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電影《最愛》最後的血是什麽意思?

電影《最愛》最後的血是什麽意思?

血液中的欲望

培根說:運氣不是沒有很多恐懼和煩惱;厄運並非沒有許多安慰和希望。賣血給村民帶來厄運,但厄運並沒有完全熄滅他們的求生欲望。他們雖然“發燒”,卻和普通人壹樣渴望生活。他/她希望政府能創造壹種神奇的藥物來拯救他/她免受痛苦;雖然趙全自私、貪婪、貪財,但他渴望兒子趙在陰間有個家,有個愛。他娶了肖鑫壹個黑社會的媳婦。糧庫的小姑為了在沒有糧食的時候充饑,每天藏壹點米。黃鼠狼和四個輪子賣掉村裏小學的財產和村裏的樹木,為她買壹口壹流的豪華棺材,讓她死後真正在另壹個世界享受富裕的生活。他/她表現出壹種本能的求生欲望,這是對幸福生活的期待。他們的欲望被鮮血塗抹,既華麗又暗淡。

電影中的隱喻

著名語言學家萊考夫認為,隱喻無處不在,人類的概念系統就是建立在隱喻基礎上的。隱喻的本質是通過壹種事物去理解和體驗另壹種事物。影片中,導演顧長衛用隱喻的手法展現了“發燒”患者的生活狀態,通過隱喻喚起觀眾的想象力,讓他們理解作品的內涵。電影《最愛》用隱喻的方式向觀眾展示了電影的主題:愛與生存,欲望與希望。

(壹)顏色的隱喻

色彩是客觀世界的固有屬性,可以再現和還原客觀世界。導演顧長衛使用的紅色暗示了電影人物的生活狀態和他們對生活的渴望。紅色常與太陽、火焰、鮮血等聯系在壹起。,象征著溫暖、溫馨、喜慶、歡樂、勇敢,讓人感到振奮。(袁誌忠,2004)尚勤勤的紅外套不僅表達了她對生活的向往和對愛情的渴望,也表達了“老疙瘩對家庭的渴望和對妻子的愛。尚勤勤嫁給趙海時用的紅皮箱、紅包、紅袋、紅喜字,訴說著尚勤勤結婚時熱鬧喜慶的場面和曾經的繁華日子。尚勤勤和趙德義復婚的時候,她的紅色服裝,紅色結婚證,以及她熱烈的感情,都表達了她對生活的奮鬥,以及她得到愛情後的喜悅。同時,紅色也反映了不幸的人生境遇。鮮紅的血液並沒有給村民帶來富裕、有尊嚴、體面的生活,卻給他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生存危機,也給他們帶來了壹種焦慮的等待死亡的心理狀態。

(二)物體的隱喻

放大鏡是趙最喜歡的東西。放大鏡的作用是放大視角。借助放大鏡,趙看到了世界上肉眼難以看到的更清晰的物體。借助放大鏡,趙發現了晶瑩剔透、誘人的西紅柿。吃了它們之後,他在路上中毒而死。在他心目中,壹切都是美好的,沒有仇恨,沒有報復。去世的時候,爺爺在肖鑫的枕頭上放了壹個放大鏡和壹本新華字典,和他壹起下葬。肖鑫的放大鏡不僅放大了世界的美好,也放大了成年人面對生存困境時的卑鄙、冷漠和不思悔改。同時也放大了“發燒”患者對病因起源的仇恨和對自身生存狀態的絕望。

紅色的筆記本是老村長的寶貝,裏面記錄著他在村裏的往事和感受。在“發燒”患者集體生活期間,紅色筆記本突然丟失,老村長瘋狂地到處尋找,卻找不到。臨死前,老村長的紅色筆記本掉在了地上,保存多年的戰士照片也掉了出來。紅色的筆記本,代表和記錄著老村長那壹代人的輝煌和榮耀。隨著老村長的去世,紅色筆記本所代表的過去時代不復存在。

(三)季節隱喻

秋天是快樂和悲傷的季節。娘娘廟的秋天,是剛剛收獲的季節。人們剛剛嘗到了賣血帶來的壹點點生活改變和甜蜜,但也帶來了致命的破壞。影片拍攝的景色都是秋天,時間仿佛凝固在秋天。秋天寓意著那個特殊時代人們致富的願望,希望播下的種子有所收獲,也反映了人們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後的慘淡處境。

(四)名稱的隱喻

在影片中,有些名字意味深長,比如:趙全、趙德義、梁芳嫂。而最讓人難忘的名字,就是梁芳嫂。從稱呼上看,倉房是丈夫的名字,倉房嫂子自己的名字已經被傳統的習慣稱呼埋沒了。“糧”和“房”是普通人生存的基本條件。有了食物,他們就不會挨餓,有了房子,他們就不會露宿街頭。中國人對房屋的需求源於中國文化中的農耕文明,這種文明是建立在壹家壹戶不斷生產的穩定基礎上的。這種文明使人們認為房子是不斷生產和工業的標誌,所以人們把房子、家和財富等同起來,有了房子就有了幸福的家。“糧庫”這個名字表達了對富裕生活的期待,以及壹種想要擺脫貧困的沖動和渴望。

(五)人物的隱喻

靠當“血頭”發家致富的趙全,代表了村裏致富願望實現的群體,也代表了致富後價值觀迷失、迷失的群體。為了賺錢,趙全召集村民賣血。患了“熱病”後,村民開始賣棺材,還嫁給了縣長,把村子開發成墓地。他認為“金錢可以主宰壹切”。有了錢,他就是上帝的米歇爾·普拉蒂尼,“太後”為他做飯,“九天仙女”做他的侍女。在他心目中,被香火供奉、加持、賜與、懲罰的神,已經不是他所崇拜的神了。有了錢,就可以進城享受了。有了錢,上帝就聽命於他。趙全全沒有反省自己的錯誤,失去了兒子,最終會失去良知、道德和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