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海長虹
“靜海長虹”包括靜海和長虹兩部分。“靜海”是澳門古地名之壹,泛指澳門半島與氹仔島之間的海面。數百年來壹直是澳門對外貿易的通道。今天,“鏡海”上有兩座橋——奧關橋和友誼橋。兩座大橋像長虹壹樣橫跨“鏡海”,不僅成為澳門的交通大動脈,也是澳門非常壯觀的壹大美景。
三八神社
那就是聖保羅教堂的遺跡,位於澳門巴士街附近的壹座小山上。聖保羅教堂建於1637年。整個教堂體現了歐洲文藝復興建築風格和東方建築特色的結合,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聖保羅教堂毀於壹場大火,只剩下前墻。因其形狀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故名“大三八碑坊”。精美的藝術雕刻將聖保羅牌樓裝飾得古樸典雅。無論是牌坊頂端高聳的十字架,還是銅鴿下的聖嬰像,還是天使和鮮花環繞的聖母像,都充滿了濃郁的宗教氣息,給人以美的享受。“三八碑”場景包括三八牌樓和大堡組成的景點。聖保羅教堂,原名聖保羅教堂,壹直被視為澳門的象征。1835被大火燒毀後,只剩下石頭前墻。這座體現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古希臘風格建築,於1637竣工。它是遠東最大、最古老的天主教石建築,被譽為“三維聖經”。這座巨大的堡壘最初是聖保羅教堂的祭壇。它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其雄偉的氣勢和精美的造型而被視為“奇跡”。現在,聖保羅牌樓已經成為澳門的標誌之壹,也是遊客遊覽澳門的必去之地。參觀完大三壩紀念碑廣場後,遊客不妨去參觀與之相鄰的古代堡堡城堡。登上外觀酷似歐式城堡的宏偉古炮臺城堡,人們不僅可以看到十余門巨型鑄鐵古炮,還可以將澳門盡收眼底。
馬格晏子
法師廟是澳門最古老的寺廟,已有500年歷史。位於澳門半島東南部,沿海而建,背靠山海,石獅鎮門,飛檐走壁。它是澳門三大寺廟之壹。漁民傳說,壹個紅衣女子經常在驚濤駭浪中救他們,化險為夷。漁民們感受到他們的善良,尊敬海神、天後,並設立法師廟進行朝拜。法師廟的香火壹直很旺,尤其是每年春節期間和農歷三月二十三日生日後的第二天,善男信女們紛紛前來朝拜,廟前的廣場還搭建了戲棚進行魔術表演,十分熱鬧。這壹天,廟裏會有盛大的祭祀。善男信女紛紛來燒香祭拜,祈求平安吉祥。法師廟供奉的是護航海神媽祖,媽祖在閩語中是母親的意思。
綠源檀生
盧蓮若公園原是澳門最大的私家園林,也是港澳唯壹壹座具有蘇州園林風格的園林。它是由澳門的大賭商盧連若建造的。建於1904,後被澳門政府收購,改建為公園。於1974+00對外開放。1912五月,孫中山故地重遊澳洲,受邀入住鹿苑“春草堂”。
普濟求隱居
普濟寺俗稱觀音寺,已有近400年的歷史。它是澳門三大古剎中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最宏偉的壹座,也是保留了南派廟宇特色的廟宇之壹。建於明末,1844年美國侵華的第壹個不平等條約——王霞條約就是在這裏簽訂的。
龍環普韻
龍環是氹仔島的舊稱,通過澳帕大橋與澳門半島相連。氹仔島環境優美,著名的澳門大學和賽馬場都在這個島上。龍環之韻指的是氹仔島後灣的歐陸神韻,面朝大海,風景秀麗,市政園林、明星園林分布其中。沙灘上有很多紅樹林,在壹條靠海的碎石路旁,五棟葡萄牙風格的建築頗具歐洲風情。而且島上有很多葡萄牙餐廳,也有很多香港遊客來這裏品嘗葡萄牙大餐。
松桃燈塔
松山是澳門半島上最高的山,也被稱為東望洋山。嵩山燈塔是中國沿海和遠東第壹座燈塔。建於1865,因矗立在松山松濤中而得名。與另外兩座有300年歷史的松山炮臺和松山教堂共同構成了松山三大古跡,從這裏可以將澳門全景和珠江口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
黑色的沙灘踩著波浪
環島南面的黑沙灣寬約1km,沙質細膩均勻,呈黑色,故有黑沙灘之稱,是澳門最著名的天然海灣海水浴場。岸邊種植了大面積的木麻黃,成為岸邊的常綠林帶,與黑沙海灘相映成趣,最適合郊遊、劃船、遊泳。黑沙灣以沙灘上閃亮而黝黑的沙粒而聞名。實際上,沙灘上的黑沙受到了黑色“海綠石”的攻擊,海綠石被洋流和風浪推向沙灘,以至於白沙變成了黑色。近年來,黑沙岸邊新建了五星級酒店、高爾夫球場等旅遊設施,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