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上海財經大學今年文科分數線是多少?

上海財經大學今年文科分數線是多少?

壹個班20多個學生報考金融專業高考的分數都在上升。今年暑假,上海高考最大最意外的新聞是復旦大學錄取分數線大幅下降,而上海財經大學文科錄取分數線在上海所有高校中排名第壹,上海財經大學文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497,比復旦高32分。業內人士分析,今年火熱的股市給財經類院校又添了壹把火,導致財經金融類專業成為熱門考生。事實上,今年5月,上海高考考生填報誌願時,金融專業成為熱點。上海某著名中學對學生填報的誌願表做了統計,考生誌願填報集中在經濟、金融、金融類專業。該校副校長表示,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工商管理等金融專業壹直是誌願填報的熱點,今年更受關註。上海另壹所中學,10班,484名學生。在200多名填報了“壹本”誌願的學生中,有相當壹部分填報了金融投資專業。為此,學校還專門再次召開年級家長會,要求考生和家長保持冷靜。據東方衛視報道,在上海格致中學,壹個班的20名學生今年報考了上海財經大學的金融專業。據悉,今年上海財經大學計劃招收理科625人,上線1569人,文科210人,上線426人。財務、會計、金融等專業錄取分數線較高,壹般比最低錄取分數線高20到30分。比如金融(銀行與國際金融)今年文理分數線比學校最低錄取分數線高30分。據悉,今年上海其他高校的金融專業也備受追捧。上海外貿學院招生辦今年開通了四條咨詢熱線。該學院招生辦主任唐雲說,前來咨詢的家長和考生最感興趣的是金融、銀行、財務管理等經濟類專業,其中金融分析、金融銀行、金融工程等投資類專業很受歡迎。股市的暴漲讓父母感到發熱,卻不知道未來的投資市場會怎樣。上海考生小林今年報考了上海財經大學的金融專業。可惜他差幾分沒考上,父母很郁悶。“他們就是想讓我去證券公司、銀行之類的地方工作,說那裏錢多,而且今年股市這麽火,非要報考這個專業。”高薪、穩定、高要求是很多考生家長對金融專業未來就業方向的“刻板印象”,而壹些人力資源公司、調查公司發布的數據更是讓家長感到發燒。智聯招聘公布的壹項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金融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壹直在快速增長。漢德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發布的壹份薪酬調查報告顯示,在銷售、法律、制造、電信等9個行業中,金融行業仍是年收入最高的“金領行業”。報告顯示,以上海為例,銀行業5-10年工作經驗的部門經理年薪在50萬元左右。全球知名管理信息公司華信惠悅(Watson Wyatt)的壹份數據顯示,去年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銀行業整體薪酬漲幅均超過9%。然而,家長們忽略了他們的孩子要到四年後才能就業。沒有壹個專業機構可以預測整個行業的情況,以及四年後的就業情況。另壹個被忽略的點是,高薪高需求針對的是有多年工作經驗的金融專業人士,剛從學校步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不容易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壹位資深證券人士表示,人們只看到現在股市如何暴漲,基金如何賺錢。“但誰也不知道三四年後中國的投資市場會是什麽樣,所以考生和家長壹定要有‘遠見’。”不少證券行業人士也表示,從事證券投資需要很高的綜合素質,這不是學了四年證券投資的大學生才有的。“剛畢業的大學生不‘踏實’。”“證券市場缺的不是四年學習畢業的普通大學生,而是綜合素質高的人才。”“急於報考只會給以後就業制造障礙。”前程無憂發布的《2006年全國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也顯示,金融證券行業歷年來很少招聘大學畢業生。目前行業急需業務人員和高層次管理人才。前者需要豐富的人脈資源和社會經驗,企業多是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後者要求精通英語、信息和金融知識,了解行業國際規則。其實2001左右,也是全民炒股和學生追捧金融專業的高潮;但隨著2001年6月股市觸底,當年以高分考上重點大學的部分畢業生,畢業後實際上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尷尬。行業興衰影響高考誌願選擇遵循市場導向,存在風險。其實不僅僅是金融專業。十幾年來,經濟發展和行業興衰極大地影響著高考考生填報誌願的方向。但是,經濟發展是有起伏的,所有的行業也是有起伏的。如果完全按照現在的市場化自願填報,四年後可能會面臨失業的局面,因為整個行業都在低谷期。現在在上海壹家基金公司做公關工作的童小姐,曾經是山東省高考文科生前50名。但她沒有選擇北大清華,而是考上了上海外貿學院的國貿專業。“1995左右,國貿專業最火,各個學校國貿專業分數都很高。我們專業的分數比北大清華的很多專業都高。”但童小姐畢業後並沒有選擇外貿工作,主要是因為畢業時整個國貿行業不景氣。後來她考上了上海某著名大學的新聞學院研究生,畢業後在壹家雜誌社工作了四年。在上海某研究所工作的劉先生,在東北某大學學的是經濟管理。“當時好像很多大學都有經濟管理專業,聽到的信息大多是中國急需經濟管理人才。直到畢業我才明白:哪個單位會希望壹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管理?”後來,劉先生考上了上海社會科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後在壹家經濟研究所工作。有專家指出,上世紀90年代,社會輿論甚至很多高校的領導都宣稱,隨著中國的改革進程,中國對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將會出現短缺。當時國內幾乎所有高校都壹夜之間開設了經濟管理、工商管理等專業。但事實證明,當年以優異成績通過這些專業的學生,畢業時很多都找不到工作。“從小的角度來說,這是對壹個家庭,壹個個人的不負責任。從大的方面來說,是對國家未來的不負責任。我們失去了多少智力資源,這是無法估量的。”上海市教委近日公布,2007年上海高校本科專業較多,包括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工商管理、會計、金融、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其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25個,金融專業21。上海市延安中學校長李說,前幾年會計很吃香,考生蜂擁而至,導致這類專業人才太多,就業難。今年填報高考誌願前,學校提前給家長打了預防針,勸他們理性對待專業選擇,選擇可持續發展的專業。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表示,專業選擇應該有壹個長期計劃,不允許隨意搖擺。房地產和金融行業的火爆帶動了相關專業的報考,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如果他們貿然報道,很可能會面臨更激烈的競爭。新浪聲明: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