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作文的身影。好的散文寫作壹般都具有文采的特征。那麽壹般的作文是怎麽寫的呢?以下是我為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的溫暖與感動收集的征文(精選12),僅供參考。讓我們看壹看。
北京冬殘奧會的溫暖和感動,常常被小品1在“鳥巢”回蕩。在冰天雪地的純凈世界裏,盲童盲女們珍惜著明亮的“火”,將這份希望播撒到大地上。
壹片雪花嵌在壹張巨大的藍色唱片中央,留聲機上印著“北京2022”字樣。從冬奧會到殘奧會,這片雪花的故事將成為壹段珍藏的記憶。
浪漫煙火沖天,“北京2022”突然綻放在國家體育場上空,時間的“留聲機”定格在大地上。
這壹刻是結束也是開始。北京冬奧會和殘奧會的記憶溫暖永恒。我們滿懷期待,沿著“更加團結”的希望之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北京冬殘奧會的溫暖和感動永遠在征文2。北京冬殘奧會上,中國代表團以18的金牌、20枚銀牌、23枚銅牌的驕人戰績領跑金牌榜和獎牌榜。對於殘奧會起步較晚、四年前在平昌奪得首枚金牌的中國代表團來說,如此奇跡般的飛躍怎能不令人驕傲?
會場上,鍍著金色光輝的記錄變成了藍色的“地球”,參賽代表團的旗幟在標兵誌願者和吉祥物“雪絨絨”的歡迎下入場。在《歡樂頌》的經典音樂中,旗手們在“大地”上漫步,彩旗匯聚成歡樂的海洋。
“留聲機”上的畫面將人們的記憶帶回開幕式的夜晚:冬殘奧會主火炬在世界的聚焦下照亮夜晚,傳遞愛與溫暖。
愛和溫暖濃縮在殘奧冬村和場館設施建設的“無障礙”細節中,體現在運動員之間在相互欣賞中結下的深厚友誼中,突出在殘疾運動員和健全人之間的平等交流和熱情互動中,描繪出壹幅幅溫暖的畫卷。
北京冬殘奧會的溫暖與感動,永遠在征文3,這是壹場多彩的追夢之旅。這是壹段永恒的溫暖記憶。
今夜,我們緬懷那段感人的往事,帶著憧憬和期待,攜愛攜手駛向未來。
伴隨著舒緩的音樂,表演者走上舞臺,將“唱針”轉到舞臺中央。光影流轉中,圓形的舞臺空間變成了五彩繽紛的“留聲機”。在《騎上歌唱的翅膀》悠揚的旋律中,北京冬殘奧會會徽出現在場館中央,開啟了壹個屬於全世界的歡聚時刻。
北京冬殘奧會的溫暖與感動,常常被小品4激光鐫刻在舞臺上,清晰地勾勒出冬殘奧會的形象輪廓。此時此刻,殘奧會動員的精彩瞬間不斷在留聲機上重現——
42歲的加拿大人布萊恩·麥克維爾(Brian Maciver)連奪三枚金牌,以16枚金牌追平殘奧會男子金牌紀錄,用出色的表現詮釋了奮鬥與愛;
中國隊選手紀、王、朱永剛、張怡琦橫掃殘奧會單板滑雪男子障礙賽前四強直追,壹舉創造歷史;
57歲的比利時運動員琳達·勒邦(Linda Lebon)帶著女兒完成了比賽,溫暖流淌在追夢的路上...
壹次次努力跳躍,壹次次努力沖刺,近6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殘疾人運動員真誠微笑,在賽場上不斷挑戰極限,用行動表明,身體殘疾並沒有阻礙前進的步伐,也阻擋不了奮進的征程,譜寫了壹曲生命的贊歌。
“兩個奧運,同樣精彩”。運動彌補人生短板,為夢想鋪路。來自世界各地的殘疾人運動員在這裏享受運動帶來的激情和快樂。他們所展現的競爭和精神之美激勵著每壹個在生活中勇敢前行的人。
國家體育場內,雄壯的國歌響起,五星紅旗緩緩升起。中國觀眾齊聲歌唱,充滿自信和自豪。
北京冬殘奧會的溫暖和情感經常在賽場上閃耀。由殘疾人和健全人組成的誌願者代表走上舞臺,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向9000多名冬殘奧會誌願者表示衷心感謝。
14年前,北京奧運會首創了“向誌願者致敬”環節,從此成為奧運會閉幕式中的傳統。這壹傳統賦予了北京2022年冬季殘奧會閉幕式更強烈的“感謝誌願者”的感覺。這種感動歷久彌新,在五大洲更加珍貴。
“有妳在,夜滿繁星,有妳在,世界溫暖。最美的青春是奉獻,給壹個人玫瑰香味飄在人間。”歌曲中,向冬殘奧會誌願者致敬的短片令人動容。壹顆“天藍”,壹顆“火熱的心”。誌願者們在三大賽區忙碌著,用細致周到的服務詮釋著“奉獻、友誼、互助、進步”的精神,溫暖著賽場內外的每壹個角落。
在手語老師的指導下,近200名聽障表演者用手語跳起了優美的手臂舞,訴說著他們對美好世界的期盼。
善良的聽障女孩幫助失意的朋友找到生活的快樂;壹對殘疾而健康的兄弟,相互感謝對方給了他們渡過難關的勇氣;與運動結緣的戀人,互相激勵的同學朋友,互相支持的家庭,表達著他們的愛...
伴隨著表演者的手語旁白,壹陣陣聲波在留聲機上流動,形成日常生活中溫馨的場景和感人的畫面。當手語表演者舉起手掌時,北京冬殘奧會會徽在手中閃耀,映在留聲機上,“愛”字定格。
螢火蟲的光芒在夜晚並不耀眼,而是在愛的感召下,人與人手拉手相連,火花變成火把,匯聚成照亮世界的力量。
北京殘奧會的溫暖和感動經常出現在短文6“兩個奧運,同樣精彩”。在北京殘奧會的舞臺上,殘奧會動員自強不息,為夢想奮鬥的場景感動和激勵了無數人。殘疾人融入、健康互暖的感人畫面,生動詮釋了“勇氣、決心、動力、平等”的殘奧會價值觀。
今年的殘奧會不僅將舉辦水平提高到了壹個新的階段,而且留下了豐富的奧運遺產,為北京、張家口乃至全國的殘奧會發展註入了強大的動力。
北京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張建東表示,在場館建設方面,北京冬殘奧會使用了5個競賽場館和23個主要非競賽場館,全部沿用冬奧會。在這些場館的規劃、設計、建設和改造中,也充分考慮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需求。特別是對冬殘奧會繼續使用的場館,更加註重無障礙環境建設,全市無障礙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像奧運會這樣的國際體育賽事,可以說是唯壹可以讓全世界在和平、團結、沒有任何歧視的情況下攜手前進的活動。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將繼續激勵和鼓舞年輕壹代和殘疾人積極開展和參與冰雪運動。”泰國奧委會副主席、國際奧委會委員巴達瑪·利斯瓦達貢說。
北京冬殘奧會留下了豐富的遺產,將有力推動未來殘疾人事業的發展進步和殘疾人冰雪運動的發展。北京市和張家口市分別出臺了進壹步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行動計劃和推進計劃,從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務、信息交流等方面推動主辦城市無障礙環境的全面推進。
為營造無障礙環境,除了對北京冬殘奧會三個賽區的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外,全國81%的出入口、56%的服務櫃臺、38%的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廁所進行了無障礙建設改造,全國8500萬殘疾人將從中受益。
同時,北京冬殘奧會也有力推動了包容性社會建設,使全社會更加尊重、關愛、幫助殘疾人,在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改善殘疾人生活條件、提高殘疾人生活水平、形成助殘助殘社會氛圍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殘疾人就業的穩定性和質量不斷提高,殘疾人社會福利體系不斷完善。
關於賽後場館使用問題,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嚴家榮表示,已與世界冰壺聯合會、國際雪上汽車聯合會等世界級體育聯合會建立了良好的聯系與合作,未來將積極申辦世界杯等世界級賽事。張家口賽區和延慶賽區將依托雪場建設冰雪娛樂中心、山地度假村和避暑山莊。首鋼公園將在奧運會後作為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陪伴北京市民。為滿足大眾冰雪運動的需求,國家速滑館可同時容納2000人冰上活動,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專門劃出了大眾體驗出發區,國家冬季兩項中心被建成適合青少年的滑雪訓練和冰雪體驗基地。
“冬殘奧會是短期的,推動包容性社會建設是長期的。成功舉辦冬殘奧會不是終點,而是新征程的起點。我們將繼續推動創造壹個更加開放和融合的世界,以便殘疾人能夠享受更好的生活。”
北京冬殘奧會的溫暖和感動經常體現在短文7中。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於2022年3月13日在中國北京鳥巢緩緩落下帷幕。通過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壹場精彩的體育賽事呈現在世界各地的觀眾面前,讓大家深刻認識到“簡單、安全、精彩”是北京冬殘奧會的主題,通過各國媒體記者的鏡頭,記錄下比賽過程中無數令人感動的精彩瞬間。
通過短短9天的比賽,我們感受到了運動員團結友愛,努力拼搏的場景。這是壹段多彩的追夢之旅,也是壹段永恒的溫暖記憶。2022年3月13日晚,我們銘記這段感人的往事,懷揣希望與期待,敞開心扉,用愛攜手駛向未來。同時,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也給大家留下了無數精彩瞬間。下面我們來回顧壹下最感人的場景。
北京殘奧會閉幕式上,留聲機是整場閉幕式的主題,無數文藝表演串聯上演。在舒緩的音樂中,我們看到表演者慢慢走上舞臺,慢慢地將壹支“唱針”撥向舞臺中央。久而久之,光影流轉,留聲機呈現出五顏六色的圖案。
留聲機不僅播放了本屆殘奧會運動員們的精彩和拼搏,也記錄了運動員們每天的快樂和歡笑。眾所周知,這些快樂和歡笑是每個運動員最難忘的事情,也是壹種期待已久的釋放。
最精彩的時刻是主火炬熄滅前的精彩時刻。這壹刻,60名跑者迎合著秒針的滴答聲,伴隨著他們稚嫩的舞姿,有力而溫柔地撲向地面,在舞臺中央的時鐘上看到北京冬殘奧會期間的精彩片段,讓我們感受到運動員們的努力和拼搏,那壹刻,他們自由地展現自我,超越自我。
北京冬殘奧會的溫暖和感動,永遠在作文裏。13年3月8日,北京冬殘奧會正式落下帷幕。在主題曲《雪花》的旋律中,“千萬片雪花競相開放”,主體鳥巢上空綻放著絢爛的煙花,火炬緩緩熄滅。繼14之後,中國人的浪漫又壹次在雙奧之城北京傳遞給了世界。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帕森斯說:北京冬殘奧會把舉辦奧運會的水平提高到了壹個新的水平。
冬殘奧會閉幕式上,隨著巨大的留聲機轉動,賽場上的精彩瞬間再現,也正是這些畫面讓世界感受到了本屆冬殘奧會的獨特魅力。閉幕式上,200多名聽障演員表演了《愛的呼喚》,用手語講述親情、友情、愛情,講述最真摯的愛情。在鼓聲中,留聲機變成了時鐘,它回到了盲人火炬手點燃主火炬的場景,再次重溫了“加油”的感動。
北京冬季殘奧會的溫暖和感動經常出現在短文9中。北京2022年冬季殘奧會即將落下帷幕。這是繼2008年北京殘奧會之後,北京第二次舉辦大型國際殘疾人體育賽事。精彩的賽事,運動員的拼搏精神,誌願者的微笑,安全無障礙的保障,給全世界的參與者和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4期間,以籌辦冬殘奧會為契機,北京無障礙水平顯著提升,助殘理念深入人心。“雙奧運之城”以更加便捷、人性化、有溫度的城市環境,迎接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與殘奧會結緣,讓這座城市更加“溫暖”。
“在歷屆冬殘奧會中,高山滑雪場館的無障礙性往往是最具挑戰性的,而本屆冬殘奧會的高山滑雪場館非常驚艷。”近日,在北京冬殘奧會“無障礙環境建設”主題發布會上,國際殘奧委會無障礙專家Ileana Rodriguez對北京冬殘奧會的無障礙設施贊不絕口。
北京冬殘奧會的溫暖和感動,常在作文10。在冬殘奧會轉場期間,羅德裏格斯參觀了延慶賽區,那裏的無障礙設施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媒體流線,即使坐輪椅,記者在混合采訪區也會覺得很安全,這是我見過最‘無障礙’的。”
無論是比賽場館,還是運動員居住的殘奧冬村,無障礙設施隨處可見,各種流線的流暢銜接,讓許多參賽運動員和教練倍感舒適和便利。
美國殘奧會冰球運動員凱爾·西奇(Kyle Sich)說:“電梯空間很大,有利於我們使用輪椅。我們的床也降了,用起來很方便!”
在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下肢殘疾的運動員還可以佩戴滑雪裝備,直接乘坐三廂纜車,大大節省了運動員往返出發區和休息區的時間。參加過索契和平冬殘奧會的荷蘭殘奧會高山滑雪隊教練妮基·艾爾斯沃特(Nikki Ellsword)對此非常滿意。他說:“這裏的硬件設施和無障礙設施是我參加過的冬殘奧會中最好的。”
北京冬季殘奧會的溫暖與感動常在隨筆11 3月5日,中國選手劉子旭在北京2022年冬季殘奧會冬季兩項男子短距離坐式比賽中角逐。
獎牌背後,是清華大學智能與生物力學研究室主任紀帶領科研團隊承擔的“提高殘奧會動員性能的關鍵技術”重點課題。團隊不僅幫助殘疾運動員制定“壹人壹策”的訓練計劃,還將雪上項目訓練“搬到”室內,系統監控殘疾運動員在運桿和滑行過程中的力量和姿勢。
“希望能總結出這些運動員的動作規律,做出適合殘疾運動員的國產裝備。”紀表示,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助殘科技”服務於冰雪運動和殘疾人的日常生活。
北京冬殘奧會的溫暖和感動,經常在小品12中體現。2月28日,工作人員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展示場館內的無障礙車輛。
“以前很多人認為無障礙設施是殘疾人專用的,但現在我們正在努力倡導和推廣‘無障礙’的理念。”杜鵬說,無論殘疾人還是孕婦,無論老人還是兒童,任何群體都可能在生命的各個階段使用無障礙設施。
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嚴家榮表示,北京2022年殘奧會是短期的,但推進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是長期的。無障礙環境建設的不斷加快,將為殘疾人和健康人的融合搭建起堅實的橋梁,讓更多的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進壹步喚起社會各界對殘疾人的關註,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