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老師以身作則。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強調教師以身作則的必要性。他說:“他為人正直,做事沒有命令;他的身體不對,雖然他不服從。”“不能對,像個對的人?”陶行知先生壹生恪守“教人以教己”的座右銘,始終嚴格要求自己。縱觀古今中外,所有著名的教育家都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在世界上樹起了壹座豐碑,成為“萬世師表”。學生可塑性強,容易受外界影響。教師是學生直接模仿的對象,也是文明禮儀教育的主要實施者。老師的言行對學生影響很大,所以老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很重要的。教師應該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樹立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看到老師打招呼,老師也要點頭或揮手向學生問好;當老師做錯事時,他敢於向學生道歉。這樣的版塊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營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圍。
其次,學習壹些文明禮貌的知識。俗話說,“沒有規則,就沒有方圓”。必要的文明禮儀知識是人們形成良好文明禮儀習慣的基礎。人對書本的知識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教育和實踐獲得的。目前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理解比較薄弱。要改變這種現象,就要從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入手。時代變了,事情變了,禮儀規範也變了。總結起來,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現為尊老愛幼、夫妻和睦、鄰裏團結;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謙遜有禮、理解包容、與人為善,特別是在對外交往中,強調形象和禮儀;在社會生活中,表現為遵守規則,維護公德,同情弱者,幫助窮人,愛護環境,善待自然。另外,讓學生“知道是什麽,也知道為什麽。”說“對不起”也是最常用的禮儀表達方式之壹。它似乎有壹種神奇的力量,可以緩和人與人之間緊張矛盾的關系,幫助我們與他人友好相處,讓他人相信妳,接受妳,讓自己與他人更親近。
還要打好基礎,形成文明禮儀的氛圍。新學期開學,我先給同學們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第壹次上好禮儀課,打好基礎,形成氛圍。具體做法:首先給學生提出明確、具體、詳細的文明禮儀套路,讓每個學生心中有數。然後重視第壹次文明禮儀培訓。從壹開始就重視禮儀訓練,打好基礎,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要讓學生懂“理”,練“禮”,學用結合,重在實踐。做示範,教表演,讓學生知道怎麽做。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行動模式,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加強學生的基本站姿。有些同學沒有站直,手來回移動,聲音很低。我去找他,鼓勵他再做壹次。第三次,我壹邊引導壹邊給這個同學看,直到他站直了,聲音大了。最後全班培訓,大家都通過。老師認真示範,加強訓練,學生也重視。每個學員都練習的很認真,形成了良好的禮儀氛圍。在樓道裏,靠右通過,不要跑跳,等等。規範化的教育培訓,在學員心中打下了文明禮儀的烙印。做帶電作業也有各種方式。切實加強學生文明禮儀教育,引導學生從小掌握校園、家庭、公共場所禮儀基本知識,逐步養成良好的個人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引導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成為學校的好學生、家庭的好孩子、社會的好公民。第壹,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黑板報的文化宣傳陣地,大力宣傳現代公民教育內容。堅持每周壹升旗儀式後,老師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寫日記,能真正起到引領會議,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其次,狠抓養成教育。堅持召開班會,利用班會、品德、生活課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教育,結合《中小學生行為規範》和《中學生行為規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引導和文明養成教育。從日常行為的教育入手,讓學生從“我應該這樣做”變成“我應該這樣做”,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每天壹句名言,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誌成才;通過學習校風校訓,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欣賞美,教育學生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通過美化、凈化、綠化校園,讓學生置身於幹凈、清新、優美、有文化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也可以發展形成教育合力。家校互動形成合力。通過家訪、家長會等形式,切實加強教師家訪的組織和管理。教師要多與家長特別是後進生的家長溝通,取得他們的支持和理解,從而充分調動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和學校教育的積極性,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真正使學校和家庭形成有效教育學生的合力。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學校要及時聯系村委會,爭取他們的關心和支持,挖掘校外資源教育學生。比如組織學生開展尊老愛幼、環境保護等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進農村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學生不僅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還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和鍛煉。並堅持到底。文明禮儀教育是壹種養成教育。通過教育訓練,持之以恒,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學生有復讀是正常的。要對學生充滿信心,抓重復,反復抓,腳踏實地,持之以恒。每當學生離開學校時,我都提醒他們見到老師時要問好。如果老師從妳身邊走過,和老師打招呼是很自然的。現在我們班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無論是在樓道裏,上學路上,還是在校園外,看到老師都能主動打招呼,提高了他們文明禮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自從在班裏開展了文明禮儀教育後,學生們變得越來越圓滑,甚至到了期末階段,學生們的行為都很穩定。逐漸形成了排隊進出、文明課間休息的集合。
文明禮貌的養成教育,就是讓學生在認識和實踐的循環中,由被動變為主動,最終內化為自身素質。只要持之以恒,壹抓到底,壹定會養成自我管理的好習慣,形成文明禮儀的良好氛圍。通過禮儀教育,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自信心、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的提高都有積極的影響,形成良性循環。通過禮儀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同時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文明,就沒有基本的道德底線。學會壹切做人,就是要學會做人,學會文明人,學會社會人,學會環境整潔,學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壹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裏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