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範進士:紮根石窟。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壹生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敦煌石窟。她紮根大漠,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分期定年、建設“數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的研究保護工程。
獲獎感言
為茫茫大漠放棄半輩子。從未名湖到莫高窟,留住前人的火種,開辟明天的道路。半個世紀的沙塵暴,不是每個人都能受得了打擊的。壹腔愛,壹洞畫,壹場文化之旅,從青春到白發。心的歸宿是敦煌。
2.四川森林消防員:英雄回歸厚土。
2019年3月30日下午,四川涼山木裏縣發生森林火災。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涼山支隊西昌大隊組織消防員奔赴壹線滅火。
3月31日,消防隊員克服了山坡陡峭、森林深處、缺氧等困難。他們每人負重30多公斤,徒步行軍8個小時。他們在海拔3700多米的地方與森林大火搏鬥。當天下午,明火被撲滅後,消防隊員在接近山谷中的兩個煙點時遭遇森林大火,27名森林消防戰士和3名當地消防戰士全部犧牲。
獲獎感言
青春剛剛出現,言猶在耳,孩子即將出生,父母淹沒在淚水中。青山的忠誠衛士,危難中的永遠的對手,壹頭紮進大火,長眠於木裏河兩岸。妳沒走遠。妳看梁山上的秋葉,今年特別搶眼。
3、顧:壹粒藥丸助天下。
中國著名的病毒學家,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制和生產的先驅。2019 1死亡。在1957,31歲的病毒學家顧奉命研制脊髓灰質炎疫苗。
為了加快進度,他家搬到了雲南大山深處的壹個科研院所。疫苗出來後,顧和他的同事們在動物身上做了試驗,自己也做了試驗。為了盡快確定安全性,顧偷偷隱瞞了家人,給孩子餵了疫苗。
自1965將脊髓灰質炎疫苗引入全國以來,脊髓灰質炎年均發病率從1949的4.06/10萬下降到1993的0.046/10萬,挽救了數十萬兒童免於殘疾。2000年,世衛組織宣布中國無脊髓灰質炎。
獲獎感言
犧牲自己年輕並不殘忍,但這是醫生的善良。來了大事,去了大事。凝聚成糖丸的成就,是治病的靈丹妙藥,也是壹顆赤子之心。妳是壹艘方舟,載著新中國的孩子們走過病毒的災難。
4.朱麗華:光溢人間。
43年前,浙江嘉興人朱麗華因傷雙目失明。她自學成為當地唯壹的盲人中醫,從事按摩30余年,開辦了自己的診所,為100多名殘疾人提供了工作崗位。同時,她堅持慈善。到目前為止,朱立華已經幫助了480名貧困學生,並為希望工程捐款373萬元。
獲獎感言
很不幸,我關上了妳的門,妳卻幫別人打開了窗戶。我見過這個世界的陰影,但我仍然面對光明。在黑暗中,依靠自己的雙手,推出壹個輝煌的人生。世界上最美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妳能感覺到。
5、張付青:初心寬厚。
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來鳳支行退休幹部。張付青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死裏逃生。先後榮立壹等功3次、二等功1次,兩次被西北野戰軍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響應國家號召,主動到偏遠的湖北來鳳縣工作,把壹生都奉獻給了貧困山區。60多年來,張付青故意隱瞞他的成就,連他的孩子也不知道。2018年底,退役士兵信息采集中發現了張付青的事跡。
獲獎感言
大家都知道妳樸實勤奮,卻不知道妳有很大的成就。妳把勛章深藏在箱底,妳對戰友的記憶深藏在心底。從不居功,只為堅守使命,默默付出。為了國家和人民,妳是壹個忠誠偉大的軍人。
6、杜蘭、尤端陽:火不盡
6月1949 10 1日,都蘭在濠江中學升起了澳門第壹面五星紅旗。此後,濠江中學每年都會在校慶和十壹國慶節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
澳門回歸祖國當天,87歲高齡的杜蘭放下拐杖,親自升國旗,向澳門濠江中學的孩子們傳遞對國家的熱愛。濠江中學後來的校長尤端陽繼承了杜蘭的教育理念。澳門回歸後的20年裏,每周壹都舉行升旗儀式,讓愛國主義融入孩子們的學習生活。
獲獎感言
濠江升起流浪夢。亂世中的骨氣和誌氣,回歸後的活力和精神,妳為之養成了高尚的精神。陽光下最有意義的作品,五星紅旗下的永恒之火。飛吧,這面旗幟留下澳門最美的記憶。
7.吳樹青:山河正氣。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企業家。吳樹青的家人愛國愛港。改革開放之初,吳父女北上創業,創辦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
香港回歸後,吳樹青致力於香港與內地的交流與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積極促進香港青年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了解。組織青少年到大陸交流學習100次以上。
自修法風波以來,她嚴詞制止香港暴徒發起的學生罷課,成為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發誓要譴責和抵制吳樹青和馬克西姆集團。2065438+2009年9月,吳樹青出現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例行會議上,告訴世界真實的港。
獲獎感言
四十年前,妳說有值得做的事;四十年後,妳說必須做點什麽!古往今來,我不辭而別,雖然走了幾千人。超越香港島的視野,我們不會讓那個人承擔責任。多愛年輕人,愛香港,是壹種善良,是壹種良心。
8.黃文秀:顧嵐是壹份遺產。
黃文秀從北師大碩士畢業後回到家鄉工作。2018任廣西百色市樂葉縣白坭村第壹任駐村書記。黃文秀的家庭並不富裕,他的父親病重。在巨大的壓力下,黃文秀總是樂觀、開朗、積極。
自從進村以來,黃文秀壹直試圖融入當地生活,挨家挨戶走訪,學習桂柳方言。壹年多來,她幫村裏引進了糖橙種植技術,教村民做電商;為每個村莊協調建造垃圾池。在黃文秀任職期間,白坭村103貧困戶成功脫貧88戶,村集體經濟項目收入翻番。
黃文秀在村裏的筆記中寫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裏很開心。”2019 17年6月的壹個淩晨,黃文秀在壹場突如其來的山洪中遇難,年僅30歲。
獲獎感言
有些人離開了大山,再也沒有回來。妳從城裏回來,再也沒有離開。來的時候怕自己不夠勇敢。走的時候很匆忙,留下了最美的青春。百色山,妳是最美的日出,扶貧的戰場,妳是惹眼的黃花。
9.潘:認識之間沒有距離。
潘自1988以來壹直在廈門大學管理學院任教。4年後,他申請了永久居留,成為福建省第壹個拿到“中國綠卡”的外國人。
在中國工作生活了365,438+0年,了解並熱愛中國,見證了中國的經濟發展變化,先後幫助廈門、泉州等地獲得國際花園城市金獎。他還被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授予中國友誼獎和廈門榮譽市民。
2019潘出版新書《看不到外面——老潘來自中國的信》,以壹個外國人的獨特視角,記錄和展現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巨變。
獲獎感言
敞開心扉,擁抱,妳會有壹種默契。放下偏見,太平洋不是距離。在妳的家鄉信中寫下妳的中國,從字裏行間讀出妳的深情。遠道而來,永久居住,深愛。我們都喜歡妳的缺席。
10,中國女排:為國立功。
上世紀80年代,女排憑借拼搏精神五連冠,成為當時國人的楷模和驕傲。三十多年來,女排的魅力經久不衰,球迷遍布中國,跨越幾代人。
2019國慶前夕,中國女排以11連勝的驕人戰績奪得2019女排世界杯冠軍,這也是中國女排第十次獲得世界冠軍。女排的成績展現了祖國至上、頑強拼搏、勝不驕、敗不餒的英國風範,也成為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動見證。
獲獎感言
30年的打拼,幾代人都熱淚盈眶。低谷中崛起,永不言棄,面對強敵永不言棄。妳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縮影,妳的腳步是壹個國家成長的過程。奏國歌,升國旗。妳們超越了體育,是民族英雄。