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2227平方公裏
人口:20.5萬
生成代碼:440232
郵政編碼:512700
駐地:如城鎮
拼寫:乳源瑤族自治縣
區號:0751
車牌:粵f。
乳源瑤族自治縣位於廣東省北部,韶關市以西365,438+0公裏,東與武江區接壤,西接陽山縣,南接英德市,北接樂昌市,西北與湖南省宜章縣接壤。全縣總面積2227平方公裏,總人口20.5萬(2006年),其中農業人口16.5萬;瑤族人口2.5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2.2%。
地處中亞熱帶山區,喀斯特高原地貌明顯,峽谷眾多,境內森林、水力、礦產、旅遊資源豐富。
2、乳源基本概況編輯此段乳源位於南嶺山脈南麓,貫穿弧形山系,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和西部群山環繞,峰巒疊嶂,屬於高山,喀斯特高原地貌明顯。它是韶關市主要的石灰巖地區之壹。東北屬丘陵地區,兩岸地勢平緩。有山峰102座,縣界100米。主要山峰有北部的頭寨山、南部的大東山、北部瑤山主峰狗尾嶂山、湖南宜章縣與廣東陽山縣交界的石坑崆山,海拔1902米,為廣東省最高峰。主要河流有烏江,從樂昌流向縣城東北角,經桂頭鎮流向韶關。發源於陽山與縣城西北交界處的岔口頂,自西向東流入南水水庫,經縣城流入北江汝江河(又名南水河)。發源於湖南宜章縣西北部與宜章縣交界處的蒙坑石東麓,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大坪、大喬、碧北、桂頭,註入烏江陽溪河。螞蟻巖,發源於天凈山北麓,自北向南流經洛陽、大埔,流入英德市大灘河。全縣總人口20.37萬人,其中瑤族2.3萬人,占11.3%。大喬、羅陽和大埔人口為5.95萬。瑤族聚居的碧北、尤溪、東平三鎮,人口2.82萬。汝城、劉壹、桂頭人口為112000。該縣的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氣候差異很大,東南部平原丘陵年平均氣溫19℃-20℃,西部山區年平均氣溫16℃-17℃,北部山區年平均氣溫15℃。東南部和西部山區降雨量較多,全年平均2000毫米以上;南部和北部降雨較少,年平均降雨量1400-1500mm。無霜期308天,四季明顯,晝夜溫差大。乳源擁有豐富的水力、森林、礦產和旅遊等自然資源。水力資源理論開發儲量達56.25萬千瓦。目前已探明的礦產有27種,主要有銻、花崗巖、石灰石、鉀長石和重稀土,其中石灰石儲量654.38+0.8億噸,花崗巖25.0億噸,鉀長石654.38+2億噸。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僅獸類就有100多種,包括華南虎、雲豹、黃腹鷴、黑鹿、蟒蛇和二級獼猴、黑熊、果子貍、蘇門羚、穿山甲等。位於縣城北部邊緣的清溪洞珍貴動物自然保護區是廣東省十大自然保護區之壹。植物2000余種,其中高等植物178科611屬1158種,其中喬木73科473種,占廣東大陸和國家重點保護種類的80%。全縣森林覆蓋率73.1%,活立木蓄積量534萬立方米。境內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其中廣東乳源大峽谷為中國罕見,景色神奇,集雄、奇、險、雄、美於壹體。有全國重點寺廟,雲門寺,中國五大禪宗之壹雲門派的發源地;這裏有美麗的風景,淳樸的民風,醉人的瑤族風情。有海拔1902米的嶺南最高峰石坑幹,有65438+萬畝原始森林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嶺國家森林公園。有常年碧波蕩漾的南水湖,水面面積5.5萬畝。有地下森林“通天羅下洞”,地貌奇特,人跡罕至;有精致的仙女橋和國內最大的集旅遊、養殖為壹體的鴕鳥養殖場等生態旅遊景區;縣城附近還有郭公巖、白石巖、雙峰山、溫泉度假村等景觀。乳源交通便利。全縣公路裏程1463公裏,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裏65.7公裏。京珠高速公路貫穿縣城60公裏,縣城有東平鎮、南水湖、大喬鎮三個出入口,2.5小時可直達廣州。323國道和248、249、250、258省道貫穿全縣。縣城到9個鎮的道路已全部硬底化;65,438+0,000%的村委會通公路,其中硬基率為73%。從韶關出發的直通車,距離乳源38公裏,需要5個多小時才能到達香港。縣內各種等級公路和農村公路構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北江貨運站距縣城35公裏,可直達港澳。京廣鐵路和在建的武廣客運專線從縣城東北部穿過。縣城距離新建的韶關火車站30公裏。客運專線建成後,1小時可達廣州,4小時可達武漢。是粵北韶關地區交通條件最好的縣。乳源通信暢通,全縣實現了城鄉電話交換傳輸數字化,開通了數字手機等業務,通信信號已覆蓋全縣90%以上。目前,全縣程控電話總容量6.6萬門,固定電話用戶4萬多戶,其中農村電話用戶1.87萬多戶。手機信號覆蓋全縣9個鎮,用戶近10000戶,小靈通用戶8000戶,每百人擁有15.5部電話。乳源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壹是堅持依法治縣,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維護社會穩定。二是積極實施教育強縣戰略,加大教育投入,推進素質教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按照省級學校標準建設乳源高級中學。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高考上線率達到92.6%。第三,積極實施科技興縣戰略。壹批科技項目被列入國家和省科技計劃,科技成果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第四,大力發展民族體育。乳源瑤族龍舟隊以65438-0999在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代表廣東省奪得4枚金牌、2枚銀牌,實現了全國人民運動會競技項目獎牌“零”的突破。2002年代表廣東省參加浙江嘉興南湖國際龍舟邀請賽,獲得三枚金牌。2003年代表廣東省在第七屆全國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獲得5枚金牌和1枚銀牌。此外,乳源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也得到了很大發展。全縣9個鎮100%建立了文化館,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85%。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呈現出政治和諧、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1999年,乳源被國務院授予“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同年榮獲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大禹杯”;2003年,乳源被評為“全國民族體育先進集體”;2005年,乳源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乳源歷史悠久,風景秀麗,資源豐富,交通便利,被譽為“粵北瑤山明珠”,正成為海內外及港澳臺人士投資置業、觀光旅遊、休閑度假、娛樂養生的首選之地。
3.改革開放以來,縣委、縣政府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搶抓機遇,厚植優勢,不斷探索乳源經濟社會發展思路,按照“工業立縣、農業穩縣、旅遊興縣”、“綠色乳源”的經濟發展戰略,開發資源。經濟建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增長連續多年位居韶關各縣(市)前列,提前兩年實現了“十五”預期目標,經濟總量五年翻了壹番。2004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654.38+0.66億元,同比增長654.38+0.7.5 %,工業總產值26.5億元,增長64.5%,固定資產投資654.38+0.3億元,增長654.38+0.9%,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965.438+0.68。近年來,在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方面,乳源縣域經濟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壹是經濟結構實現了以工業為主導的重大突破,基本完成了由傳統農業縣向工業縣的轉變,開始進入工業代發時代,第二產業比重占經濟總量的67%,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第二,工業支持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全縣小水電站380座,裝機容量52.6萬千瓦,構成了主導的水電產業。乳源東陽光學高科技園區是中國最大的光學箔、親水箔和大型電容器產品生產基地。2004年,公司產值20億元。第三,吸引投資將有力地刺激經濟發展。全縣投資項目127個,總資金35億元。2004年,外資民營企業產值占全縣工業產值的85.9%,民營經濟占主導地位。乳源充分發揮水電、旅遊等優勢資源,大力招商引資,成為韶關外商投資承接產業轉移的熱土,開創了乳源以招商引資發展振興產業的發展模式;四是綠色農業發展初具規模。2002年8月,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綠色食品示範縣的設想,積極探索綠色農業的發展思路。建成8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巴西果王果汁等15農產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標誌認證,是廣東省綠色食品認證項目最多的縣。五是開發旅遊資源,積極融入韶關旅遊圈,加快旅遊業發展。以大峽谷開發為主導,突出山地、峽谷、姚家園主題,帶動第三產業發展。2004年乳源旅遊人數達55萬人,經濟收入同比增長13%。2002年,該縣利用山區獨特的生態環境,根據國內外食品消費市場發展趨勢,在全國率先提出“創建綠色食品示範縣,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的思路,編制了《創建綠色食品示範縣規劃》。經過三年多的建設,該縣已建立了八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包括蔬菜、竹筍、巴西水果、香蕉李、鯛魚和茶葉。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分布在全縣9個鎮,總面積71萬畝,約占全縣農業生產用地的30%。三年來,培育發展綠色食品企業18家,其中綠色食品企業12家,綠色食品加工企業3家,綠色食品營銷企業3家。通過實施綠色生產和標準化生產,15農產品,如還原筍、生菜、甘藍、辣椒、荷蘭豆、菜心、香蕉李、瑤山白浩茶、袁屋山玫瑰茶、袁茵牌三角龍、綠鮮冠牌巴西果汁和高盛牌豆瓣菜、羽衣甘藍、大白菜、菜心等先後獲得國家。全縣綠色食品年產量2.63萬噸,年產值約1.1.2億元。綠色食品企業帶動10624戶,其中緊湊型農戶占比超過30%。2004年,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農民人均收入增加2032元以上。
4.行政區劃編輯乳源瑤族自治縣這壹段轄9個鎮:乳城鎮、劉壹鎮、桂頭鎮、羅陽鎮、大埔鎮、大喬鎮、東平鎮、油溪鎮、碧北鎮。* * *有115個村(居)委會,1082個自然村。縣人民政府駐奶牛場鎮。
5、歷史沿革編輯本段
南宋第三年(公元1167),大道位於乳源縣。因縣北馮剛嶺洞產出的鐘乳石和洞內的源流而得名。
見面前
乳源,秦屬南海郡,漢屬桂陽郡,吳屬始興郡,唐屬邵州。
南宋
南宋三年(公元1167),曲江以西乳源鄉4裏,崇信鄉8裏。乳源縣位於樂昌南部新興(宜化)鄉3裏,* * 3鄉15,屬廣南東路邵州。
元朝
乳源屬於江西省廣東路韶州路。
明朝
明朝洪武元年(1368),屬廣東省布政司邵州府。
清朝
清朝屬廣東邵州府,光緒年間屬南邵東路邵州府。
中華民國(1912-1949年)
民國三年(1914)屬民國八年南韶蓮路韶州府,三十五年屬廣東省第二行政巡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 10 9、乳源解放,隸屬廣東北江行署(後更名為貝約行署)。1952年3月,乳源、曲江合並為曲江乳源縣。1953年5月,土改運動結束後,恢復乳源縣建制。1958 65438+2月,乳源縣撤銷,並入韶關市,縣設在韶關市郊區。
1963年6月,乳源瑤族自治縣成立,先後隸屬韶關專員公署、韶關革命委員會、韶關行政公署。韶關地區1983與韶關市合並,奶源歸韶關市。
2000年,乳源瑤族自治縣轄15個鎮和2個鄉:乳城鎮、紅雲鎮、碧北鎮、桂頭鎮、阜城鎮、羅陽鎮、流坑鎮、尤溪鎮、劉壹鎮、大埔鎮、大喬鎮、東平鎮、古木水鎮、龍南鎮、大平鎮和陽溪鎮。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為177894。其中如城鎮32355人,附屬鎮9359人,後公渡鎮20856人,劉壹鎮13620人,桂頭鎮221人,龍南鎮3253人,羅陽鎮4723人,古木水鎮3294人,大埔鎮9662人。紅雲鎮10303人,東平鎮5448人,尤溪鎮1430人,碧北鎮4936人,流坑鎮5223人,陽溪鄉5839人,大坪鄉3602人,汝陽林業局1875人,天井林場65438+。
2002年,乳源瑤族自治縣轄15個鎮(桂頭尤溪輔助城-乳城16大布橋,隴南洛陽紅雲流坑東平後公渡古母水),2個鄉(陽西大坪),106個村委會,5個居委會。
2005年4月26日,廣東省民政廳(閔月區[2005]第21號)批準撤銷乳源縣後公渡鎮,並入乳城鎮。撤銷古母水鎮,並入洛陽鎮;撤銷龍南鎮,並入東平鎮;撤銷鴻運鎮,並入大喬鎮;撤銷柳坑鎮,並入尤溪鎮;從桂頭鎮劃出壹個方孔,並入碧北鎮。
截至2005年6月5438+2月31日,乳源瑤族自治縣轄9個鎮(乳城、碧北、桂頭、劉壹、大埔、大喬、尤溪、羅陽、東平)。
6.乳源縣名的由來,編輯此段。
乳源創建於南宋三年(1167)。奶源是什麽?因為清溪的山洞很美,所以經常有牛奶洞。壹個滿是鐘乳石的洞也被稱為牛奶寶。鐘乳石,石頭,指石英石、紫水晶、埃洛石之類的。古代將上述石頭制成的藥物統稱為乳石。查壹下民國四年十月出版的《辭源》:鐘乳石,含酸石灰的泉水,從石縫中滴下,其鈣質日積月累,似鐘乳石,故名石三鐘乳石,或簡稱鐘乳石。廣東乳源縣的汝嫣最為著名。每年,人們都會收集鐘乳石作為貢品獻給朝廷。過去的人以為是藥,很珍惜。“曾經”?鄧傳後,夢撼蒼穹,即浮生暫送愛愛愛,方如聞風。這是壹個雄心勃勃的時刻,在夢中說夢是壹個雙重缺陷。如果有鈴鐺狀的奶,那就是咳出來喝了。歷任西魏、北周,官名為驃騎將軍,被稱為官府庚欣(513-581)。因為他是作家,所以在庚子山的藏書裏。《三秦》《王召隱逸詩》是這樣寫的:“洞風吹室內,石落窗前”。唐代高繼孚說:“皇上賜我壹劑鐘乳石,我放入藥石,便以藥石報恩。”查閱宋朝歷史?據食貨記載,宋代的茶葉有兩種:片茶和散茶。茶有龍鳳石奶白奶等十二種。石牛奶是按照中國制造的。
乳源地域遼闊,山高林密,河流小溪眾多。有壹首民謠:雙龍出五步山,南國大小花美,上下周堂到朱熹,黃牛打谷寮灣。地勢西北高,是山區古老的灰巖山,侵蝕了高原,有顯著的奶。許多喀斯特漏鬥,其形狀像壹個俯臥的乳房,牛奶滴在水面和巖石上像雪霜,汩汩的水流往往無處可去。奶巖水甘甜溫潤,特別適合釀酒或泡茶。
這個產奶洞不是壹個地方,而是很多地方,產量也很多。從西漢到明朝的壹千多年間,乳源縣每年都要向乳石進貢,故名“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