合上述條件,但他們做得很好。不同的是,這些人是偶然來到公司,然後在工作中證明自己。但是如果在招聘新人的時候把學歷放在中專或者高中,至少在很多人看來,可操作性和安全保障系數不夠。畢竟挑選員工要經過幾輪淘汰,最後不是被淘汰,我這個負責招聘的人也會因為工作不力而掉隊。現在適當提高招聘門檻比較好。現在想想,很多公司人才消耗高的現象可能就是這樣產生的。

第二個招聘條件是在和同事的討論中產生的。它的內容很簡單:年齡在28到45歲之間。選擇這個年齡段是有考慮的。第壹,如果他年紀太大,可能能力很強,但是知識可能比較老,比如特別缺乏計算機知識。但現在,無論是做平面圖還是畫圖,都離不開電腦操作;其次,不方便管理。在IT公司,無論是員工還是領導,大多都是年輕人。年紀大的員工可能真的經驗豐富,但是招壹個塑料人總比招壹個成就感強的人好。當然我有這個想法是因為我比較自私,但是通過和其他同事的交流,我很驚訝的發現大家的意見還挺壹致的。

第三條招聘要求為:至少2年相關工作經驗。對於普通技術崗位,有2-5年工作經驗的求職者足夠勝任。而且2-5年的工作經驗結合其他招聘條件,性價比很高。因為這類崗位,只要求職者有壹定的相關工作經驗,能吃苦,肯努力學習,就能很好的進入工作狀態。當然,求職者越有經驗,對企業的發展越有利。可以帶來的問題是,個人對薪酬的期望值會更高,會增加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另壹方面,如果妳招聘了壹個對薪資要求不高但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員工,企業要對他進行再培訓,也就是說,還是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員成本,同時還要承擔這個人不能勝任工作的風險。

第四條招聘要求:具有XX證書者優先。這壹條基本是參照其他公司的招聘條件制定的。壹個公司或部門總是希望其員工擁有復合技能。員工擁有的技能越多,人力資源成本就越低。站在公司的角度,何樂而不為!比如前臺工作人員不僅可以處理文檔,還可以處理簡單的打印機和復印機故障,甚至簡單的網絡故障。為什麽不用這樣的人才?

其他條件包括吃苦耐勞,能夠適應經常出差;樂觀開朗,有事業心;人際交往能力強等軟條件。

完成以上幾項,壹張招聘啟事基本就形成了。

2.篩選合適的簡歷

招聘啟事剛剛發布,每天的應聘信就像雪花壹樣飛來飛去。有適合的,有不適合的,甚至還投了壹些和招聘條件不壹樣的簡歷,讓我應接不暇,同時也真切感受到了人才市場供大於求的壓力。為了找到合適的員工,我認真負責地篩選每壹份簡歷。

我拒絕了條件非常不同的求職者。不是我不給他們機會,而是我不想浪費彼此寶貴的資源。很多人認為通過網絡投簡歷不花錢,只是忽略了精力成本和時間成本。試想:如果貿然通知妳來面試,妳可能需要請假、坐車、花壹些時間做面試準備,成功的幾率幾乎為零。

我拒絕了壹個和我差不多的求職者:求職者的簡歷詳細描述了各種制度,這些制度都是我們想做的,可惜他的工作經驗不是我需要的。求職者簡歷寫的是系統集成,但主要負責酒店的弱電維護。我們可能做酒店的弱電項目,但是項目維護和項目實施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我也和求職者通了電話,確認此人從事弱電系統維護兩年多,只能選擇放棄。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專業化的趨勢非常明顯。有時候雖然是同壹個行業,但是實際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環境會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具體的工作經歷很重要。

我拒絕了壹個簡歷上的工作經歷符合我們要求的求職者,但是這個人有MCSE、CCNP等重量級證書,而這個證書和他的職業經歷幾乎沒有任何聯系,所以我們不敢用。因為這樣的人投入了大量的資本去充電,當然希望有更高的回報。如果想留住他,公司必須提供很多待遇。而且我們部門和這些證書相關的業務很少,公司和求職者很難找到平衡,放棄是最好的選擇。

我拒絕了另壹個符合招聘要求的求職者:這個人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很合適,但是簡歷中的壹行字讓我很驚訝:目前年薪2-3萬元,有兩年多工作經驗,但是薪資期望是6000-7999元/月。雖然我還是和求職者進行了電話溝通,求職者也同意了公司提供的薪資範圍,但是我對求職者的動機打了壹個大大的問號。我不明白他為什麽把工資定得這麽懸殊。他有什麽實力拿到這個工資?如果是錯誤,那麽這個錯誤是不可原諒的;如果是真的,即使這個人和公司最終達成協議,他會以公司的工資作為跳板嗎?

我拒絕了壹個條件不錯但還在外地的求職者:坦白說,這個求職者條件不錯,可惜還是在離城市很遠的地方工作。個人認為:與其招壹個在當地生活的求職者,不如招壹個還在外地的求職者。這裏面沒有歧視,只是因為企業要付出雙倍的風險去招聘這樣的人。首先,員工到了之後,需要解決吃住問題,很難在短時間內投入工作;另外,他能不能適應這裏的生活,比如山東來的求職者是否習慣大米?壹旦不能及時投入工作,生活習慣和風俗習慣不習慣,最後辭職,必然會影響公司的內部運作。而且公司的每壹次招聘都是有針對性的,需要付出人力資源的成本,自然要規避有風險的事情。

3.組織壹次初步面試

或許是大量面試技巧書籍的幫助。面試過程中,求職者的著裝和行為相對規範,這是好事,但面試技巧書也帶來了兩個明顯的弊端。第壹,他們誘導求職者過分關註外部環境,而忽略了展示自身素質和實力的機會;其次,間接擋住了招聘者的眼睛。在短時間的接觸中,壹個技術過硬的求職者完全可以隱藏自己不好的壹面,在面試中很難全面了解求職者的綜合素質。所以很多用人單位為了招到壹個合適的員工,都會想盡辦法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