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養老院社會實踐報告總結

養老院社會實踐報告總結

社會實踐的目的是讓學生早點進入社會。以下是養老院社會實踐報告匯總。請看:

第壹章:養老院社會實踐報告概述

壹、實用目的:

通過對養老院的參觀,了解我國老年療養的現狀和老年社會工作的發展。

實習單位是樂毅養老院,選擇它的原因是這家養老院的規模和服務質量屬於中等水平,更能體現當代社會養老院的發展。

第二,實踐內容

1.實習方案:本次實習以小組為單位,四至五人為壹組,負責兩位老人。

主要靠說話,表演節目,玩遊戲,其他組也主動幫老人照顧生活,比如洗頭,餵飯。

通過與老人建立良好和諧的關系,我們可以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內心想法。

此外,通過實地觀察和與單位工作人員的交流,對養老院老人的實際工作狀況、工作中的困難以及社會工作的整體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

2.具體過程:我們壹大早就來到了樂毅養老院。養老院的位置不太好。地處幾棟高樓之間,很難接受到充足的陽光,對老人的健康非常不利,尤其是冬天,壹些身體不好的老人容易生病。

養老院的規模不是很大。這是壹棟簡單的兩層小樓,前面有壹個狹窄的院子。院子裏有壹些簡單的花草和健身器材。

裏面老人不多。我們去的時候他們可能剛起床,都在院子裏活動。

整個養老院給我的感覺都不是很好。

首先,老人似乎對我們的到來沒有表現出很大的熱情;其次。

工作人員態度不太好,對老人的照顧也不是很敬業。

雖然給了我壹些負面的印象,但我們還是以極大的熱情開展了活動。

在和老人的互動中,大部分還是比較配合的表演節目,玩遊戲,氣氛也很融洽。但是,由於身體原因,壹些老年人聽不清或者說不清楚,也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不便。

我們為這次實踐活動準備了幾個節目,兩首歌兩個舞,還安排了壹個小話劇。老人們在觀看的過程中非常細心。

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壹些會手工的同學還提前準備了壹些作品作為獎品,也提高了老人們參與的積極性。

在和老人的交談中,我們盡量不去觸碰老人的隱私和壹些傷心的事,因為來這裏的老人大多是因為子女不願意或者不願意照顧,渴望家的溫暖和親人的陪伴。

我覺得這是生活條件再好也無法替代的。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這裏的許多工作人員並沒有全心全意地照顧老人。老人衣著不整,住宿條件差,日用品長。有些工作人員還在悠閑地看電視,不經常和老人交流,所以很多老人覺得孤獨,不喜歡這裏,更不把這裏當成家。

他們覺得被拋棄被遺忘,只有等死,這讓我們同學感到很難過,但又無能為力。

三、實踐結果及分析

結束了壹天的練習,我感到很不安。從這些老人的眼中,我讀出了深深的絕望和孤獨。我覺得這除了他們的子女不孝,還有壹部分原因是社會。

這裏的老人大多身體不好,甚至有些生活不能自理。他們覺得自己不再被孩子和社會需要,自己只是壹個等死的負擔。所以,他們並沒有把養老院當成自己的家。對他們來說,它只是壹個庇護所,是壹個社會唯壹能容納他們的地方。

這讓我反思如何給老人提供壹個好的環境。只是為了改善老人的生活條件?我不這麽認為。

活著的意義不僅僅是溫飽,還有精神上的滿足。就像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壹樣,人首先需要身體保護,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然後是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權、財產所有權、道德保障、工作保障和家庭保障。

其次,是情感和歸屬的需要,這裏面包含了親情。

然後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自信、成就、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

最後是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是指實現個人理想和抱負,最大限度發揮個人能力,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接納自己和他人,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覺悟,善於獨立做事,要求獨處不受打擾,完成與能力相稱的壹切的人的需要。

只有滿足了低層次的需求,才會有高層次的需求。

國內很多養老機構只關註老人的基本需求和生理需求,忽略了其他需求,或者幹脆認為老人沒有更高層次的需求。這些都是我們在老年社會工作中的思想誤區。

在這壹點上,國外養老機構的做法值得借鑒。

新聞裏報道,國外有壹家養老院,專門為老人開發了壹整套延緩衰老、保持年輕的課程,每天給老人布置作業,鼓勵老人用腦。

這是為了滿足老年人自我實現的需求。

反觀我們養老院,最常見的場景就是老人們在壹起聊天,除了偶爾打牌下棋,就是毫無興趣的翻翻報紙雜誌,或者壹個人散步,或者坐在太陽底下。

醫院開展的集體活動很少。

沒有思考,精神空虛會加速人的衰老,但我們很多養老院顯然沒有意識到這壹點。他們對老人的照顧和體貼體現在物質條件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上,對精神卻很少關註。老人只能打發時間,在養老院度過余生。

有些老人剛進養老院的時候還挺有精神的。幾個月後,他們衰老了很多,衰老的速度讓家人擔心。

只有壹些學校組織的誌願者來敬老院和老人們壹起做遊戲聊天,才會開心的笑。

其實國外養老院的經驗早就告訴我們,讓老人們過得開心充實,有時候並不需要花費太多。

(壹)對中國未來養老模式的思考和建議

由於我國老年人口基數大,加上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養老問題更加突出。

目前,我國的養老模式仍以傳統的家庭養老為主,但在社會服務體系尚未完善之前,這種養老模式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但社會養老存在明顯的不足,很難想象政府能拿出巨資建立很多養老機構。

因此,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通過各種方式建立健全服務體系,通過良好的社會服務,幫助老年人在原居住地安度晚年;二是建造適合老年人居住的房屋,或者改造現有房屋,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使家庭養老成為可能。

老年人退休後仍居住在原社區,保持原有社會關系的連續性;同時,鼓勵處於活躍期和自理期的健康老人發揮原有專長,投身社區建設,做壹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負責社區安全檢查和監督,參與幼兒園、托兒所等。

這樣,老年人參與社區服務機構的工作,既能為社區建設做貢獻,又能通過勞動充分肯定自己的社會價值,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延緩衰老進程。

既有利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又減輕了政府的負擔。

(二)關於為老年人創造生活環境

采取社區服務與家庭支持相結合的養老模式,要註意創造適合老年人的居住環境,解決以下問題。

1.住房建設應考慮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1995年,日本建設省發布了《對應長壽社會的住宅建築設計指南》,規定今後所有住宅建築都要考慮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老年人的門廳、衛生間、浴室和臥室應盡可能設在同壹樓層,樓梯、廁所、走廊等空間應設扶手。衛生間、浴室要盡可能保證護理的空間,為老人創造獨立的生活環境,為家庭養老創造條件。

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至少多層住宅的底部要按照老年住宅的要求進行設計,或者為改造成老年住宅創造條件,比如降低室內外高差,將臺階改為坡道,將浴缸與臉盆分開,實現幹濕分離等等。

2.建立健全社區服務體系和社區文化設施。

目前大部分居住區,服務設施非常缺乏,社會服務基本空白。老人唯壹的娛樂場所就是條件很差的麻將館。

這種情況急需改變。建議在居住區規劃中為老年人建設配套設施,如建設老年人活動中心,為老年人提供休閑、娛樂、交流的場所。建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白天可以為老人提供餐飲等服務,晚上老人可以回家與子女團聚,享受天倫之樂;建立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詢、保健等服務,同時吸收健康老年人參與社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