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睡眠者,鐵鐵軍壹直被早上起不了床的問題所困擾。我很佩服別人早起跑步學習的自律雞湯。雖然進行了自我激勵和鼓勵,但是收效甚微,晚起的習慣沒有改變。這梗就這麽斷了...?
現實生活中,妳有沒有經歷過類似的問題:領導讓妳處理壹個工作問題,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妳的大腦裏已經收集了各種信息,但是還剩下很多細節,導致妳想到的解決方法沒有解決根本問題。這是因為人腦不擅長信息的長期記憶。因此,信息分類和列表思維都是大腦對各種信息的可視化分類和顯示,從而幫助人類釋放大腦存儲的負擔,進而增加思維的活力。
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會用到很多筆記,比如會議紀要、計劃、總結等等。
每天,鐵鐵軍都會對自己的閱讀和寫作做壹個復盤,把自己看過的題目寫的文章,接到的什麽題目,看了多少,喜歡多少,加了多少粉都清清楚楚的記錄下來。只有把各種信息直觀地羅列出來,大腦才能更清晰地回顧目標,總結差距,分析原因,針對問題制定行動方案。如果只是在腦子裏思考,不僅會丟失信息,還會造成目標模糊、思維混亂、行動偏差。
思考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當我們看到壹個問題,只動腦子收集分析的時候,會因為個人的知識、價值觀、情感偏好等因素而缺乏客觀性,往往導致根本問題得不到解決。
如果我們把問題逐字逐句地羅列出來,用人類第二大腦——筆跡來展現,用結構性思維把問題壹層壹層地拆解,真的可以發現隱藏在表象問題背後的本質問題。
如何利用筆記幫助我們整理思路?別急,幹貨馬上就來!
麥肯錫職業與深度管理咨詢事業部撰寫的《麥肯錫筆記思維方法》壹書,告訴我們如何“壹邊在筆記本上做筆記,壹邊整理思路”。
記筆記解題的四個步驟;
本質問題總是被層層表象問題包裹著。為了找到真正的問題,必須收集大量的信息進行驗證,那麽問題來了,收集什麽信息呢?收集了多少信息?如何整理分類信息?
收集信息的基本方式是根據“問題出在哪裏”、“為什麽”和“怎麽樣”三個意思來區分收集到的信息。麥肯錫的筆記思維方法推薦使用“橫向筆記”和“網格筆記”作為組織思路的第壹步。
首先,我們要完成“哪裏”這壹步。
正確的做法是同時收集原因和對策,從綜合信息中分析問題。
就像老中醫,看妳,問妳,切脈,最後到了妳的病在哪裏的地步。
有朋友問鐵鐵軍,妳怎麽能每天堅持看書,但是看到壹本書,腦子就晃蕩,根本無法集中註意力;有朋友說,每天忙到沒時間看書。其實上面那些難讀的問題都是表象,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內在的驅動力。
我們往往喜歡直接思考問題的原因和對策,卻習慣性地忽略問題;這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結果往往是治標不治本的,因為沒有找到根本原因。
這壹步最重要的作用是根據事實、解釋和行動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分組。
例如:
為了檢驗假設,我們需要事先準備壹份問題清單。因為只有有了充分的問題和假設,才能更接近本質問題。
我們遇到問題,總是先想到解決問題的對策。
比如鐵鐵軍早上想解決賴床的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睡眠不足,早睡可以解決問題。經過實際驗證,結果從熬夜變成了早睡晚起!可能是因為鬧鐘聲音不夠大?結果換了壹個大功率鬧鐘,還是沒有解決晚起的問題。通過多方位的提問和驗證,發現晚起的根本問題是缺乏早起後要達到的目標。鐵鐵軍現在的目標是在小區早睡早起,早起後每天完成2小時的閱讀任務。
因此,通過壹系列問題進行驗證就顯得尤為重要。
經過以上三個過程,問題的解決方案已經躍然紙上,但是如何讓結果更有邏輯性和說服力,通俗地說就是如何準確、快速、深刻地把妳傳達給對方的信息傳達出去。
秘訣就是時刻要有“概括”感,也就是要用框架思維。
解決問題的思路、理由和事實的結構化層次安排,可以使解決問題的各種因素更加相關和緊湊。
我們可以按照“3的冪律”來兼顧質量和效率,這很容易理解,讓人壹目了然。
我們在使用上述金字塔筆記的時候,也要盡量用三個論據來論述,這樣更有說服力。
麥肯錫的筆記思維法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打開思維方式的工具。如何靈活運用,解決我們生活工作中的各種問題,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的行動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