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河北省地質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河北省地質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壹、河北省地質行業科技人才需求分析的目的和意義

1.研究背景

進入21世紀以來,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我國地質事業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十五”期間,中國地質行業投資年均增長8.2%,地質行業人才年均增長6.63%。然而,在人們憧憬美好未來的同時,也出現了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等問題。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我國鉻、鐵、銅、鋁、錳、鉀等主要礦種對外依存度超過50%,部分礦種甚至超過80%。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礦產資源的匱乏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關鍵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地勘改革發展,切實解決資源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

目前,我國包括河北省正處於快速工業化階段,具有大規模的資源勘探、市場開發和相應的生產能力,大量的地質科技人才和地質專業學生在學習,對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針對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需求的地質科技人才培養體系並不完善,導致包括河北省在內的全國地質科技人才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不足。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此進行比較、分析和研究,提出培養新型地質科技人才的建議和措施,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在人才,特別是創新型科技人才”的要求,充分發揮創新型地質科技人才的作用,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眾所周知,礦產資源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長期以來,河北省地質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探明和開發了大量礦產資源,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源保障。目前,河北省地質工作雖然總體上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但仍跟不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其中,地質科技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是制約地質工作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因素。

面對創新型河北建設,研究和解決地質行業科技人才培養問題十分重要,涉及地質行業科技人才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如河北省地質行業科技人才結構現狀、地質行業科技人才成長規律和特點、2020年河北省地質行業科技人才需求影響因素、河北省地質行業科技人才需求總量和專業需求、河北省地質行業科技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等,都需要深入研究。

2.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建設創新型河北需要大量創新型地質科技人才。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經過發展,我國工程科技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我國工業、農業、科技、醫學和國防現代化做出了巨大貢獻。雖然工程技術規模逐年擴大,但存在規模大、水平低的問題,包括河北省:

第壹,河北省仍然走在高投入、高能耗、高汙染的老路上。首先,能源消耗增長過快。河北省主要耗能產品能耗水平比國際先進水平高20% ~ 40%。其次,環境汙染問題嚴重。目前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l4%,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大大超標。

二是企業科技創新的欲望和能力較弱,核心競爭力不強。技術對外依存度高,成果轉化率不高,企業面臨的技術環境堪憂,競爭力不足。

三是整體科研經費投入不足,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的R&D投入不足。政府的R&D和實驗發展經費主要集中在前沿技術和高技術上,對經濟建設主戰場需要的大量普適性應用技術的研發不多,形成了明顯的“跛腳”現象。大中型企業R&D投資明顯不足,裝備制造業R&D投資和消化引進技術成本不足。

四是工科人才和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強,難以滿足未來經濟發展的需要。高等工程教育普遍存在壹個問題,就是沒有根據市場需求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

為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任務,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科技發展的總體目標是: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學技術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取得壹批在世界上有重大影響的科技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本世紀中葉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奠定了基礎。”河北省乃至全國需要培養壹大批專業深厚、基礎紮實、知識面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2)解決資源環境約束,需要培養大量的地質科學人才。

資源是人類社會活動文明的物質基礎,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因素。環境問題的焦點已經從局部的工業汙染轉向全球性和區域性的環境問題,成為地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資源枯竭迫使人類去探索和開發埋藏更深、條件更差的新資源;環境的惡化需要人類探索更深層次的原因,從根本上避免或消除影響因素。這些任務要求科學家利用地質技術提供最直接的信息。振興地質工作,關鍵是依靠地質科技人才。

目前,河北省地質行業科技人才培養面臨嚴峻形勢,存在“六缺壹不全”。“六缺”是地質科技人才、青年人才、高學歷人才、領軍人才、繼續教育和創新人才的短缺。“壹不完善”是指地質科技人才管理機制不健全。

雖然地質行業科技人才數量呈上升趨勢,但短期內仍難以解決人才短缺問題。近年來,地質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河北省地質院校地質專業招生規模也逐年擴大。但地質行業科技人才短缺的問題短期內無法解決,主要是地質院校畢業生去地勘單位的比例低,地質行業人才流失嚴重。

(3)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培養大量創新型地質科學人才。

在國土資源部“十壹五”規劃和《關於進壹步加強國土資源人才工作的意見》中,國土資源部明確提出實施“國土資源科技創新人才工程”。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在《關於進壹步加強國家重點領域人才培養的意見》中將地質人才列為緊缺人才。對我國工程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提出了明確意見,努力培養更多的優秀地質人才,特別是創新理念和意識強、創新能力和水平強的創新型地質人才,這是地質行業科技人才培養和創新機制建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河北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及供需形勢分析

河北省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大省之壹。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顯著提高。建成了以水利、能源、原材料、機電、紡織、建材、交通為主體的國民經濟體系,有了壹定的物質基礎,農業和工業並重。目前,隨著河北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長期規劃的制定,未來幾十年將是該省完成工業化進程的關鍵時期。如何以礦產資源保障全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將直接影響全省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

1.河北省產業結構特點及資源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河北省是資源消耗大省,社會經濟發展高度依賴礦產資源,萬元產值消耗6.64噸。礦產資源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動力,為工業提供大量原材料,為農業提供大量生產資料,礦產資源已成為支撐河北省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

河北省也是資源大省,礦產資源年開采加工規模大。礦產資源的開發對河北省的國民經濟增長、經濟布局和產業鏈的形成有著重大影響。鋼鐵、煤炭、水泥、玻璃、陶瓷、黃金等與礦產資源開采加工密切相關的行業,已成為河北省工業的支柱產業,構成河北省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計算,河北省1990-2005年礦業及相關產業對重工業產值、工業總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的支撐程度分別見圖3-1至圖3-3。

圖3-1河北省礦業及相關產業對重工業產出的支撐關系

圖3-2河北省礦業及相關產業對工業總產值支持度關系圖

圖3-3河北省礦業及相關產業對國民生產總值支持度變化關系圖

從圖3-1至圖3-3可以看出,河北省礦業及相關產業對重工業、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支撐度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礦產資源采選業對重工業、工業和國民生產總值的支撐度分別為10.61% ~ 14.63%和6.773%。礦業相關產業對重工業、工業和國民生產總值的支持度分別在64.08% ~ 74.38%、38.39% ~ 58.87%和28.89% ~ 64.34%的範圍內。同時,某壹產業對區域國民經濟的支撐能力也可以用其利稅貢獻水平來衡量。通過對河北省采礦業及相關原材料加工業占全省工業利稅比重的統計分析(圖3-4),可以看出,近年來,采礦業及相關原材料加工業占河北省工業利稅比重壹直保持在9.0% ~ 14.5%和47.56% ~ 64.5%。可見,河北省礦產資源產業屬於省內高貢獻率產業,對全省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圖3-4河北省礦業及相關產業對工業利稅支持關系圖

2.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和利用

(1)礦產資源勘查現狀

河北省的礦產資源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中國前10有52種,第壹名8種,第二名12種,第三至第五名19種。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地質工作者的艱苦努力,河北省礦產資源勘查取得了快速發展和顯著成效。

截至2007年底,河北省已探明礦藏8000多處,其中列入儲量清單的礦藏1082處(含伴生和* * *礦藏)。能源礦產264種,占全國能源礦產的3.14%;金屬礦山499座,占全國金屬礦山的3.36%;非金屬礦產319種,占全國非金屬礦產的2.44%。主要優勢有煤礦258座,鐵礦246座,金礦73座,鉬礦9座,水泥用石灰石71。與2006年相比,新增礦產地37處,其中鐵礦14處,煤、金、銀、鉛、鋅、溶劑用石灰石和玻璃用砂巖2處,銅、石墨、碎雲母、電石、建築用石灰石、長石、石膏、陶粒頁巖和黃鐵礦1處。

在已探明儲量的礦藏中,有362.72億噸資源量(礦石量)(和5.65億立方米建材礦產)。主要優勢礦種煤炭14676萬噸,占全國資源儲量的1.24%,居全國第12位;鐵礦石72.49億噸,占全國資源儲量的11.82%,居全國第三位;金礦153.7噸,占全國資源儲量的2.77%,全國排名14;鉬礦70.4萬噸,占全國資源儲量的6.20%,居全國第五位;水泥用石灰石48.46億噸,占全國資源儲量的5.93%,居全國第六位;冶金白雲石1.294億噸,占全國資源儲量的14.33%,全國排名1。

礦產方面,河北省已發現礦產153種(全國237種),其中已發現122種(含亞種,全國226種),占全省已發現礦產的79.74%,探明儲量76種,鈾72種已列入國家和河北省礦產資源儲量表(其中,從礦產類型來看,絕大多數礦產已發現並探明儲量(表

表3-1河北省已發現礦產資源壹覽表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河北省礦產資源的主要特點是:礦產資源種類多,資源豐富;產地分布廣,儲量集中;資源匹配性好,開發利用方便;勘探程度高;礦石質量壹般多,但質量差;小型產地多,大中型產地少;區位條件較好,但煤、鐵、金等部分礦產開發利用強度較大。已探明礦產資源量位居河北省前十位的有52種,煤、鐵、金、各種石灰石等部分大宗礦產在全國具有優勢。但與全國相比,全省人均礦產資源占有量處於中下水平,全省人均礦產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4.6%。與2004年相比,河北省礦產資源儲量表所列的72種礦種中,增加儲量的礦種為13種煤、鐵礦石、黃鐵礦、水泥用石灰石、玻璃用砂巖。儲量減少的有銅、鉛、鋅、金、制堿用石灰石、陶土等23種。矽藻土、水泥配料用砂、電石用石灰石等36種資源沒有變化。

截至2005年底,河北省共有礦山企業6688家,其中煤礦908家,鐵礦1218家,金礦247家,鉛礦42家,鉬礦12家,水泥用石灰石礦226家,其他礦種和小礦435家。2005年,河北省固體礦石產量36608.88萬噸,從業人員43.42萬人,銷售收入43687.5438萬元(圖3-5)。列入《河北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1005產地中,已開發利用786個,資源儲量257.5億噸,占保有資源儲量的71.98%。煤炭、鐵礦石等45種礦產資源儲量占保有資源儲量的50%以上;錳礦、制堿用石灰石、熔劑用石灰石、陶瓷土、普通螢石等23種礦產資源的資源儲量占保有資源儲量的100%;14鎢礦、鉑礦等礦產尚未開發利用。

圖3-5河北省近年固體礦石產量關系

(三)主要礦產品進出口

河北省礦產資源種類雖多,但富礦種和大礦種少,部分礦種供不應求。需要從國外進口礦產品以保證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也可以出口產量較多的礦產品以換取壹定的外匯(表3-2)。

從表3-2可以看出,河北省礦產品進出口以進口為主。出口的主要礦產品是煤炭,2003年達到2250萬噸,2004年達到2542萬噸;其他少量出口的礦產品包括原油、長石和螢石。進口礦產資源種類很多,最大的是鐵礦石,2003年和2004年接近2000萬噸;錳、鉻、鋅、鉛、鉀鹽、長石和螢石等金屬也需要進口。

3.主要礦產品的供求

(1)煤炭資源

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處最近對該省近年來的電廠煤耗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河北省的煤炭對外依存度不斷增加。2002年調查的41電廠裝機容量為1498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86.59%。全年發電量867.57億千瓦時,占全省發電量的85.56%;原煤年消耗4460萬噸,平均每千瓦消耗2977萬噸。2003年裝機容量1524萬千瓦,年發電量92158萬千瓦時,年消耗原煤4945萬噸。據調查,河北省電煤每年供應缺口很大,其中2/3要靠外省調入。2002年,省內供給占35%,外省供給占65%;2003年占全省34%,其他省份66%。省外主要來自山西,少部分來自內蒙古和神華集團。

表3-2河北省主要礦產品進出口統計單位:噸

根據河北省“十壹五”電力發展規劃,該省每年投產發電機組約200萬千瓦,需新增動力煤600萬噸。到“十壹五”末,僅動力煤需求就將近6543.8+億噸,全省煤炭需求保守預測將達6543.8+0.4億噸,煤炭缺口8000萬噸。從生產情況看,省內部分煤礦現已進入晚年,2020年前將有壹批煤礦陸續進入閉坑期。2003年河北省煤炭產量為6601.5萬噸,2004年為8651.97萬噸,2005年為86394.99萬噸,達到1.997以來的最高水平。預測2006-2020年河北省煤炭生產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目前的生產水平。

(2)鐵礦資源

河北省是我國鋼鐵生產基地之壹,鋼鐵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逐年上升(圖3-6)。以鋼鐵工業為中心環節形成的“鐵礦開采—鋼鐵冶煉—機械制造及金屬制品”構成了河北省的支柱產業鏈,對河北省的社會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圖3-7)。

圖3-6河北省生鐵、鋼材、鋼產量占全國比重關系圖。

圖3-7河北省近年來鋼鐵產量增長變化關系圖

由於河北省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客觀上加速了鐵礦石資源的消耗,鐵礦石和鐵精礦產量逐年增加(圖3-8)。雖然產量在增加,但仍不能滿足鋼鐵工業的消費需求,鐵精礦進口量每年都在增加(圖3-9)。

圖3-8河北省鐵礦石產品產量分布圖

圖3-9河北省鐵精礦消費和進口分布

(3)主要有色金屬礦產資源

河北省銅資源相對不足。截至2005年底,已探明銅礦區15個,其中無大型礦區,僅有3個中型礦區,12個小型礦區,總探明資源量60745438+00萬噸,其中基礎儲量377438+00萬噸,資源量23660萬噸。

表3-3河北省銅資源及儲量近年變化統計表單位:銅/噸

河北省銅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率較高。截至2005年底,以上所列銅礦15座(其中開采10座,停產1座,未利用4座)。已建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合計225.3萬噸/年,2005年實際產量為1.76萬。已建成4座銅選礦廠,設計生產能力63.6萬噸/年,實際加工能力57.6萬噸,生產精制銅粉1.96萬噸(金屬銅3540噸)。

河北省鉛鋅礦資源豐富,已發現鉛產區23個(1,22個小),鋅產區27個(3個大,4個中,20個小)。2005年鉛儲量47.98萬噸,其中基礎儲量65.438+07.3萬噸(儲量6.65萬噸),資源量30.68萬噸。鋅資源儲量416.97萬噸,其中基礎儲量176萬噸(儲量10.62萬噸),資源量240.97萬噸。2005年已開發利用鉛產區11,鋅產區14,年產量* * * 20.7萬噸,含鉛量4229萬噸,含鋅量5427萬噸,鉛消費量2.48萬噸,鋅消費量6.5438+0萬噸。鉛的自給率為17%,鋅的自給率為42%。

銀是河北省潛在的優勢資源,但目前探明儲量不多。截至2005年底,已發現23個產區(中型6個,小型17個),儲量3217噸,其中基礎儲量611噸(儲量448噸),資源量2606噸,大部分由* *伴生礦物生成,產量受礦物影響。河北省白銀產量2004年為65.7噸,2005年為37噸。省內耗銀主要是樂凱電影廠,年耗銀約50噸,其次是工藝美術,年耗銀約5噸,年耗銀約55噸。

(4)主要非金屬礦產資源

河北省水泥用石灰石資源豐富,2005年資源儲量為460705萬噸,其中基礎儲量250064萬噸(儲量65438+47442萬噸),資源量21641萬噸。2005年底,全省共有水泥石灰石礦226座,其中大型11座,中型4座,小型114座,小型97座,產量2723.09萬噸。它生產了8850萬噸水泥。大中型礦山資源服務年限在20年以上。此外,還有9個基礎設施和近期可開采的產區,可增加產能770萬噸/年。

玻璃是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尤其是建材用平板玻璃和輕工業用日用玻璃的消費量相當大。據國家統計,平板玻璃的消費量占玻璃總量的32% ~ 38%,日用玻璃占52% ~ 58%,其他占4% ~ 16%。2005年河北省平板玻璃產量為4963.3萬重量箱,消耗玻璃用砂石38萬噸。

三、河北省地質工作面臨的新機遇

1.現階段是地質工作的重要發展機遇。

河北省礦產資源豐富,礦產開發加工業已成為河北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為河北省的經濟發展、就業、城市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河北省地質構造復雜,成礦條件好,礦產資源豐富,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三大成礦帶中有兩個在河北省。地質演化歷史悠久,地層完整,巖漿活動強烈,構造復雜。地質歷史上經歷了6次重大成礦事件,特別是前寒武紀區域變質和中生代燕山期板內造山兩次成礦高峰,形成了儲量可觀、資源潛力巨大的鐵、有色和貴金屬礦床。

隨著國民經濟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資源、能源的新壓力擺在地質系統面前,新形勢對河北省地質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不斷加大河北省礦產資源的調查、評價、開發和保護力度,全力開展河北省優勢礦產資源的勘查和開發,促進資源優勢迅速轉化為現實經濟優勢,為河北省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有力支撐。

2.科技創新是地質工作取得突破的重要武器。

為了跟上時代的進步,適應國民經濟的需要,地質工作必須加快科技創新的步伐。從目前各地探礦單位的找礦形勢和找礦方法來看,近年來我國許多大型重要礦山的發現都離不開科技創新,加強科技創新成為改變找礦突破模式的重要途徑。

要實現找礦突破,就要打破傳統觀念,重建找礦模式,大膽尋找工作水平低的盲區、空白區、隱伏礦和深部。要利用現代設備儀器、新技術、新方法、信息、數據、物理、化學、遙感、地震、勘探等找礦手段,尋找地質異常,進行綜合論證,擴大找礦希望。

在地質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地質找礦的發展也迫切需要創新精神。地勘單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創新優勢,就必須建立強有力的創新人才支撐體系。要通過完善管理制度搭建創新平臺、培養創新團隊,把鼓勵、幫助、支持創新技術團隊貫穿於創新機制建設全過程。通過建立以科技人才為主體,以行業發展需求和地質勘查發展戰略為導向的創新機制,最終實現找礦突破。

3.當前,是地質行業科技人才培養的大發展機遇期。

當今世界,隨著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人力資源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和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

河北省地質行業科技人才培養是實施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建設我國資源戰略重要儲備基地的有機組成部分。要認識到,河北省地質行業科技人才培養是人才強省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之壹。因此,必須啟動設計規劃,確定發展戰略,創新體制機制,激發人才活力,加強培訓教育基地建設,加大培訓投入,制定有效措施,全力推進地質行業科技人才培養。

(1)培養地質行業科技人才是保障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資源短缺,資源相對稀缺,地質工作水平相對較低,可利用資源儲量少,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解決這壹問題,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培養地質科技人才入手,在發展中培養人才,為更大的發展培養人才。要形成高素質地質科技人才梯形隊伍,開展能源礦產資源分布規律及潛力評價、重要油氣田及礦床發現、能源礦產資源供需等方面的研究與應用;開展礦物形成和演化研究,加強開發利用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加強新能源和非常規能源(如煤層氣、油砂和油頁巖)勘探、開發和利用的研究和應用;加強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確保人力資源的可持續和科學培養與利用,緩解自然資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確保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良性發展的必由之路。

(2)培養地質行業科技人才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手段。

進入新世紀後,人們從未如此高度關註自己的生存環境。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引起全社會的焦慮和不安。如何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在保護環境中促進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人們對經濟發展的認識和選擇。要解決環境的困境,找到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的出路,必須從人才資源的培養入手。

(3)必須培養地質行業的科技人才,以促進地質科技的發展。

當代科學技術呈現出四個基本特征。壹是科技知識的爆炸式增長,不斷引發新的科技革命;二是科技成果產業化周期不斷縮短,創造了趕超跨越的新機遇;三是科學理論超前發展,引領新技術和生產方向;第四,科技全球化加速,自主創新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地質科學技術在上述四個方面也具有相似的基本特征。要占領地質科技制高點,就要用地質科技創新、引領和解決資源環境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必須從培養地質科技創新人才入手,營造有利於培養、留住和成長拔尖人才的寬松環境。要培養和造就壹大批創新型地質科技人才,開展系統的地質科學研究,深入發展分支學科;加強跨學科、多學科的綜合研究,發展邊緣學科,整合學科;加強高新技術在地質領域的應用,發展應用測試、分析、實驗和模擬研究;開展地質工程技術方法研究。

地質科技的發展是壹個不斷創新進步的過程,也是地質創新人才不斷研究發現的過程。要進壹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堅持把發現、培養、使用、凝聚優秀地質科技人才作為地質科技發展的重要任務,推動壹大批創新型地質科技人才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