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在養壽園的生活無憂無慮,無憂無慮,養壽園就像壹個世外桃源。袁世凱的三哥袁世廉因病辭去徐州兵,袁世凱帶他到環上村與他同住。兄弟倆有時在湖上劃船釣魚,有時拄著拐杖散步下棋聊天。袁世凱有時會和幾個文人壹起唱歌。有時候,在宴會花園裏,我和我的妻子,小妾和孩子們享受天倫之樂。我還時不時邀請河南墜子、梆子藝人來園裏表演,很開心。每逢元旦或生日,他都會邀請譚鑫培、王瑤卿、王會芳、楊小朵等京劇名家來演唱。當時他的親戚朋友,北洋的親戚都聚集在環上村,熱鬧非凡。
袁世凱在環上村和楊壽園的生活多姿多彩。為了表示他淡泊名利,超然物外,完全隱居,就把他和袁世廉在船上釣魚戴著帽子和蓑衣的照片寄給上海《東方雜誌》發表。事實上,他是假裝給滿族貴族看的。他向他們保證,袁世凱已經失去了鬥誌,他在中國政治舞臺上的影響力也消失了。
袁世凱隱居的另壹面是,他的政治野心並未減弱。他選擇張德作為他未來的居住地。地處豫北的張德,可以應付清廷“回鄉養病”的聖旨。這裏交通便利,靠近韓晶線。北至史靜,南至武漢,洹水經渭河可達天津。京津直隸是袁世凱長期經營的地方,也是北洋集團的勢力範圍。他住在張德,該公司秘密控制著附近的前總部。後來武昌起義爆發,袁世凱又出山了。以張德為中心,迅速集中北洋勢力,僅用十天就南下前線,在京組閣。由此可見他選擇張德環上村的眼光。南來北往的親戚、故友、部屬,總要在環上村駐足,壹是聆聽袁世凱的教誨,二是把宮中、國家的各種信息傳遞給袁世凱,所以袁世凱對國家政局了如指掌。載灃等滿清貴族的昏庸無能,孫中山等革命派的起義活動,立憲派的不斷請願,清王朝統治的危機,使他的信心與日俱增。在環上村,他韜光養晦,積蓄力量,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從他在環上村寫的詩中可以看出他的野心。
詩與賦
袁世凱不擅長詩歌,後來當兵生活,沒時間寫詩。而環上村和楊壽園的生活,因為擺脫了復雜的軍政,加上環境優美,使他有了詩的雅量。他經常和部下、幕僚壹起唱歌,參軍前的青年時代過著瀟灑的生活。他的這些詩後來被他的次子袁編成《歸堂合唱》。這些詩有些是神韻,反映了他在這個時期的心境和抱負。比如:
鄧樓
樓房小到膝蓋,屋檐高,老樹整齊。
打開玄關把北鬥調平,感覺太低了。
兩張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漁船照片
百年憂總長,壯誌難酬。
野老頭胸前有戰士的鎧甲,眼裏有小王子。
以為天下無巖石,感嘆中國缺。
發完天涯從此壹根煙壹頂雨帽壹艘漁船。
這些詩詞氣勢磅礴,豪邁無比,是壹般文人無法比擬的,是他這壹時期心理的真實寫照。他密切關註著國家政局的變化,靜靜地等待時機的到來。他躺在棺材裏,心卻在政治上。再出來
袁世凱期待的那壹天終於到來了。1911 10六月10,武昌起義爆發,清廷壹片恐慌。武昌起義後的第二天,是袁世凱53歲生日。北洋集團的趙秉鈞、倪嗣沖、段等壹批重要人物齊聚環上村養壽園,為袁祝壽。正在這時,武昌起義的消息傳來。袁世凱基於多年的從政經驗和滿清貴族的昏庸處境,意識到機會來了,必須抓住。雖然部下、幕僚、家人看法不壹,但袁世凱已經下定決心,準備出山。12年,清廷派陸軍大臣尹暢率北洋軍南下討伐,北洋軍不聽指揮。清政府、外國銀行集團、外國駐華大使都要求用袁世凱。由於清廷缺少實權人物,攝政王載灃不知所措,只好在65438年6月+10月+4月起用袁世凱,任命他為湖廣總督,監督鎮壓。他根本沒有看到清廷的任命,借口“腳病已久,尚未大愈”,對載灃進行報復。他沒有拒絕,也沒有馬上代替。他的意圖是向清廷要求更多更大的權利。這期間,他壹方面暗中操縱開往湖北前線的北洋軍消極執行尹暢的命令,迫使尹暢止步不前,無所作為;壹方面,他請清廷撥給他充足的經費,邀請他的部下王世貞、倪嗣沖、張錫鸞等。,並叫段、、、袁乃寬等人到聽候他們的調遣。袁世凱還沒上任,就已經開始調兵遣將了。清政府允許袁世凱壹個個打。張德的環上村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壹時間成為北洋人士的聚集地和全通的政治中心。同時,武昌起義的勝利導致了國民革命的爆發,各省紛紛響應。湖南、陜西、江西等省的革命相繼成功,建立了革命軍政府。隨著革命的迅速發展,清朝的統治岌岌可危。載灃多次催促袁世凱“保重身體”,但在他生病時,卻以“慢先生”的身份接見了袁世凱。袁世凱知道清廷要用他。他只是沈住氣,繼續在養壽園“釣魚”,以迫使清廷給他更多的權利。直到10年6月27日,清廷下令轉移銀昌,任命袁為欽差大臣,控制水陸兩軍部署。而且軍事顧問處和陸軍部沒有遙控,戰爭完全由袁世凱處理,撥出1萬兩白銀作為經費。袁世凱於65438年10月30日離開張德前往杜詩,在仰壽園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南北圈
165438+10月1日,袁世凱在北洋軍的指揮下拿下漢口,剛壹下地就大獲全勝,給了他很大的面子,也讓如坐針氈的載灃稍稍松了壹口氣。當天,在各方壓力下,清政府不得不宣布解散皇家內閣,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組織新內閣。165438+10月8日,袁世凱以絕對多數當選。
在清廷的壹再催促下,袁世凱交代了前線軍務,於165438+10月13回京,組織袁負責內閣。接著,他召見軍事顧問室部長(相當於參謀長)載濤,由他的弟弟徐世昌接替。然後強迫載灃交出“攝政王”的印章,並強迫他返回官邸,不管國家大事。至此,袁世凱奪取了清政府的全部軍政大權。清朝實際上已經滅亡了。
袁世凱在北方穩定統治後,集中精力對付南方革命派。袁世凱絕不是壹個平庸之輩,而是壹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和野心家。他看到民主和諧的潮流勢不可擋,清政府必然滅亡。他想借此機會獲得這個國家的最高統治權。因此,他告訴革命黨。中國人采取了非常靈活的策略,試圖談判,拉,打。為了迫使革命黨人坐到談判桌前與之談判,10月27日,165438+下令攻克漢陽,並隔河炮轟武昌。正當北洋軍鬥誌昂揚,北洋將領欲渡江壹舉拿下武昌時,他制止了他們的行動,開始了與南方的和談。
竊取革命果實
袁世凱在新政和預備立憲中的態度給新派人士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被載灃無故罷官,贏得了大多數民族資產階級的同情,認為他是滿漢鬥爭的犧牲品。袁世凱復出後對革命黨人的態度,使革命黨人對他產生了壹種錯覺,把他當成了革命的盟友,以為只要他贊成* * *並迫使清帝退位,就可以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同時利用袁的力量推翻清廷,從而避開列強的幹涉,取得革命的廉價勝利。這種思想不是個人的思想,而是具有相當大範圍的普遍性,是南方的主流思想,孫中山、黃興等人也受到影響。就這樣,南方革命派開始了與袁世凱的南北和談。雖然袁世凱為了達到目的采取了卑鄙的手段,但最終雙方還是達成了各方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比如清帝退位,袁世凱批* * *以及孫中山將中華民國大總統讓與袁世凱等。在得到革命黨人的保證後,袁世凱轉而加緊迫官活動,迫使玉龍皇後於2月1912日發布了清帝退位詔書。至此,統治中國268年的清朝滅亡了。13年2月,孫中山辭去南京臨時參議院職務,推薦袁世凱繼任。15年2月,南京臨時參議院17省代表壹致推選袁世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0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職。他終於如願以償,登上了中國政治權利的巔峰。隨著袁世凱在北京的生活,袁世凱的家庭中心轉移到了中南海。環上村和楊壽園還在,卻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和溫柔。他們只是袁的壹個莊園。後來馮玉祥主政河南,改環上村、楊壽園為學校。解放後,環上村和楊壽園的建築材料都搬到了安陽市。據說工人文化宮就是在此基礎上建成的。環上村和楊壽園只是成為壹個歷史名詞,壹直保留至今。由於袁世凱曾在環上村居住,民國時期人們也稱袁為“環上”,環上成為袁世凱的代名詞。也有人把楊壽園當成清末袁世凱紀念館的代名詞。後人編為《楊壽園奏折》、《楊壽園奏折集》,袁世凱電報稿編為《楊壽園電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