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詩人晏殊以誠實著稱。十四歲時,他被推薦給皇帝,成為神童。皇帝召見他,要求他和壹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顏姝發現自己十幾天前剛練過考試,就如實向真宗匯報,要求改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欣賞晏殊的誠實,封他為“同進士”。顏姝上任,天下太平。因此,北京大大小小的官員經常去郊區,或者在城裏的餐館和茶館舉行各種宴會。顏姝窮,沒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和哥哥們壹起讀書寫文章。有壹天,真宗提拔顏姝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都很驚訝,不明白真宗為什麽會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道:“最近群臣常戲,有酒席。唯有顏姝閉門讀書,故自尊謹小慎微,是東宮官的不二人選。”顏姝謝過他,說:“我其實是個喜歡玩喜歡吃的人,只是家裏窮。我要是有錢,早就參加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大臣們面前樹立了威信,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
2.華盛頓、尼克松和克林頓之比較
華盛頓用壹把小斧子砍倒了他父親的壹棵櫻桃樹。當父親看到他心愛的樹被砍倒時,他非常生氣,並威脅要教訓砍樹的人。華盛頓在他憤怒的父親面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很感動,說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的櫻桃樹都珍貴得多。也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為在水門事件中撒謊而被迫引咎辭職。克林頓也因在不光彩的醜聞中撒謊而被彈劾。壹個因誠實而受人愛戴,另兩個因撒謊而在政治史上留下汙點。
3.《立樹為信》與《篝火晚會》之比較。
春秋戰國時期,秦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了變法。當時正值戰亂頻仍、人心惶惶之時,商鞅為了樹立威信、推動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門外豎起壹根三十尺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賞十兩銀子。圍觀的人都不相信這麽容易的事能得到這麽高的獎勵,所以沒人願意試壹試。於是商鞅把懸賞金提高到50金。四賞之下必有勇者。終於有人站出來把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刻賞了他五十金。商鞅此舉在百姓心中樹立了威信,商鞅接下來的改革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來。新法使秦國逐漸強大,最終統壹了中國。
而同樣是在商鞅“立樹為信”的地方,400年前還上演了壹場“烽火戲諸侯”的荒唐鬧劇。
周幽王有壹位最受喜愛的公主,名叫寶斯。為了贏得她的微笑,周幽王下令在首都附近的20多個烽火臺點燃篝火——篝火是邊境警報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要呼叫諸侯救援時才能點燃。結果王子們壹看到篝火,就領著士兵匆匆趕到,意識到這是國王為了給妻子微笑而設的詭計,然後憤然離去。看到平日裏很有威望的王子們不知所措的樣子,我終於開心地笑了。五年後,又壹次大舉進攻周,幽王的篝火重新燃起,群臣卻遲遲未到——誰都不想再上當。結果,幽王被迫自殺,被褒揚俘虜。
壹句“挺身取信”承諾壹千塊錢;壹個皇帝不信,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家強盛;後者,給自己帶來恥辱,死了。可見,“信仰”對壹個國家的興衰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濟陽壹商人過河時沈沒。他抓住壹根麻桿,大聲呼救。壹個漁夫聽到了聲音。商人連忙喊道:“我是濟陽首富。如果妳能救我,我給妳100兩黃金。”。被救上岸後,商人翻臉不承認。他只給了漁夫10兩黃金。漁夫指責他食言,出爾反爾。富人說:“妳是個漁夫。壹輩子也掙不了多少錢。突然得到十二兩黃金還不滿足嗎?”我丈夫壹定很不滿。沒想到,財主又在同壹個地方翻船了。有人想救他,被他騙過的人說:“他是個守信用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遇到同壹個老公是偶然,但預料商人不會有好報。因為壹個人如果不守信,就會失去別人的信任。所以,壹旦他陷入困境,沒有人願意去營救他。那些對別人失信的人,壹旦陷入困境,就不得不坐以待斃。
5.呂布的許諾使他免遭災難。
秦末的時候,有壹個人叫季布,他說話算數,名聲非常高。許多人和他建立了牢固的友誼。當時甚至有壹句諺語:“得壹諾,不如得壹百斤金。”(這就是成語“壹諾千金”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老朋友們不但沒有被重金迷惑,還冒著九族滅絕的危險保護他免遭災難。壹個人誠實守信,自然會得到很多幫助,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另壹方面,如果貪圖壹時的安逸或小便宜,對朋友失去信任,表面上就會得到“好處”。但為了這個利益,他毀了自己的名聲,這比物質上的東西重要得多。所以,對朋友食言,無異於丟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
6.都參與過殺豬以示誠信。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著名的思想家、儒者,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之壹。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非常重視修養和節操。
有壹次,妻子出差要去市場,小兒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想帶兒子,就對他說:“妳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她會把家裏的豬宰了煮肉,給妳吃。”兒子聽了很高興,也不再吵著要去趕集了。
這對我兒子來說是個笑話,但之後,曾參的老婆就忘了。沒想到,曾參真的在家裏殺了壹頭豬。妻子從市場回來後,生氣地對丈夫說:“我在和兒子開玩笑。妳真的是怎麽殺豬的?”曾參道:“小兒不能欺!他不懂事,沒有鑒別力。他接觸他的父母,所以他從他們那裏學到了壹切。妳現在哄他,等於潛移默化的教他作弊。況且妳現在騙孩子,孩子以後自然不會相信妳。妳以後怎麽教育孩子?”
7.吉果信守他對孩子們的承諾。
吉果,東漢人,是臺中的壹位大官和醫生。他壹向註重善良,在當時名聲很好。
吉果在並州工作時,下西洋視察,路過明治縣。聽到這個消息後,當地的孩子們自發地聚集在壹起歡迎他。吉果不知道,所以他問:“孩子們,妳們在幹什麽?”孩子們回答說:“聽說妳要來,我們是來歡迎妳的!”吉果連忙下馬,壹壹道謝。"。在明治縣結束後,孩子們趕去為吉果送行,並問他什麽時候回來。吉果立即讓他的隨行人員計算他們返程的日期,並告訴他們。
因為事情進行得非常順利,我比預期提前壹天回到了明治縣,但是為了不違背對孩子們的承諾,吉果下令在縣外的野亭過夜,等到第二天再進城...
8.曹操打破了他的頭發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人。雖然這個人雄心勃勃,有許多壞習慣,但他在他指揮的軍隊中留下了誠實的名聲。有壹次,曹操親自率軍打仗。在行軍的路上,我看到路邊的麥子熟了。原來,老百姓因為害怕士兵而逃到外面,不敢回來收麥子。曹操派人挨家挨戶地告訴各地鎮守邊關的鄉民和官員,說:“我奉皇上之命出兵討伐賊寇,以殺百姓。”現在是麥田裏的人。只要有人踐踏麥田,就要被斬首示眾,言出必行。請不要害怕,夥計們。“老百姓壹開始不相信,還是躲在暗處觀察曹操率領的軍隊的行動。
穿過麥田的官兵都下馬,用手小心翼翼地趟過麥田,這樣壹個接壹個地穿過麥田,沒有人敢踐踏麥子。百姓見之,無壹不喜,贊之不絕。望著官軍的背影,他們跪在地上拜謝。曹操騎著馬走著。突然,壹只鳥尖叫著飛進了田野。曹操的馬受了驚嚇,立刻跳進了麥田,踩壞了壹片麥田。曹操立即召集隨行官員,懲罰自己踐踏麥田的行為。那官員說:“妳怎麽能懲罰丞相呢?”曹操說:“如果我自己都不遵守我說的話,還有誰會心甘情願地遵守呢?”?壹個不守信用的人怎麽能指揮成千上萬的士兵?”然後他從腰間拔出劍,試圖自殺。他們連忙停下來。這時,大臣郭嘉上前說道:“古書《春秋》說,法不加尊。宰相掌管軍隊怎麽會自殺?”曹操沈思良久,說:“既然古書《春秋》有‘法不尊’之說,而我又肩負著天子托付給我的重任,那我就暫且免死吧。但是我不能食言。如果我犯了錯誤,我應該受到懲罰。"於是曹操用劍折斷了他的頭發,扔在地上,說:"那麽,我就剪我的頭發,而不是我的頭。"曹操又傳話三軍:"丞相踐踏麥田,本應斬公。現在他剪掉了自己的頭發來尋找替代者。“現在的人認為理發很正常。但當時的人認為“身體受皮膚影響”,頭發是從父母身上遺傳的。隨意剪掉頭發是粗暴的侵犯,是不孝的表現。所以在當時的人看來,曹操當眾剪了頭發,砍了頭。
9.宋軍沒有功勞
先秦時期的韓非子說“賞足以戰”,意思是有功者必賞,有罪者必罰。只有這樣,部隊才能形成強大的戰鬥力。宋朝有很多軍規,但我們不註重信仰執法。該獎勵的不獎勵,該懲罰的不懲罰,使得軍隊士氣渙散,軍隊戰鬥力下降。這種情況在宋朝數百年間不僅沒有改變,反而愈演愈烈,最終導致亡國。北宋都城臨安(今開封)曾兩次被金軍攻陷,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也分別被金軍和袁俊攻陷。教訓很深刻。
10.誠實——做人的原則
誠實是做人的基本道德。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誠信已經成為無國界、無社會制度的相同的道德倫理規範。古人講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清清白白。大慶人講“三老”,講真話,辦老實事,老老實實做人。做生意,古人說拼的是全,貨真價實,小孩子不上當。誠信,作為人類社會進步的標誌,作為維護國家繁榮、家庭和諧和個人尊嚴的源泉,起著基石和階梯的作用。最好的例子就是,雷鋒精神和他高尚的品德已經超越了國界、社會制度、信仰,融入了世界。在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大廳裏懸掛著五幅師生敬仰的英雄畫像。雷鋒的肖像被排在第壹位。有壹個美國女青年叫凱西,因為經常為別人做好事,被親切地稱為“美國雷鋒”。日本也是如此,把雷鋒精神歸結為人類社會生存所必須的生存價值。那麽,雷鋒精神之所以走出國門,屬於全世界,正是因為他對黨和人民的無限熱愛和忠誠,信守諾言,是* * *資本主義道德和傳統美德的完美結合。所以,壹個大如家庭的國家,每壹個公民都失去了誠信,國家就失去了尊嚴,企業就失去了市場,家庭就失去了和諧,個人就失去了生存的條件和土壤。誠信勝於黃金,是無形的資產,是維系真善美的源泉,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基石和階梯。
誠信作為壹個公民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由倫理、道德、思想、文化等多種精神要素凝聚而成的。正如狄德羅所說,道德敗壞,利益必然墮落。所以,要做到誠實、忠誠、守信、守信,必須有高尚的道德品質作為保證。要提高自己的品德和行為,必須清正廉明,正直務實,言行壹致。只有把誠信作為做人、做事、從政的基本道德準則,把誠信作為道德內在修養和外在發展的關鍵,才能促進道德完善、家庭和睦、國家富強。就像“君子不修身就是小人”的哲學壹樣,如果不加強自身修養來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雖然他原來是壹個有道德的君子,但也會墮落成壹個卑鄙的小人。只有摒棄虛偽,坦誠相見,以信仰為榮的人際關系,才是最強大、最美好、最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