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唐山十三個農民

唐山十三個農民

智勇是河北玉田縣東八裏鋪村的壹名普通農民。在2008年初抗擊雨雪冰凍災害中,他自費組織12村民克服重重困難,千裏迢迢奔赴災區參與救災,表現了中華民族感恩的傳統美德和“壹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時代精神。

2008年6月5438+10月,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發生了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從電視上得知這壹消息的宋誌勇非常著急,他立即動員12名老鄉在大年三十下午奔赴抗災戰場。經過漫長而坎坷的郴州之行,他們被編入壹支由40多人組成的抗災先鋒隊,輾轉多個救援地點。為了搶修被冰雪破壞的電網,他們把電力絕緣材料和金屬鐵塔材料扛在肩上往返救災現場,還幫助電力維護隊把上千公斤的電線桿運上山。他們每天必須工作十多個小時。壹些村民水土不服,生病了,所以宋誌勇買了藥鼓勵大家堅持下去。在救災途中,他還主動充當服務員,給戰士和工人送飯送飯。在他們的精神鼓舞下,各行各業的人們團結壹致,努力把災難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宋誌勇和村民們的故事被媒體報道後,感動了全國人民,社會各界紛紛為他們捐款。宋誌勇把3萬多元的捐款全部捐給了災區的福利院,他還把自己剩余的1000元捐給了困難群眾。他用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體現了新時代青年農民的愛國奉獻精神。

2008年5月12日,聽說四川汶川發生了大地震。那天晚上宋誌勇很快就出發了。他坐火車到了鄭州,然後通過打車、騎摩托車、步行,終於到達了災情更嚴重的北川縣城。其他12農民也隨後趕到與宋誌勇會合。在災後最危急的日子裏,他們救出了埋在廢墟下的25名幸存者,挖出了60多具遇難者的屍體。在四川地震災區,宋誌勇愛心誌願者團隊穿著的紅色馬甲已經成為壹張醒目的“愛心名片”。在宋誌勇等人的推動和鼓勵下,壹批批誌願者來到地震災區參與救災和重建,形成了壯觀的“宋誌勇現象”。

[編輯此段]獎項

河北省愛心使者

河北省優秀青年誌願者

傳遞火炬的河北省紅十字會優秀誌願者宋誌勇。

河北省紅十字會名譽會員

唐山學習雷鋒標兵。

郴州市榮譽市民

負責任的中國是2008年十大負責任公民之壹。

[編輯本段]“宋誌勇精神”的內涵

“宋誌勇現象”不是孤立的,它所體現的“宋誌勇精神”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揚。

“宋誌勇精神”蘊含著為國分憂、為民解難的高尚情操。汶川地震後,災難牽動著725萬經歷了33年前唐山大地震的唐山人的心。全體幹部群眾心系災區安危冷暖,無不感受到全國人民支援唐山抗震救災的深情厚誼,回報社會、支援災區是全體唐山人民的共同心願。“大災有大愛”,宋誌勇愛心誌願服務隊“關愛每壹個人”,懷著報效祖國的感恩之心和壯誌,視四川災區為故鄉,視受災同胞為親人,充分展現了唐山“愛心牌”和“感恩、博愛、開放、超越”的精神,充分展現了新時期普通人的時代特征。“宋誌勇現象”成為抗震救災中壹幅格外溫馨的畫面。宋誌勇體現了新時期普通人謙遜而不敢忘憂的崇高境界。他們把國家的危機和個人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壹起。“國家的事,社會的事,也是我們大家的事”,產生了強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在這種精神力量的感召下,很多陌生人走到壹起抗震救災。他們對災區人民的愛,匯成了無邊的愛。在奉獻的過程中,他們表現出為國分憂、為民解難的強烈願望和高尚情操。

“宋誌勇精神”蘊含著壹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壹方有難,八方支援,鄰裏互助,患難與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生動寫照。33年前的唐山大地震,讓唐山人感受到了“壹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間大愛。英雄的唐山人民銘記這份真情,感恩奉獻社會的品格早已融入唐山人的血脈。每當災難發生時,唐山人民總是慷慨無私。5月12地震也不例外。唐山市委市政府第壹時間向災區發去慰問電,並於第二天向災區捐款10萬元。隨後,第壹個到達成都的外國醫療隊和救援隊是唐山人;第壹支派往災區的心理咨詢誌願服務隊,由心理醫生和地震孤兒組成,是唐山人。唐山人也送出了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壹筆私人捐款——1.1億元...“我們唐山遭受了這場災難,就像包括四川人民在內的全國人民當初幫助唐山壹樣。我們必須為四川災區做點什麽。”宋誌勇和隊員們說。當災難發生時,中華民族“壹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得到了壹次次接力和傳承。

“宋誌勇精神”蘊含著無私、無畏、奉獻的優秀品質。33年前,唐山人民和全國軍民創造的抗震救災精神,即“忘我個人利益,吃苦* * *,堅忍不拔,勇往直前”,是新唐山崛起的靈魂。經過地震的洗禮,唐山人民深切感受到黨的智慧和偉大,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感受到人民解放軍的忠誠可靠和全國人民的兄弟情誼,對黨、對祖國、對全國軍民充滿了感恩和熱愛。在抗洪救災、希望工程、扶貧濟困等國家誌願捐助活動中,唐山人總是用實際行動回報全國人民對唐山的支持。在“宋誌勇精神”的激勵和鼓舞下,湧現出壹大批宋誌勇式的誌願者,成為支援抗震救災的巨大力量。這種精神不僅屬於唐山人。四川抗震救災湧現出無數感人事跡,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和時代精神的感召力。

“宋誌勇精神”蘊含著感恩社會、回報社會的情懷。以“感恩、博愛、開放、超越”為核心內涵的新唐山精神,是唐山各個歷史時期形成的光榮傳統和革命精神的凝結和升華,為唐山的發展提供了積極的滋養和精神動力。唐山人的血液已經融入了這座城市的特殊性格的精神。全市支援四川抗震救災,生動體現了這種品格。唐山人感恩,所以相親相愛,所以無私奉獻。唐山每月的“學雷鋒10自治州子嘉”點評,唐山的誌願者活動,唐山的全民道德實踐,唐山在全國其他地方發生災害時的無私支援,唐山的“幫壹點”名片,都充分說明唐山是壹座大愛之城。正是災難中凸顯的這份愛,彌合了帶給唐山人民的巨大創傷,無數的相互感謝,對全國人民的感謝,對唐山的感謝。

[編輯本段]弘揚“宋誌勇精神”

宋誌勇精神簡單而崇高。在新的歷史時期,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中,弘揚“宋誌勇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

弘揚“宋誌勇精神”可以傳承傳統美德,凝聚民族力量。中國傳統道德強調“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傳統美德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壹部分。汶川地震使成千上萬的房屋變成了瓦礫,成千上萬的人在地震中喪生。然而,這場災難感動了中國,也感動了世界。讓世界感動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國人民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傳統美德和國力!“宋誌勇精神”既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賦予其深刻的時代內涵,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普通民眾的崇高追求和高尚情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大力弘揚宋誌勇精神,對於繼承和發揚傳統美德,凝聚民族力量,推動國家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弘揚“宋誌勇精神”可以豐富精神財富,弘揚人文精神。壹個民族,壹個城市,應該有自己獨特的精神品格。這種精神品格是在長期的再生產中逐漸積累形成的,體現了壹個民族、壹個城市在壹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歷史條件下獨特的生存發展方式。唐山有壹筆被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李大釗的“鐵肩擔道義”的革命精神,開灤工人的特殊戰鬥精神,“窮棒精神”的“三條驢腿”革命精神,“萬裏擔千畝地”,唐山抗震精神,曹妃甸建設精神,都體現了唐山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創新精神。面對地震,唐山人民表現出超人的不屈不撓的意誌。汶川大地震影響了唐山人民采取捐款捐物、競相獻血、誌願服務災區等實際行動,為災區人民提供幫助,生動詮釋了新唐山精神。“宋誌勇精神”是唐山抗震精神和新唐山精神在災難面前的有力釋放。弘揚宋誌勇精神,可以豐富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精神動力。

弘揚“宋誌勇精神”可以激發人民的鬥誌,創造非凡的業績。和平發展時期,未必每個人都能經歷生死考驗,大多數人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從事著平凡的工作。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平凡的崗位是我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廣闊舞臺。宋誌勇不能說他驚天動地,也沒有豪言壯語。但是,他用自己最樸素的感情,用最簡單的愛的情懷,譜寫了壹幅幅感人肺腑的愛的畫卷,譜寫了最美的抗災音符。宋誌勇用實際行動證明,普通人蘊藏著無窮的能量,從而為搶險救災凝聚起強大的力量。如果每個人都能成為宋立科智勇,用最高尚的行為,用最無私的情懷,用最樸實的心,樂於奉獻,不怕吃苦,在平凡的工作中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我們需要弘揚“宋誌勇精神”,激發普通人的發展潛能,匯聚他們的發展力量,努力把個人的價值追求融入民族復興和國家發展的偉大實踐,把個人的理想抱負化為激勵和創造新業績的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