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嚴格按照“外引內防”的要求,用實際行動築起了防疫工作的堅強屏障。為了盡最大努力防控疫情,他們每天都在不停地重復,測量來往人群的體溫,告訴他們戴上口罩,以免錯過壹個人,壹輛車。下面,我整理了疫情防控誌願者的故事素材。希望妳喜歡!
1疫情防控誌願者的故事沈,女,19歲,共青團* * *。看到內江市中區* *團委的提議後,她成為了壹名疫情防控誌願者,在牌樓街道環城路協助社區封閉管理和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問及為何想成為疫情防控誌願者,她說,“因為這次疫情,學校也推遲了開學時間,想在這段時間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防疫工作,就報名加入了誌願者隊伍。”今天是她堅守防控崗位的第八天。在人頭攢動的卡口,她稚嫩的臉龐難免格格不入,但她依然全心堅守崗位,穩健有序地做好各項防疫工作。面對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她說:“作為大學生,妳要展現新時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為防疫工作做貢獻。”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她勇敢傳遞正能量,用實際行動展示了當代青年的擔當。她是當之無愧的青年榜樣。
2020年,壹場疫情牽動了所有人的心。隨著疫情在全國各地的迅速蔓延,華豐家電有限公司黨員誌願者張穎同誌,逆行而上,沖鋒在前,以無私奉獻展現了黨員本色,為疫情防控貢獻了自己的壹份力量。當得知社區防疫工作壓力大,人手不足,正在招募誌願者時,她第壹時間報了名,立即投入到五龍街公園社區疫情防控的值班中。自2月8日起,她自願加入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她每天早出晚歸,盡職盡責。
張穎總是友好耐心地說服居民。工作了幾天,她嘴唇幹裂,聲音嘶啞。但她總是說:“我們要立足本職,肩負責任!”有的住戶東西拿多了,她會主動幫忙。對於行動不便的老年居民,她會幫忙買菜,勸居民少出門。看到有的居民口罩不合格,總會記得說幾句。每天值班,她都堅守在戶外,耐心引導居民,解答疑問,認真核對通行證和掃碼。
她經常會在值班結束後主動去查看小區的閉口是否有漏洞。當發現小區封閉口的鐵絲網被人為破壞時,她會第壹時間向上級匯報,減少隱患。
她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壹個* * *產黨員在關鍵時期的使命和責任,堅信同心同德,壹定會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這場戰爭。張穎說:在如此關鍵的時刻成為壹名誌願者,我感到無比自豪!
疫情防控誌願者事跡第三條她是黨員誌願者,黨員基層幹部,新林社區黨總支書記,她叫葛偉,85年黨員基層幹部。農歷新年期間,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打破了節日氣氛。為加強疫情防控,保障轄區居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從農歷新年開始,葛偉書記就壹直帶領社區人員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取消休假,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如果妳很忙,妳會有壹整天的時間。沒時間吃飯是常有的事。如果妳真的餓了,那只是壹個簡單的方便面。因為疫情緊張,她每天都不知道要在轄區內來回多少次,壹遍又壹遍地向居民宣傳。壹天下來,她的腳都腫了,聲音也沙啞了。因為壹直在前線,怕回家不安全,就把兒子送到了外婆家。她兒子才10歲,她經常打電話問媽媽什麽時候回來。壹向堅強的葛紅了眼睛。這個時候,她也想回家陪兒子,但是心中的信念告訴她,這個時候小區裏的居民非常需要她。掛了電話,葛秘書又投入到防疫工作中。
她日夜堅守崗位,奔波於各個社區的“戰場”,接收上級部門發來的武漢歸國人員名單。她第壹時間沖進嫌疑人家中,詳細詢問每壹個細節的情況,親自為他們量體溫,告知家中隔離的重要註意事項,每天進入嫌疑人家中仔細掌握情況。壹些居家隔離人員急需新鮮蔬菜和生活用品時,主動幫其購買,解決燃眉之急。在社區防疫工作現場,看到《不褪色》裏的她,主動發傳單,發愛心口罩,主動核對所有疑似人員信息。
疫情防控誌願者事跡材料4周曙陽寒假期間報名參加了社區誌願者活動。在社區裏,她記錄居民和進出車輛的溫度,並對返回人員進行現場查詢和登記,幫助社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春節期間,她積極宣傳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禁止電動車進入單元樓的通知,為社區居民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幫助他們過壹個平安、祥和、快樂的年。在她看來,寒假期間的誌願服務活動不僅為社會做了貢獻,也幫助他們實現了自身的價值。疫情期間,大學生應該義不容辭地為家鄉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青春。
“貢獻青年的力量,我責無旁貸。”
做好安全防護的學生黃思榮,與居委會壹起挨家挨戶宣傳病毒知識,張貼宣傳標語,發放病毒防護傳單,告誡居民盡量不要外出。她還參加了春節送春聯的暖心活動,為市民送去祝福和幸福。“在做誌願者的過程中,我們不僅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也滿足了精神和心靈。誌願服務是壹件壹舉兩得的好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積極參與,”黃說。
假期裏,陳渺作為新城社區的誌願者,積極幫助群眾,奉獻社會,用自己平凡的行動溫暖著需要幫助的人。她參加了社區組織的溫馨鄰裏誌願服務,年前參加了印版畫、寫對聯等活動。在活動中,她深深體會到了黨對人民的關懷和愛護,感覺自己的文化內涵也得到了壹定的提升。
“如果妳想變傻,妳可以移山;* * *有精衛之心,填海不難。”
面對疫情,黃雪婷深知與其無動於衷,不如無動於衷。於是,她決定成為蘇州圖書館雛鷹誌願者的壹員,為抗擊疫情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為期壹周的誌願者活動中,她的主要任務是管理閱覽室。在學習了關於排架的知識後,她仔細核對了每本書的編號,並把它們整理好。同時,她協助工作人員掃描、整理、擺放圖書資料,為讀者量體溫,查健康碼,維護圖書館秩序。黃先生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承擔起青年的責任,將小我融入小我,為社會做壹份貢獻。
5 X,女,漢族,X年8月出生,中國黨員。X年7月大學畢業後,在廣安市前鋒區前鋒鎮人民政府工作,現為前鋒鎮團委書記。從X年第壹次穿上紅色義工服開始,她就壹直是同齡人中的義工先鋒。
做了十年誌願者,她壹直是誌願服務的踐行者。
她就讀於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在青年誌願者協會的帶領下,成為了壹名正式的誌願者。壹個偶然的機會,她得知成都有壹所特殊教育學校,那裏的孩子都是聾啞人。她決定走進這個無聲的世界,傳遞愛和溫暖。她組織了壹支大學生誌願者隊伍,帶著玩具和學習工具,定期去成都特殊教育學校和孩子們玩耍交流。
文明引導、捐贈舊物(書籍)、環保節能行動、偏遠山區調研、特殊群體和困難群體的關心幫助...十年來,她從未離開過誌願者的行列。校園、車站、廣場、旅遊景點、商業街、山間小道,都有她的紅色身影。經過十年的堅持,她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她帶領很多誌同道合的同學朋友參加誌願服務活動。他們開展了無數次誌願服務活動,覆蓋了三個城市、四所學校和許多農村小院。
面對工作壓力,她依然堅持做誌願服務的載體。
X年,她大學畢業,回到家鄉廣安發展。鄉鎮的工作和她讀書時想象的不壹樣。既繁瑣又費時費力,還有各種她學生時代從未遇到過的困難和挑戰。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占用了她太多的精力。堅持做誌願者不是壹件容易的事,但她不放棄。她反而覺得工作之余參加誌願服務活動是壹件幸福的事,因為不同的誌願服務活動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收獲不同的感受,反過來也能減輕自己的工作壓力。
她是留守兒童的知心姐姐。X年,她組織了壹支由在職大學生組成的關愛未成年人專職誌願者隊伍,動員了數十名在職教師、退休教師、社區幹部組成兼職誌願者隊伍,每月為留守兒童提供學業輔導、心理疏導、關愛幫助等誌願服務,覆蓋3所學校、4個社區200余名留守學生。她用自己的努力,為5名困難留守學生和2名殘疾少年爭取到了市、區* * *團委、婦聯、工會等部門的關愛資金,為10名貧困學生爭取到了X元的救助資金;在她的組織帶領下,4個社區開始對留守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貧困家庭子女開展每月壹次的家訪,加大對未成年人的關愛幫扶力度;在她的努力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契機下,四個社區各添置了壹臺電腦,為轄區未成年人提供網上學習的機會。X年,前鋒鎮還成功建立了星級留守兒童之家。在創作過程中,她經常組織誌願者與留守學生互動。全國學生營養日,她去學校為留守學生宣講文明用餐、均衡營養的知識。父親節那天,她組織留守學生和家長談心。端午節,她帶領誌願者為留守學生宣講民俗文化。在兒童節,她組織誌願者與留守學生進行親切的談心,以緩解參與學生的心理壓力...安全自護教育、心理減壓、學業咨詢、興趣指導等各種誌願服務。
她是壹位空巢老人的親女兒。在前鋒鎮工作後,她對這個從小長大的地方有了更深的了解。因為經濟發展水平不夠,鄉鎮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不僅是留守兒童,還有空巢老人。這些老人中有壹部分需要照顧孩子,他們並不感到孤獨,但他們大多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甚至很多人是文盲,因此他們無法很好地承擔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負擔,在與孩子的溝通上也經常面臨困難。有壹次她看到壹個老人因為沒有管教好孫子而被兒女責罵,看到了老人眼中的委屈。她決定做點什麽。正好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大潮來了,需要成立社區家長學校,於是她動員了30多名退休教師、幹部、大學生組成誌願者隊伍,專門在社區定期開展育兒活動,為這些老人普及科學文化知識,講解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提供交流咨詢。其他空巢老人獨居,兒孫不在身邊。她在爭取資金的同時,經常組織走訪慰問活動,同時組織誌願者為空巢老人提供家政服務、心理撫慰等誌願服務。為了豐富這些空巢老人的生活,她絞盡腦汁動員他們組成老年誌願者團隊,通過義務表演、老少互教等方式反過來關愛未成年人,加深了空巢老人的自我認同和社會價值,讓老人們覺得她像他們的小女兒壹樣充滿關愛。
她也是返鄉農民工的熱心幫助者。她參加了返鄉農民工的法律知識宣講,組織了農民工依法維權的知識講解,並在今年春節前參加了共青團前鋒區委組織的春運高峰大型誌願服務活動,動員了7名返鄉大學生和2名同事參與其中。
她有太多的身份,環保人士、文明勸導員、政策宣傳員、誌願服務小分隊隊長……每個身份都有無數的故事。她經常說:“這很有趣,我可以交很多朋友,並從中汲取很多能量。我會堅持下去。”也許正是這種樂觀冷靜的態度和善於從生活中汲取正能量的智慧,才讓她能夠帶動那麽多人加入誌願者的行列。“妳若盛開,清風自來。”也許是對她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