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溫州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地理環境如何?

溫州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地理環境如何?

溫州位於中國東南部,甌江下遊的南岸。是隸屬於浙江省的地級市,是沿海港口城市,簡稱甌或鹿城。面積11784平方公裏,海域面積11000平方公裏。地理位置:東經119 37 '-121 18 ',北緯27 03 '-28 36 '溫州是浙江省地級市東南丘陵,沿海港口城市,浙江省三大經濟中心之壹。2009年,溫州GDP超過2527億元,位居浙江省第三。2009年,溫州GDP比上年增長8.5%,增速與上年持平。2009年,財政壹般預算收入總額為360.72億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8021元,增長7.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100元,增長7.1%。全市總面積11784平方公裏,其中市區1082平方公裏。總人口為799.8萬(2008年)。下轄3個市轄區、6個縣和2個縣級市。* * 30個街道,119個鎮(含2個民族鎮),143個鄉(含5個民族鎮)。溫州曾經是歐弟,也被稱為東甌,或簡稱“甌”。甌是壹種陶器的名稱。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甌人就在溫州生活,制作陶器。溫州留學生看到香港叫香港,就根據溫州甌話發明了YUJEU這個名字。溫州是壹座歷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溫州古城建於東晉明帝泰寧元年(公元323年)。因地處溫嶠嶺南,“隆冬不變”,四季溫和濕潤,故名溫嶠。溫州是壹座充滿活力和激情的城市,壹座充滿魅力和夢想的城市,壹座充滿智慧和故事的城市。溫州人以智慧、善良、商業著稱。溫州文化燦爛,歷史上被稱為“東南鄒魯”。溫州是中國數學家的搖籃,中國山水詩的發源地,中國南戲的故鄉,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行區,改革開放的前沿。溫州的市花是山茶花,市樹是榕樹,市鳥是海鷗,市歌是《飛故鄉》。還有壹部關於溫州的小說,600李寫的《溫州別離》。歷史文化溫州五馬街溫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溫州古稱甌越。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在這裏勞作和生活。戰國時期屬越國。秦始皇統壹六國後,設閩中郡。第三年,漢惠帝立越王後裔勾踐為東海王,建都東甌,俗稱東甌王。漢順帝第三年設永寧縣,東晉明帝泰寧元年設永嘉縣,上元二年設唐高宗。因為它溫暖的氣候,它被命名為溫州。據《溫州縣誌》記載,建城時,知府郭璞登臨西山,遙望四周群山。他搖搖晃晃地對當地人說:“繞山之外,富貴之時,必然依山而建城,但不戰則安。”於是他仿照北鬥七星的位置,依山而建,故稱竇城。傳說在建城的時候,壹只白鹿嘴裏銜著花疾跑,吐在墻上,然後變成了壹朵雲。冉冉飛上了天空,白鹿奔跑的地方鳥語花香。為了好運,人們稱這座城市為白鹿城或鹿城,郭璞爬的那座山也叫“郭公山”。溫州在歷史上以發達的手工業而聞名,是青瓷的發源地之壹。造紙、造船、絲綢、刺繡、漆器、鞋革都在中國歷史上有壹定的地位。南宋時辟為對外通商口岸,素有“繁華海頭,不曾叫小杭州”之稱。溫州是南戲的故鄉。14世紀中葉,著名劇作家高明的《琵琶記》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溫州歷代人才輩出,在學術、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成就卓著。南宋時期,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在學術上形成,在我國學術史上具有較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文學方面,詩壇出現了“永嘉四靈”派;“南戲”是中國傳統戲曲中首創的壹種民間戲劇形式。南宋祐年間,醫學家陳元玄以《三印方》為理論基礎,創立了永嘉學派。宋、元、明、清也有不少傑出人才,如黃、劉基、孫詒讓等。當代文教界更是光彩奪目:夏乃、夏、蘇、顧朝浩、、孟慶江、林、林、、張汝元、馬趙毅、王庭漢、戴鴻海...溫州前三:溫州廢除科舉從唐玄宗十三年到清末(公元859-1905)。進士1416人,其中唐代2人,宋代1228人(北宋81,南宋1147),元代12人,明代139人,清代35人。歷代武狀元19人,武進士近400人,其中宋代310人(北宋1人,南宋309人),明代3人,清代約70-80人。溫州狀元,第二名,花探1,文科狀元(7人):徐?、王、穆、趙建達、周坦、徐彥夫、2、文科第二名(9人):葉適、陳棟、陳秋露、林公毅、陳、鄒震、周(文武第二名)、卓靜、王瓚3、文科探花(3人):陳玨、周仁勇。、後羿、張、朱英舉、蔡其信、翁[木娥]、林世忠、王5、第二名(4人):林景衡、戴英發、林景信、周6、譚華(6人):林武子、陳蒲元、孔媛媛。20世紀80年代以來,通過全市文物普查和專項調查,發現全國有兩區九縣(市)古文化遺址100多處,主要分布在甌江、飛雲江及其支流兩岸,且多在依山傍水。溫州古文化遺址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壹階段,除少數早期石器未經打磨,表面留有錘痕外,大部分石器打磨精美,采用打、磨、切工藝;陶器主要包括木炭陶器。與樂清白石遺址為代表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壹些石器和陶器特征相似。晚期石器表面略粗糙,形狀簡單,銩狀石器的橫截面多為三角形和梯形;陶器包括泥質陶器、彩陶和印花硬陶。類似於福建閩侯曇石山文化的壹些石器和陶器特征。目前,這類遺址的發現占總數的90%以上,以瑞安桃山前山、繭牛頭井等遺址為代表。①白石遺址:樂清白石鎮楊柳灘溪河床下兩三米深。這是壹個由沖積物形成的地方。②大坪遺址:瑞安市貝隆鄉大嶴村北龍山北麓。貝隆鄉位於飛雲江口外的壹個島上。③下胡墩遺址:發現於泰順百丈鎮角溪洋村北的下胡墩山上,面積約1.500平方米,1.988,1.654,38+0。④前山遺址:位於瑞安市碧山鎮界路村,南臨飛雲江,面積約250×50米。遺跡大多出露地表,以山坪和東南山坡最為豐富。⑤牛頭井遺址:發現於1961年,位於瑞安市繭鄉山頭上村牛頭井山中部,北臨飛雲江,面積約6000平方米。遺跡多分布在山坡面。⑥河魚山遺址:位於瑞安仙降鎮下社村,與山前遺址隔河相望,發現於1971年,面積約10000平方米。⑦獅子崗遺址:發現於泰順司前鎮前村,1986,面積約8000平方米。峰溝地段和東部山坡遺跡豐富。⑧唐賢山遺址:發現於蒼南橋墩鎮唐賢村北海拔40多米的米山坪1985,面積約3500平方米。溫州旅遊景點:/place/dest/330300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