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三月,春寒料峭,卻讓人感覺今年的春天來得特別早。這壹年,為落實“建三線,為民作饑荒準備”的戰略指導思想和黨中央明確提出的“山東必須做好獨立作戰的準備,要有炮鋼、炮鋼、彈力鋼,集中力量加快萊蕪鋼鐵工業建設”的指示,萊鋼第壹座620高爐開工建設。按照當時的設想,在這個地區建壹個年產生鐵80萬噸、鋼材55萬噸、鋼材38萬噸的鋼鐵合資企業。當時受極左思想影響,提出了“90天打贏620”“三年建成萊鋼”的口號,但當時定下的55萬噸鋼的目標,真正實現是在191年後。
資料顯示,建廠初期的1.970年,年產量為1.1.50萬噸。1970年6月,壹鐵廠100 m3的4號高爐開工建設。1971年10月1天,壹鐵廠4號高爐建成投產,形成年產生鐵20萬噸的能力。
5月20日,1975,萊鋼會戰主體工程620立方高爐全面竣工投產。萊鋼已經變成了壹個以生產為主的歷史階段。但由於技術配套、裝備水平低、基礎管理落後,有壹段時間全廠生產狀況不夠正常,企業虧損嚴重。這種虧損的情況壹直持續到1982。
1983年,萊鋼全面完成八項技術經濟指標,全年實現利潤111萬元,扭轉了建廠以來13年虧損的局面。1984 1.2,14年後,萊鋼在改革的快車上建成投產了第壹座25噸氧氣頂吹轉爐,從而結束了萊鋼通用鋼鐵系統“有鐵無鋼”的歷史。
1984,萊鋼經濟效益大幅提升。全廠工業總產值17369萬元,利潤11210萬元,比上年增長9倍多。1985年工業總產值196953400元,利潤22108300元,比上年增長97.22%。產值和利稅都是歷史最好的。自1987以來,萊鋼普遍開展企業升級活動,各項基礎工作和專業管理不斷加強和完善,開始走上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的軌道。今年7月,萊鋼已還清1970-1982國家虧損補貼。1988年完成30萬噸鋼配套工程。當年利稅過億,生鐵和鋼材產量分別達到60萬噸和40萬噸。
1989年7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萊鋼利用外資改擴建項目。萊鋼再次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
時代的步伐:這是壹方生長鋼鐵的沃土。
萊鋼的發展並不是壹帆風順的,經歷了很多困難。萊鋼的歷史就是壹部戰勝危險的歷史,就是抓住機遇,快速取勝的歷史。
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中國和山東的鋼鐵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鋼鐵工業迫切需要配套改造,使工業生產線規模化、上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1986年初,國務院決定利用外資新增鋼鐵產能100萬噸,以推動生產。7月,萊鋼提出了利用外資改擴建的計劃。1987年3月2日,國家計委批復同意萊鋼利用外資改擴建項目,列入國家利用外資發展10萬噸鋼大型項目,列入利用亞洲開發銀行貸款備選範圍。
1989年9月,萊鋼在惡劣的國際環境下,千方百計籌集國內資金,搶灘壹期改擴建工程,新建2號750立方米高爐及其配套原料和燒結系統,以替代已運行近10年的620立方米高爐。1991 7月1日,壹期工程開工,拉開了萊鋼改擴建工程的序幕。
萊鋼改擴建工程於1991年7月開工,1998年底全部竣工,歷時8年,改擴建投資50多億元。鋼鐵產能分別增加654.38+0.6萬噸和654.38+0.6萬噸,形成年產鋼200萬噸的產能。萊鋼利用外資改建擴建。從1996到2016的20年間,需要償還本息52.5億元,相當於為國家賺回壹個萊鋼,20年上繳利稅50多億元,相當於上繳壹個萊鋼。
90年代,萊鋼適應市場形勢,積極推行現代企業制度。1997 4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萊鋼總廠執行亞行貸款協議的批復》,同意股份制改革方案。8月21日,萊蕪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並在新興大廈召開第壹次股東大會。8月27日,萊鋼上市新聞發布會在上海和平飯店舉行。8月28日,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景昌開啟了萊鋼股份在上交所正式上市的儀式。發行股份募集資金5億元,1999成功發行股份,募集資金215萬元。
5月8日,1999,集團公司正式成立。集團公司成立後,65,438+00家下屬法人單位相繼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構建了國有法人股、員工股、社會自然人股多元化投資格局,實現了股權結構的優化和公司治理結構的規範。
在2000年至2001年鋼材市場依然低迷的時期,萊鋼根據鋼材市場以十年為壹個周期的波動規律,提前進行戰略規劃和方案設計,確定了以型鋼和板材為主的發展方向。然後分三步投入戰略實施,實現了從200萬噸鋼到654.38+00萬噸鋼的跨越。2001年底到2002年,開始投資。壹是整合內部資源,內涵挖潛,填補空白,實施了以2 # 750m3高爐爐外大修改造為重點的工藝結構調整。僅投資7.5億元,就增加鋼產量65438+30多萬噸,2003年增加鋼產量65438+30多萬噸。其次,2004年鋼產量達到658萬噸,壹年增加近240萬噸,銷售收入達到301億元,比上年增長1.30%。第三步,2005年實現鋼10萬噸,比上年增加35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從而實現“三步走”的戰略目標。
由於預見早、行動快、決策準,萊鋼提前三年實現了“十五”計劃原定的鋼鐵產銷收入目標。在這種背景下,2003年初,集團領導班子最後壹次論證會決定了決定萊鋼命運的十五計劃調整方案。
2003年6月5438日至10月8日,萊鋼大型H型鋼生產系統大平整工程吹響了出兵銀山的號角,拉開了萊鋼“十五”技改重點工程建設的序幕。2004年6月9日,萊鋼大型H型鋼生產線1 # 1#1880m3高爐點火投產,20日流出第壹口熱鐵水。
萊鋼“十五”技術改造項目完成後,萊鋼鋼鐵主業產品結構得到根本調整,產能增至10萬噸鋼,技術裝備處於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
2003年7月1日,大型H型鋼生產線煉鋼工程開工。7月9日,萊鋼十五技改暨壹號配套工程奠基。6月4日,10,750m3高爐舉行點火儀式,順利達產達效。
從5438年6月到2004年2月28日,萊鋼鋼產量超過600萬噸,連續兩年位居全國15家主要鋼企鋼產量增速第壹。
自2005年5月以來,在市場瞬息萬變、鋼鐵行業陷入低谷的嚴峻形勢下,萊鋼領導層快速反應,積極行動,動員員工深入開展降本增效工作,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確保了資金鏈的安全運行,整個集團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新區第二條生產線開了7個月。6月29日,第壹卷寬帶鋼下線,結束了萊鋼無板的歷史;9月17日,大型H型鋼軋機熱試成功,初步實現了將萊鋼建成國內最大、品種規格最全的H型鋼生產基地的目標。銀山前區轉爐、高爐如期建成投產,高爐、轉爐、燒結、焦爐、制氧等主要設備得到放大,為淘汰落後、以小代大、以舊換新奠定了基礎。在2004年658萬噸鋼產量的基礎上,今年又壹舉增產350萬噸鋼,如期實現了1000萬噸鋼的目標,躋身全國十大鋼企。
數字萊鋼:這是壹個奇跡花園。
○萊鋼建設第壹輪是工廠初期,第二輪是1992到1998,最新壹輪是2001到現在。剛建廠時,鋼產量1.1.994年1.50萬噸,1.999年200萬噸,2003年4265.438+0.00萬噸。
○第壹座620 m3高爐從1970年3月整平到1975年建成投產用了5年時間;第壹座750m3高爐於1991年5月24日開工建設,1993年6月3日點火烘爐,歷時兩年。第二座750m3高爐建於1994年5月,1995年5月29日點火,歷時1年。第三座750m3高爐於2002年6月開工,9月30日點火,歷時8個月,5天達產。2003年,第四座高爐建成投產僅用了5個月19天,三天就達產,再壹次創造了新紀錄。
○2003年2月8日,萊鋼煉鋼廠轉爐鋼總產量達到3002780噸,比計劃提前23天,實現了歷史性跨越。該廠生產4.6萬噸到100萬噸,100噸到200萬噸,用了13年。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在“全國1000強工業企業”排名中,萊鋼2004年排名第30位,比2002年提高了141位。中國鋼鐵企業排名2002年為17,2003年為14,2004年為11。今年10月份生產鋼材1-11萬噸,全國第六,省內鋼企第壹。今年1-11的銷售收入達到342.5億元,已經從往年的10上升到省屬企業第壹。到年底,萊鋼將生產超過10萬噸鋼,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鋼產量將繼續居全國第六位,比2002年的654.38+07位上升654.38+065.438+0位,躋身全國鋼鐵企業前十位。
○從2003年到今年8月,萊鋼鋼產量增速已經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壹。今年的10萬噸鋼是2000年200萬噸的5倍。以銷售收入計算,今年的400億是2000年60億的近7倍,相當於把2000年的1個萊鋼變成了近7個萊鋼,十五期間相當於壹年多增加壹個萊鋼。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員工收入不斷增加。職工年平均收入從2000年的654.38+0.40萬元增加到2004年的2.56億元,提高了職工的工作和生活質量。
○近年來,萊鋼在發展壯大的同時,與當地企業共建了30多家合資企業,帶動了壹批以物流、鋼鐵深加工為主的當地企業。萊蕪市鋼鐵鏈條上各類企業數千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4家,2004年實現增加值90.6億元,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75%,比2006年增長3.8倍,帶動萊蕪市工業總產值增長34.2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88%。
○目前在鋼城區萊鋼打工的農民只有2.5萬人左右。2004年,萊蕪鋼鐵實現利稅27.3億元,為地方財政貢獻3.92億元,占萊蕪市財政收入的近40%。僅此壹項就能讓萊蕪市人均增收320元。
願景:這是壹個鑄造輝煌的熔爐。
“十壹五”期間,萊鋼將以實現年產10萬噸鋼為起點,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繼續“大”的同時,著力“強”,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突出結構調整,加快淘汰落後,推進自主創新,發揮整體優勢,使。在第十壹個五年計劃和下壹個時期,將推行五項戰略:
第壹,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差異化戰略。發揮自身優勢,辦出萊鋼特色,努力打造核心競爭力。鋼鐵工業的發展分三步走。第壹步,主要服務於建築業和機械加工制造業,保持主導地位,逐步進入板帶材市場;第二步,在進軍建築用鋼、機械用鋼高端市場的同時,占領冷帶、塗層、塗裝的低端市場;第三步,進軍帶鋼、合金鋼、型鋼高端市場。
第二,要堅定不移地實施低價戰略。要繼續推進成本體系優化和低成本發展戰略綱要,著力系統降低采購成本、運營成本和結構成本,努力打造成本競爭優勢,確保成本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努力建設節約型企業,真正把萊鋼從追求企業規模和市場份額的快速擴張,轉變為追求持續投入資本的提高,不斷創造高價值。
第三,要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技興企戰略。要堅持自主研發和引進開發並舉,盡快形成適應萊鋼快速發展的研發平臺,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實現工藝升級、技術升級、產品升級、服務升級。積極引進和推廣應用行業先進成熟的技術,提高運營效率和質量。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工藝,不斷提高裝備水平,實現裝備大型化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抓住萊鋼被列為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的機遇,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發展循環經濟,建立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的生態鋼鐵工藝,提高循環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第四,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國際化戰略。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實施國際化戰略,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金、兩種資源,加快萊鋼發展。發揮萊鋼優勢,積極開展對外經濟技術貿易。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管理和資本,將萊鋼的產品、品牌和技術推向世界,提高萊鋼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不斷拓展發展空間。
五要堅定不移實施人才強企戰略。著眼萊鋼長遠發展,加快“三高”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培養高級管理人員、高級專家和高級技能人才三支隊伍,打造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強、忠誠萊鋼、幹事創業的新型員工隊伍。樹立“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加大對員工的培訓力度,提高員工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