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長沙這個城市是什麽樣的?

長沙這個城市是什麽樣的?

長沙:3000年沒牛逼過?讓我告訴妳壹個被低估的長沙是什麽樣的。

現在

之後的中部地區,沒有海,沒有船,山高路長,是典型的“十三歲”地區。

當時長沙的工業基因並不是現代化優先發展的。各方面都很難和中部九省老大武漢抗衡。

這種情況持續了相當長的壹段時間。

改革開放帶來的中國式發展,首先是東部沿海城市的崛起,這是深圳的奇跡;然後是超級城市群規劃,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為中心,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享受到好處,率先崛起。

2005年前後,國家戰略終於照顧到了“中部崛起”。中部六省作為中國版圖的脊梁,在“塌陷”到“崛起”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優勢。

2065438+2005年4月,國務院批準實施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長江中遊城市群(簡稱“中三角”)正式成為國家戰略層面的四大超級城市群之壹。緊接著,中部崛起戰略下的大河西先導區被批準為第12個國家級新區——湘江新區。長沙作為中部唯壹的國家戰略新區,確實有實力壓中部同行。從某種意義上說,“湘江新區”對於中部地區具有戰略意義,就像浦東新區對於長江三角洲壹樣。

此時,長沙迎來了彎道趕超同行的“時間窗口”。

從2005 -2015年全國重點城市GDP統計可以看出,長沙等中心城市GDP增速突飛猛進,從1520億元增長到851013億元,增長了460%。

這個GDP增速領先全國。

在2015的統計表上,長沙的GDP在全國已經排到了14,領先於鄭州、合肥、南昌、太原。增速甚至比武漢高1.1個百分點。經濟增長指數方面,長沙已連續5年位居全國前8。

根據搜狐財經的數據,2016上半年,長沙人均GDP為57590元,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三,僅次於廣州和南京。中部六省中,武漢離長沙最近,上半年人均GDP 50396元。

2016上半年全國主要城市GDP排名TOP100,來源於網絡。

說白了,從這兩個數字可以看出,長沙每年的整體收入增幅和長沙人的收入值在全國都是很高的!

現在長沙在中國交通網絡中的地位,毫不誇張地說,是在中國的心裏。

先看看空氣

黃花機場是華中地區年旅客吞吐量最大的機場。長沙機場作為中國第五個、華中地區第壹個被列為“國際三星機場”的機場,客流量已連續五年領跑華中地區。

2016上半年,長沙黃花機場旅客吞吐量1018萬人次,全國排名第13位。

此外,長沙黃花機場第二跑道工程預計2017春節前投入運營。由此,黃驊機場將進入“雙跑道”時代,可滿足未來壹年3300萬人次的客運需求。

看看大家更看重的高鐵。

2065438+2006年7月,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發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勾畫了新時期“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宏偉藍圖。

資料圖片:長沙“十二五”線路圖

綜合來看,長沙無疑是湖南的“高鐵霸主”,是全國高鐵的樞紐。目前從長沙坐高鐵可以直達19省會或直轄市。

長沙壹改莆田鐵路時代因株洲分流而“弱小”被武漢壓倒的局面。在全省上下的努力下,滬昆改長沙,武廣成十字,直接提升了江湖地位。

通過“八縱八橫”路網,長沙北可直達北京,東可直達上海,南可直達廣州、深圳,西可直達昆明,實現與武漢同等地位,通過廈渝線還可直達廈門、成渝,整體通達性已超越武漢。

長沙工業類型豐富,基礎雄厚。

說到長沙,人們想到的是湖南廣電。看來長沙的支柱產業是文化娛樂業,或者以三壹、中聯為代表的工程機械行業。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年裏,由於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長沙的許多企業都滿足了這種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的需求。三壹重工、中聯、何山智能等國內知名裝備制造企業紛紛湧現。但2015年長沙新材料產值達到2621億元,取代工程機械成為長沙第壹大產業。

據長沙統計局統計,到2015年,長沙工業總產值將達到10565億元,躋身“萬億俱樂部”,增長10.6%。擁有新材料、食品、工程機械、電子信息四大千億產業集群: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將達到3228億元,同比增長9.2%,位居全國前列。

有強勢行業,多行業齊頭並進。長沙的產業發展是“多強多功能”。

長沙“十三五”產業規劃:提升產業競爭力,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制造基地。主要創新指標達到創新型城市中等水平,到2020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5%。

長沙早就不止高新區和星沙經濟開發區了。長沙東南西北有長沙縣、金霞、望城、暮雲、瀏陽、寧鄉等國家級、省級開發區,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形成了強大的產業發展矩陣。

對於未來,長沙產業整體已經有了完善的頂層設計。積極響應和落實國家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創新創業”、“供給側改革”等壹系列重大部署,先後出臺了“智能制造、互聯網+、小微創新”等30多項政策和實施細則,明確了構建高端、智能、高效、綠色現代產業新體系的總體思路。

人才流動,從逆流到順流

在人才流動方面,長沙也實現了下遊趨勢,對人才的吸引力明顯加強。整體崗位競爭力也得到快速提升,人才競爭力在中部處於相對領先地位。

在智聯招聘發布的32城“2016春季求職期競爭指數城市分布”中,長沙排名12,不僅超過武漢,還超過了上海、廣州等壹線城市。

21世紀什麽最貴?天賦!人才和高級人才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唯有楚有才,才能興於斯”,曾經,歷史上的長沙人到了江西,進了川渝。改革開放後,長沙人南下廣東,北上北京上海,深圳成為第二故鄉。精英們在別人的土地上貢獻他們的智慧和汗水。

現在長沙的人才和高級人才外流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

從上表可以看出,長沙高校在校生人數在逐年增加,2015年達到55萬人!

越來越多的工作機會和晉升空間,更好的消費氛圍,更低的生活成本,讓長沙這座城市更具吸引力。也讓這些人才越來越願意在這裏工作和生活。

這些高層次人才決定了這個城市的上限。

長沙在中部省會城市中處於相對優勢的教育資源,為其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大學城位於湘江新區和嶽麓山腳下,聚集了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多所知名重點大學,以及眾多高校。國防科技大學、農業大學、林業科技大學等壹大批各具特色的科研機構在長沙璀璨分布。

資料圖片,來自網絡。

隨著長沙工業總產值的快速發展,競爭指數居高不下,長沙被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所吸引。

事實上,長沙多年來壹直是人口凈流入的城市,壹個千萬人口的城市正在形成。逃離北上廣,回到內地,是新壹代長沙人的就業選擇。

人才聚集長沙,不僅僅是因為產業,更是因為這座城市給人的快樂。

資料圖片:橘子洲嶽麓山

湘江穿城而過,與嶽麓山、橘子洲壹起,匯聚了難得的“山水島城”城市資源,長沙形成了壹江兩岸的美麗格局,與齊飛接壤。

地鐵和城際輕軌規劃,四通八達,出行方便。

長沙是全國交通樞紐,公共交通也發展很快。長沙現已開通磁懸浮,從高鐵南站到黃花機場僅需20分鐘。地鐵1、2號線已經通車,形成南北走向、東西走向的黃金十字。規劃5條軌道交通線,BRT建設也在大力推進;長株潭城際輕軌預計年底通車,大大縮短三地通勤距離。

長沙城市的向外裂變,也帶來了商圈的變化。雖然長沙的商圈還是以五壹商圈為主,但是在東南西北,尤其是湘江新區,有城市客廳梅溪湖國際新城,有長沙第二CBD濱江新城。商圈不斷崛起,形成了城市從單中心向多中心擴張的有力支撐,也為人民的幸福而駐足。

當然還有大家最關心的話題:房價。

眾所周知,長沙壹直是全國省會城市房價的“永恒窪地”。然而,隨著上述因素逐漸被認識和體現,並借助這波席卷全國的房價上漲浪潮,長沙的房價水平也壹直在穩步上漲,但與其他壹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相比,漲幅仍顯得“比較平緩”。我們來看看2016年全國主要城市房價圖,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截至6月2016,10的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克而瑞。

壹眼望去,長沙7337元/㎡的均價在中部幾個省會城市中“望塵莫及”。另壹方面,武漢、鄭州、長沙的房價早已過萬,南昌比長沙高很多。合肥壹度沖到13484元/㎡的位置,房價在中心城市中最高。

這樣的房價,壹方面為更多的人才選擇長沙留下了“機會門”,可以讓人最直觀的感受到什麽是幸福;另壹方面也意味著長沙房地產市場未來的增長空間還是很大的,安全邊際還是很高的,尤其是在長沙人均GDP常年處於華中領先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