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急需找到《開悟修義》的復習!!!

急需找到《開悟修義》的復習!!!

現在富裕的生活,獨生子女,溺愛的父母,造就了成千上萬驕橫跋扈的中國式“小皇帝”。面對自己壹手打造的小“祖宗”,無數家長靜下心來都憂心忡忡:“這些不懂什麽是美德和禮儀,要伸手入不敷出,沈迷網絡,有點不開心要麽哭要麽罵的孩子會怎麽樣?”!"

武漢壹位破產富豪,居然通過幫助同齡人的富家子弟戒除網癮,找到了“道德早教”的商機,從壹位離異父母的“育兒自助”中找到了“道德早教”的神奇配方。他以“古為今用”成立周末“私塾”,執著於做孩子的道德禮儀教練,不僅贏得了富豪和眾多家長的喝彩,還獲得了著名國學大師、心理學博士。

出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李廣彬,在生活和機遇的起伏面前,其勇氣和智慧令人震驚。

破產富豪:迎接富豪子女戒網癮商機!

從65438到0995,李廣彬從華師大畢業後被分配到壹所中學當老師。2001,股市火熱,不甘寂寞的他毅然下海,在深圳開了壹家股市通訊技術公司。不到兩年,李廣彬就成了開著奔馳出入高檔酒店的千萬富翁!然而,意想不到的事件可能會發生。2003年初,熊市突然來臨,壹些交易商攜款潛逃。李廣彬多年的積累化為烏有。感到世態炎涼、禮崩樂壞的李廣彬,別無選擇,只好返回武漢。

生活有時就像過山車。為了養家糊口,曾經風光無限的李廣彬被迫幹起了老本行,但這次他在教師的光環下,成了周末家教兼保姆。

7月的壹天,李廣彬突然接到朋友的電話:“張先生的兒子被抓了,關在網吧,張先生的妻子氣得住進了醫院。有時間壹起去看看吧?”和張經理壹起出海,是多年的患難之交。

第二天,在醫院見到了張。原來,張先生夫婦整體忙於做生意賺錢,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張先生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上幾年級。如果他們取得好成績,將給予物質獎勵。如果他們成績不好,他們會被打或被罵。為了對付父母,孩子也學會了父母在生意上的“欺騙”。他們教父母聽話,經常通宵在網吧玩。這次出事,是因為張先生的兒子為了網上賺錢,把父母給的零花錢給了網吧放高利貸。結果雙方就火了。

“廣彬,妳也知道,我們這種做生意的人整天忙著應酬,沒時間照顧孩子。孩子容易染上網癮。妳是學教育的。我會投資。妳可以創辦壹個退網機構,幫助這些孩子!不然我們做老板,孩子成不了氣候,整天賺錢有什麽意義?”張總是紅著眼睛慢慢地說。李廣彬想了想,也覺得有很大的市場。就這樣,在張將軍的支持下,借助華師大母校的力量,與武漢某單位聯合舉辦了“無網訓練營”。

2004年6月5438+10月,訓練營第壹期開班,來自全國各地的18富家子弟(不上學的網遊精英)齊聚武漢。讓李廣彬沒想到的是,盡管訓練營實行軍事化管理,但第二天晚上還是有六個人逃跑了。李廣彬和他的同伴在武漢的網吧裏找了壹夜,但沒有找到他們。第二天下午,他們陸續從網吧回來,但是晚上又跑了三個。第三天,當李廣彬把他們帶回來時,他倒下了。

12鬥智鬥勇的日子和這些孩子在壹起,雖然效果還不錯,但是在畢業典禮上,孩子們開始感謝父母,開始考慮回去後上學的問題。但3個月後,有家長陸續給李廣彬打來電話:“孩子真的好了壹段時間了,現在又去網吧,晚上不回家。我該怎麽辦?”這些父母平時風光無限,面對孩子卻是那麽的可憐無助。面對他們的呼救,李廣彬已經連續舉辦了八期培訓班。盡管嘗試了無數次,結果還是喜憂參半!

無奈之下,李廣彬不得不暫停訓練營,與這些訓練營的畢業生徹夜長談。他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撫養孩子成敗的原因。就這樣,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李廣彬逐漸認識到:“辦壹個戒網訓練營,其實是治標不治本。不管孩子是染上了網癮、不禮貌還是其他什麽壞習慣,他生病的根本原因其實還是父母。由於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對孩子道德修養的教育缺失和錯位。壹旦孩子長大後受到誘惑,很容易因免疫力不足而沈淪。"

道德教育壹定要從問題的根源入手,越早越好,出現問題才有效。古人說,“生命之初,人性本善。不教則性動。”這是事實。現在,孩子生病的根源找到了,但即使是商戰意識很強的李廣彬,對於如何有效教育孩子也無能為力!

點燃商機:靈感來自壹位離異母親的“育兒自救”!

2005年6月的壹天,李廣彬像往常壹樣去他的雇主王會芳家,發現客廳裏擠滿了大人和小孩。仔細壹看,原來是王會芳3歲的兒子,在給圍坐的親戚朋友和孩子泡功夫茶!很快,李廣彬就被男孩的表現驚呆了:從“治器、取茶、候湯、泡茶、刮沫、倒水、燙杯”,七項“功夫”:三歲以上的孩子,每壹項泡茶的功夫都做得很得體,每壹道工序其實都蘊含著古代君子的謙虛。圍坐的家長和孩子,仿佛被磁場吸引,自覺配合孩子的泡茶動作,興奮地享受著3歲孩子的禮遇。茶後送客時,雇主子女先站,磕頭、遞鞋、開門、帶路、道別。

李廣彬完全被孩子的“優秀”吸引住了,而李廣彬更是被父母臉上驚訝的眼神和孩子們贊賞的目光震驚了。原來,王會芳兩年前離婚,帶著孩子單身。因為沒有父愛,孩子缺乏管教,在家裏非常以自我為中心。沒有人害怕,也沒有規則。讓人覺得自己無知,沒教養。別人不喜歡和他玩,他的性格也開始變得孤僻封閉。因為她的離婚傷害了她的兒子,王會芳總是覺得她欠她的孩子。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2005年1月,王會芳帶著孩子回山東老家過春節,還特意去了孔子的故鄉曲阜,想在那裏想辦法養孩子。

她帶著孩子參觀孔廟時,被孔子的“無禮不立”、“無詩不言”深深吸引。王會芳認為這非常合理。孩子只有在懂了德行禮儀,學了詩詞歌賦之後,長大了才能站起來說話。

怎麽能從小教孩子禮儀?回來後,王會芳開始了解傳統文化,並發現茶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壹朵奇葩。古代的茶道(泡功夫茶)是很好的禮儀教育,有很多待客禮儀,可操作性很強。因此,王會芳邀請茶道專家來訓練孩子們沏功夫茶。

在孩子們學習茶道的同時,她還了解到《弟子規》是壹本專門培養孩子禮儀規範的古代教材。她買了之後,覺得自己是個寶。她通過教授《弟子規》並稍加解釋來幫助她的孩子學習茶道。

單親媽媽在育兒方面的“良苦用心”終於給她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壹天,在北京出差的王會芳接到了兒子的電話。兒子說:“媽媽,奶奶生病了,咳嗽。請快回來!”王會芳說:“媽媽要工作,爺爺要買藥給奶奶治病。”。”王會芳真的沒想到,電話那頭的兒子居然給她背誦了《弟子規》裏的壹段話:“如果有親人生病了,先把藥試試,日夜臥床。“現在奶奶生病了。白天晚上妳都不在家。我和奶奶都很想妳。”

孩子的身心健康壹直是王會芳的心病。兒子稚嫩懂事的話語突然讓她看到了希望,她激動得淚流滿面,喜極而泣!為了給兒子做個榜樣,原打算第二天回漢的匆匆處理完公務,當晚就登上了回漢的飛機。

李廣彬從王會芳那裏學到了這壹點,徹夜未眠。他興奮地意識到自己找到了“早期道德教育”的鑰匙!那就是從弟子規矩和茶道說起。

在鋼琴、英語等西式技術教育越來越普及的今天,以傳統文化來註重孩子的德行禮儀培養,在我國學前教育領域只是壹塊未開墾的貧瘠處女地!李廣彬終於抓住了這個稍縱即逝的寶貴機會:“既然早教是不道德的,我就用傳統文化作為早教的美德教練。”

改造“私塾”:為孩子的道德培養提供雞湯

2006年3月,有了主意的李廣彬也來到山東曲阜,拜見了聖人孔子。在莊嚴肅穆的孔廟裏,他想到2500年前,孔子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壹所私塾,將文化禮儀傳承給3000名弟子,造就了壹大批傑出的治國人才。

曲阜之行讓李廣彬頓悟:為什麽沒有人想到“古為今用”,建設壹所現代的中國教育“私塾”,讓孩子們受到國學的啟蒙,學會德行和舉止,為他們的成功奠定基礎?

就這樣,壹個註定要引起中國教育“石破天驚”的計劃正在李廣彬心中發酵醞釀。他決心改進古代的“舊私塾”模式,在21世紀建立現代的“新私塾”,為現代孩子提供壹碗心靈雞湯,終身受用。

然而,當李廣彬告訴他周圍的朋友他的想法時,沒有人支持他。有人建議李廣彬:“現在,父母願意送他們的孩子出國學習。如果搞私塾,教孩子德行禮儀,那是不實際的,也是沒有效果的。肯定不會有市場的!”

就這樣,在壹片反對聲中,李廣彬開始了他的“私塾”革命!

首先是解決資金問題。當李廣彬愁眉苦臉時,他的老父親伸出了援助之手。他流著淚賣掉了自己唯壹的房子,把房款和所有積蓄都給了兒子,和李廣彬壹起租了壹間簡陋的房子。接著,李廣彬找到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系、學前教育系、中文系、歷史系的教授和博士,創作教材和教學方法。首先,他將茶道與《弟子規》融為壹體,結合動畫、圖片、角色扮演、互動體驗,獨創了壹套“兒童禮儀”課程。然後他模仿古代的“千字文”,創造了壹套貼近現代生活的“國韻誦讀”課程。教孩子美德禮儀和漢語母語。

為了營造壹種私立學校的文化氛圍,給孩子壹種真實的精神體驗,李廣彬煞費苦心:他在華師大西門租了壹套200平米的房子,裝修成古典風格。大廳裏有孔子雕像和香爐,墻上掛著字畫,出門定制了幾個案和蒲團,還買了壹個手搖鈴作為上課的鈴聲。

改造完成後,李廣彬邀請母校幼兒園的家長來參觀,征求意見。家長壹進教室,時間仿佛回到了2000年前的古代私塾,大家都感到無比的驚訝。壹個家長突然蹦出來:“孩子穿的什麽?教室就像私立學校,孩子們穿著時尚,肯定不協調!”

壹句話驚醒夢中人!李廣彬似乎覺得少了點什麽。但我不知道少了什麽。如果孩子穿上古代漢服,壹定會充分發揮“環境教育”的效果!

但是哪裏能找到古代漢服呢?市場上賣不出去的,只能靠個人想象去設計。明亮,不是嗎?不莊重,莊重不童趣?面料是緞的還是棉的?帽子是編織的還是飄帶的?李廣彬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只能先設計再看效果。當設計師的第十二式穿在孩子身上時,他的眼睛和聘請漢服的國學教授的眼睛幾乎同時發光。

最後,我們應該給“現代私塾”取什麽名字?如果簡單地稱之為“私塾”,顯然不合適,與現代教育格格不入?如果不叫“私塾”,如何體現傳統文化的精髓,彰顯自己的個性?當年,李廣彬苦苦思索,靈光壹閃:“既然是子弟修德、學國學的地方,其簡稱不就是‘子弟書院’嗎?”當李廣彬以“兒童學院”的名字來征求專家教授的意見時,他立刻贏得了滿堂喝彩!

“父母打電話不要慢,做事不要懶。父母要教,要聽,父母要負責,要聽話……”2006年8月13日,李廣彬第壹所現代化私立學校——“兒童學院”隆重開業!壹群身著漢服的小朋友和老師,在古琴的伴奏下,開始了第壹天的美德國學!

開業第二天,武漢各大媒體都在頭版進行了廣泛報道,全國媒體也紛紛跟進報道,網上各大門戶網站轉載了上萬條信息。同時也成為了無數家長眼中壹道亮麗的“育兒風景線”!開課半年多來,已經有800多名孩子從這裏順利“畢業”,成為壹個孝順禮儀的好寶寶,贏得了家長們的陣陣掌聲!

融資奇跡,打造全球兒童學校!

兒童學院剛開辦的時候,媒體充滿了好奇和質疑。然而,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推出了於丹的《論語》講座,“國學”壹下子變得流行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少,李廣彬身邊的員工和朋友們也逐漸放棄了沮喪,支持他的大膽舉措。在接下來的兩年裏,李廣彬在武漢、大連和鄭州開辦了六所兒童學校。

為了搞好R&D和兒童學院的發展,李廣彬不僅把賺來的錢都投了進去,還借了幾十萬塊錢。在李廣彬艱難經營的同時,社會上與“私塾”的對抗聲不絕於耳,李廣彬創辦的“兒童書院”頓時被卷入漩渦!雖然與李廣彬洽談合作的人絡繹不絕,但大多數都被他委婉地拒絕了。他知道,兒童書院的事業必須由有德行、熱愛傳統文化、有誌向、有見識的人來承擔。如果貿然和壹些功利主義者合作,雖然會有眼前的利益,但最終還是會毀了這個大業!

此時的李廣彬,真正感受到了什麽是高處不勝寒!他孤獨而虛弱。到2009年初,沒有社會理解和支持的李廣彬在課程開發和職業發展方面都舉步維艱。就在李廣彬筋疲力盡的時候,機會悄然而至!

2008年3月,李廣彬從深圳回到武漢。在飛機上,李廣彬忘記了休息,但他修改了隔板上兒童學院的宣傳單。當飛機即將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時,李廣彬收起了紙筆,卻聽到壹個聲音:“我可以看看妳有什麽嗎?”

李廣彬轉過頭去看,驚呆了。坐在他旁邊的是中國幼教教父——金色搖籃集團董事長程悅博士。在中國學前教育領域,可以說人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擁有70多家幼兒園。他是中國最大的幼兒園品牌的創始人,也是李廣彬壹直以來最崇拜的人。李廣彬只在媒體上見過程悅,但現在他近在咫尺。2008年5月,興奮的李廣彬如約見到了程悅博士。

程博士開門見山:“有沒有考慮過多的利用現代腦科學和心理學的最新成果,以及計算機技術和動畫來設計兒學園的課程,讓傳承中華文化的過程更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更有樂趣?有沒有考慮過讓更多的孩子來兒院學習?比如0-3歲的寶寶,或者小學生?”李廣彬搖了搖頭。“我暫時還沒想好,”程醫生接著說,“如果妳願意,妳應該把3-6歲的課程拓展到0-12歲。我們應該把美德教練的理念延伸到中國文化教練。在中國學英語成就了壹個新東方,在世界各地學漢語和中國文化也壹定會成就壹個孩子的學校。現在中國經濟如此高速發展,中國文化未來壹定會重新獲得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如果能共同努力,制定出中國0-12年的文化教育課程計劃,那將是功德無量的大事業。”

鄭博士的靈感讓李廣彬豁然開朗!程博士欣慰地說:“教育要有壹些理想。我決定投資,全力支持妳做這件好事。”

八年的努力,僅僅用了15分鐘的談話,李廣彬就得到了近乎救命的投資和精神支持!壹個人壹生能有幾次這樣的15分鐘?!

在程博士的悉心指導下,先後開發了《心蕾》、《生命之初》、《易》、《文曲星》、《智多星》、《易》、《念誦王》、《速讀萬卷》、《郭雲作文》、《盲棋思維》等十余門課程。

2009年2月,華師大心理學院正式指定兒童院為“中國文化與兒童發展”研究基地,由導師、院長周宗奎教授擔任課題組組長。

針對壹些人對私塾的誤解,周教授評價道:“童學院與國內其他私塾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借助西方心理學技術傳承中國文化,以中國文化促進孩子的個性發展。是中西結合的創新方式,很有時代感。”

5438年6月+2008年2月,BBC、美聯社相繼報道了少兒學院後,李廣彬接到了第壹個來自美國的越洋電話:“現在美國學中文很熱。我向幾位中國學校校長介紹了兒童學院。看了兒童學院的網站,很有興趣加入。希望妳能給我們壹個許可證。”這個電話突然點燃了李廣彬在全世界推廣中國文化的夢想!

這個曾經的富翁,落魄做家教,從幫助富家子弟戒除網癮中認識到商機,從壹個離異父母的“育兒自助”中得到啟發。他創辦了現代私塾,古為今用,開發了做孩子“道德教練”的巨大市場,從而奇妙地完成了自己的華麗轉身!他對待人生滑鐵盧的態度,以及他另辟蹊徑的創業故事,必將震撼無數創業者。

妳自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