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壹座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古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被古人形容為“三面臨界,重中之重”。東與山谷相連,南至恒常,西以黃河為界,北受沙漠控制。真正的首都之屏,才是中原的保障。"
公元前三世紀,趙武靈王“破北方之林、湖,鑿建築,築長城,置雲中、雁門、戴軍。”秦始皇北追容帝,在大同城西“築堡於五州,以備胡”。
公元4世紀末,控制黃河流域以北大部分地區的拓跋鮮卑遷都平城,開始修建宮殿,修建祠堂,建立國家,修築長城,開鑿石窟。七帝用了96年。大同成為當時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佛教中心,歷史上第壹次繁榮起來。
1500後:大同是北魏的都城,遼金的都城,元豐的西都,是明朝的藩王。江山幾易其名,不失“北鎖鑰匙”;長城幾經征戰,更有“天下大同人馬甲”。
1277:意大利旅行家凱爾·波洛來到大同,恰逢忽必烈統壹中國,結束了遼、金、宋長達數年的對峙,大同的繁華重現。他當即稱贊“大同是壹座雄偉美麗的城市”。
1372:朱元璋第十三世太子朱貴取大同鎮,北魏平城舊址以南重工業雲中建城,即現在的大同古城。其規模之大,之奇特,在中國北方實屬罕見。
在城市的北郊,東起天鎮縣新平堡,西至右玉縣沙湖口的300公裏長城,經過六次大規模的整修,在長城和城市之間修建了數百座邊防堡壘、營壘和烽火臺,形成了中國北方城防的獨特布局。
1438-1571年:明朝對蒙古各民族采取軟和友好政策,長期在大同設立三個馬市、幾個月亮市場和壹個小市場,許諾韃靼人“進貢”,促進了長城內外社會生產力的恢復和發展。大同成為蒙古胡人與中原地區經濟交流的集散地和塞外商埠,再次出現了難得的繁榮局面。
直到近代,大同的易貨貿易和貨幣貿易仍然盛行,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許多朋友和商人。
[編輯此段] ★山西省大同市
[編輯此段落]概述
大同是國家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壹。大同戰國屬趙,漢代屬平城郡,北魏都城,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屬雲中郡、雲州。十三年(公元1044年),廖崇禧在今大同建西京,十七年(公元1048年),大同縣隸屬郭。此後,大同縣的名稱壹直保持不變。吸收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由大同政府統治。抗日戰爭時期大同縣分為東、西兩部分。1949年5月解放後,大同市建為大同市,隸屬察哈爾省。1952 165438+10月回到山西省。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銷,並入大同市,雁北行署下部分縣劃歸大同市。現轄開發區、市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5個區,陽高縣、天鎮縣、廣靈縣、靈丘縣、渾源市、左雲縣、大同市7個縣。
大同市位於山西省最北部,黃土高原的東北邊緣。地理坐標為東經112° 34 '-114° 33 ',北緯39° 03 '-40° 44 '。北以長城為界,毗鄰內蒙古自治區豐鎮、涼城兩縣,西、南與朔州、忻州地區相連,東與河北省陽原、淶源、蔚縣相連。大同歷史悠久,地勢險要。是山西北部的門戶,是首都北京的屏障。是陜蒙冀偷工減料的必經之路。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被稱為古戰場。曾是壹代京師,兩代京師,四朝重鎮。這座城市位於山西、河北和蒙古的交界處,是中國著名的“煤都”。區位條件優越,交通通訊便利,礦產資源相當豐富,旅遊資源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工業基礎比較雄厚。全市土地總面積14112.56平方公裏,平均海拔700-1400米。最高峰為陽高縣劉玲主峰黃羊尖2420米,最低為靈丘縣冉莊河558米,市區海拔1000米。境內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川。巖石山區和丘陵地區占總面積的79%。西北山脈屬於陰山山脈和呂梁山山脈,主要包括雙山、二郎山、雲門山和蔡亮山。東南部的山脈屬於太行山,主要包括恒山、太白山和劉玲山。全市總體海拔在1000 ~ 1500米之間。最高點是陽高縣劉玲山的黃羊尖(海拔2420米),最低點是靈丘縣花塔村的賀然出口(海拔558米)。桑幹河自西南向東北貫穿全市,形成外圍高、中間低、兩山壹河的槽型盆地。除桑幹河外,我國主要河流有雨荷、南陽河、劉虎、唐河、倉頭河,屬海河水系。全市總人口284.8萬人,農業人口約占60%。本市有蒙古族、滿族、回族、藏族、苗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漢族人口占99.6%。
大同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幹燥,夏季短暫溫暖多雨,春秋涼爽,溫差大。年平均氣溫5.5℃,極端最高氣溫37.7℃,極端最低氣溫-29.1℃。年平均降雨量為400毫米;無霜期為100 ~ 156天。
大同土地遼闊,主要農作物有玉米、谷子、蓧麥、春小麥、谷子、馬鈴薯、胡麻、黃花菜、黃芪、甜菜、向日葵、蔬菜、瓜果等。
大同礦產資源豐富,是中國著名的“煤炭之鄉”,煤炭儲量大、質量好、熱值高。煤炭總探明儲量達376.9億噸,是中國重要的優質動力煤生產基地。還有鐵、銅、鋁、鋅、磷、石灰石、雲母、石墨、大理石、花崗巖等。
大同現有古建築、墓葬、遺址2萬余處,其中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0余處。聞名中外的主要是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發掘的雲岡石窟;現存唯壹遼代木結構建築,上下華嚴寺;九龍壁;陽高“許佳堯人”遺址;北嶽恒山;懸空寺;渾源圓覺寺磚塔;天鎮慈雲寺;靈丘覺山寺等。此外,北魏馮太後的永固嶺、孝文帝的徐工萬年堂、漢代的鄧白會戰遺址、觀音寺、古長城等都是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大同的人文景觀具有景點相對集中、風格各異的特點。
雲岡石窟雲岡石窟
歷經千劫萬劫,祖祖輩輩留在梧州山南麓的雲岡石窟,東西綿延1公裏,現存主窟53個,石雕51000余件,被譽為世界藝術寶庫,始建於公元5世紀北魏,沿整個梧州山純發掘。以前說中國有三大石窟,雲岡石窟是其中之壹,敦煌石窟和龍門石窟是另壹個。雲岡石窟是中國早期石雕藝術的代表。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五洲山南麓。石窟沿山勢開鑿,東西綿延1km。現存的主要洞穴有45個,超過565,438尊不同大小的雕像,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洞穴群之壹。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壹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438+0年2月1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據文獻記載,北魏和平年間(460-471),著名僧人曇曜在北京西郊五洲塞開鑿了5個石窟,現編號為第16窟至第20窟,是當時開鑿的最早的所謂“譚瑤窟”。其他主要洞窟大多完成於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
善化寺角善化寺
善化寺,俗稱南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南角。它創建於唐朝。玄宗時稱為開元寺。五代、金初以後,改名為富安寺。遼代二年(公元1122),大部分毀於火。金代初,寺首法師主持修復。從天惠六年(公元1128)到皇統三年(公元1143)用了十五年。富恩寺在元代還是很有名的,規模也挺大的。根據元朝的記錄,元世祖的忽必烈汗曾命令4萬名僧侶聚集在這座寺廟進行佛教活動。明代重修,明初十年(公元1445年)改名山花寺。寺廟也是官員學習儀式的地方。全寺占地約20000平方米,唐式整體布局猶存。主要建築沿中軸線坐北朝南,逐漸向外展開,層層疊疊。前面是山門,中間是三座寺廟,都是黃金時代修建的。遼代遺留下來的英雄大會堂位於後面的高臺上。在它的左邊和右邊是東方和西方開花大廳。東面是舒歌遺址,西面是金貞元二年修建的普賢亭。
善化寺是我國遼金時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廟,建築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寺廟裏還保存著珍貴的文物,如泥塑、壁畫和碑文。其中金代泥塑造型優美,個性突出,尤其是二十四天王像。他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有醜,有文有武,或裝扮成皇帝,或朝臣,或赤膊赤腳,他們仿佛來自天竺,或身著鎧甲。生活充滿了味道。很有感染力。它是國寶。
九龍壁九龍壁
它是制作精美、尊貴的照壁,位於宮殿、宅邸、寺廟等主要建築體的對面或前面。底為住友,頂為瓦蓋,壁上飾以浮雕九龍,雲紋如波。妳知道中國最大的九龍壁是哪壹座嗎?有人可能會覺得是北海公園的九龍壁。事實上,大同九龍壁的規模比北海九龍壁大3倍多,而且建於350多年前。大同九龍壁長45.5米,高8米,厚2.02米。建於1300年洪武時期。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三子朱貴岱的宮殿前的琉璃墻。中國有三座完整的九龍壁,除了大同和北海公園的兩座,還有壹座在故宮。大同的九龍壁是龍城中色彩最豐富、最堅固的城墻。
華嚴寺大雄寶殿華嚴寺
華嚴寺,遼金時期的“巨寺”,總面積1.559平方米,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遼金佛教寺廟之壹。有精美的遼代雕塑、清末繪制的壁畫、明代的五尊坐佛。華嚴寺外觀古樸莊重,遼金風格濃厚。
建於唐代的善化寺,是現存最完整的寺院之壹,高低錯落,布局有序,左右對稱。寺內還有大量遼金時期的精美雕塑,與華嚴寺同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下殿位於上殿西南,正殿為伯嘉世藏殿。博甲殿建於遼代七年(公元1038)。廳內保存有遼代造像31尊,造型豐滿,衣飾流暢,神態自如,是我國遼代雕塑的精品。新中國成立後,下華嚴寺被辟為大同博物館,收藏有玉器、陶器、青銅器和石器,很多都是精品。
(此圖為大同華嚴寺上寺大雄寶殿)
雁塔雁塔
大同雁塔,原名文峰塔。因為春夏兩季有許多大雁飛來,所以俗稱大雁塔。該塔建於明四年(1624)。位於大同東西兩面墻上。與雲路、牌坊同屬於文廟建築群。是古代士人“趕考”祭拜、褒揚官員的地方。塔高約14m,為八角七級空心磚塔。外形美觀,結構奇特,施工位置極為特殊。塔的下部是三層八面藍寶石底座,上面是塔。第壹層有兩個門,其他六面有壹個石碑,上面刻著明清時期壹些孩子的名字、住所和名望。二層及以上有四座塔樓,交替排列在八個方向。每層都有仿木結構的磚雕鬥拱,鬥拱上有飛檐,檐下掛有風鈴,使風響,妙趣橫生。塔呈八角形,直而中空,配有踏腳磚。遊客可以直接爬到塔頂。大雁塔在禦河東側,居高臨下,依塔而列,不易發現,故又稱瞭望塔。
大同鼓樓鼓樓
大同鼓樓是壹座三檐跨歇的過街亭,始建於明代,清代多次修繕。底層用青石砌成四角,裏面有壹個十字形的門道。上面兩層是磚木結構,頂樓放壹面大鼓,古代用來值夜班。素有“四大名”之稱,故名“鼓樓”。
1966年4月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78年秋,鼓樓大規模修繕。1985進行了全面的繪畫,各種圖案生動華麗,煥然壹新,完全還原了雄偉、古樸、工整、瑰麗的風格。
過去鼓樓四面掛匾,朝南,上匾為“鼓樓”,下匾為“四大名”;向東,上匾“宋式”,下匾“雲開春色”;往西,上匾為“振德”,下匾為“和諧”;北面,上匾為“時和”,下匾為“月上蟾雲”。屋檐下還有壹個牌匾“天清”。現在沒了。
楓林閣
原名九聖樓,武宗皇帝1518年訪邊,下榻楓林閣。相傳武宗皇帝與鳳麟閣的女主人李鳳傑有壹段真實的愛情故事,俗稱“王子與歌女”,鳳麟閣的美食“花是壹點麥”“金鳳臥雪”等,武宗皇帝品嘗後贊不絕口,因此鳳麟閣聞名遐邇。
自2002年以來,私營企業主齊永貴先生投資興建。重建後的楓林閣占地約7000平方米。除了兩層的主樓和配套建築,還有壹個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景觀廣場。其間牌樓、涼亭、回廊、照壁、戲臺雕梁畫棟,引人入勝,妙趣橫生。尤其引人註目的是,楓林閣的主體建築正對著照壁,這是中國第壹座巨型琉璃四鳳墻。四只色彩斑斕的鳳凰展開翅膀,在周圍數百只鳥兒的迎接下高聲歌唱,為歷史悠久的龍壁故裏增添了和諧。截至目前,改建後的楓林閣已進入內部裝修階段,累計投資超過6543.8億元。
觀音寺
觀音寺位於大同市以西7.5公裏的壹座小山上。建於遼代。被大火燒毀了。公元1122年,山西金兵攻陷大同,觀音寺再次被火燒毀。現存建築建於順治8年(公元1651)。在舊址重建,多次修繕。1996 1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寺廟的布局很緊湊。戲臺、觀音寺、三真殿、太殿亭沿中軸線由前向後排列,層數最高。大門的結構是壹個磚砌的門洞,門洞的額頭上刻著“觀音寺”四個字。洞口距地面8米處建有壹座坐南向北的戲臺,洞下是古代車馬行走的道路。戲臺與正殿(觀音殿)由腰墻隔開,入腰門。左右兩側有鐘鼓樓和碑廊。正房三間寬,兩間深。大廳的屋頂是懸山式的,覆蓋著琉璃瓦。大殿配有舉行大宅,以擴大佛教活動的場地。大廳中間有壹個6米高的石雕景觀。(圖為觀音寺前三龍屏)
懸空寺
還有衡山上被徐霞客稱為“天下大觀”的懸空寺,是衡山十八景之冠。創建於北魏晚期(約公元6世紀),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最著名的懸浮書院。古代詩人傳神地贊嘆:“白雲數封於飛亭崖上”,“海市蜃樓疑滄海,鳥徑不在雲端”。全寺有40個亭子,從東向西。在陡峭的懸崖上開鑿洞穴,插入懸梁作為地基,並有棧道連接亭臺樓閣。俯視大樓,猶如萬丈深淵;仰望谷底,懸崖如虹。千百年來,這座寺廟歷經風雨。經歷了幾次大地震,依然安然無恙,這是建築史上的奇跡。寺廟的建築由三部分組成:寺廟,南壹樓和北樓。南北二層上下相對,既是碑亭又是門樓。寺廟和亭臺樓閣都是三層樓檐,歇息在山頂。殿閣的建築依山而建,上小下大,下部用磚砌,上部用亭子和石塊砌成,房子建在懸崖上。所有的建築點都在這些巖石的裂縫裏。南北二層中間有懸崖,飛棧道相連。棧道上,有壹座雙層檐樓。雖然坐落在千尺絕地的懸崖上,但依然被三條回廊環繞,讓建築更加壯觀和帥氣。它不僅以其令人嘆為觀止的寺廟和亭臺樓閣而聞名,而且大佛殿有兩個大廳,即三佛殿、釋迦牟尼殿、地藏殿、觀音殿和加拉帕戈斯殿,以及佛教和道教的太乙殿、三官殿、春陽宮和關帝殿,甚至連孔子、釋迦牟尼和老子三尊雕像都塑造在壹個大廳裏。眾所周知,在我國歷史上,佛教和道教在發展過程中曾發生過矛盾和鬥爭,出現過“三武壹案”來“滅佛”的大規模事件,其中“壹武”就是在大同稱帝的北魏第三代武帝。但因為兩個宗教都是多神教,所以佛教裏有成千上萬的佛、菩薩、阿羅漢、天王、賢王等等。道教中有神,有大帝神,有天神,有俗世神,有真人,有山川,有雷火,有明月星辰,有無所不在的神,有無所不在的神,都是不容異教幹預的專屬神。因此,在漫長的歷史中,兩大宗教和睦相處,僧道互通是主流。所以五臺山普化寺裏有道教玉皇閣;古代道教聖地臨汾的古蛇洞中有壹座佛教觀音閣。昆明西山龍門道士三清閣慈雲洞有壹尊觀音像。甘肅敦煌石窟有太清道觀;大同觀音寺三真殿有儒釋道三尊真像。由此可見,佛家和道家在壹個寺廟相會,神像和壁畫供奉在壹個地方的情況並不少見。而且佛教還將皇帝和外國人引入羅漢行列,如北京香山碧雲寺、成都寶光寺、廣州華林寺等,都將清朝乾隆皇帝的禦像塑造成五百羅漢之壹。康熙皇帝被雕刻成成都寶光寺500位羅漢中第295位最受尊敬的人。昆明朱利安寺羅漢殿內有壹尊基督教羅漢像。廣州華林寺羅漢殿有壹尊意大利旅行家凱爾·波羅的雕像。
此外,還有大同長城、雁門關、聖德堡、平城遺址、平型關大捷紀念館等多處歷史文化遺產。北嶽恒山、大同土林、大同火山群、湯頭溫泉等諸多自然風光;以及大同博物館、晉華宮煤礦、大同機車博物館(擁有中國第壹臺蒸汽機車)等近代建築景觀。
在大同旅遊輻射區,還有許多其他旅遊景點:
1.應縣木塔
在應縣西北至大同以南,有壹座天下第壹,即建於遼、清、寧二年,已有900多年歷史的薩迦塔。塔高67.31米。橋臺高4米多,塔閘高14米。塔的平面呈八角形,底部直徑為30.27米。這座塔有五層開放的樓層,每層都夾著壹層黑暗的樓層,實際上是九層。底層有重檐和回廊,所以塔的外觀是六檐。塔身全部為木質,每層由內外兩圈木柱支撐。在木柱之間,用許多撐條、橫梁、方塊和短柱,形成不同方向的多梁木框架。這是塔器工程技術的偉大創造。全塔共采用54種鬥拱,是鬥拱造型的縮影。沒有釘子,兵不火滅,千百年不雷劈。據有關研究,應縣木塔雖然沒有現代防雷設施,但其基礎和塔體的絕緣條件在某些方面與現代電氣設備相似,具有良好的防雷性能。它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工程的偉大成就,被譽為“最宏偉的作品”和“世界奇觀”。它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木結構樓閣建築,享有很高的聲譽。
2.恒山
從大同往南62公裏,可以登上雄偉的恒山。據史書記載,4000多年前,舜帝北遊時,見恒山巍然屹立,山勢巍峨,遂封為北嶽,為北嶽祖師。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並稱為五嶽,齊名天下。西接雁門關,東臨河北,南接三晉,北接巖雲,108座山峰綿延數百裏,起伏於要塞之間。其奇形怪狀的洞穴被稱為十八景,有傳說中神石向東飛向石窟留下的遺跡。有壹個懸崖,大媽投崖成仙鳥;有兩口相隔壹米的井,水有甜有苦;有壹種黑靈芝,不亮,容易暴露;大字灣刻的“橫縱”二字高達十三米;輝縣摩崖石刻琳瑯滿目;琴棋桌上,風奏樂;出雲,雲蒙蒙;郭老嶺上仙驢的蹄印,是壹段美談。此外,“金雞報曉”、“玉羊雲遊”、“丁嶽松風”、“夕陽西下”等自然奇觀也很有名。山上有30余座古寺建築,南俯瞰橫縱朝殿,峭壁高聳;藏於幽僻的北嶽臥房,嵌於石窟;北鬥所屬的魁星閣是獨立的險峰;面向深淵的三清殿,建造巧妙。
這些旅遊景點對應著具有“北熊”典型特征的“南秀”,展現了中國北方人民豪放渾厚的文化底蘊和傑出的才華。
大同主要旅遊景點壹覽:雲岡石窟懸空寺平城遺址九龍壁覺山寺山西安吉水神堂大同鼓樓趙武靈墓雲林寺古城堡漢組武官屯石窟魯班窯石窟慈雲寺大同穆斯林寺觀音寺山花寺平型關戰役遺址人遺址上華嚴寺下華嚴寺大同煤礦展覽館大同市博物館永古嶺郎謝康金龍夫婦墓。三皇墓祁皇後墓永烈墓馬莊漢墓群萬邦墓袁術墓誌銘北嶽恒山大同火山群湯頭溫泉文博湖靈丘古道采挖梁山雲岡國家森林公園青山龍山店子梁靈丘桃花山
最佳旅行時間
夏天和秋天
[編輯此段]大同火山
大同火山是中國東部著名的死火山群,由兩部分組成:壹部分形成於第三紀,主要分布在左雲、右玉兩縣;其中部分形成於第四紀,主要分布在大同盆地北部,其中這組火山,有30多座* * *,壹般認為形成於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根據它們的分布特征,這些火山被分為四個區域:東部、南部、西部和北部。四個地區中北部地區形成最早,東部和南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最晚。
東部地區的火山:指瓜園至神泉寺之間的桑幹河流域的腦油頭、肖家窯頭、東坡山、神泉寺、鵝鵝鵝鵝鵝鵝、大辛莊等六座孤山。其中肖家窯頭火山相對高度約100米,山體呈圓形,保存完好。然而,神泉寺和雞皮疙瘩火山現在看不到火山口了。
南部火山:主要指桑幹河以南地區的大峪口火山、西窯頭火山和西窯頭東北部的三座無名火山。
西火山:指分布在瓜園、西平北部的火山,是大同火山群中發現最早、研究最深的壹部分。它包括65,438+05座火山,如黑山、雙山、虎山和狼窩山。總的來說有三個特點:壹是圓錐形,主要由火山碎屑巖組成;二是山體形狀復雜多樣;第三,有許多胎兒火山和寄生火山。其中,黑山是大同火山群中最大的火山,而雙山位於大同火山群的中心,因此這壹地區更引人註目。
北部地區火山:主要指大同北部的六座火山,包括孤山和孤山西南。其中鼓山規模為本區最大,由玄武巖構成,形似面包。山雖不高,卻獨立於禦谷,雄偉壯觀。
[編輯此段]大同煤田
大同煤田地理位置約為゜東經113,゜北緯40° 4′。它橫跨大同、右玉、平陸、左雲、朔州等市縣,大致呈長方形,長85公裏,寬30公裏,總面積65438。其中,大同市含煤面積632平方公裏,累計探明儲量376億噸。
大同煤田有兩個煤系:侏羅紀煤系和石炭-二疊紀煤系。侏羅紀煤系最初形成於印支運動晚期的坳陷盆地,後受燕山和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卷入新華夏期多邊形構造,為單壹弱粘結煤。侏羅紀煤系和石炭-二疊紀煤系* * *可采煤層18層,其中侏羅紀煤系15層,石炭-二疊紀煤系3層,總厚度26米,相當於7層樓房的高度。
大同煤田不僅儲量大,而且煤質好。正在開采的侏羅紀煤系是最好的動力煤,被稱為“世界動力煤粉和大米”。它有五個特點:壹是火力強。每公斤煤的平均熱值只有5000~6000大卡,只能煮9~10公斤水;大同侏羅紀煤每公斤發熱量約8000大卡,可燒開11~12公斤水。其次,灰分含量低。煤的灰分壹般為10% ~ 20%,即每燃燒100公斤煤,會留下10 ~ 20公斤的灰分。大同侏羅紀的煤灰分只有5~8%,即每100斤燃燒後只有5~8斤灰。第三,硫、磷等雜質少。大同侏羅紀煤的硫含量小於1%,磷含量僅為0.29%。第四,揮發分高。大同侏羅紀煤的揮發分含量在30% ~ 34%之間。作為燃料容易點燃,適合造煤氣,是加工轉化為煤化工產品的良好原料。第五是硬度高。硬煤開采要費壹些勁,但在運輸上非常方便,尤其是長途運輸。大同的優質煤早就出名了。過去,北京和天津的煤商用“口泉春塊”作為商標來吸引顧客。現在大同煤是國家建設不可缺少的工業原料。
此外,大同煤田還具有優越的開采條件。首先,它的煤層離地表很近。壹般只要井筒下切60~100米就能看到煤,最深處不超過400米。因此,建井速度快,投資少。二是煤層傾角小,壹般傾角在5%左右,便於機械化開采。三是頂板堅硬,頂板巖石多為堅硬的膠體巖石。有些地方的屋頂巖石已經開采了幾十年,但仍然無法脫落。第四,氣量小。第五,地下水少。壹般礦井湧水量在每分鐘6~7噸左右,甚至更多,大同煤礦不到1噸,可以省去排水設備。
[編輯此段]自然資源
大同有煤、水泥石灰石、石墨、熔劑白雲石、高嶺石、金雲母、玄武巖、大理石、耐火粘土等礦產資源。
煤炭資源:大同市位於大同煤田東北部,其煤炭資源屬於“大同煤田”地質概念的壹部分。大同市含煤地層為侏羅系大同組、石炭系太原組和山西組。侏羅系大同組含煤面積540平方公裏,儲量58.7億噸,累計探明儲量65.5億噸。現在這部分是大規模開采的主要產品。大部分石炭紀煤只進行過普查,勘探程度不高。累計探明儲量11.7億噸。這種煤灰分高,質量遠不如侏羅紀煤,屬於氣煤。
石墨資源:該礦物賦存於前古生代集寧群地層中,屬沈積變質型,全省唯壹,分布於市北部的紅茨堡和劉牧地。它們屬於同壹成礦帶,已探明的石墨礦總儲量為565438+623000噸,含石墨2247000噸。其中,紅瓷堡表石墨礦儲量391.33萬噸,含石墨1.63萬噸,平均含碳量3%-4%,高含碳量10%以上。六畝地表有石墨礦1248.4萬噸,其中石墨617萬噸,平均含碳量4.9%。都是富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